杜甫诗三首教学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八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杜甫诗三首案
目标:
1、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
2、朗读并且背诵全诗
3、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朗读并且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作的“诗史”特点。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岱宗( ) 决眦( ) 搔更短( ) 不胜簪( )
2、填空
杜甫,字 ,是我国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 ”。
二、指导学习?研讨
1.学习《望岳》
1)情境导入
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2)介绍作者有关知识。
3)检查预习情况
4)整体感知
a、播放录音《望岳》,学生朗读。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
b、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
c、师生同读,同时多媒体显示朗读节奏、重音,要求学生读出感情。
d、分组朗读交流,理解诗歌的意境美。
5) 探究赏析《望岳》
a、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点拨(多媒体投影):
b、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
c、作者当时为什么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呢?
d、合作探究: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2学习《春望》
1)整体感知
a、播放录音《春望》,学生朗读。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
b、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
c、师生同读,同时多媒体显示朗读节奏、重音,要求学生读出感情。
d、分组朗读交流,理解诗歌的竟境美。
2)、 学生分组讨论与交流:这首诗与《望岳》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诗歌风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别以这两首诗的题目为上、下联的开头,试写一组对偶句。

4)、 有人将“国破山河在”一句中的两个字调换了一下位置,便成了一条保护环境的警示语,你能写出这个句子吗?
5)、 把这两首诗译成现代诗歌,尽量做到押韵。
6)、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三 巩固练习
1、给下面的诗句划分节拍。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自选角度品析下列诗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阅读做题: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写诗人近观泰山的句子是:__________
(2)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 的理想和壮志。
春夜喜雨
杜 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以“好雨”开头,请说明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
2.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从哪种感觉来写春雨?
3.你认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25杜甫诗三首
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
2、朗读并且背诵全诗
3、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4、改写并表演诗歌,体味诗歌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特点。
教学重点
朗读并且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作的“诗史”特点。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填空
1、“听妇前致词”中“听”者是:__________,妇致词的对象是:__________。
2、诗中表现兵役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
3、诗中表现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苦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
4、诗中能概括全诗事件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
二、研讨 学习:
1、温故知新
检查课文背诵情况。
2、《学习石壕吏》
1)、背景简介:这首诗创作于唐肃宗乾元年(758)。当时唐军60万在邺城被叛军打败,唐王朝为了补充兵力,便在四处大肆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杜甫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曾被叛军俘虏,夹在难民当中奔走,这一年,他从华州往洛阳探视,在返回华州途中亲见差吏将老人、少年、结婚才一天的青年,都统统抓去当兵,心情沉痛激愤,就创作出了《三吏》、《三别》。这组诗篇镜子般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2)、诗题解释:石壕:也叫石壕镇,现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南。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3)分组表演,理解诗作的思想内容,再现诗作的意境画面,品味诗作的思想感情。
a、边读边思考:整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b、研读欣赏:官差为什么要夜捉人呢?能不能把“有吏夜捉人”改为“有吏夜征兵”呢?(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点评)
c、深思明辨:有人认为老妇人的致词一段是老妇人一气呵成的抒情独白呢,有人认为老妇人的致词是在官差的步步紧逼下断断续续的说出来的,你认为呢?(引导学生结合诗作的背景来谈,善于从诗作中找到依据)
d、分组准备表演:教师提示注意分配好角色,注意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腔调、神态动作等。学生分组准备5--10分钟。

e、分组上台表演:师生点评,结合诗作指出哪些表演到位,与诗作描写不符,哪些表演逼真,与诗作描写的不相符合。以后上台的小组注意克服前面的不足。约10―20分钟,3―4个小组表演。
4)研读探究
a、情感熏陶: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老妪一家的状况,老妪一家的状况又反映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诗史特点)?如果你是那个官差,你还会把老妪抓走吗?为什么?
b、老妪是被迫还是自愿去应差服役?最终到底被抓走没有?
c、展开想象:老妪被抓走后,老翁回来了,一家人会怎么样?第二天告别时,老翁又会怎么做,
d、理解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进而理解学习本诗的艺术特点。
教师过渡:本诗语言精炼。全诗仅用二十四句,就写出了典型性很强的环境、人物和情节,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蕴含了诗人矛盾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为什么这首诗能够以非常少的语句表达非常丰富的内容呢?
三 巩固练习
石壕吏
     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________,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________,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________,________。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给空白处填上完整的诗句。
2、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3、4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3、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4、“妇人”致词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上这首诗是体现杜甫现实主义的重要诗篇之一,此诗反映的社会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杜甫诗三首
学习目标:
1、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
2、朗读并且背诵全诗
3、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朗读并且背诵诗歌
学习难点
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作的“诗史”特点。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岱宗( ) 决眦( ) 搔更短( ) 不胜簪( )
2、填空
杜甫,字 ,是我国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
二、研讨 学习:
1.学习《望岳》
1)介绍作者有关知识。
2)检查预习情况
3)整体感知
a、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
b、分组朗读交流,理解诗歌的意境美。
4) 探究赏析《望岳》
a、思考讨论,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b、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

c、作者当时为什么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呢?

d、合作探究: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2学习《春望》
1)整体感知
a、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
b、分组朗读交流,理解诗歌的意境美。
2)、分组讨论与交流:这首诗与《望岳》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诗歌风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别以这两首诗的题目为上、下联的开头,试写一组对偶句。

4)、 有人将“国破山河在”一句中的两个字调换了一下位置,便成了一条保护环境的警示语,你能写出这个句子吗?

5)、 把这两首诗译成现代诗歌,尽量做到押韵。
6)、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三 巩固练习
1、给下面的诗句划分节拍。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自选角度品析下列诗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阅读做题: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写诗人近观泰山的句子是:__________
(2)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 的理想和壮志。
春夜喜雨
杜 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以“好雨”开头,请说明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

2.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从哪种感觉来写春雨?

3.你认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25杜甫诗三首
学习目标:
1、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
2、朗读并且背诵全诗
3、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4、改写并表演诗歌,体味诗歌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特点。
学习重点
朗读并且背诵诗歌
学习难点
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作的“诗史”特点。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
填空
1、“听妇前致词”中“听”者是:__________,妇致词的对象是:__________。
2、诗中表现兵役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
3、诗中表现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苦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
4、诗中能概括全诗事件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
二、研讨 学习:
1、温故知新
背诵诗歌。
2、《学习石壕吏》
1)分组表演,理解诗作的思想内容,再现诗作的意境画面,品味诗作的思想感情。
a、边读边思考:整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b、研读欣赏:官差为什么要夜捉人呢?能不能把“有吏夜捉人”改为“有吏夜征兵”呢?
c、深思明辨:有人认为老妇人的致词一段是老妇人一气呵成的抒情独白呢,有人认为老妇人的致词是在官差的步步紧逼下断断续续的说出来的,你认为呢?

d、分组准备表演:
e、分组上台表演:
4)研读探究
a、情感熏陶: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老妪一家的状况,老妪一家的状况又反映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诗史特点)?如果你是那个官差,你还会把老妪抓走吗?为什么?

b、老妪是被迫还是自愿去应差服役?最终到底被抓走没有?

c、展开想象:老妪被抓走后,老翁回来了,一家人会怎么样?第二天告别时,老翁又会怎么做?

d、理解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进而理解学习本诗的艺术特点。
思考:为什么这首诗能够以非常少的语句表达非常丰富的内容呢?
三 巩固练习
石壕吏
     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________,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________,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________,________。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给空白处填上完整的诗句。
2、对这首诗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段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第3、4段,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第3、4段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3、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4、“妇人”致词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上这首诗是体现杜甫现实主义的重要诗篇之一,此诗反映的社会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杜甫诗三首》答案 第一课时 二5)a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山小)。c (多媒体投影):唐朝盛世。诗人年轻,意气风发。漫游泰山,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2.2)(多媒体投影):《望》诗人借写泰山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春》抒发的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感情。
3(多媒体投影)示例:《望岳》叙写少年志,《春望》抒尽家国愁。)
4)(明确:国在山河破)
三1 知时节(或当春乃发生)
2第二联从听觉,第三联从视觉。
3“潜”字用得好。这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
第二课时 二2.3)a(有吏夜捉人)本诗中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用一个“夜”字作“捉”的时间状语,含义就更丰富了。4)d在讨论发言的基础上归结: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明暗结合”,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复写吏的蛮横凶暴,而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
三巩固练习1、老翁逾墙走 存者且偷生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2、a
3、三男邺城戌 二男新战死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4、……新战死‖……无完裙。‖……
第一层:三男全被征。第二层:家中情况。第三层:老妇自请服役。
5、安史之乱中,差吏的横暴、人民所遭受的苦难

1、(1)岂 (2)挨次
2、不行。上边有“县小更无丁”一句说明成年男子已全被征兵,故只有母亲送行。
3、客即杜甫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er/70864.html

相关阅读:《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