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套教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八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第1课时
人的身体
目的要求
1、识记人体各部分的名称
2、识记人体的基本结构
3、了解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重点
1、人体基本结构中系统的构成
2、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难点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具
挂图、投影胶片
教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探索自己身体的奥秘,就有浓厚的兴趣。我们的先辈在同疾病作斗争和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已经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人体的一部分奥秘,积累了许多有关人体的知识。
学习关于人体的知识,可以从了解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概况入手。
一、人体各部分的名称
观察图-1 人体各部分的名称,并对照自己的身体,了解人体各部分的名称。教者用挂图在黑板上展示。
请同学上黑板上讲解人体各部分的名称,教师注意纠正。
二、人体内的腔
观察图-2 人体内的腔。
想一想:1、人体内共有哪些较大的腔?
2、它们是由什么围成的?
观察彩图,请同学们说一说,人体内的这些腔中各有哪些器官?
小结:
腔,内有 。
人体内的腔 腔,内有 。

腔,内有 。
三、人体的基本结构
阅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什么?
2、人体有哪几种基本组织?
3、人体有哪些系统?
4、人体的这些系统各有什么功能?
5、人体的组成层次是什么?
教者可对4和5这两个问题作较详细的说明。
四、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进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的。
例如,请一位同学到操场上跑一圈再回到教室,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该同学的呼吸,并测量他的心跳等。
教者联系实际情况,最后小结:
1、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充分体现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人体之所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作用,特别是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体液是指人体里细胞内和细胞外的液体。
总结:
本节课的重点是人体各部分的名称和人体的基本结构,尤其是人体8个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作业。


第2课时
皮 肤
目的要求
1.理解皮肤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2.知道皮肤的再生和卫生保健知识
教学重点
皮肤的功能和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皮肤的功能(特别是调节体温这一功能)
教具
投影胶片
教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皮肤覆盖在人体的表面,约占人体表面积的16%,总面积约为2平方米。厚度平均为1-4mm,最厚的地方是脚底,最薄的地方是面部和腋窝处。
为什么常受日光照射的皮肤颜色比较黑?为什么天热时皮肤出汗多?为什么皮肤被划破时会感到疼痛?要解答这些问题,就需要知道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一.皮肤的结构
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并小结皮肤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表皮 角质层 ,由数层角质化的细胞构成。
皮肤 生发层, 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
真皮 致密结缔组织。
皮下组织(主要成分为脂肪)。
皮肤附属物,如毛发等。
二.皮肤的功能
1、保护
角质层的阻挡;
生发层黑色素细胞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真皮层中有大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能经受一定的挤压和摩擦。
2、分泌和排泄
皮脂腺分泌皮脂,滋润毛发和皮肤(头发或皮肤油光发亮);
汗腺分泌汗液,同时排泄体内的代谢废物(汗流到嘴里感觉到有咸味)。
3、调节体温
结合课文图-8和图-9,讲解皮肤调节体温的原理。
4、感受外界刺激
皮肤中有感受外界刺激的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外界的冷、热、痛、触和压等刺激,并作出一定的反应。
5、再生能力
生发层细胞分裂增生新的细胞来补充脱落的角质层;
生发层细胞分裂增生新的细胞来修复,使伤口愈合。
除此之外,皮肤还有吸收等功能。
三.皮肤的卫生保健
皮肤有维护人体健康的多方面的功能,那么,应该怎样做好皮肤的卫生保健呢?
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并做好小结。
1、加强皮肤的锻炼
2、保持皮肤的清洁
请同学们阅读“课外读 痤疮及其预防”
3、正确选用护肤用品
总结 本节课的重点是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作业

第3课时
第三章 运动
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的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人体的运动都是由运动系统来完成的。由骨、骨连结(如关节)和骨骼肌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骨的结构又是怎样呢?
第一节 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理解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
3、识记骨的生长的基础知识。
4、知道体育锻炼对骨的影响,以及骨折急救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学会观察长骨的结构,认识骨膜、骨质和骨髓
2、学会鉴定骨的成分的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骨的成分
教学难点
1、鉴定骨的成分
2、骨的成分与物理特性的关系。
教具
挂图、投影胶片
教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入:骨在运动中起着杠杆的作用。骨很坚固,这与它的结构和成分有什么关系呢? 第一节 骨
揭示教学目标
师生共同研讨
请同学们一边观察课文11页的图片,自学课文,一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长骨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三个部分?
2、长骨适于运动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小结:
1、骨的基本结构包括以下三部分:
(1)骨膜,内含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
血液对骨的营养有重要作用;
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
(2)骨质,骨密质在中间,致密而坚硬,抗压力强;
骨松质在两端,疏松而呈蜂窝状,可承受一定的压力。
(3)骨髓,存在于骨髓腔和骨松质内。
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黄骨髓没有造血功能。
2、长骨的结构特点:
呈管状,轻便而坚固。
骨的坚固性不只是与骨的结构有关系,它与骨的成分关系更为密切。骨含有哪些成分?骨的成分与骨的物理特性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观察实验二 鉴定骨的成分。
讨论:
1、在骨的煅烧或脱钙过程中,你观察到哪些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2、煅烧后的骨和脱钙的骨各有什么物理特性?
3、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小结:
1、骨是由硬脆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组成的;
2、骨的物理特性主要表现在硬度和弹性这两个方面。
观察13页的表格,了解骨中不同成分和骨的物理特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情况。
人为什么能够长高?观察图?11,软骨层不断地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长长,使人的身体长高;骨膜内的成骨细胞能够不断地产生新的骨质,使骨长粗。
自学“体育锻炼对骨的影响”和“骨折和骨折的急救”
总结:骨的结构、骨的成分是这一节课的重点。













第4课时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骨骼使人体具有特定的形状,使脑、心脏、肝、肾等器官不易受到外力的损伤。那么,人体的骨骼主要是由哪些骨组成的?骨骼与直立行走以有哪些相适应的特点呢?
第二节骨骼
目的要求
1、识记人体骨骼的组成
2、识记人的骨骼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重点
1、人体主要的骨的名称
2、人的骨骼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人的骨骼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
教具
挂图、投影
教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入:人体的骨骼由206块骨连结而成。它可以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大部分。那么,什么叫骨骼?它与骨又有什么区别?
揭示教学目标:
新授

一.骨骼的组成
观察彩图二,人体骨骼的各个部分由哪些骨组成?
请同学们一个个的分别说,其它同学给予纠正。
小结:
脑颅骨(8)(如额骨、顶骨等)
颅骨 面颅骨(15)(如颧骨等)
(29) 听小骨(6)干
脊柱(26=7+12+5+1+1)
躯干骨 胸骨(1)
(51) 肋骨(24)
肩胛骨(2)
锁骨(2)
上肢骨 肱骨(2)
(64) 尺骨(2) 桡骨(2)
腕骨(16)掌骨(10)指骨(28)

髋骨(2)
股骨(2)
下肢骨 髌骨(2)
(62) 胫骨(2)腓骨(2)
跗骨(14)跖骨(10)趾骨(28)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
(126 = 62 + 64)
讨论:上肢骨与下肢骨在骨的数量和骨的形态上相比较有什么不同?这与什么密切相关?
二.骨骼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
人体的骨骼是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现在以脊柱和足弓为例来说明。
观察图?14和图?15,自学课文并思考:
1、脊柱是由椎骨的什么部分上下连接而成的?
2、脊柱有哪几个生理性弯曲?这些生理性弯曲对人体有什么重要作用?
3、儿童少年时期,为什么要注意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
小结:脊柱有四个生理性弯曲: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这些生理性弯曲可以增加脊柱本身的弹性,缓冲剧烈运动进对脑的震荡,有利于维持身体的平衡。
自学足弓部分内容。
小结
作业


















第5课时
第三节关节
第四节骨骼肌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理解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识记骨骼肌与人体主要的骨骼肌群
3、理解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能力目标
1、知道体育锻炼对关节的影响和有关脱臼及其急救的知识
2、知道体育锻炼对骨骼肌的影响
情感目标
培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骨骼肌的收缩特性
教学难点
1、关节的牢固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2、人体内骨骼肌所受的刺激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
教具
挂图、投影
教法
讨论法与启发式相结合
教学过程
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体的骨骼。人体的骨骼是由206块骨通过骨连结而形成的。什么是骨连结?它有哪几种形式? 第三节 关节
揭示教学目标
师生同共研讨
骨与骨之间的连结叫做骨连结。骨连结有三种形式:
不活动的连结,如头骨的连结
半活动的连结,如脊柱脊椎骨之间的连结
活动的连结,如肘关节、膝关节等
请同学们考虑一下:
1、人体还有哪些骨的连结分别属于上述三种形式?
2、关节在运动中起着什么作用?
教师在黑板上挂上挂图,请同学们观察挂图或课本插图,想一想:
1、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
2、它们是如何适应运动功能的?
小结:
关节头
关节面
关节窝
关节软骨:减少磨擦,缓冲震动
关节囊: 能分泌滑液
关节腔: 内有滑液
请学生自学“体育锻炼对关节的影响”和“脱臼和脱臼的急救”
足球比赛中,运动员在快速奔跑或激烈拼抢中,有时会伤到腿部的骨骼肌或肌腱,只有经过适当的救治后,才有可能恢复运动的能力,继续参加比赛。这说明骨骼肌在运动中起着动力的作用。那么,骨骼肌在人体的运动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插图,思考:骨骼肌有哪些结构组成?
肌腱

肌腹
根据骨骼肌的组成,讨论:一个骨骼肌是不是一个器官?
骨骼肌具有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所接受的刺激,来自神经传来的兴奋。当控制某些骨骼肌的神经受到损伤时,身体的这部分就可能瘫痪,并且可能导致骨骼肌的萎缩。
人体骨骼肌的各部分所包括的主要肌群见课本,不作详细说明。
观察图Ⅵ-21,同时用力做屈肘和伸肘动作,注意上臂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鼓起的情况。想一想,屈肘和伸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收缩和舒张是怎样配合的?
请学生到讲台上演示,并谈一谈有什么感觉?
小结:









第6课时
第四章体内物质的运输
人体从外界摄取的养料和氧,怎么会运到各个组织细胞?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又会怎么会运走?这些物质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是一个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遍布全身的管道系统。血液就在这个封闭式的管道系统里循环流动。
第一节血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理解输血和血型的知识
3、识记人体内的血量
能力目标
1、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2、初步学会看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血常规化验数据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成年以后无偿献血的情感
教学重点
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
教具
挂图、投影片
教法
引导探究法
教学过程
观察彩图四 血液的组成,从家畜体内抽出10毫升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抗凝剂,静置一段时间后,注意试管中的血液分为几个部分?各呈现什么颜色?各部分容积的比例大致是多少?
小结:
血浆:淡黄色,半透明,约占1/2
血液 红细胞:暗红色,不透明
血细胞 白细胞车 约占1/2
血小板
师生共同研讨
一、血浆
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此外还含有少量的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它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二、红细胞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平均直径只有7.7微米左右。成年人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男子平均约为5.0×1012个/升,女子平均约为4.2×1012个/升。
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红细胞所以呈现红色,就因为含有血红蛋白。它的特点是在氧气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所以,红细胞能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后,使血液呈鲜红色,叫做动脉血;血红蛋白与氧分离后,使血液呈暗红色,叫做静脉血。
请同学自学课文,并思考:
什么叫做贫血?有什么症状? 如何治疗?
三、白细胞
白细胞有多种,都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成年人血液中有4~10×109个/升。
结合图-23,说明白细胞对人体的防御和保护作用。
四、血小板
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成年人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为100~300×109个/升。
观察凝固的血,想一想:
1.试管中血块周围出现的液体叫什么?
2.皮肤划破后流出的血液,为什么会凝固?
3.皮肤划破流血后不久,就会自然止血。为什么?
4.血小板具有什么功能?
组织学生了解课文26页的血常规化验数据。
小结:血液有运输、防御保护的功能,对调节体温也有重要作用。
请同学自学课文“血量和输血”。
小结:作为一个健康的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是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作业







第7课时
血液能在血液循环系统中按一定方向不断地流动,与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系。
第二节血管和心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2、掌握心脏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有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认识饮酒对心脏和血管的危害,使学生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做到不饮酒。
教学重点
1.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心脏的结构
教学难点
心脏瓣膜的开放方向与血流方向的关系
教具
挂图、投影片
教法
引导启发式
教学教程
对于血管,自学课文,并完成下表。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定义
分布
管壁特点
管内血流
强调:1.人体手臂上的一条条“青筋”,其实是静脉;
2.毛细血管内的血细胞只能一个一个的通过
人体的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心脏的形状像桃子,大小跟本人的拳头差不多。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昼夜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1.心脏的结构
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四个腔。
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2.心率
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75次/分,正常变动范围一般为60~100次/分。心率低于60次/分的,叫做心动过缓,高于100次/分的,叫做心动过速。
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心脏的锻炼和保健”
强调:饮酒对心脏和血管有害。
总结: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泵;血管是血液流动的通道。
作业

第8课时
第三节 血液循环
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血液循环和脉搏。
2、理解血压的基础知识。
3、知道出血的初步护理的基础知识。
4、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学会出血的初步护理。
2、学会测量脉搏。
(三)情感目标
结合“切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教学难点
1、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
2、血压
3、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
教具
挂图、投影胶片
教法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一.途径
观察图-28和彩图六。
想一想,血液循环的途径是怎样的?血液循环有什么意义? 组织细胞
教师小结: 氧气 代谢
1.体循环: 养料 废物
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2.肺循环:
右心室 肺动脉 毛细血管网 肺静脉左心房 二氧 氧
化碳 气
肺泡
说明:1、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
2、人体的这种血液循环的方式为双循环。
二.血压
心室收缩将血液射入动脉,并推动血液向前流动。
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叫血压?也即血压是怎样形成的?
2.常说的血压是什么地方的血压?常在什么地方测量?
3.什么叫收缩压和舒张压?正常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是多大?
4.什么情况下为高血压?什么情况下为低血压?
5.某医生为一病人测量的血压值为21.3/13.3千帕,这个数值表示了什么?
三.脉搏
心室收缩,左心室射入主动脉,主动脉壁先向外扩张,然后回缩。这种一张一缩的搏动,像波浪一样沿着动脉向远处传播,就形成了脉搏。简单地说,脉搏就是动脉的搏动。正常人每分时间内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一样。
自学“切脉”
四.出血的初步护理
出血情况判断:
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慢慢渗出,血量少。
动脉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呈喷射状。
静脉血管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血量较大。
护理:
毛细血管:消毒,纱布包扎,会自然止血。
动脉血管:指压止血或止血带止血法。见图-30。
静脉血管:指压止血。
总结:重点是血液循环。
作业:














第9课时
第五章消化和吸收
人体生长发育和进行各种活动,不可缺少营养物质。营养物质都来自食物。那么,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第一节营养物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各种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
2、知道食物的热价。
(二)能力目标
能学会判断常见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饮食均衡,不偏食不挑食的习惯
教学重点
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难点
蛋白质、糖类和脂肪都为人体的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教具
挂图、投影胶片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长期饥饿的孩子会长得骨瘦如柴,发育不良。人体在饥饿时会全身无力,不能进行正常的生产劳动。人体生长发育和进行各项生理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是来自外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我们所吃的各种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努力完成下表。
表一
作用食物来源
蛋白质
糖类
脂肪
维生素

无机盐
思考题:
1、当人体对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足时,人体会患贫血症。为什么?
2、病人不能进食时,需要点滴葡萄糖液。为什么?
3、病人几天不进食,为什么感觉到消瘦。为什么?为什么说体育锻炼是减肥的好方法?
4、哪一种营养物质是人体最主要的能源物质?
表二
主要功能缺乏症
维生素A
维生素B1
维生素C
维生素D
讨论:你还知道有哪些维生素?请你说一说它们的功能是什么?一旦摄入量不足,会有什么的缺乏症?
表三
无机盐的种类食物的来源缺乏症
含钙的无机盐
含磷的无机盐
含铁的无机盐
含碘的无机盐
含锌的无机盐
思考:一旦人体对铁的摄入量不足,会对人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补充材料: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
小结
作业

















第10课时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一)
教学目标
  1.知识: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道的组成和消化酶的作用;牙齿的结构和功能;胃和肠的结构特点;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2.能力:学会保护牙齿的技能
  3.态度,价值观: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培养健康的卫生习惯。 
教学难点: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引出本课主题:【消化和吸收】
  植物可以自行制造养分,动物则直接或间接依赖植物为生。人体所需的营养可分为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六大类。其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通常都是以很复杂的大分子形式存在于食物中,必须先经消化,将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后,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而这一切过程是通过人体的消化系统进行的。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示图:P46图IV一44消化系统模式图或挂图。
  1.消化管
  这是一条开始于口终于肛门的管道,由于构造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肛门这几部分。消化管的管壁含有平滑肌,消化管借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产生蠕动,从而具有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的功能,而有助于食物消化。
  (1)口腔:口腔内有舌和牙齿。
  ①牙:人体中的牙齿是最坚硬的器官,可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
  功能:其中门齿可咬切食物,犬齿负责撕裂食物,臼齿负责研磨食物,最终把食物粉碎。人的一生有两套牙。一是乳牙, 20个,半岁出,7~12岁脱落;二是32个恒牙,自6岁左右更换,至12岁前后,除最后的第三磨牙外,全部萌出。而第三磨牙一般在二十岁以后萌出,又称为智齿。也有人终身不出,所以28~32均为正常。
  构造:示模型或彩图七牙齿的结构。
  牙长在牙槽里,从外型看,分为:
   A.牙根:牙槽里的部分。
   B.牙颈:稍细的部分,外包牙龈(口腔粘膜的一部分)。
   C.牙冠:表面覆盖着乳白色的釉质,是人体结构中最坚硬的物质,损坏后,不能再生。
  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牙本质。牙冠外面是釉质,牙根部分的牙本质的外面是牙骨质。最里面是牙髓腔,里面含有血管和神经(可边绘图边讲课)。
  卫生保健:牙齿的作用很大,对人体健康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应培养良好的习惯。特别是龋齿,就是俗你的“虫牙”。其发病原因与不良的卫生习惯、个人体质、营养情况等、导致酸腐蚀牙齿,特别是釉质受酸的腐蚀而变软、变色,形成龋洞。所以保护牙齿十分重要。牙齿损坏后。食物不能充分咀嚼,加重胃肠的负担。牙齿的卫生第一重要的是刷牙,包括正确的刷牙姿势,可参考P53图。另外每次刷牙时间要充分,使用的牙刷应定时更换,矛膏应选用含氟的,因为,氟的含量的多少与龋齿的发病率有关。最后是刷牙的次数,以饭后一次为最好。
  另外,还要有好的卫生习惯,如饮食上少食含糖多的食物,每人应有自己的牙科档案,每半年看一次牙医。
  ②舌:肌肉质的舌,主要的功能是辨别食物的味道、搅拌食物、辅助发音等。舌的表面有味蕾,可分辨甜、酸、苦、咸。而且感受不同味道的味蕾,分布于舌的不同部位。舌尖主要分布感受甜的味蕾,舌根分布苦的味蕾,而两侧分布是酸和咸的味蕾。
  (2)食道
  食道接口后面的咽,长25厘米,靠肌肉的蠕动,向下经胸腔,再穿过隔肌,将食物推入胃。
  (3)胃
  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能容纳1~2升食物,位于腹腔左上方。胃壁的结构可以分为四层,由内向外为:粘膜、粘膜下层、肌肉层、浆膜。胃壁的平滑肌十分发达,从而使胃的收缩强而有力。
  食物进入胃后,胃的蠕动将食物消化为食糜,其主要功能是:暂时储存食物。不同食物在胃里的储存时间各不相同,混合性食物一般4~5小时。空腹时,胃壁肌肉维持一定程度的紧张。故每5小时左右进食一次。
  胃对食物的消化起到重要作用,同学们应保护自己的胃,特别是要防止暴饮、暴食。因为胃的平滑肌过度拉长,会使胃的蠕动减慢,产生上腹饱胀,食欲不振等疾病。
  (4)小肠
  小肠在消化管中最长,大约有5~6米,且有许多迂回的部分,起始部相当于十二手指并列的宽度,故称十二指肠。十二指肠不仅是胆汁和胰液注入之处,并能分泌与消化有关的酶。
  (5)大肠
  大肠虽较小肠粗大,但其长度却不及小肠,只有1.5米,可分为盲肠,结肠与直肠三部分。
  在大肠的起始端(与小肠相连接处),有一向下突出的盲囊,称为盲肠,其盲端又有一指状的突起,即阑尾。盲肠和阑尾在人体都是退化的器官。由于人类的盲肠退化,其未端退化为蚓突,一旦出现炎症,就不好治疗,还容易穿孔,引起腹腔炎。一般是动手术,切除阑尾。
  自盲肠上端延伸到右上腹部下降的这一段大肠,犹如倒U字型,其外表呈现许多囊状的隆起,称为结肠。结肠的末端(位于腹腔的左下侧)作一S状弯曲后,就接于直肠,通至肛门。
  2.消化腺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胰脏、肝脏、胃腺和肠腺。均可分泌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
  (1)唾液腺
  成人每天分泌1~1.5升,唾液中含有淀粉酶,使淀粉分解成为麦芽糖。另外,唾液中还含有粘液,可以湿润食物便于吞咽,并有杀菌作用。
  (2)胃腺
  胃腺是胃壁粘膜内陷,可以产生盐酸,粘液和胃蛋白酶,即胃液,适于消化蛋白质。胃液无色。胃液分泌过少,会出现消化不良;而过多,则会出现反流食道,烧心,反酸,引起溃疡。治疗时可用碱性药物中和。
  (3)胰脏
  位于胃的后方,是一条狭长而扁平的腺体,靠近胃与十二指肠。分泌的胰液,经胰管注入十二指肠。胰液呈碱性,是最具消化力的消化液,含消化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酶。
  (4)肠腺
  肠腺是散生于小肠粘膜中的微小腺体,分泌的肠液呈碱性,也含有几种消化酶,每日分泌1~3升,在小肠与胰液、胆汁共同完成消化作用。
  (5)肝脏
  肝脏是最大的腺体,位于膈肌之下,腹腔的上方偏右,成人肝脏重1.5千克。肝脏有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它的消化功能是分泌胆汁,流入胆囊中储存。胆汁呈碱性,虽然无消化酶,但可帮助脂肪的乳化,使脂肪变成脂肪微粒。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均先运到胆囊中暂存,待有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引起胆囊的收缩,把胆汁挤压出来,经总胆管注入十二指肠总胆管的末端与胰管合并而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该处也有括约肌的控制,平时紧缩,在进食时才会舒张而打开,使胆汁和胰液经此流入小肠。
另外,肝脏还能在蛋白质、糖类、脂肪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并能解毒等等。可参看课本P.53
小结
作业

















第12课时
第五章 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理解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理解营养物质被消化道吸收的内容
2、能力目标
学会正确的饮食习惯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难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
教学过程设计
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例如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等都是一些大分子物质,且不溶于水,不易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必须在人体的消化道内将其转变成为简单的能溶于水的营养物质,才能被人体的消化道吸收。
一、食物的消化:在人体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叫做消化。
方式: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在消化过程中,两种消化方式是密切配合、同时进行的。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胃肠的蠕动,并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的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1、淀粉的分解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使食物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唾液淀粉酶以及胰液和小肠液中的糖的消化酶。
淀粉 淀粉酶 麦芽糖 胰液肠液中粮糖的消化酶 葡萄糖
2、蛋白质的消化
蛋白质 胃液初步消化胰液肠液中粮糖的消化酶氨基酸
3、脂肪的消化
脂肪 胆汁脂肪微粒 酶甘油+脂肪酸
另外,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可以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
二、养物质的吸收
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口腔、咽和食道基本上没有吸收作用。胃只能吸收少量的水。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都是由小肠吸收的。大肠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我们把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的营养物质中,大部分脂肪成分进入毛细淋巴管,然后经过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其他营养物质则经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小结
作业

第13课时
第五章消化和吸收
第三节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合理膳食
知道饭后不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2、能力目标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预防食物中毒
重难点分析
重点: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难点:合理膳食
教学过程设计
怎样选择和搭配食物,怎样安排一日三餐,才能满足人体对营养物质和能量的需要?在饮食卫生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一、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就是指能够满足人体对营养物质和能量需要的膳食。这种膳食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互相搭配合理。
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维护身体健康,促进身体的良好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请同学自学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不吃早餐好不好?
2.一日三餐能量分配是什么比例?
3.偏食、挑食有什么不好?
4.暴饮暴食对人体有什么害处?
三、饭后不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自学课文。
四、预防食物中毒
食品卫生:研究食品卫生质量,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及危害,保障人体健康的科学,叫食品卫生。与人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
食品的腐败变质,是指在微生物和一定的食品本身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食品减低或失去食用价值。
一些食物吃入后,可引起食物中毒,将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由于吃了被病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主要是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和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预防方法是讲究卫生,防止细菌对食品的污染,食品应低温保藏,高温蒸煮。
  (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包括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真菌中毒。
1.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吃了本身含有毒成分的动植物性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如:河豚鱼中毒(作用于神经系统,使神经末梢、中枢神经发生麻痹,因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死亡),木薯中毒(块根中的氰甙,处理不当,组织呼吸不能正常进行),四季豆中毒(凝集红血球,溶解红血球,长时间煮沸后被破坏,使原有的绿色消失,无生苦味)。
2.化学性食物中毒:吃了混入有毒化学物质(如农药,及铅,砷、汞等)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如砷中毒,其中的三氧化二砷(砒霜)是剧毒,引起消化道糜烂、溃疡,出血、死亡。所以在收获前不能用砷防治害虫,防止残留。再如铅中毒,损害神经系统。所以,最好不要使用劣质的陶釉,劣质的搪瓷器皿,更不能用它们放含酸性饮料、醋等。而亚硝酸盐在腐烂的蔬菜,煮熟放置过久的菜里,存储过久的菜内,含量较高。它会使血液中的含铁的血红蛋白发生变化,失去运输氧气的功能,使组织缺氧,严重时呼吸衰竭死亡。预防方法是,加强化学物质的管理和使用。
3.真菌中毒
一类是由于吃了含有毒素的毒菌而引起的中毒,此种中毒死亡率极高,种类复杂,所以不可食用毒蘑菇。二是由于吃了被霉菌生产的毒素污染过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如黄曲霉素是一种在发霉的米面中存在的毒素,它致癌性比六六六大66万倍,强烈地导致肝癌。
二、阅读下画的短文,并讨论:
饮食使你生病  
在位于亚特兰大的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中心里,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微生物是通过什么途径污染人类的饮食。在美国,每年有六百万人患饮食导致的疾病,有超过九千人死亡。
问题的本质是很简单的。致病的微生物通过携带菌的动物污染了人类的食物和水。一种病菌能够快速繁殖,并且释放毒素,从而损伤人体的组织器官。
通常,你从商店里买回的食品就已经被污染了,因为那些肉、奶制品和采摘下的水果和蔬菜在加工和生产时就被致病菌污染了。有时是水源被污染,例如在1933年,有超过二十四万人得了痢疾或其他肠胃疾病,而原因是带菌的奶牛污染了水源。
在你吃被污染的奶制品或肉、贝类时,就易感染一种病菌,该病菌使健康的成年人患感冒,但对年龄大的人、孕妇、儿童,感染此病菌后,免疫系统会严重受损,引发脑膜炎和并发症。而最近爆发的一种肠胃炎,是由于吃了被污染的饭店的食物,像蛋黄酱、未熟的汉堡,这种病因是被0157:H7的大肠杆菌引起的。在肉、奶制品、未加工的奶,甚至在瓜果中,它导致胃肠绞痛、呕吐和痢疾。
讨论题目:
1.你对市场买回的食品的卫生放心吗?是否有必要再加工一下?
2.你家庭日常加工食品是否有卫生隐患?
2.如果上述实例也发生在中国北京,而你是(个体食品店的经理、教师、记者、公司职员、科研工作者、医生、卫生检疫人员、市长),你将怎么办?
小结
作业







第14课时
第六章 呼吸
第一节 肺的通气
教学目标
  1.了解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呼吸频率、肺活量和人工呼吸;理解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以及呼吸运动的原理;了解肺的通气的概念。
  2.通过观察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的模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学会测定胸围差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通过人工呼吸的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和助人为乐的教育;通过测定胸围差和学习呼吸频率、肺活量的基础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的重点是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以及呼吸运动的原理。
  2.本课的难点是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三大类有机物的分解,都需要氧的参与。人体细胞如何得到氧,是我们现在要学习的问题。
  请全体学生像游泳时练憋气那样,吸上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同时,教师读秒,请学生自己记时。练习三次,看全班憋气时间最长的同学可以多长时间不喘气。
人体维持正常生活需要进食,如果因特殊原因,几天下进食,人体还能维持生命活动。同样,人体维持正常生活需要呼吸,无论有什么原因,几分钟不呼吸,人体都会窒息甚至身亡。可见,呼吸对人体有多么重要。
  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将外界的空气吸入体内,并将体内气体呼出,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系统完成的。因此,我们先来学习呼吸系统的组成。
对照书上P.55呼吸系统模式图,自学呼吸系统的组成,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对照书上P.56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自学肺的结构。
 讨论:
1.组成呼吸道的各器官分别具有什么功能?依据自己的生活常识,谈谈为什么呼吸道有清洁气体的作用?
2.通过呼吸道到达肺部的气体与身体外界的空气有什么不同?
3.肺泡的哪些结构特点适于气体在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交换?为什么?
  请学生用双手轻触自己胸侧的肋骨处,做深呼吸。注意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推测胸腔体积的变化。
  请学生将手放在自己的腹部,像在音乐课上练声时那样,深吸一口气,体验腹部的隆起;再渐渐呼气,体验腹部的恢复。然后请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推测腹式呼吸是否会影响胸腔体积的变化以及会引起怎样的变化。
讨论:
什么是肺的通气,什么是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人在平静呼吸时,吸气动作的原理可以归纳为:肋间外肌、隔肌等呼吸肌收缩,引起胸廓扩大,胸腔内容积增大,导致肺扩张,于是肺内气压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泡。反之,呼气动作的原理可以归纳为:肋间外肌、膈肌等呼吸肌舒张,引起胸廓缩小,胸腔内容积减小,导致肺回缩,于是肺内气压上升,肺泡内的气体呼出体外。
  小结: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引起呼吸运动;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肺的通气。
  依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对呼吸骤停的病人,在急救时常进行人工呼吸。口对口吹气法,每分钟人工呼吸的次数应该与正常人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一样。  什么是呼吸频率?
  为了测定人体的呼吸功能的强弱,常用肺活量和胸围差作测量指标。
  教师当堂作演示用胸围差来测定肺活量。
在活动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什么是肺活量,什么是胸围差?它们为什么能反映肺的呼吸功能的强弱?
提倡大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肺活量。
  小结:
  作业:
  










第15课时
第六章呼吸
第二节体内气体的交换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
知道肺泡内的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基本知识。
知道煤气中毒及其预防
能力目标
学会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重难点分析
体内气体的交换是本节课的重点;肺泡内的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观察图-42,想一想,呼出的气体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气体中的是多了还是少了?其原因是什么?
小结: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吸入气体79%20.96%0.04%
呼出气体79.5%16.4%4.1%
呼出的气体中,氧的含量比以前少了,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比以前多了。
吸入的气体中,氮气的含量最多;呼出的气体中,氮气含量还是最多,氧气含量第二,另外还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观察实验十三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对比并思考:甲、乙两试管中的石灰水的不同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小结:全身处的组织细胞呼吸氧气后代谢生成的二氧化碳在毛细血管处进入血液,由全身静脉将这种缺少氧气的血液注入右心房,再流入右心室,当右心室收缩时,血液被送入肺动脉到肺部毛细血管处,在肺部毛细血管处再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
小结: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如下:
组织 肺泡
细胞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全身毛 全身各级 上下腔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
细血管 静脉 静脉 细血管


全身各级动脉 主动脉 左心室 左心房 肺静脉
二、呼吸的意义
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内的氧可将体内的有机物不断地分解,释放出能量,供给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的需要;同时,不断地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如果呼吸功能发生障碍,将导致细胞缺氧和二氧化碳的积聚,影响有机物的分解和能量的释放,进而危及人的生命。
三、煤气中毒及其预防
自学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叫煤气中毒?该气体有什么特性?它又是如何产生的?
2.为什么煤气中毒严重时会危及人的生命呢?
3.冬天怎样才能预防煤气中毒呢?
小结
作业



第16课时
第六章呼吸
第三节 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
教学目标
  1.了解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常识,了解体育锻炼和适宜的体力劳动有利于青少年呼吸系统的发育和加强,特别是了解吸烟和吸毒的危害。
  2.通过学习本节知识,提高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初步懂得如何抢救煤气中毒者、溺水者。
  3.了解吸烟危害人体健康,要做到不但自己不吸烟,还要劝家长、亲友戒烟。了解吸毒误国、害民。坑家庭、毁自己,下决心永远不沾毒品。
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积极锻炼身体,养成卫生习惯和认识吸烟、吸毒的危害。
  教学过程设计
   二、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从学生的答案中推理,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呼吸。呼吸必须通过呼吸系统来完成,我们应该知道怎样搞好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由此引入新课。
  阅读本节课文。
  (1)概括本节课主要知识点。
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和适宜的体力劳动;
2.要讲究呼吸卫生
(1)保持环境中空气的新鲜、清洁;
(2)要用鼻呼吸;
(3)不要随地吐痰;
3.知道吸烟和吸毒的危害,力争做到不吸烟、不
吸毒
(2)考虑思考题。
教师将思考题写在投影片或小黑板上。
   1.为什么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适宜的体力劳动?
   2.讲究呼吸卫生应从哪些方面做起?我们能够做到哪些、哪些我们暂时做不到,但应力争做到?
   3.吸烟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
   4.我国为什么明文规定“严禁吸毒”?
总结:
作业

    

第17课时
第七章 排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2.理解排泄的概念,
3.掌握肾脏的结构与尿液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实物),通过观察泌尿系统模式图、肾脏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学生保健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分析
 1.本章的重点是排泄的概念,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2.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回忆呼吸的全过程。
设疑: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从哪里来的?
解疑:原来,人体通过消化、吸收得到的营养物质,在细胞内被利用。其中,有机物的分解通常需要氧的参与。有机物分解消耗了氧,产生了二氧化碳。
引出本章课题:有机物的分解还产生水、尿素等其他废物。它们在人体内积聚多了,对人体有害,必须及时排出体外。这就是本章要学习的课题??排泄。
2.比较排泄与排便
3.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或挂图,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泌尿系统的组成。提醒学生想着自己身体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的功能。
4.通过观察与实验活动,认识肾脏的结构:
 通过观察与小组讨论,认识与肾脏相通的管道,肾门处的血管与输尿管;肾的皮质与髓质;肾盂。
进而由学生小结肾脏的结构。
 我们已经知道肾脏是形成尿的场所,又知道肾脏是有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的。那么,尿是怎样形成的?尿是如何排出体外的?
5.安排自学与讨论活动,学习尿的形成。
 读书与思考。
 参照尿的形成示意图,看书并思考以下问题。
  尿的形成过程包括两个连续的阶段??滤过和重吸收。两个阶段中被滤过和被重吸收的物质分别是什么?
  肾单位的哪些结构特点与完成滤过和重吸收作用相适应?
  如图,在尿的形成示意图中,左上方血液进入球小动脉,左下方血液流出肾单位,血液在肾单位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参看下表,思考:血浆与原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原尿与终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终尿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血浆、原尿和终尿的主要成分比较表
成分血浆(g%)原尿(g%)终尿(g%)
水90-939995-97
蛋白质7-9(微量)-
葡萄糖0.10.1-
尿素0.030.032
尿酸0.0020.0020.05
肌酐0.0010.0010.15
氯化物0.370.370.6
钠0.320.320.35
钾0.020.020.15
氨0.00010.00010.14
  为什么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只有1.5升?
  尿的形成示意图中肾小管中的尿流向何处?
  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指图(或投影片)讲述尿的形成过程。教师点评。
  6.以小组活动的学习方式,学习尿的排出。
  参看泌尿系统模式图,了解尿的排出路径。
  通过讨论,了解排尿的意义。
  7.通过小组讨论,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学习的目的重在指导自己日常生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结:请学生概括尿的形成过程和尿的排出。





第18课时
第八章 新陈代谢
教学目标
1. 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意义,
了解有关体温的知识;
理解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从人体结构与功能的整体性上理解新陈代谢,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指导学生将生物学知识用于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3.通过小组讨论,认识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学生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
1.课的重点是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生命特征,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学生学习了消化、循环、呼吸、排泄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节课中对各项生理活动的综合分析,得知它们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联系,从而从人体结构与功能的整体性上理解新陈代谢,初步建立生物学观点,因而新陈代谢是教学重点。
2.本课的难点也是新陈代谢的概念。因为:
  新陈代谢的概念涉及到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人体内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变,是涉及面非常广的概念。关于物质的交换,涉及食物与饮水的摄取,气体的吸人;食物残渣与废物的排出,气体的呼出。这些指的是人体与外界环境所进行的物质交换。关于体内物质的变化,涉及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涉及物质在体内的运输(包括气体的运输).及代谢终产物的生成等。用一节课的时间将众多的知识连成线、织成网是有相当的难度的。至于能量的交换与能量在体内的变化,更是涉及面宽且非常抽象。学生对能量的学习和理解是本节主要的难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直接给学生新陈代谢的概念,也不由教师直接讲述新陈代谢的概念,而是在学生复习、掌握了体内物质的运输、消化和吸收、呼吸和排泄的基础上,通过将以上各部分生理功能有机地联系起来,水到渠成,给出新陈代谢的概念,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排泄?排泄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2)对照挂图简要说明尿的形成过程。
 二、引人新课:
   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出新课的切入点。如,排泄是指将人体代谢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代谢的终产物指的是什么,看来我们都知道,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称它们为代谢的终产物,最主要的是,不知道什么是代谢。代谢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陈代谢的简称。(板书本章标题)
 三、复习相关知识,自学本章知识并思考相关问题。
如参考【看一看,想一想】中的问题,联系学生自己,设计以下题目,将其写在投影片上或小黑板上。当学生知道他们不曾注意的这些问题都与新陈代谢的概念有关时,会使学生感到有探究的兴趣。
  ①今天,你的早餐(或午餐)吃的是什么?它们包括哪些营养成分?这些食物在你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从中得到哪些营养物质?
  ②被你的血液或淋巴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是怎样到达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的?
  ③你为什么必须呼吸?空气中的氧是怎样到达你的身体的每一个细胞的?
  ④的细胞既得到了营养物质又得到了氧,细胞怎样利用它们?从早餐后到现在,你消耗了许多能量,这些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⑤在你的生命活动得到能量的同时,细胞内产生了哪些废物?它们通过什么途径、以什么形式排出体外?
  带着这些问题,请学生浏览本章内容,使学生对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参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联系【看一看,想一想】中的问题,参看新陈代谢图解,学生自己回顾相当知识,体会相互联系,充分思考,自己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意义。教师给学生创造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机会,提供自学的空间和时间。
  请学生在认真学习与思考的基础上,像一位老师那样备课,争取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讲述什么是新陈代谢?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什么关系?与维持体温直接相关的是哪些生理作用?体温的测量方法和标准是什么?新陈代谢的意义是什么?
四、小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有利于生生互动,相互启发,智慧资源共享。小组成员有表达自己看法,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讨论题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思考题,也可以是【看一看,想一想】中的问题,还可以是【动动脑】中的三个问题,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凡是涉及到新陈代谢的问题都可以讨论。
  最后,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也可以自告奋勇当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中最有特色的问题,最有收获的结果。还可以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讲解有关新陈代谢的知识点,总结本课的学习,全组同学帮他“备课”。
 五、全班讨论。
 六、小结  
教师说明新陈代谢必须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下进行,引起学生对下一章学习的兴趣。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er/78612.html

相关阅读: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