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我们崇尚公平教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八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第九课 我们崇尚公平教案
课标要求
目标: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
标准: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要求:懂得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合作既能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合作需要公平,公平互惠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的发展,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2课时。
方法:活动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第一课时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公平问题以及公平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
能力目标: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需要公平的理解能力,对公平与不公平现象的独立判断能力,对公平的社会性和相对性特征的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努力培养合理真切的社会公平感和对待社会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理智感。
教学重点
重点在于关于公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懂得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公平的相对性和如何理智地面对社会不公平现象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式导入
展示有关公平的名人名言和图片,直接由学生概括今天授课的主题——公平。
二、发散性授课
情景一:唐僧师徒一行到达西天后,如来准备论功行赏。
问题:1、你认为如来怎样行赏才公平,你应该得到怎样程度的赏赐?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可以让学生分别从唐僧师徒四人或唐朝皇帝或唐朝百姓或现代社会旁观者的角度来设想回答,通过这个问题要得出的结论是: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对公平的理解是不同的,从而推广到不同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对公平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公平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公平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的时代公平有不同的具体规定,包含了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
2、请你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你认为什么是公平?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可以有比较广的参与度,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他对公平的看法,最后可概括出一般情况下人们对公平的看法,也就是不同社会情况下公平的共性:社会上每个人(合法公民)都应当被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平等的、自由的,社会给予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每个人所拥有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换句话说就是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得到应得到的利益。
情景二:如来和观音商量了很久,但一直拿不定主意。他们想出了很多个提案,但最终都否决了。
问题:1、为什么如来和观音会如此为难?
这个问题设置的目的是要告诉学生:公平其实多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2、如果按照他们的这些提案,会有怎样的后果?
这个问题是要让学生通过他们设想的后果了解到不公平的严重后果,有一种情感的认同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加评论,让学生自己用归谬法得出结论。
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么?结果如何?你有什么感想?
通过这个问题,我们把视线和思路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事例,谈不公平的现象对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破坏,让学生对不公平给社会稳定、个人发展可能造成的恶果有一定的认识,从反面了解认识公平的重要性,也是落实课标目标“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一部分。
情景三:最终,如来和观音终于定下了一个方案。
问题:1、你对他们定下的这个方案有何感想?你觉得这个方案公平么?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再一次认识到只有相对的公平,没有绝对的公平,而且公平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公平的感受也是随着个人的发展而发展的。
2、请你续写后面的西游故事,并说明理由。
希望在这个续写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公平对个人发展、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从正面认识公平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落实课标目标“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
3、你能想出比他们的方案更合理更公平的办法么?
三、拓展性小结
探讨:公平与和谐大气的社会的关系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公平和个人发展、社会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已经认识到社会稳定和发展不能没有公平,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就是不断追求社会公平理想的过程。而且,我们国家当前更是在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进程中提出了一个目标: “构建和谐大气的社会”,如果我们从社会学角度理解,和谐首先是公平与公正, 2004年12月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组织研究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认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应该是:扩大社会中间层,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理顺收入分配秩序,严厉打击腐败和非法致富,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把扩大就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努力改善社会关系和劳动关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社会矛盾,建立一个更加幸福、公正、和谐、节约和充满活力的全面小康社会。可以说建设和谐社会寄托了世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也是几千年来炎黄子孙的梦想所系。那么,我们在构建和谐大气的社会的过程中,在处理社会稳定和发展与公平之间的关系中,哪些是做得比较好的,哪些是还有待改进,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现在社会中存在的某些不公平现象呢?
这个问题是希望学生能联系实际,联系热点,进一步思考公平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系,树立公平意识,并能对不公平现象有一定的理智感,从而再次落实课标目标“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同时要注意的是,在讲这个问题时,应主要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的优越性,理解现阶段的社会公平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方面。另外,在讲这个问题时,还需补充关于构建和谐大气的社会的一些材料。

第二课时 维护社会公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进行公平互惠的社会合作的实践能力,关于公平问题的辨证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积极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意识,自觉树立互惠公平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重点在于关于公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理解公平合作对于社会共同生活的重要性,理解公平合作意味着同时分担利益和负担,最重要的是树立公平互惠的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
关于公平合作意识和社会不公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行为实践导入
“是否公平大家谈”
判断下面的情况是否公平,并说明理由。
1、班上只能选一名“优秀班干部”,并且这次的名额关系到初三中考能否加分,经全班同学无记名投票后,万兵和李超得票数相等,最后班主任决定万兵当选,因为他的成绩好。
2、期终语文考试,章卫的试卷被老师少给了5分,可语文老师说凡是6分以下的误差一律不改。
3、班级公开竞选班长,刘大海和钱小龙是两位候选人,钱小龙竞选前许诺如果他当班长,就请全班同学吃饭,最终钱小龙以微弱优势当选。
4、一次初三年级篮球赛,裁判误判一球,初三1班的参赛人员要求改判,裁判没有理睬,初三1班篮球队拒绝继续比赛,篮球赛不欢而散。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希望大家更清楚的认识到公平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所谓的绝对公平的存在。理解公平,我们要善于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对待公平,我们更要有宽广的胸怀和理智的行为。为追求理想的公平,我们更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
二、小组合作讨论
(一)活动一:理智面对不公平
目的:通过这次的合作讨论,让学生知道面对不公平的现象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第一,用合法手段去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第二,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第三,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要求:1、6人组成一个小组,推选1名组长和记录员。
2、请每位同学谈谈自己曾经遇到的不公平情形及当时的真实感受。记录员做好小组成员发言的书面记录。
3、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看法,一起讨论问题,遇到不公平情形时我们应该怎样做?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列举的对待不公平的方法和策略,尤其是大家共同认可的对策。
4、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推举1名代表在班上交流小组的主要观点。
5、由同学代表进行本次主题讨论的小结、点评。
引导:理智面对不公平现象,我们可以有很多对策,可以从法律援助的角度,可以从心理调节的角度,可以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等等;我们要积极消除不公平现象,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我们中学生需要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请大家设想一起,我们可以做哪些具体的事情?我们也可以把思索的范围再扩大一些,思考一下你生活的社区存在不公平的现象么?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
在这个活动的进行中,讨论重点放在第三个环节,交流重点放在第五个环节。这个活动是希望学生能结合知、情、意、行综合看待处理公平问题,自觉培养对待公平问题的理智感,并培养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在讲到伦理道德时,可穿插讲解道德价值观。
(二)活动二、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尝试当一次政协委员,谈你对一个议案的想法以及对党的十六大报告的感想,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当今中国社会倡导的共同富裕与实际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
材料:议案:萧灼基:特困补贴亟待提高 应开征高消费特别税
萧灼基委员(经济界委员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呼吁,“当前迫切需要提高农村贫困人员的补助标准”,建议从每人每年平均627元提高到1000元,并今后按照农村每人年均收入增长幅度相应增加补助金额,提高对特殊困难户的特殊补贴,特别是对长期伤病人员进行特殊关爱。
萧灼基委员提出要对一些高消费行为征收特别消费税,例如购置豪华住宅、名牌轿车、名贵消费品、化妆品、高档宴会、高档休闲娱乐以及饲养宠物等,“要根据具体情况征收特别消费税,作为扶贫扶困专项基金”。
十六大报告:“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我国现行的收入分配方式:宪法规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目的:通过这次的合作讨论,让学生知道社会需要合作,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同时,我们需要自觉承担自己的责任,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
要求:1、6人组成一个小组,推选1名组长和记录员。
2、请每位同学谈谈自己对议案和报告的看法。记录员做好小组成员发言的书面记录。
3、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看法,一起讨论问题,如何看待当今中国社会倡导的共同富裕与实际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的建议,尤其是大家共同认可的想法和提议。
4、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推举1名代表在班上交流小组的主要观点。
5、由同学代表进行本次主题讨论的小结、点评。
这个活动,第一层次是要解决共同富裕、平均主义和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第二层次是要解决效率、公平与合作的关系,最后是要培养学生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自觉承担自己的责任。
三、模拟演练小结
班级要举行一次学农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要评比出最佳小组,请你为班级制定一套公平合作的评比制度。

参考资料
1、美国的贫富差距
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国内税务局等发表的调查报告披露,1989年以来10年间全国家庭净资产,包括住宅、其他不动产、股票、债券、汽车和银行存款等,其分配大体比例是:1%的最富家庭占37%,另外9%的富有家庭占31%,其余90%的家庭仅占32%;布鲁金斯研究所经济学家柏特里斯的研究发现,1995年美国最富有的5%的人收入是最贫困的5%的25倍,而1969年的差距为11.7倍。全国最富裕的20%的人口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49.7%,收入最低的20%人口的收入占总收入的3.6%。美国联合争取公平经济研究所日前公布的一项报告表明,从1990年到2000年11年间,美国企业总裁的工资增长幅度高达571%,而普通工人工资的增长水平只有37%,扣除10年来的通货膨胀幅度32%,工人实际平均工资增长无几。另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目前美国老板的平均薪水是一般工人平均薪水的531倍!据计算,如果工人的工资从1990年开始也像企业领导那样增长,今天工人的平均年薪就应该是120491美元,而不是目前可怜的24668美元。1990年,美国法定最低工资为每小时3.80美元,目前才提高到5.15美元,如果最低工资界限也以老板工资增长的速度那样上涨,今天工人的最低工资界限应该是每小时25.50美元。2000年,美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3110万人,贫困人口占人口比重11.3%。其中黑人贫困率22.1%,白人贫困率7.5%。
2、两会焦点问题比较
①2004年:保护私有财产 去年修宪焦点
在去年的两会中,众多代表指出对私有财产提供宪法保护,有利于人们增强对私有财产的安全感,有利于充分调动人们创业的积极性,充分启动民间投资,使资本不外流,放手发展经济,保证就业,惠及长远。私有财产权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根基。通过修宪确立私有财产权,解决了市场经济中最敏感、最复杂的财产关系和产权制度问题,是顺应市场经济体制、顺应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可以充分调动劳动者、资本、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这些无疑都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相当水平之后,来自经济本身自然要求,也是维持经济继续积极发展的必要保障。我明显感觉到,在整个社会前进的过程中所必须平衡的公平和效率两方面因素中,政府和社会把对增长方面关注程度仍然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并为其创造了理论基础和宪法保障。
2005年:和谐社会压倒一切
在今年的两会中,和谐社会被视为重中之重的核心内容,而且其理论还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之中。和谐社会不是一个锦上添花的抽象理想,而是一个有着明确所指的现实战略构想。和谐的对立面是失衡,而严重的失衡就是断裂。但在中国目前情况下,和谐社会的最基本含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一种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这就要求政府在调整工作重心的过程中,通过制定公共政策的时候做到效率和公平两方面兼顾,增长和稳定要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制约。而考虑怎样让不同的利益群体参与到制定过程中,表达出他们的意愿和思想,作为一个社会,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应该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通过行政权力来维护公共权利,而不是侵犯公共权利。在本次两会中,代表委员们对于如何建立和谐社会,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提案、议案,政府也在政策面上做了很大的支持。
②2004年:给民营经济以平等的国民待遇
2004年两会期间,我们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在谈到非公有经济时说:要解决非公有制企业主的后顾之忧,就必须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的思想和舆论环境,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同时还要积极为中小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大开方便之门,从客观上消除歧视现象。
随着思想解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私营经济在几次修宪中逐渐得到承认。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表明我们将给民营经济以平等的国民待遇。宪法第十一条第二款“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2005年:权利与义务并举
今年两会中,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两会代表,仍把非公有经济视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焦点,如允许非公有制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清除限制国内非公有资本市场准入的体制壁垒,公用事业应向非公有企业敞开大门等等。但本届两会中值得人们关注的一个现象是,代表和委员们逐渐由为非公有经济争取平等权利的共时,也开始思考和建议非公有经济在获得权利同时也应该承担平等义务。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er/7879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