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二地理上册复习试题(粤教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八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初二上地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 位置和疆域
1.中国陆地总面积____________,仅次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居世界第三位.与整个_______的面积几乎相等。从海陆位置看位于____________东部,________西岸.
2.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最北________、最南________、最西________、最东__________.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的陆上临国有_______个,隔海相望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有 ______,我国最大的岛屿_______,我国的内海__________
4.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北京市湖南省黑龙江省
天津市湖北省内蒙古自治区
上海市广东省西藏自治区
河北省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山西省重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辽宁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吉林省云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
江西省贵州省澳门特别行政区
江苏省陕西省安徽省
浙江省甘肃省青海省
福建省山东省台湾省
河南省
①分区记忆→口诀:东北三省黑吉辽,北部边疆内蒙古。两河两山连京津,位于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七省市,两湖三江安上海。南部沿海有两广,还有港澳福海台。
重庆西藏云贵川,西南国土记心怀。宁夏新疆青陕甘,镇守西北真豪迈。
②根据轮廓、形状记忆


山东 广东 湖北 山西 江西 河南 吉林

贵州 宁夏 广西 新疆 西藏 河北

黑龙江 云南 台湾 陕西 辽宁
特殊的省区: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有_________________,最先见到日出的 。
跨经度最大的省区_______________,跨纬度最大的___________,面积最大的_________,邻国最多的_________,长江和黄河干流都流经的省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人口和民族
1. 众多的人口:(1)人口数量及人口政策:到2010年我国人口已达 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所以我国的人口政策是:( )
(2)人口分布: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均匀。大体可从黑龙江省的 市到 省的腾冲县划一条直线,此线东南部人口 ,此线西北部人口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 的省级行政单位。
2.多民族的大家庭
(1)民族的组成:我国由 个民族组成。在各民族中, 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 个,人口共占全国的8%。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族,最少的是 。
(2)民族的分布:①地区分布: 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 部和 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分布相对分散,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 地区。
②民族分布的总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③各民族擅长的舞蹈、体育项目和传统节目: 傣族――孔雀舞、 节
朝鲜族――长鼓舞 蒙古族――摔跤、那达幕大会 彝族―― 节
3.目前以_________、_________两省为原籍的华人华侨最多.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
复习重点:我国地势、地形的主要特征;复习难点:各地形区和山脉的相对位置关系。
复习要点:一、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1、总体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逐渐下降。
2、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比较:
地势阶梯平均海拔主要地形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分界线:青藏高原边缘(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3、我国沿北纬32°、北纬36°纬线地形剖面图

北纬32°

北纬36°


二、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1、总体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西高东低的地势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②大河顺地势东流入海,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
有利方面 ③许多大河流经阶梯交界地段,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④多种地形类型,便于农业发展多种经营
⑤山区面积广大,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又可发展旅游业等
不利方面: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限制种植业发展;山区多,平原少,耕地资源不足。
三、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分布 (山脉是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山脉名称两侧地形区名称
西 侧东 侧
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太 行 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巫 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横 断 山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南 侧北 侧
天山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昆仑山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
祁连山/内蒙古高原
秦岭/黄土高原


各地形的特征是:
青藏高原:冰雪连绵峰插天;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黄土地;
云贵高原:地形崎岖,盆地和河谷错落其中;
内蒙古高原:风吹草低见牛羊;
柴达木盆地:聚宝盆,我国海拔最高;
塔里木盆地:平沙万里无人烟,我国最大盆地;
四川盆地:天府之国,紫色盆地,海拔最低,位置最东,最湿润;
东北平原:林海雪原黑土地; 准噶尔盆地:最北;
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下; 华北平原:黄河冲积形成。
第二节 气候
重点: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难点:影响中国气温分布和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
复习要点:一、我国气温变化的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1、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1)通常,一天中,陆地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2)在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正好相反。
2、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及原因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原因:(1)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的重要因素,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的太阳高度比南方低,白昼也比南方短;(2)冬季风加剧了北方地区的严寒。
(2)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
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太阳高度虽比南方低一些,但北方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所以,在夏季,我国南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差别不大。
二、我国降水的东西差异、季节差异及原因
1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东部多西部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原因:受海陆位置和夏季风的影响。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沿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南端一线。
3、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是: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
原因:由夏季风的进退规律所决定。
一般来说南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三、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气候的总体特征:气候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
2、我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分布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炎热,一般5―10月为雨季,其余为旱季。云南、广东、台湾三省南部和海南省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南方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北方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西北地区
高原山地气候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较少。即气候沿海拔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青藏高原地区
3、影响气候复杂多样的主要因素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复杂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4、我国具有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1)在我国夏季风能到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把夏季风难以到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2)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大致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也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5、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是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温度带中的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干湿地区中的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6、我国气候之“最”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夏季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人称“火州”。号称“三大火炉”的:重庆、武汉、南京;
年降水量最大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7.我国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指导1、天气与气候是复习中国地理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给出气候资料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在中考中是一种趋势,关键要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强化图表资料分析训练,将知识转化为解题能力。新 -课 -标- 第-一-网
2、分析1月平均气温图,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是越向北气温越低。南北温差很大。
3、分析7月平均气温图,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是南北普遍高温、气温相差不大。
4、分析年等降水量,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5、分析城市降水柱状图,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是降水集中于夏秋两季,尤其是5―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0%左右。原因是受夏季风进退决定。
6.要全面、正确理解中国的季风气候及其特点,首先要弄清中国的季风。

夏季风冬季风
发源地太平洋、印度洋蒙古西伯利亚内陆地区
风向偏南风偏北风
性质暖湿干冷
势力较弱强
活动时间4、5月一9、10月,南长北短9、10月――次年3、4月
影响范围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地区除台、琼、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全国
影响影响降水的时空分布,产生水旱灾害加大南北温差,引发严寒、大风、霜冻天
第三节 河流
复习重点:长江、黄河的概况及其开发利用。
复习难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患严重的原因和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复习要点:一、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
1、在地图上找到下列河流的位置、流向:长江、黄河、珠江、淮河、松花江、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京杭大运河。
2、内流区和外流区:内流河是指不能流入海洋的河流,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外流河是指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我国的外流河包括三大水系的河流:
①太平洋水系:长江、黄河、珠江、淮河、松花江、 澜沧江、怒江。
②印度洋水系:雅鲁藏布江。 ③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

二、长江和黄河
1、长江和黄河概况
长江黄河
发源地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
注入海洋东海渤海
干流长度6300千米(中国第一、世界第三长河)5500千米(我国第二长河)
流经省级行政区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计11个)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计9个)
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主要支流北岸: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
南岸:乌江、湘江、赣江
湖泊:洞庭湖、鄱阳湖汾河(山西境内)
渭河(陕西境内)
上、中、下游源头―宜昌―湖口―入海口源头―河口―旧孟津―入海口
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主要集中在上、中游河段
开发利用已建葛洲坝水利枢纽,正在建设三峡水利枢纽,发挥 “黄金水道”的作用。已建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和小浪底等多座水利枢纽工程。
主要危害中、下游地区暴发洪水危急两岸平原,防洪为综合治理首要任务下游形成“地上河”决口改道形成水患
原因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中游河道弯曲、水流不畅;下游地势低平、水流减缓、泥沙沉积、淤塞河道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下游平原地形,水流减缓,泥沙沉积
综合治理措施上游加强水土保持工作;②重点治理中游的荆江河道;③干流上建三峡工程;④中下游平原地区建分洪蓄洪区。加强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修建水库和分洪蓄洪工程,加固黄河大堤。
2、长江的自然特征
①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所以是中国的第一大河。
②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主要集中在上游。其中,自源头至宜宾是最丰富的河段。
③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分列南北,中下游江阔水深,终年不冻,是我国最重要的内河航道。干支流通航里程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里程的2/3,形成一个纵横广阔的水运网,被誉为“黄金水道”。干流的宜宾以下四季通航。
3、黄河是华北平原塑造者之一并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4.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其根本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植树种草;修建梯田、打坝淤地,拦水拦沙;加固堤防;整治河道。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
1.会判断自然资源(自然性和有用性)
2.会区分可再生与非可再生资源.
3.我国自然资源总特点:A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B.资源被破坏和浪费.
第二节 土地资源
1.目前,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最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
2.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林地在__________________,草地______________,西部未利用土地最多.
3.因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所以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第三节 水资源
1.衡量一个地区水资源多少的指标是该地区_____________;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中,储量最多的是_________.
2、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①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②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在时间上,与降水的季节变化一样,我国水资源夏秋季节丰富,冬春季节较少。在空间上,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 递减。呈南多北少状态。③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北方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北方降水少;
3、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及大型工程:
①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问题。如:南水北调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引黄入晋工程等。
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三峡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葛洲坝水利枢纽等。
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第四节 海洋资源
1.划归我国所管辖的海域面积约_____________.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空间资源生物、化学、矿产、海洋能资源等.
2.我国政府规定的“休鱼制度”要求每年在一定时间、一定水域不得从事捕捞作业,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便于鱼类进行生长繁殖.
3.我国最大的鱼场是_____________.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第一节 农业
1.我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及分布.P65图4.1
2. 农业的分布
①在土地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等。
②我国通常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将全国分为东南部和西北部两部分:
东南部――是我国主要的种植业区。以秦岭―淮河为界:
北方――旱地――降水较少――小麦、棉花等;
南方――水田――湿热多雨――主要种植水稻等。
山地地区――分布有我国的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
西北部――是我国的主要畜牧业基地。
比较北方南方
主要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干湿区
温度带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油料作物
主要糖料作物
3.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业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现代化的农业.
第二节 工业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我国工业基地的分布主要是 分布,其次是 (长江)、沿河(黄河)分布和沿主要铁路干线分布。总的来说,影响一个国家工业分布的因素较多,如:原料、交通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因素、科学技术水平、政策因素及农业基础等。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多依附大城市,呈现出__________的点状分布特征. 、 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的核心地区.
2.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________,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区是_______________,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东部沿海从北向南,有东北的 工业基地、华北的 基地、华东的 基地和华南的 基地。其中最大的轻工业基地是
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 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是
4.沿长江自东向西有 等主要的工业中心城市。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
1.铁路是我国最重要的长途运输方式。
2.我国沿海各大海港中最重要的海运中心有大连、 和 。
2.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三横五纵):
⑦A―F 京包―包兰线
三横 ⑧B―H 陇海―兰新线
⑨J―K 沪杭―浙赣―湘黔
―贵昆线
②A―J 京沪线
③A―L 京九线
五纵 ①④S― 京哈―京广线
⑤P―N 同蒲―太焦―焦柳线
⑥ ―G―K 宝成―成昆线
3.铁路枢纽:
枢纽铁路干线
陇海线兰新线、包兰线、兰青线
陇海线京广线
陇海线京沪线
陇海线宝成线
焦柳线沪昆线
京广线沪昆线
京沪线沪昆线
宝成线成昆线
京广线、京九线、京哈线、京沪线、京包线
铁路干线起点终点
南昆线
京哈-京广线
京沪线
京九线
陇海-兰新线
宝成-成昆线
焦柳线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4.现代各种运输方式中:
( )运量最大,成本低,投资少,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程度较大。
( )运输灵活方便,可实现从门到门的直达运输。
( )运量大,运输成本较低,能耗小,适应性强。
( )运输快速,但运量小,成本高。
( )运输可不间断运输,受自然条件影响小,但投资大,建设周期长。
石油和天然气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
第四节 民俗与文化
1.我国菜肴中最有代表性的菜系是:( )、( )、( )、( )
2.我国有不同特点的民居,如湘西( )黄土高原的( ),藏族牦牛毛织的( )
3.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 )遗产,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世界( )遗产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4.四川的世界文化遗产有( )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er/79288.html

相关阅读:2013年初二地理上册复习试题(粤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