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九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广宇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年级语学科教案
题 《醉翁亭记》 时2
备人 审核人
目标
1.积累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
2.体会作者寄情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重点难点
1.作者游览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2.“乐”为主线,前呼后应,严谨的结构。
3.散中有整、别具一格、错落有 致的句式。
板书设计


醉 环境:环滁—琅琊—酿泉—醉翁亭
亭 亭名:作亭者—命名者—命名之意
翁 水乐
风景画:朝、暮、春、夏、秋、冬

风俗画:滁人游、太守宴 、众宾欢、太守醉 宴酣乐
记 太守归——禽鸟乐

主旨:醉——醒 太守乐
过程:
第一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
庆历四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庆历五年被贬邓州,欧阳修也在庆历五年被贬滁州,我们知道范仲淹在被贬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名篇《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巧的是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另一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篇美吧!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关于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学家。宋代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被后世 尊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散、诗词、史传等都有相当成就。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为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简便灵活的形式。
2.初读,读准字音,读出骈句的韵律节 奏。
环滁(chú) 壑(hè) 琅琊(1án? yá) 潺潺(chán) 辄(zhé) 霏(fēi) 暝(mín?) 晦(huì) 伛偻(yǔ lǚ) 提携(xié) 蔌(sù) 酒洌(liè) 觥筹(?ōn?) 弈(yì)翳(yì) 颓然(tuí) 肴(yáo)
3.学生读,疏通句。
(1)学生默读,参考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理解意,画出疑难词句。
(2)四人一组,按照“读——释句——译”的步骤小组内讨论交流,并解决疑难。教师巡视各组,帮助学 生答疑解惑。
(3)教师重点提醒:
①生词
蔚然:茂盛的样子。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 杂然:错杂的样子 。
伛偻提携:中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肴野蔌:野味野菜。
②一词多义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中指坐落在高处之意) 临溪而渔(靠近,此指“在……旁”)
B、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名字,名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给……命名,动词)
C、泉香而酒洌(顺接连词) 然而禽鸟知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转折连词)
朝而往,暮而归(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不必译出)
D、水之乐(乐趣,名词)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以……为乐趣,动词)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欢乐,形容词)
E、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
③朗读,注意体会“也”的不同语气和“而”的轻重音;通过推究理,梳理脉,读出词、句、段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旨在读得流畅。
第二时
一、检查复习
1.朗读。
2.重点字词语句检查提问。
二、自主探究,梳理脉
提问:请大家研究每个段落的内部层次,把它们整理出。
教师示范分析第一段:
明确:、水、亭、名、太守
学生分组介绍第二、三、四段:
明确:第二段:朝—暮—春—夏—秋—冬;第三段: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第四段:太守归—游人去—禽鸟乐、从人乐、太守乐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研读第一节:
(1)作者为什么自号“醉翁”?贯穿全的主线是什么?二者关系如何?(结合作者的经历,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理解)
[点拨](1)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折射。(2)主线是“乐”。(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之间也。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是事物的表象,“乐”是“醉”中之乐。
(2)“乐”点寻踪:指导学生从中找出含有“乐”字的句子,并思考作者写了哪几种乐。
[点拨]句子:略。作者写 了五种乐: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3)第一节写道:“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但太守又是谁呢?直到最后才点明,这样安排结构有何作用?
[点拨]指导学生把握严谨周密的结构,学习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2.研读第二节:
(1)找出中准确、生动地表现间景象“晦明变化”的词语。
[点拨]“出”“归”“开”“暝”四个字准确、生动地表现了间景象的“晦明变化”。
(2)描写四季景色时,作者分别展现了各个季节怎样的景象?如果每个季节调出一个背景色,你会如何配色?并说明理由。
[点拨]春——繁花争艳、幽香扑鼻;夏——万木竞秀、枝繁叶茂;秋——秋高气爽、霜华洁白;冬——水枯石瘦、草木凋零。绿、红、白。(言之有理即可)
3.研读第三节:
这段分为几层?试用中的话概括。作者描绘这几幅图景有什么用意?
[点拨]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作者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显示了太守的政绩。
4.研读第四节:
作者是如何突出“太守之乐”的?为什么“太守之乐”是别人所不同的呢?
[点拨]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乐衬托太守乐,层层推进,突出太守之乐;因为太守看到了自己的政绩,他要以治滁的政绩证明:自己政治上虽然遭受沉重打击,并未消沉颓唐,滁人安乐正说明自己的政见正确,治理有方。个中之乐不是别人所能理解的。“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情感,既包含娱情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 己 的政绩——政通人和的欣慰。
四、内小结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为滁州 做知州时留下的名作。中通过描写滁州间的美景以及他和当地百姓一起游乐的情景,展现了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本节通过研读,我们感受了的语言美、韵律美、情境美,也加深了对主旨的理解。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san/39217.html

相关阅读:醉翁亭记教案和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