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九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题 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时间(日期、时)9月25日

教材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三年级的一篇讲读,是外国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从整个初中语教材小说应完成的教学目标看,要教会学生体会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本单元,本教材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里几乎没有人间亲情、友情,只有金钱的现实。使学生 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1)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刻画人物性格。

(2)层次分析(第一时)

难点:(1)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

(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是如何变化的?

教学准备

集体备意见和主要参考资料

页边批注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导入设计

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一种情感。诗人说,亲情是一首恬静的田园诗;画家说,亲情是一幅淡雅的水画;音乐家说,亲情是一首优美的轻音乐。但是,亲情也时时经受着考验,在金钱、荣誉、利益面前,我们是否依然能够守护亲情,关爱亲情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共同探讨这个话题。(板书题作者)

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发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 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学创作。1880年完成 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学创作。10年间他写了解情况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二、听读,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听录音,然后请一位同学叙述故事情节。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

(1)、要求在每个自然段落前标上相应的序号,同时把中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称呼的词语圈点出。

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家伙、老流氓、贼、流氓。

(2)学生们分组讨论发言: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

教师指名回答后小结。因为于勒当初花了菲利普夫妇的钱——于勒到美洲赚了钱,不仅愿 意还他们钱,而且还可 以多给他们钱——破产又失去了钱,又可能要回花他们的钱。

(3)学生讨论:从上面的这些不同的称呼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

教师引导小结: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4)学生根据上面的这条感情线索,归纳出本的情节。(情节的每部分用一个字概括)

教师引导小结:盼----------赞----------见---------躲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5)层次分析:

第一部分:1—4 故事的开端,盼望于勒。

第二部分:5—19 故事的发展,夸赞于勒。

第三部分:20—47 故 事的高潮,巧遇于勒。

第四部分:48—49 故事的结局,躲避于勒。

三、研读,归纳主题

1、小说开头菲利普夫妇如此盼望于勒的归,结局却是千方百计躲开于勒,原因是什么?(结合情节分析)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金钱 和于勒又沦落为穷人,其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2.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揭示了什么主题?教师出示四种主题说。学生分析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

“金钱关系“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同情”说:小说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物---------于勒被整个社会遗弃的悲惨命运的描述,寄予了作者最深切的同情和怜悯。

“虚荣”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表现了他们爱慕虚荣的丑态。

“势利”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渴望见到已经发大财的于勒和在船上遇到的贫困潦倒的于勒后极力躲避的心理的刻画,深刻揭示了菲利普夫妇嫌贫爱富的低级庸俗的势利心态。

学生分组讨论发言,只要言只成理给予以 肯定。

教师点拨:以上几种说法都有其片面性。我们可以概括为: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表现了在现实社会里金钱关系对人、对人性的扭曲和破坏,对“金钱至上”的思想进行了批判。

四、布置作业,认识生活,学生反思

1、菲利普夫妇身上除了自私冷酷外,究竟有没有一两点闪光点?如果你身边也有象菲利普夫妇这样的人,你是如何看待他的?

2、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身边也有像于勒这样的亲戚,你会怎样看待他?

第二时

一、研读赏析,分析人物写法,感知人物形象

1、教师提出要求:找出中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地方,在中做批注。然后我们概括:

我认识了一个------------(人物性格特点)的----------(人物),你瞧,----------(人物表现),运用了------------------(描写方法)。

示例:我认识了一个自私的菲利普,你瞧,他在船上认出弟弟时“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运用了神态和语言描写。

学生阅读,找出对人物进行的描写、烘托的句子,分析人物的 性格特点。

学生自主或指明回答。

对菲利普夫妇的认识:精明、刻薄、泼辣、虚伪、有主意、富有心计、自私势利、为女儿着想..........

对于勒的认识:糟蹋钱、自作自受、不知悔改、怀念亲人、令人同情............

(以上都要让学生在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提示:重点研读第25到38段)

总结:出示表格,要求学生填写并简要分析

于勒生活的变化 菲利普夫妇的态度

菲利普夫妇的特征

语言 行动

贫 坏蛋、流氓、无赖 打发 虚伪、卑鄙自私、贪心势利、冷酷、精明、刻薄

富 正直的、有良心的人,有办法的好心人 衣冠楚楚地在海边守侯

贫 卖社蛎的这个小子、这个家伙、那个家贼、那个讨饭的 骂、躲避

2、分析明快个性化的语言

(1)、“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揭示了菲利普夫妇附庸风雅的庸俗心理,表现了他想上上流社会的性格特征。

(2)、“啊!啊!原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了!..........谢谢您,船长。”

菲利普夫妇神态异常,说话语无伦次,生动的描写了他内心的极度恐慌。虚荣、势利、自私的个性跃然纸上。

(3)、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重新拖累我们的...........

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势利刻薄泼辣的个性毕露无遗。

(4)、”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三个称呼强调了我于于勒叔叔的骨肉关系,表现了我的善良、纯真,对穷困潦倒的叔叔的同情,反衬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

二、辨析研讨,谁是主人公

1、题是〈,但是对于勒却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 面描写,而对于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用了很多笔墨。谁是本主人公呢?

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菲利普夫妇盼于勒发财归是叙事明线,而于勒(离家到美洲冒险10年经历)为暗线,略写了他的过去和现在,“我”-----若瑟夫,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在父母不把穷水手当作兄弟看待后,仍认为于勒是“我”的叔叔,作者用这一标题道出了一个孩子的不满,同时,这个标题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妇受金钱腐蚀的灵魂,而在“我”身上,表达了作者的希望和理想。小说集中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从而刻画出他们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全主题思想-------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因此,本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2、“我”在整篇小说中是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我对叔叔的同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不受父母的影响,仔细观察叔叔;

(2)、心中叔叔;

(3)、给了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

这默念的话中“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从字面的人物关系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亲的弟弟”,意思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从排列的顺序分析,作者是很具匠心的,最后重复”我的叔叔”,其中却加上一个“亲”字,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这是一句包含粉讽刺意味的心里话。

形象:我是一个涉世未深,比较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与父母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

作用: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表示的。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我”不是主人公,只是以“我”的见闻展开情节,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或说是线索性的人物。

三、曲折多变情节安排和环环相扣的悬念设置

1、曲折多变情节安排

这篇小说的主题并不深奥,情节却曲折多变,小说采用大开大合的手法铺排故事,于勒出场前,渲染其在菲利普夫妇一家人心目中的地位,接着,笔锋一转,写菲利普夫妇一家旅游,情节舒缓下,在船上,又加了一段吃牡蛎的小插曲描绘嘲讽菲利普夫妇附庸风雅和克拉丽丝既怕丢脸,又怕花钱的尴尬处境,使读者哑然失笑,然后,故事高潮迭起菲利普发现迈牡蛎的象弟弟并惊恐告诉妻子,情节推向高潮,气氛顿时紧张,但此时作者并没有立刻揭开谜底,而是让菲利普夫妇去打听,情节又松缓下,直到证实确实是于勒,情节似乎最终跌落闭合了。不料,作家又妙笔生花,交代菲利普夫妇一家改乘船只,躲避于勒,把人们引入沉思和回味之中。情节真是有张有弛。

2、环环相扣的悬念设置

悬念一:小说开头写我家生活状况,在读者熟悉家庭之后,笔锋一转,引出人物于勒,我们不禁要问:于勒是谁?

悬念二:我回答 了于勒是谁后,作者说“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悬念三:小说描述了于勒年轻时怎样浪荡败家,怎样到美洲发了财,我们不禁要问:于勒回了吗?

悬念四:小说笔锋一转写菲利普夫妇一家旅游,在船上见到很像于勒的卖牡蛎的老水手。我们不禁要问:这真是于勒吗?

悬念五:但此时作者并没有立刻揭开谜底,而是让菲利普夫妇去打听,直到证实确实是于勒,高潮出现。我们不禁要问:菲利普夫妇一家怎么办?

四、拓展迁移,联系生活

1、组织学生演本剧,场景:在轮船上,人物:“我”、菲利普夫妇、于勒,情节:从菲利普夫妇吃牡蛎到发现于勒直到离开 这部分。要求细致分析利普夫妇的行动,语言和性格。

2、看了这个“嫌贫爱富”的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或启发呢?

学生自由发言。

点拨:

1、不要把实现理想寄托在别人身上,应该通过自己去奋斗,去努力,去争取。

2、在亲情和金钱上,应该珍惜亲情,淡泊名利。

3、对弱者应多付出爱心,同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页边批注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但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哭是笑,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左拉

页边批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san/40979.html

相关阅读:给我的孩子们教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