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调研检测试卷(含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九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九年级语第一学期调研检测

卷首寄语:亲爱的同学们,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只要心境平静,只要细心、认真地、思考,你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别忘了,对自己说一声:我能行!
一、积累运用(20分)
1、请你给下面这段话中的两个加点字注音,并改正这段话中的两个错别字。(2分)
人生如同登。初出发时,仰首望处,群峰揽秀,令人心情激荡,浮想连翩。于是拾级而上,沿途花团锦簇,浓阴滴翠,美不胜收。但这些都挽留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更不会让我们与成功分道扬镖,因为我们知道,无限风光在险峰。到达峰顶,我们将会欣赏更多绝美的风景,才能体悟生命的精髓……生命之美,美在进取!
拾级( ) 精髓( ) 改 改
2、名句(8分)
①、晓战随金鼓, 。
②、 ,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春江晚景》)
③、竹外桃花三两枝, 。
④、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⑤、且壮士不死即已, , 。(《陈涉世家》)
⑥、衣带渐宽终不悔, 。 (柳永《凤栖梧》)
⑦、 ,固国不以溪之险, 。
⑧、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却在, 。(辛弃疾《青玉案》)
3、名著(4分)
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___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_____次买车又______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__________,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___ __。
4、材料题。(3分)
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中华化曾经在人类明史上创造过无数的奇迹,孔子和孟子便是这些奇迹中两颗耀眼的明星,他们超人的智慧、深邃的思想、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请阅读下面的几段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时,《论语》进入经书行列,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之书。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其中《论语》被列为首位。元明清六百年间,“四书”一直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据统计,日本现存德川幕府时期的《论 语》研究论著就将近九十种。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创业者”的涩泽荣一(1840—1931),在从事实业的四十余年里,一直坚持亲自向企业员工讲授《论语》。
材料三:十六世纪下半叶,欧洲传教士将《论语》首次传到西方,很多欧洲著名人物,对孔子的思想、人格都十分崇拜。直到现在,还有不少西方思想家,力图在孔子学说中寻求解决伦理道德方面问题的启示。
材料四: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止2007年9月,全球已经启动孔子学院(包括孔子学校、孔子堂)175所,分布在156个国家和地区。国内61所高校和机构参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堂。
① 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出什么结论?(1分)

②当今社会还需要孔孟之道吗?或者说在这个讲究竞争,讲究效益的时代,孔孟之道还有用吗?谈谈你的理解。(2分)
答:

5、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3分)
①读报是每天都要做的事,积累报纸资料也要有恒心,否则往往事半功倍。②一疏忽,一间断,就有可能把有价值的资料白白遗漏。③陈毅同志在给儿女的诗中告戒道:“应知学问难,在于点滴勤。”④积累报纸资料,就要发挥这种“点滴勤”的精神。
⑴中有一个错别字,是 ,应改为 。(1分)
⑵中有一个成语使用不当,是 ,应改为 。(1分)
⑶中第 句是病句,应改为 。(1分)
二、理解、感悟(50分)
(一)诗歌赏析(4分)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6、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7、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2分)

(二)阅读下面言,完成8—11题(16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便得一,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老人引杨氏入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1)渔人甚异之 ( )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3)老人引杨氏入( ) (4)迫暮,与老人同出(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忘路之远近 老人引杨氏入之大穴 B、以耕以蚕 以草火烧
C、杨氏谢而从之 水落而石出者 D、不可取食于人也 苛政猛于虎也
10、翻译下面言句子。(4分)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
②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11、阅读理解。(6分)
(1)甲乙段都以人物的 为线索,甲段按 顺序进行记叙,乙段是通过 描写洞内生活情况的。(3分)
(2)甲乙段所写的农民生活是有共同之处的,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共同点吗?你相信两段所写生活的真实性吗?为什么?(3分)



(三)阅读下面言,完成12—16题(13分)
【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节选自柳宗元《捕蛇者说》)
【乙】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夜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白居易《观刈麦》)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弛然而卧 ( )    (2)苛政猛于虎 ( )
(3)故为之说 ( ) (4)但惜夏日长 ( )
1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君将哀而生之乎?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14、用“/”线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乡 邻 之 生 日 蹙
15、阅读上面诗的材料,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    )
A“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种近乎变态的矛盾心理写出了刈麦者的
痛苦生活与不幸遭遇。
B.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中“事农桑”指的是从事农业劳动。
C.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写出了一个古代贪官的形象。
D. 蒋氏自陈心曲的核心内容是“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16、比较《捕蛇者说》与《观刈麦》在写作手法或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


(四)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7—20题(10分)
海洋垃圾
①日本“3•11”9级大地震引发强烈海啸,导致大量的房屋、汽车和各种残骸卷入太平洋,形成了一个长约111公里的“垃圾岛”。研究人员估计,这个漂浮在海上的“垃圾岛”两年内会漂至夏威夷,3年后漂到美国西岸。
②其实,在日本地震和海啸导致大量垃圾卷入海洋之前,人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中的海洋上就已经漂浮着大量的海上垃圾。200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太平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有两个得克萨斯州那么大。虽然后有人认为其面积被过分夸大了,但其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
③海洋垃圾不仅影响海洋景观,还可能威胁航行安全。但更可怕的是,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致命的影响,进而对海洋经济产生负面效应。海洋垃圾已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视,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正采取措施,尝试处理这一问题。
④由于海上垃圾大部分是塑料,所以处理海上垃圾的首选办法是焚烧发电。不过海洋垃圾的焚烧发电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除了打捞、运输、搁置脱水外,还会遇到二恶英的排放问题。由于塑料焚烧可产生大量的二恶英,会危及环境和生态,需要有特别能控制二恶英排放的高级焚化炉。
⑤海洋垃圾的另一个处理办法是建造人工岛屿。1998年,新加坡政府在两个离岸的小岛实马高和西康之间建造了1公里长的岩石长堤,并分出了11个相互连接的海湾单元;将单元里的海水抽干,排放好一层厚厚的塑料膜;然后将垃圾灰烬倾倒在这些单元里进行密封,以防止泄漏。至于垃圾中那些不能燃烧和回收的材料,比如石棉,也被塑料密封并掩埋在泥土中。此后,每个月都要对单元周围的海水取样检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每当一个单元的垃圾填到二三米高时,就进行铺沙种草,接着继续埋置垃圾。如此反复,垃圾最高可埋置到30米。最后在上面栽种植物,不再堆放垃圾。
(选自2011年4月20日《北京日报》,有删改。作者张田勘)
【相关链接】
材料一 目前,我国垃圾堆存量已达60亿吨,占用耕地5亿平方米。全国660个主要城市中,有200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以城市人口6亿为例,如每人每年产生440公斤垃圾,年产生垃圾量为2.64亿吨。
材料二 英国的垃圾填埋率为90%,意大利为74%,美国为67%,法国为45%,德国为46%。瑞士的垃圾焚烧率为74%,日本为72%,丹麦为70%。美国的废纸利用率为60%,铁罐头盒回收率为25%,玻璃回收率为20%。
17、第①节,从日本大地震产生的垃圾岛写起有何用意?(2分)


19、结合上下,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作用。(4分)
(1)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


(2)太平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有两个得克萨斯州那么大。


19、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第⑤节中新加坡建造人工岛屿的具体步骤。(限30字以内)(2分)



20、根据内容和链接材料,就垃圾问题进行探究,写出你的两点发现。(2分)



(五)阅读下列字,完成21—24小题(7分)
               做一个终身读者
                 周国平
①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
②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而读书就是享用这些成果并把它们据为已有的过程。做一个读者,就是加入到人类精神明的传统中去,做一个明人。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在他们众所周知的声誉背后,往往有一个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终身读者,即一辈子爱读书的人。在某种意义上,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也取决于人口中高趣味读者的比例。
③然而,一个人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可以称作读者的。在我看,一个真正的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④第一,养成了读书的癖好。
⑤也就是说,读书成了生活的必需,真正感到不可缺少,几天不读书就寝食不安,自惭形秽。如果你必须强迫自己才能读几页书,你就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读者。当然,这种情形决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的,是品尝到了阅读的快乐之后的必然结果。事实上,每个人天性中都蕴涵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都有可能依靠自己去发现和领略阅读的快乐。
⑥第二,          。
⑦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区别在于尝哪一瓢。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其实,形成自己的阅读趣味与养成读书癖好是不可分的,正因为找到了和预感到了书中知己,才会锲而不舍,欲罢不能。没有自己的趣味,仅凭道听途说东瞧瞧,西翻翻,连兴趣也谈不上,遑论癖好。针对当今图书市场的现状,我要特别强调,千万不要追随媒体的宣传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倘若那样,你绝对成不了真正的读者,永远只是化市场上的消费大众而已。须知时尚和明完全是两回事,一个受时尚支配的人仅仅生活在事物的表面,貌似前卫,本质上却是一个野蛮人,唯有扎根于人类精神明土壤中的人才是真正的明人。
⑧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位。
⑨一个真正的读者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仿佛拥有一种内在的嗅觉,能够嗅出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这种能力部分地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进一步开启你的心智。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⑩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青少年时期是关键。经验证明,一个人在这个时期倘若没有养成读好书的习惯,以后再要培养就比较难了,倘若养成了,则必定终身受用。青少年对未有种种美好的理想,我对你们的祝愿是,在你们的人生蓝图中千万不要遗漏了这一种理想,就是立志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读者。 (选略有改动)
21、本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的主要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2分)
22、作者认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养成了读书的嗜好;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位。(1分)
23、阅读第②段画线句,请你用一个事例论据支持作者这一论断。(2分)

24、第⑦段中加点的“尝其一瓢”是比喻说法,在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 ;作者把图书市场上某些人称为“野蛮人”,这些人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
。(用原中的话回答)(2分)


三、实践 写作(50分)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 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 给自己”为题,写一篇。
要求:
(1)将标题补充完整;
(2)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
(3)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题目:


祝贺你顺利完成答卷,请认真检查!

九年级语调研试题 参考答案
1、shè suǐ 连改联 镖改镳2、略3、名著阅读 《骆驼祥子》、三、三、祥子与车、虎妞
4、①《论语》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化遗产,从古至今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甚至遍及世界各地。②当然需要孔孟之道。在这个拜金潮日益涌流的社会中,人们在向钱看的同时,也应注重汲取精神的食量。我们需要从孔孟之道中找寻我们的道德感,责任感,增强我们的是非观念。
5、⑴、、戒 诫 ⑵、事半功倍 事倍功半⑶、②积累报纸资料,就要发扬这种“点滴勤”的精神。(每题各1分,指出错误而改不正确均不得分)
6.答案:表达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7.答案: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灵性,把初春的景象写得富有情趣。
  评分:答对拟人手法得1分,分析正确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8、(1)觉得奇怪 (2)类 (3)拉,带领 (4)接近
9、C 10、(1)中人看见了渔人,竟然大吃一惊,就问他从哪里。(2)(在这儿)能享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些一点也不缺少。11、(1)行踪 空间 人物对话 (2)第一问: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定、自给自足的原始农耕生活。第二问:不真实。这样的生活,只是表达了人民渴望过上平等、安宁、幸福的美好生活的愿望,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只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12、(1)轻松的样子。(2)比。(3)因此。(4)只。13、(1)你将要同情我,使我活下去吗?(2)谁知道苛捐杂税搜括百姓的毒害有比这蛇毒更厉害的呢?
14、乡 邻 之 生 /日 蹙 15、C 25 16、将自己和蒋氏的生活进行对比,突出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观刈麦》把“贫妇人”的悲惨生活和“我”“曾不事农桑”“岁晏有余粮”进行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思想内容上的相同之处是:都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
17.引出海洋垃圾的话题,激发阅读兴趣。
18.(1)“到目前为止”,限制了时间,准确地说明了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现象只是现在的运行状况,并不表示以后一定不会发生。
(2)(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地介绍了“太平洋垃圾岛”面积之大,海上漂浮的垃圾之多,使读者对“太平洋垃圾岛”的印象更直观、更清晰。
19。建长堤,、分单元;抽干海水,排放塑料膜;倾倒并密封垃圾;(定期检测);反复地铺沙种草掩埋垃圾;栽种植物。
20参考示例:(1)我国城市面临严重的生活垃圾问题,加强环保教育刻不容缓;(2)海洋面临着人类生活垃圾危险;(3)发达国家在处理垃圾问题方面有各自成熟的技术。
?21.我们要立志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读者;道理论证。
22.形成自己的阅读趣味
23.所写必须是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必须是做为终身读者的身份。
24.有选择地阅读;追随媒体的宣传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san/43192.html

相关阅读: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