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七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第一单元
一、单元总体分析和思路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目的是引导刚刚跨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愉悦地步入文学的殿堂。让学生从各方面感知文学的魅力所在——它美的形式,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都将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因而所选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体裁多样,有序言《为你打开一扇门》、有诗文《冰心诗四首》、有游记《繁星》、有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寓言《古代寓言二则》,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文学画卷,但又各有侧重:
《为你打开一扇门》以优美的语言向七年级的新生阐述文学的特点、功能,加深学生对文学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更好地亲近文学。
《繁星》通过展示作者不同时间、地点观察繁星的真切感受,使学生明白细致的观察融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是文学创作成功的重要因素。
《冰心诗四首》充分展示诗歌的特点:形式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想象丰富,但也提醒学生丰富的想象要有现实中的物象作载体。
《“诺曼底”号遇难记》以一位临危不乱、处事不惊、忠于职守的船长形象,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也使学生了解如何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古代寓言二则》以短小而精悍的寓言展示文学那丰富的内涵,教育学生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本单元主题为“亲近文学”,是学生跨入中学的第一单元,意在让学生感受、理解、亲近文学,所以读品是关键,还是较为“感性”比较合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注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品味文学语言的精炼优美。在诵读过程中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心境以及作者真实美好的情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美,从而积极主动地去“亲近文学”,热爱语文,主动学习语文。
二、单元学习目标:
1.能欣赏名家的优美诗文,领悟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感受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文章中蕴涵的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
2.品味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3.学会观察自然、观察生活,懂得写作要有感而发。
4.投身“我爱文学”主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亲近文学、热爱文学,尝试表达感情。学会合作交流。
三、单元课时安排: (12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 (2学时)
《繁 星》 (1学时)
《冰心诗四首》 (2学时)
《“诺曼底”号遇难记》 (1学时)
《古代寓言二则》 (1学时)
诵读欣赏 (1学时)
写作 (3学时)
综合实践活动 (2学时)

一、为你打开一扇门
参 考 教 学 案 例个性化备课
学习目标:
1.能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领会文章有关文学方面的理论阐述。
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反复诵读,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了解文学的内容及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萌生对文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查字典扫除生字词。
2.尝试给自己喜欢的语句批注。
3.有感情地朗读《致文学》部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一千零一夜》里有一个关于门的故事,女主人每打开一扇门,总会在门里看见许多珍禽异兽,奇珍异宝。确实,门是神奇的东西。我们总是对门后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一旦打开必得一个新的天地。今天,我们将去打开一扇特殊的门。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通读课文,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什么门?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呢?
2.在无数关闭的大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就是文学。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阅读经历,说说这扇门的重要性。
三、交流活动
在作者看来打开这扇门会有怎样的收获呢?你有过类似的收获吗?请结合自身阅读经历来与大家交流。(学生阅读勾画,小组交流记录,全班交流,相互评价——教师可利用此环节自然地推荐阅读书目。)
四、精读品味
作者对文学是那么热爱,不由为它进行了一番真情的赞叹。请你选择6—10小节中你感受最深刻的小节,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结合自身阅读经历谈谈你对此小节的体会。提示:可从用语、内涵、修辞等方面入手。
(小组进行交流学习,以便相互启发,全班交流相互评价,激发对文学的兴趣。)
五、教师小结
文学——我们或许很久以前就与她相遇,且在不知不觉中与她相携走了很远。以后我们还将与她相伴一生。她的魅力真是无穷,每个人都读出了不同的感觉。愿大家能深深地爱上她,在她的天地里展翅飞翔。
六、作业布置
1.运用文中优美的语句介绍一本你曾经读过的书,让同学们分享你阅读的喜悦。
2.把你喜欢的语段熟读成诵。
3.制定一下你本学期的读书计划,并能提醒自己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

二、繁 星
参 考 教 学 案 例个性化备课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
2.朗读品味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语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学习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品析文章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1.查字典扫除生字词。
2.把自己在阅读中喜欢的语句尝试批注。
3.想想自己有没有看星的经历,把你的经历与感受描述一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星的经历呢?看来,星星、星空是倍受我们青睐。那,你是在什么情况下看星的呢?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我们来交流一下感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繁星》,看看作者巴金遥望星空有怎样的感受。
二、一读感知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时间地点看星感受(文中语句)
第一次看星
第二次看星
第三次看星
写作顺序
概括主要内容
三、二读探旨
1.作者三次看星的感受有什么不同?请结合作者三次看星的不同感受的语句分析说明。
2.朗读作者看星感受的语句,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可在适当的时候介绍写作背景,以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三读品味
文章之所以让我们愿意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一些生动的修辞。请同学们再读读文章感受一下,找出修辞之句并加以赏析。(提示:比喻、拟人、排比等)
五、四读延伸
根据本堂课所学,结合自身看星的经历感受,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回味本文的语言美,情感美,同时请同学们模仿课文虚实结合的写法,按照下面的句式写一段面对碧海蓝天,你产生的联想和想象,字数在100字左右。
“渐渐地……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我觉得……”
六、作业布置
1.仿照本文按时间顺序的写法,叙写自己的看星经历,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抒写自己的情感。
2.阅读二十二课《七颗钻石》,结合自身对星座的了解,展开想象写一个关于星座的故事,故事要有明确的中心。
(以上作业两选一)


三、冰心诗四首
参 考 教 学 案 例个性化备课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品味,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深刻的哲理。
2.学习诗中丰富的想象、精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体味人间真情,激发学生奋发向上,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体味人间真情,领悟诗歌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诗的大意,力争熟读成诵。
2.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学时
教学重点:
品味人间真情,感受伟大母爱,懂得感恩。
教学过程:
一、学习《母亲》
1.导入
各位同学几岁了?对啊,不知不觉大家都十四五岁了,在你成长的这段经历中谁最重要?妈妈!生活中,你发现妈妈的哪些举动体现着母爱呢?请大家静想一下。生活中,母爱无处不在,它平凡而伟大。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抒就的《母亲》,去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2.诵读品味
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读后,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解读这五行诗,以此来谈谈作者对母亲表达的情感。
(注意:“心中的风雨”的理解,与“躲”字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是结合自身经历来解读的关键。)
二、学习《纸船——寄母亲》
1.导入
《母亲》流露出了对母亲的无限依恋,那《纸船——寄母亲》又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纸船——寄母亲》。
2.诵读品味
朗读《纸船——寄母亲》,你能从诗中发现作者与母亲身处的情况吗?联系作者与母亲身处的情况,再次朗读体味作者表达的情感。
3.探讨朗读
根据作者与母亲身处情况及作者表达的情感,请你说说怎样朗读这首诗。
三、朗读比较
请同学们朗读这两首关于母亲的诗歌,想想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之处?
四、拓展延伸
母爱是伟大无私的,永恒的,但它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形式一般都是平平常常的。请你搜索一下平日母亲对你的关爱,尝试完成下面的仿写。
母爱是一味良药,能抚平儿女心灵的创伤。
母爱是               。
母爱是站在村头的一个等待的身影。
母爱是 。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母亲》《纸船——寄母亲》这两首诗。
2.《纸船——寄母亲》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思念,眷恋祖国的一片深情。你想借助什么样的具体形象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请尝试写一首小诗。
3.预习《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第二学时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蕴涵的人生哲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成功的花》
1.导入
讲述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说说你面对这样的人生有怎样的感受?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生意再次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议员三度落选
教师讲述:人生不幸啊,多坎坷啊!但这个经历无数挫折的人却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现在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许多人只看到成功美丽的花环,却很少有人注意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让我们看看冰心是怎样概括成功的过程的。
2.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小组交流朗读方法及处理的理由。
(以第一句为例“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应该以感慨的语气来读,重音要落在“只”和“现时”上,这样读就能很好地表现人们只惊羡别人所得到的荣誉,却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表达了作者的感慨。)
2)朗读后三句思考:作者通过这三句告诉了我们什么?请概括出你的感悟。
3.深入探究
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花的成功印证了许多名言,你想到了吗?
4.当堂背诵
二、学习《嫩绿的芽儿》
1.导入
同学们,现在你们在这里学习,为的是将来有所作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你认为人的一生哪个时期比较重要?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嫩绿的芽儿》会告诉我们些什么。
2.学习课文
1)作者用哪三个词对芽、花、果进行描绘的?为什么用这三个词呢?
“芽儿”的“嫩绿”显示着健壮、旺盛和朝气
“花儿”的“淡白”蕴含着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
“果儿”的“深红”象征着丰硕、甜蜜和美丽
作者是抓住了芽、花、果的色彩特征,进行形象地描绘。
2)这三节诗“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排列暗示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他们说的话能互换吗?(讨论探究)
3.深入探究
读了此诗,你认为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积极?
4.当堂背诵
三、作业布置
1.学了《成功的花》后,请你找句名言激励自己更好地走向成功。
2.结合《嫩绿的芽儿》中“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构想一下自己的人生。


四、安恩和奶牛
参 考 教 学 案 例个性化备课
学习目标:
1.学习小说的人物描写方法,了解人物的描写与小说情节的关系。
2.了解故事主人公关怀动物,重视它们生命需求的善良情感。
3.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了解悬念手法的作用。
重点难点:
设置悬念的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小说内容
1.哪些同学读过这篇小说?读过这篇文章的同学想一想,组织语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内容。
安恩带她的奶牛到集市不是为了卖,而是怕奶牛孤单,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
2.小说有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同学的概括已经点明了人物——安恩,交代了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带奶牛到集市,很多人想买,安恩都不卖,因为她带奶牛到集市不是为了卖,而是怕奶牛孤单,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
二、分析人物形象
1.文章哪一段对安恩作了介绍?安恩是个怎样的人?
第一自然段描写安恩
请同学们根据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填空
①她穿着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
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
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
她的灰白的头发
这是对安恩的什么描写?通过这些描写,你会怎样形容安恩?
外貌描写,我们能看出安恩老了、贫穷,但淳朴、整洁。
②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
这是对安恩的什么描写?看出了安恩的什么特点?
动作描写,看出了安恩的勤劳
③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也许是太腼腆羞怯
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哦,真是旁若无人,安闲得很。
这是对安恩的什么描写?表现了安恩的什么特点?
神态描写,表现了安恩的安详。
2.总结人物描写方法。人物描写方法除了有刚才提到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还有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我们要介绍一个人物,不要像贴标签似的给他一些形容词,而要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让读者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就像约翰尼斯?延森一样,通过描写,让我们知道安恩是一个贫穷、淳朴、整洁、勤劳、安详的老妇人。
3.文章哪一段描写了奶牛的外形,除了描写奶牛的外形,还有一些对奶牛评价性的语句,请把这些句子找出来。
第二自然段描写奶牛,评价性的句子有:“这是一头很好的牲口”,“它是出身高贵的纯粹良种”,“这是一头健壮结实的奶牛”。
4.在第二自然段中,我们通过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奶牛对安恩的态度?
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那头奶牛依偎在她的身边,头蹭着她的肘部”。
三、探究小说主题
1.安恩把奶牛牵到集市的牲口交易市场,她的奶牛很好,别人以为她是来卖奶牛的,从哪一段开始,有人对她的奶牛表示关注来买奶牛了?
第三自然段
2.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至全文结束,其他同学请思考以下问题:
①面对不同买主的询问,安恩的回答始终是什么?
“它是不卖的”
②这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
语言描写
③安恩不卖奶牛是不是因为买主出价不高?
不是,第11自然段有人“出了一个大价钱,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安恩不卖奶牛是因为她对奶牛有感情,所以她始终回答“它是不卖的”,刻画了安恩不卖奶牛的坚定态度。
④除了安恩的“它是不卖的”,这一坚定的回答,她在面对屠夫的询问时,有一个词语表现了她对奶牛的态度,请找出来,并告诉我这一段是对安恩的什么描写?
第8自然段“爱怜”,是对安恩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
⑤全文哪一段交代了安恩不卖奶牛但又把奶牛带到集市上来的原因?
最后一段
⑥安恩把奶牛带到集市上来的原因是什么?原文回答。
“我的小村庄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
⑦最后一段主要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
语言描写
这一段通过安恩的语言描写我们知道了她能体谅奶牛的孤独,没把奶牛当牲口看,在最后一段中你还可以从哪个词语看出安恩把奶牛看成自己的家人,朋友?
“我们”
3.全文结束,我们知道了文章的标题叫“安恩和奶牛”看到了安恩和奶牛之间的感情,看到了安恩对奶牛的关怀、爱怜和理解。但作者不单单要告诉我们安恩对动物是这样的,也是想通过这个故事提醒人们,要爱护动物,重视每个动物生命的情感需求。这就是这篇小说的主题。
四、讨论悬念设置
1.当我们第一遍读这篇小说时,故事的结尾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小说的构思往往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本文结局是出乎我们意料的,但仔细想想,文章很多地方已经对这个结局作了暗示,现在请同学们再回过头去看看,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安恩不是来卖奶牛的?
小说开头就点明了“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安恩不太像做买卖的人,同时,她并没有炫耀她的奶牛。
安恩面对买主一次次的询问都回答“它是不卖的”
通过前面的多次暗示性交代,结尾安恩再告诉我们她到集市上来不是卖奶牛的,我们就觉得这个结尾并不突然,还是合情合理的。
2.在我们读完全文前,看到安恩牵着奶牛在集市上“悄悄地站在一边”,面对买主的询问回答都是“它是不卖的”,我们读者就会有疑惑,既然不卖奶牛,你为什么要把奶牛牵到集市的牲口交易市场上来?这个疑惑就是小说设置的悬念,有了这个悬念我们读者就会想往下看,把这个疑惑解开。所以小说中设置悬念的作用就是推动情节的发展,使故事继续,让读者有阅读的兴趣。
五、小结
1.通过人物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小说主题:表现安恩对奶牛的爱怜、理解
提醒人们,要爱护动物,重视每个动物生命的情感需求
3.设置悬念,构思精巧。

五、古代寓言两则
参 考 教 学 案 例个性化备课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
2.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3.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4.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3.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在熟读的基础上,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读懂课文大意,学习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创设情境,共同探讨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课前搜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
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3.文言文的特点:语言简洁、凝练。
二、作家、作品
1.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2.《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
三、疏通字词字义
1.字音、字形
lǚ 履 suì 遂 nìng 宁 度:duó量长短 dù 量好的尺码
2.通假字
坐,同“座”,座位。
反,同“返”,返回。
3.重要语句
(1)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欲买履(的)郑人。
(2)宁信度,无自信也。倒装句,实际上为:“宁信度,无信自也。”
4.复述故事
5.准确翻译,做到字字落实
6.你怎样看待“郑国人”,怎样看待“郑人买履”。
7.文章寓意
(1)从郑人相信尺码的角度来看,其寓意在于告诫人们做人做事应从实际出发,不应固守习惯、墨守成规。
(2)从郑人返家取尺码的角度看,其寓意也可理解为遇事不可太机械,而应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处理各种变化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课学习的内容,齐背《郑人买履》。
二、查字典,读准字音。
shè 涉 jù遽 qì 契 yǐ 矣 ruò 若
三、作家、作品
1.吕不韦,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时,为丞相,封文信侯,门下有宾客三千。
2.《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国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一部书,是杂家的代表著作。此书语言精练,《史记?吕不韦列传》说,书写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所以后人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高妙,不可更改。
四、重点语句
1.楚人有涉江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涉江(的)楚人。
2.是吾剑之所从坠。
注:(1)是,指示代词,这儿。(2)所??????者, ??????的地方(3)所从坠,(剑)坠落的地方。
意思是:这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
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1)若,像。(2)“不亦……乎?” 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4.对文中一些字词的理解。
“坠”写出楚人的慌乱,“遽”写出楚人反应速度之快,“入”“求”又写出其行为的愚蠢。
5.写法评析:对比、反问揭其错误实质。结尾“舟行”与“剑止”对比,指出“求剑若此”不仅找不到剑,而且太糊涂了。看来不应静止地看问题。
四、讨论
1.你有什么办法找到这把剑?
2.郑国人和楚国人错在哪里?
3.两则寓言有什么共同的寓意?
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诵读欣赏
参 考 教 学 案 例个性化备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中表达的情感。
2.对诗中的精妙之句能说出自己的赏析。
3.通过对古代名家诗作的欣赏,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古诗文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
对诗中的精妙之句能有自己的赏析。
学时安排:1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会背古诗吗?来背背看!(小小赛诗会)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我国是诗的国度。可以说,古典诗词是
东方文化光彩夺目的明珠。今天,我们来学习四首诗词。
二、学品诗词
选择你感兴趣的一首,进行重点学习。学习要求:
1.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描述一下诗的意境,或者交流一下诗的内容。
2.这首诗你读出了什么?交流你的读诗所得。
3.交流诗中你最欣赏的诗句(你对这句诗的赏析)。
4.朗读其它三首,对其它三首有自己的理解,能对其他同学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背诵诗词
在诵读赏析的基础上,看谁背得快。
四、作业布置
1.流利背诵这四首诗词。
2.把后面诵读欣赏中的古诗词熟读成诵。


综合实践活动
文学——我的挚友
参 考 教 学 案 例个性化备课
一、活动背景
文学世界里,有着丰富的宝藏。而这些宝藏,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去挖掘,去品味。书会让你知道怎样的人让人敬重;书会让你知道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书会让你知道自己的祖国有怎样的壮丽;书会让你知道怎样去体验人生、品味生活;书会让你知道你未曾发现的精彩和神奇;书会让你知道……这是一种诱人的享受!
二、活动目的
在文学的田地里,让我们一起发现、一起体验、一起享受、……一起享受人生中不可缺的文学味道。能在活动中品尝文学的滋味,喜欢文学,热爱文学,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三、活动准备
回顾一下自己以前读过的书籍,可以列出一个曾看过的书目,想想自己读书的感受怎样,想想哪本书让你受益匪浅,让你最有感触,让你爱不释手,让你……可写一篇读书体验或感受。并向大家推荐一本你喜欢的书,想好怎样推荐给别人。
四、活动过程
1.“比”读书
a.比比大家谁的见识广(你读过多少书)
b.抢答文学常识(答对者发奖品)
c.老师介绍一些学生没有提及的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籍
2.“谈”读书
a.想想哪本书对你影响最大、或你自己最喜欢、或你自己最有感触……,跟大家交流一下。
b.谈谈你下一阵子打算去读哪一类书或哪一本书,说说为什么(同时交流一下查阅的方法)。
3.“品”读书
品品读书给你带来的感受,或感觉,或某种情感。
4.“写”读书
向大家介绍或推荐一本书或一类书,写写读书的趣事或乐趣(与同学交流)。
*以上这些活动细节展开的同时,大家交流各自读书看报的习惯,更好地使自己养成科学的良好的读书看报的好习惯(圈点勾画评)。
*与此同时,班团委负责其中的各项活动(如,我所了解的一位大作家,比比谁最了解文学——文学常识比赛等等。老师给予他们帮助。)
五、活动成果
1.以“我与书”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
2.四人小组出一份手抄报(主题:“我的挚友——文学”)。
3.我喜欢的一位大文豪(a.小文章“我喜欢的中国大文豪”b.班刊“大文豪”)。
4.写写“读书的味道”(读书心得体会)。
六、活动总结
1.学生谈活动的收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yi/7715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