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2019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议论文阅读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议论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专家解读考点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要能提取、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要能辨析论据类型,概括论据,按要求补写论据;要能辨识、理解论证的方法,理清论证的结构;要能分析关键性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议论性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要能辨析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作者的论述作出判断。

对议论文论证的考查一般包括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论证方法包括举例论证(摆事实)、道理论证(讲道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论证结构考查的重点是论证的结构层次分析。

议论文的语言具有准确、严密的特点。首先,议论文多用状语、定语对表达对象的范围、程度等作出了规定(或起修饰限制作用),语言严密周到。其次,议论文的语言概括性强,往往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因此,阅读时同学们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在平时的学习中,同学们也要注意培养自己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体味关键语句的能力。

典型例题透视

例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另一种珍爱

乔叶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护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1.题目“另一种珍爱”指的是什么?“另一种”是作者相对于一般人的什么想法提出的?

2.有人认为第③段的论据有些多余,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3.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感知第⑥段文字的内容,为其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5.作者为什么说“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202019年甘肃兰州市中考试题

答案:1.珍爱自己(学会爱自己)。 渴望别人的关爱(或:需要通过别人来肯定自己热爱自己)。 2.不多余。这里写女音乐家毁灭自己的事情,是从反面论证“人应该学会爱自己”,与第二段中的正面论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观点。 3.比喻论证。使得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更好地论证了“爱自己,就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观点。 4.略。答题要求:围绕“学会爱自己,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举例。 5.因为学会爱自己,体现了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因为这是真正懂得珍爱世界的前提。

透视:1题考查对议论文论点的把握。第一问从题目这个论题入手,虽然没有明确问论点,但考查的对象无疑是论点本身。第二问考查提出论点的缘由,这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2题命题的角度是分析并判断论据是否多余,实际考查的是指定的论据在语段中的作用。3题考查论证,题干的表述直接而明确,要求同学们指明论证的类型,分析其作用。4题要求补写事实论据,这需要同学们在平时做好积累,能够准确地理解,简洁地叙述。5题考查对全文的理解,答题时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要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理解。

常见失误分析

例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一 笑

王虎林

①齐白石老先生有一句座右铭:“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②人生于天地之间,有人称赞,就一定会有人诋毁。这就像天气一样,有晴就有阴,有阳光普照,就难免有淫雨绵绵。这道理也许人人都懂,但真正能做到齐老那两笑,并不容易。

③别人夸奖,自然欢喜,高帽子谁不愿意戴呀!清代大才子袁枚,少年聪慧,秉赋过人,二三十岁就官拜七品县令。赴任之前,袁枚去向他的老恩师──清乾隆年间的名臣尹文端辞行。尹文端问:你此去赴任,都准备了些什么?袁枚老老实实地回答:学生也没有准备什么,就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尹文端一听就有些不高兴,说你年纪轻轻,怎么能搞这一套,还是要讲究勤政务实呀!袁枚说,老师您有所不知,如今社会上的人大都喜欢戴高帽子,像您老人家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呀!尹文端听罢此言,很是受用。袁枚不愧为才子,对世事洞明如镜,在不知不觉中,就将一顶高帽子送给了尹文端。

④连自以为高明的尹文端,都做不到“人誉之,一笑”,何况普通人呢。如果一个人真正能做到“人誉之,一笑”,那么他无论做什么都能够了然于心,淡然处世,其人生境界就已经有了一定的高度了。

⑤更进一步,如果能够做到“人骂之,一笑”,那就更是了不得了。

⑥有一段时期,释迦牟尼经常遭到一个人的嫉妒和谩骂。对此,释迦牟尼并没有恶语相向给予回击。他心平气和,一笑了之。直到有一天,这个人终于骂累了,这时,释迦牟尼微笑着问他:“我的朋友,当一个人送东西给别人,别人不接受时,那么这个东西属于谁呢?”这个人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是属于送东西的人自己了。”释迦牟尼又问:“ ”这个人闻听此言,一时语塞。从此,他再也不敢谩骂释迦牟尼了。

⑦面对突如其来的诽谤和指责,释迦牟尼不为所动,表现出了少有的冷静与清醒。他不理睬,也不还击,不给对方以可乘之机,而是以他慈悲宽大的胸怀,让指责无处落脚,将谩骂化解于无形,让对方最终自惭形秽,败下阵来,而且,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⑧面对无聊的诽谤与谩骂,有时候,一笑其实就是最有力的还击。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2.联系前后文,将第⑥段中释迦牟尼的问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说说本文采用的两个事例在论证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4.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5.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202019年湖北荆州市中考试题)

答案:1.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用自己的话提炼亦可。如:应微笑对待别人的赞誉与谩骂。) 2.那么谩骂又属于谁呢?(扣住“谩骂”这个核心词,句式相同即可) 3.第一个是从反面举例论证,第二个是从正面举例论证。 4.总分式。文章第一、二段引用齐白石的座右铭提出中心论点,第三、四段引用袁枚给尹文端戴高帽子的事论证“人誉之,一笑”,第五至八段引用释迦牟尼妙对谩骂者的故事论证“人骂之,一笑”。 5.示例:每当我在学习上取得一些成绩时,师长的夸赞、同学们的羡慕总会让我沾沾自喜。学习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真正的智者,对荣辱往往是一笑而过的。

分析:做阅读题一定要有文体意识,明确每一个小题的考点是准确答题的基础。1题要求找出论点,本文的②④⑤⑧段中均有一些语句容易被误认,但若能仔细分析,便可以发现它们均不是文章所要表达的核心观点。2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了解。这个题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忽略了前面的“问”这个字眼,把答案写成“那么你的谩骂就又还给自己了”。3题的失误原因主要会出在不知道论证有哪些角度上。4题是一个有难度的试题,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混淆层次,分析理解不恰当。5题最忌讳回答大而空,没有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不能从具体的事例入手;还有一个容易犯的错误是,得到的启示似是而非,与文章的观点不吻合。

Ⅰ中考试题精编

(一)阅读就是阅世

①1978年,我16岁,正当少年。在人生的这个阶段,读过的书是可以跟人一辈子的。所以,类如浮士德的永恒冲动,曼弗雷德的孤高厌世,还有哈姆雷特的不断怀疑与反省,成为我日后一再提及的永恒记忆。当然,那样年代中的成长并不轻松。物质的匮乏与精神的贫瘠,都使人脆弱而易感。读书无疑加重了这种感触的分量。但当时的感觉,生命本来就需要伤感的滋养。有时对一个情节乃至细节,可以乐至沉酣,又转生悲凉;有时对一个人物及其结局,可以忧郁入深,又转而旷达。这种情绪转换带出的刺激与快感,难以言说。

②今天的孩子,二十多岁了,通常还幼稚浅薄。听说狄更斯可以为一个街区的拐角写去几千字,就问:写一些这样的文字,有什么意思?还有,像罗曼·罗兰这样,让克利斯朵夫与安多纳德错失在两列相向而开的火车上,一如自己玩剩下的小把戏,怎么看都不像是有创意的安排呀。

③其实,快乐满足的仅是感官,经典满足的才是心灵。每次与经典相遇,其实都是与人性照面,与自己交谈。这一点,他们能知道并愿意知道吗?特别是,当他们的阅读通常不再及此,并因这种不及,不再认为经典之于人生有多重要的时候。

④结果自然是令人担忧的。许多孩子除了在中学文学课上读过一些经典(通常是快读速读),在电视上看过一些经典(通常是戏说歪说),再没有开卷有益的经历。杜威视读书为探险,法朗士视读书为壮游,但孩子们只拿书作消遣;笛卡尔说“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但他们把与书交谈的时光变成了游戏的时光。于是,这些现象所表明的认知的肤浅,已经造成这个时代思想的贫瘠与文化的匮乏,而这种贫瘠与匮乏,又必定会延缓和阻碍一个民族的心智成熟。

⑤但我们也不失去希望。我们应该相信,总有一个时刻,人们得安静下来,为人生的意义而苦恼。总有一天,人们得重新认识读书与人生的意义,并由衷地体会到,若自己内心没有的东西,谁都不可能颁赐给你。

⑥契合着个人的经历,最近曾再读但丁。《神曲》“地狱篇”的第一段说:“就在我们人生的中途,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中醒悟过来,因为我在里面迷失了正确的道路。”许多像我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过迷失,借助于种种外力的帮助,最终都走了出来。但在我,读《神曲》本身,就是走出迷途的最好方法。

⑦很朴素的道理,因为阅读就是阅世,书生活就是真生活。

(作者汪涌豪,有删改)

1.文章第③段有一句话具体解说了“阅读就是阅世”,请把这句话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作者开篇举自己年轻时阅读的事例,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作者在第④段说“结果自然是令人担忧的”,精读本段,写出“令人担忧”的结果所指代的具体内容。

4.温家宝总理说:“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结合“读书可以改变人”这句话,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任选一句)

(1)杜威视读书为探险,法朗士视读书为壮游。

(2)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

我理解( )句:

5.作者说:“有时对一个情节乃至细节,可以乐至沉酣,又转生悲凉;有时对一个人物及其结局,可以忧郁入深,又转而旷达。”请从《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四部名著中任选“一个情节(细节)”或“一个人物”,叙述你在阅读过程中类似的情感或认识的变化。(不少于80字)

(202019年山西太原市中考试题)

(二)生命的品格

国风

①生命是有限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无法将生命延长到我们理想的程度,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有提高这有限的生命的质量,使这有限的人生旅途更有意义。

②要懂得珍惜。珍惜每一寸光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孔夫子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要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花在学习上,多读一本书,多学一点东西,多了解一点世界;花在工作上,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真正做到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要珍惜一粒米、一寸布、一张纸、一支铅笔。“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享受的每一份服务,我们使用的每一件物品,都凝聚着人们辛勤劳动的汗水。我们吃饭时只看到雪白的大米,却看不到农民在烈日暴晒下的古铜色脸膛;我们用精美的铅笔学习写字,却不知道制造一支铅笔从伐木到油漆包装直至送到文具店,要经过多少人的劳动。因此要懂得惜福。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每一份关爱,哪怕就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要懂得尊重别人,感受别人,体恤别人。

③要有悲悯的情怀。人生在世,要心存感激,有一颗感恩的心。小时候,我们离不开父母的养育;长大了,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我们吃着别人生产的粮食,穿着别人缝制的衣服,住着别人建造的房子,生病了,还要别人照顾。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别人。所以,要敬重别人、包容别人,常怀一颗慈悲的心去帮助别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要把关怀别人、救助别人当作自己的天职,变成自己的天性。

④要有面对苦难的意志和勇气。“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人世间许多重要的事情,只有通过忍受磨难才能有所感悟,这样,人才能有所作为。有时候,通过忍受磨难,才能表达真理和爱,才能唤醒人性中的良知。一个人只有敢于并勇于承受磨难,才能锻炼出无所不克的意志,才能不断增长道德勇气,以至于可以无畏地直面死亡。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⑤人世间,我们都是匆匆行者,沿途的风景再美好,也不可贪恋;路上的客店再舒适,也不能久留。人赤条条来到世间,又赤条条离开世间,生时没有带来任何东西,死时也带不走任何东西,无论你是君主还是囚徒,是富豪还是乞丐,概莫能外。这是造物主给人的定数,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所以,要有一个明白的头脑,把人生想透彻,只有进入无我之境,才能超然物欲之外,“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自始至终干干净净地做人,走完人生的旅途,这就是生命的品格。

(选自《文汇报》2018年9月15日,有删改)

1.通读全文,参看下表,简要概括第①段的中心意思。(不超过15个字)

2.第⑤段画线句子是用什么方法阐明道理的?结合内容说说这样阐明道理有什么好处。

3.从下面备选的名著中任选一部,从中概括出一个相关的事例,仿照示例为第④段补写一个论据。

示例:《老人与海》——桑地亚哥为了带回自己捕获的一条大鱼,与鲨鱼、与自然、与自己的心灵搏斗,无畏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为他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备选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

4.都是论“生命的品格”,第④段谈的是生命过程中要有所求,第⑤段说的是生命过程中要无所求,你认为矛盾吗?请说说你的理解。

(202019年江苏扬州市中考试题)

(三)传统文化须敬畏

张文珍

①前不久,有两件事情引起人们格外关注。先是孔子、老子两位古人画像被穿上西装、打起领带,成为商家推出的衣服品牌的“代言人”;再是韩国有人宣称孔子、西施、李时珍是韩国人。这两件事虽都有些可笑,却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与内在的活力。

③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确乎不怎么客气。发生于上个世纪的“文化大革命”,曾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元气大伤。固然,传统文化有不容回避的缺陷,有让人诟病的糟粕,它的封建专制思想、纲常名教和等级尊卑观念,它的保守拘泥、僵化固执、不善开拓,应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承担责任。但话说回来,世界上有哪个民族的文化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又有哪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鞭挞、摧残得如此绝情?!相反,我们恰恰到处可见人家对传统的爱惜与保护,包括一片街区、一栋楼宇、一所殿堂、一座故居,都尽可能保存其原有的风貌,尽可能给后人留下曾经的情感记忆。

④有缺点不是不可以批评,我们一贯的主张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也不是不能变,我们一直强调立足时代,推陈出新。只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应当非常慎重,应秉持一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致力于挖掘其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弘扬其高贵的精神品格,以此丰富我们的时代精神,突显民族个性。开头所讲的两件事情从另一个侧面表明那些打着“创意”“文化”的旗号对古人的所谓“开发”,除了急功近利的、赤裸裸的商业利用之外,还能给人什么样的启示与教益呢?一个不尊古人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是健康的民族,也不可能赢得尊重。在全球化背景下,不着力爱护、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有被他国“抢走”的可能。

⑤实际上,彻底否定传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庞朴认为:“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除非谁打算自戕或自焚。”既然不能像包袱一样一丢了之,就不如好好地对待它,改造它,变化它,更新它,注入新的精神与血液,让它焕发神采,激发它的活力,清理、挖掘、弘扬其中有价值的因素为现代化服务。当年梁启超曾说:“我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它,得它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它,叫它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为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它的好处。”

⑥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精心的照料和培育。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严峻挑战,但致命的伤害往往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文明传承者的随意亵渎与践踏。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2月4日,有删节)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2.文章开头提到的两件事与中心论点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3.对第②③段文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排比句中还同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从论证方法看,这一排比句属道理论证。

B.第②段的意思是说,中华文化具有崇高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必须珍惜和保护。

C.第③段举出“文化大革命”的事例,从反面揭示了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错误态度及其后果。

D.第③段的意思是说,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故对传统文化的缺陷也应客气。

4.第⑤段引用庞朴的话,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5.联系全文,说说传统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哪些挑战。

(2018年湖南常德市中考试题)

能力提升练习

Ⅱ专项模拟训练

(一)

叶匡政

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目前已回归了牛、猴、虎、猪、马五件。佳士得公司(注:外国著名拍卖公司)近日宣布,2018年4月在法国的一场拍卖会上将出现鼠首和兔首。据佳士得估价,它们的总价可能被拍卖到高达2亿元人民币。对此,中方专家认为这“无异于打劫”,网上新闻一出更是引起无数网民的愤怒。

②自从中国有了回购文物的专项基金,尤其传出重建圆明园的设想后,当年八国联军所抢的那些圆明园遗物,身价更像打了鸡血一般飙升。强盗们似乎磨圆了身上的棱角,纷纷变成了艺术家的后代,想在拍卖市场上与被抢者握手言欢。没有道歉与愧疚,也不要愤怒与哀怨,只要白花花的银子,而且是越来越多的天价般的银子。

③强盗打的终究是强盗的算盘。100多年前,八国联军抢走了那些有工艺价值的铜宝贝,100多年后,强盗的后代们却要以貌似文明的方式去拍卖它们,再从中国人头上大肆掠夺一次。

④据统计,1840年以来,由于战争、盗掘、不正当贸易等,至少有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中国是文物流失大国,所以早早就加入了《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约》,与多个国家签署双边协定:任何因战争等原因而被抢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无时间限制。因为这个公约,2019年,被八国联军当作战利品的天津塘沽大钟,也终于归还天津。由于并不是所有国家都签订了这个公约,所以流失海外的文物被拍卖的情况仍在频繁发生。

⑤自中国启动“国宝工程”回购流失文物后,中国文物的行情就一路看涨。于是出现了几年前只值几百万的兽首,今天竟被喊出了亿元天价的现象。被抢劫是一种耻辱,同样,挨宰也是一种屈辱。如果流失的文物被我们花巨资回购来了,即使我们把它们重新捧在手心,供在了博物馆中,我想也没有了那种失而复得的好心情。

⑥单拿圆明园兽首来说,我们更应该通过外交途径来尽力索回。让抢劫者们如何抢走的,再如何送回来。虽然此举难度甚大,但我们还是要一直保持这种索回的权利和姿态。假若一时难以追讨回来,不如索性让它们就像圆明园废墟那样,保持着一种缺憾。我想,无论这些文物流失在何方,它身上铭刻的中国印记不会变,它被抢走的历史记忆不会变,它来自圆明园的出身不会变。只要我们真实与满怀诚意地面对历史了,屈辱也能成为一种爱国的力量。

⑦因为爱,所以舍弃,这样的姿态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尊严。

编友助读:本文关于圆明园被劫掠的表述与史实不符,同学们不可不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劫掠、烧毁圆明园的罪行主要系英法联军所为,不是“八国联军”。

尊重史实,牢记屈辱,捍卫民族尊严,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学们可找来法国伟大作家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与本文比照阅读。

1.文章最后一段议论精辟,请依据该段内容给文章拟写一个恰当而精练的标题。

标题:

2.针对佳士得拍卖圆明园文物的行为,作者在②③段中论述其拍卖的本质是 ;而在④⑤⑥段中,作者表述了我们对这些文物应持有的态度是 。

3.从“强盗们似乎磨圆了身上的棱角,纷纷变成了艺术家的后代,想在拍卖市场上与被抢者握手言欢”这个句子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话外音?

4.概括文章第④段的内容,并说说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5.2019年2月,佳士得公司正式拍卖鼠首和兔首。中国收藏家蔡先生竞拍下这两件文物,然后宣称不付款,以此方式使得拍卖流产。蔡先生的行为引起热议,一种观点认为这种做法机智且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精神;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种不诚信的做法损害了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形象。请说说你对此事的看法。(不少于80字)

(二)万事开头易

刘心武

①那一年我14岁,忽然想当作家,怎么个当法呢?给文学刊物投稿呗!我把少先队过队日时发生的一桩事写出来,投给了《少年文艺》杂志。小说虽然被退稿,却使我尝到了“开头”的乐趣。把自己的心愿付诸实践,实在并不如想象的那么艰难。

②那一年我17岁,忽然想当话剧导演,怎么个当法呢?去投考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呗!我大摇大摆地去了,居然闯进了复试。尽管到头来还是被刷了下来,至今并不后悔,毕竟我想做就去做,勇于“开头”。

③那一年我19岁,被分配到北京13中那样一所颇有名气的中学去任教,而且一去就教初二,只比学生大四五岁,大家都为我捏把汗,怎么压得住阵脚啊!可是我抬脚一迈,也就迈进了教室的门槛,第一堂课居然平平安安地支撑到下课铃响,“开头”还是并不难。

④这就是我的人生经验:万事开头易。至少是,万事开头并不一定都像人们告诫你的那么艰难。我遇见过不少的人,他们有着这样那样的向往,也具备实现那个心愿的至少是部分的条件,机遇就在他们眼前,障碍也很有限,可是他们总觉得万事开头难,犹犹豫豫、优柔寡断、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其最好的结果,也无非是述而不作。他们徒白了少年头,一生总是任由外在的波流挟载而行,甚至到了老年,离退休了,一些积淀多年的欲望上扬起来,比如想弹钢琴、欲粉墨登场、想写小说、欲割双眼皮美容……实现这些欲望的钱也有了,闲也有了,可是,还是开不了头。“这么大年纪学弹琴,不让人笑话吗?”“小说是那么好写的吗?也没经过正规训练!”“满头白发跨进美容院?纵有那个心,哪来那个胆!”……所剩不多的时日在分分秒秒地消逝,他们人还在,心不死,可就是“开不了那个头”——其实, 。

⑤对于年轻人来说,更应确立万事开头易的信念。要知道,“万事开头难”的“老人言”,多半只适用于对已然有所发端的事情的回忆,是一种“后怕”式的自我肯定与“给历史定位”的欣喜之言。

⑥并不是想否认凡做事都有难为的一面,开头当然有开头那特定的难为之处。不过,经的事多了,对比之下,就觉得同开过头之后的持续发展中的难处相比较,伸脚迈出第一步,还是容易一些。

⑦其实,很多打头阵的人,那时就是凭着一股正义之勇,并没想得那么四角周全,便实践上了。后来遇到种种复杂情况,要坚持下去,实在是更为艰难。

⑧现在回想起来,那“开头一脚”甚至是在不知深浅的情形下踢出去的。最难的是什么?是往下健康发展,并直到如今还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实力。这就是说,即使开头确实也难,但从战略上把开头想得容易一些,建立一种“开头容易持续艰难”的心理定势,对年轻人来说,有利于心性的成熟;对于成年人来说,有利于在环境的变化中加强自我调适的能力。

(有删改)

1.文章开头连举三个事例,其目的是什么?

2.请为第④段的横线处补写一个总结的句子。

3.请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文章最后三段所表述的内容。

4.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第一堂课居然平平安安地支撑到下课铃响……”“居然”在这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他们有着这样那样的向往,也具备实现那个心愿的至少是部分的条件……”加点的“至少是”可以去掉吗?说说理由。

5.“万事开头难”是前人经验的总结,“万事开头易”是作者对生活独特的理解。请你以“知足者常乐”或“不知足者常乐”为主题写一段议论的话,表述自己的看法。(不少于80字)

(三)妥协是一种艺术

毛彦

①“妥协”一词在人们工作生活中经常遇到、用到,而且在很多场合都是以贬义的形式出现的。通常人们把其当作软弱可欺、无立场、无原则的代名词。其实,这是对它的误解,《现代汉语词典》中就将其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

②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解决繁琐细微的家之小事,还是处理错综复杂的国之大事,如果能够合理恰当地运用妥协手段,不仅能收获成功、分享快乐,还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处世态度。

③妥协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家庭成员之间繁杂琐事很多,夫妻之间、婆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父母子女之间磕磕碰碰、争争吵吵在所难免,以相互体谅的方式看待之、处理之,则心情和畅、家庭和睦、生活和美;而矛盾双方针锋相对、互不妥协,则心情不畅、家庭不睦、生活不美。生活需要妥协,妥协更强调从对方角度出发看待问题,积极换位思考,正确认识问题,主动作出合理让步,为矛盾的化解创造有利条件。妥协其实是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的一剂润滑剂。

④妥协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手段。在人与人、国与国的交往中,难免会有分歧或摩擦。一味地锱铢必较、睚眦必报,只会造成相互的隔阂与矛盾;能够在恰当的范围内礼让三分、以退为进,则可以收到相互理解、合作共赢的结果。如

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率团访华,商谈中日建交。在周总理主持的欢迎晚宴上,田中致词说:“过去的几十年之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用这样一句话表示道歉显然太轻描淡写了。在场的中方人员都停止鼓掌,气氛顿时由热烈转为紧张。周总理不露声色,在致词结束时仍然带头鼓掌,给田中圆了场。但在随后的正式洽谈中,周总理严厉指出了田中的错误,田中不得不作出解释。在双方最终议定的正式文件中,日方写道:“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中日邦交由此走向正常化。由此可见,

⑥妥协还是一种处世哲学。与积极介入、强势主导相比,妥协超然于局外,脱俗于世风,它讲求“和而不同”,追求的是一种和谐之美。它放弃的是部分物质上的享受,收获的却是精神上的满足。与畏强惧霸、步步退缩相较,妥协展现的是一种柔性的坚持,追求的是一种坚韧、无畏之美,它的美在于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坚持,是一种对基本道德规范的坚守。

⑦善待恩怨,学会尊重你不喜欢的人,我们会发现不仅少了一份怨恨,多了一份快乐,甚至还会赢得更多的尊重,收获更多的友谊。

1.文章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论证“妥协是一种艺术”这一中心论点的?

(1)妥协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2) ;

(3) 。

2.说说“妥协其实是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的一剂润滑剂”这个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3.补充内容,使论证严密。

(1)请在下面横线上为文章第④段的结尾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2)请在下面横线上为文章第⑤段的结尾处补写一个议论的句子。

4.作者认为现实生活中应该“合理恰当地运用妥协手段”,而生活中也有一些人坚守节操、宁折不弯(如汉代坚决不给皇帝的姐姐道歉的强项令董宣,宋代把被撕碎的奏章粘好继续举荐人才的赵普,当代遭受冷眼和打击仍然坚持举报假劣医疗器械的陈晓兰……),你怎样看待这两种做法?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80字)

说明文阅读训练题答案

Ⅰ中考试题精编

(一)1.所有地方的野生动物正在长得越来越像。(或:由于人类的流动,野生动植物也被迫加入了全球化的行列,从而使动植物品种的地区差异变得越来越淡。) 2.①对物种地区差异威胁最明显的应该数物种入侵。 ②对生物多样性的更大威胁来自于人类对土地用途的改变。3.结论:我们会越来越多地看到一些生物,而另一些则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意思对即可)分析:把有些大脑容量相对较大的鸟类(在人类对环境进行改造的

时候应付自如,知道如何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

活方式,也能够很快接受前所未见的食物),和那些“小脑袋”鸟类(就会受到相当大的打击,数量下降很快)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4.示例:①“野生动物种群的基因资源正在不断减少”中的“正在不断”形象地说明了基因资源的减少正处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这将严重危及生态系统的适应力”中的“严重”一词,强调了人类不恰当的做法对生态系统适应力危及的程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二)1.透光性极好;可塑性极强;质滑腻,色乳白。(抓住关键词即可)2.明德化白瓷“白中略闪黄”;清乾隆以后的德化白瓷“白中略闪青”。 3.因为象牙稀有、高贵、典雅,质滑腻,色乳白;而猪油低俗、油腻、价廉,缺乏质感。从称谓上来讲,象牙白比猪油白高雅。(能抓住一两个关键词即可)4.审美 实用(或“美观、实用”“好看、好用”“生活、精神”等类似的具有对应关系的词均可)(三)1.航空母舰舰载机的起降技术。2.逻辑顺序。3.下定义;准确、周密、简明地说明了航空母舰的本质特征。4.不需要复杂的弹射装置。5.“几乎”表程度,意思是非常接近(或“差不多”),说明降落时飞机的速度要降低到接近失速的程度,而不是降低到完全失速的程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6.D7.(1)驾驶飞机围绕母舰飞行,降低飞行高度与速度。(4)捕捉拦截索,同时将发动机开到最大。

Ⅱ专项模拟训练

(一)1.(1)形成了柔性的框架体系(或:选择了木材等有机材料作为结构主材);(2)斗拱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3)榫卯技术成为抗震的又一个关键。 2.具体地说明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抗震能力强(突出体现了我们祖先的建筑智慧)。 3.(1)幽默而生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以柔克刚”的特点。(2)不能去掉。句中的“基本上”既表明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抗震性强的特点,又留有余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示例:在山路上,可以看到由榫卯连接的路石。相邻的两块路石在相对的地方被凿出梯形(三角形)状的卯眼,两两相对就如同西方绅士脖子上的领结。在卯眼里放置一块榫石,其大小和形状正好与卯眼相吻合,把两块石板连成一个整体。这种结构有效地延长了路石的使用寿命。

(二)1.占星术的历史(或:大众对占星术迷恋的历史);天宫图无法预测人生(或:大众对占星术的迷恋是没有依据的)。 2.一方面是他们觉得自己的星座“解语”与自己的性格十分般配,星座的力量在周围人身上也纷纷灵验;另一方面是人的天性易于接受与自己预期相符的答案,对不准确甚至相反的解答则往往会忽略。 3.前一句中“17%”具体地说明了这几个月自杀概率高的程度,后一句不仅意义上显得含糊,也不如前一句有说服力。 4.示例:人们都希望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占星术便是为满足人们的这类希望而产生的。但它是缺乏科学依据的,事实也证明它并不能真正指导我们的生活。如果把自己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它的身上,显然是很不明智的。

(三)1.我们身体中90%的细胞是细菌(细菌的数量是人体细胞数量的9倍),细菌与人类是“长期合作伙伴”。 2.细菌的重要 举例子 3.(1)准确交代了儿童哮喘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全部原因。 (2)形象地写出了我们与细菌共生共存。 4.认识:细菌不可怕。①细菌不都是致病的,许多是有益,或者至少是无害的细菌。②细菌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③一些细菌能影响到人体的发育、生理、营养以及免疫系统的功能。(答出两点即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1111619.html

相关阅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及答案
《黄岩岛,你到底属于谁》阅读答案
重建奇迹彰显中国奋进的力量 阅读答案(浙江东阳)
《水井与符号文化》阅读答案
《说不尽的狗》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