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课后习题及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阅读指导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关于练习 一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通篇都是劝说的口吻,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它却是一首著名的诗,为世界各国人民广为传诵。你喜欢这首诗吗 ? 为什么 ? 本题旨在通过课堂讲解, 关于练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通篇都是劝说的口吻,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它却是一首著名的诗,为世界各国人民广为传诵。你喜欢这首诗吗?
为什么?
本题旨在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喜欢这类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诗,并对人生构成积极的影响。
这是一道主观题,学生回答喜欢或不喜欢都可以,但通过教师的教学,最好使学生能喜欢这样的诗,并说出一点自己的想法。不要求有统一答案。

朗读《未选择的路》,说说“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你从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
本题旨在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初步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进一步提高欣赏新诗的水平。
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本题旨在让学生积累名篇,打好文化根基。
教学建议
一、普希金和弗罗斯特是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他们,教师可以做些介绍,使学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书店里普希金的诗集很多,图书馆也不少,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性的阅读
二、《未选择的路》中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
这恐怕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对此要重点加以讲解。
三、给学生一点关于诗歌中象征方面的知识,注意区别比喻和象征在诗中的表现。
四、外国诗不太适合朗读,所以不必过于强调朗读。
有关资料
一、诗人简介
1.
普希金
普希金(1799
—1837)
,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童接受法国家庭教师管教并深受俄罗斯乳母语言的影响。12
岁随父赴彼得堡入贵族子弟学校皇村学校,以能诗闻名。1814
写下《皇村回忆》,得到老诗人杰尔查文赞赏,发表第一首诗作《致诗友》。1817
毕业后到外交部任翻译,先后加入“阿尔扎玛斯社”和“绿灯社”,以歌颂自由、抨击专制暴政为主题创作《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诗作,长篇叙事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1817
~1820)
冲破贵族传统文学语言局限,大量运用俄罗斯民间词汇和口语,被认为是俄国文学语言的转变。1820
5
月因诗作抨击时政被以调动为名流放南方,途中患病,前往高加索、克里米亚旅行疗养,9
月抵基希尼奥夫,1823
调往敖得萨。其间醉心于拜伦作品,与十二月党人过往密切并写下《短剑》(1821)
等诗。以当代贵族青为主人公的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1822)
、《茨冈》(1823
~1827)
描写文明人与自然之女的爱情悲剧。这一时期还创作了叙事诗《强盗兄弟》(1821
~1822)
、《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1821
~1823)
。1924
8
月,因与敖德萨新任总督关系恶化,受陷害被革职放逐到母亲的领地普斯科夫省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接受地方政府、教会和父母的三重监督。1826
9
月由沙皇批准返回莫斯科。这一时期普希金潜心研究历史,创作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1825)
、叙事诗《努林伯爵》(1825)
。1828
因长诗《加甫利里亚德》(1821)
“亵渎”上帝而受传讯。1830
9
月与莫斯科美女冈察罗娃订婚,前往波尔金诺村料理家产,为霍乱所困至12
月。此间完成了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叙写贵族青奥涅金的生活历程,塑造了俄国文学“多余的人”的形象;以普通人生活与情感为题材创作了《别尔金小说集》,创作《吝啬骑士》《莫扎特与萨列金》《石客》等四部小悲剧,写下叙事诗《科洛姆纳的小屋》、大量抒情诗及童话诗;文学史家把这一普希金创作高峰期称为“波尔金诺之秋”。1831
3
月,普希金与冈察罗娃结婚,定居彼得堡并重任十等文官。编写《彼得大帝史》时为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所吸引,游访起义故地,1833
10
月重返波尔金诺编写《普加乔夫起义史》,并以此为题材开始创作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其间写下中篇小说《黑桃皇后》、长篇叙事诗《青铜骑士》、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以及《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童话诗。普希金婚后苦于上流社会的应酬,家庭经济紧张,沙皇授予“宫廷侍卫”头衔使他感到屈辱,文学创作减少,受到上层贵族敌视。1837
1
月27
日与法国贵族逃亡者丹特士决斗负伤,29
日辞世。
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他的文学风格继承发展了18
世纪俄国文学成果,创造性地借鉴了西欧文学的因素,将书面语与口语和谐结合并吸取大量民间语言精华,创造了新的朴素优美的俄罗斯文学语言。他曾先后参加《文学报》《现代人》的创办工作,留下许多文艺批评著作、政论文及书信。普希金的文学创作结束了俄国文学的落后局面,为俄国19
世纪文学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
选自《中国小百科全书·文学与艺术》,团结出版社1995
版)
2.
弗罗斯特(
李文俊)
弗罗斯特(1874
—1963)
,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父亲在他11
岁时去世。母亲把他带到祖籍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弗罗斯特的诗歌最初未在美国引起注意,1912
举家迁往英国定居后,继续写诗,受到英国一些诗人和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的支持与鼓励,出版了诗集《少的意志》(1913)
与《波士顿以北》(1914)
,得到好评,并引起美国诗歌界的注意。1915
回到美国,在新罕布什尔州经营农场。他的诗名日盛,于1924
、1931
、1937
、1943
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并在几所著名的大学中任教师、驻校诗人与诗歌顾问。他晚是美国的一个非官方的桂冠诗人。在他75
岁与85
岁诞辰时,美国参议院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的诗歌在形式上与传统诗歌相近,但不像浪漫派、唯美派诗人那样矫揉造作。他不追求外在的美。他的诗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他的诗朴实无华,然而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的《白桦树》一诗,写一般人总想逃避现实,但终究要回到现实中来。《修墙》写人世间有许多毫无存在必要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墙。除了短篇抒情诗外,他有一些富于戏剧性的长篇叙事诗,刻画了新英格兰乡间人物的精神面貌,调子比较低沉,亦颇有特色。在格律方面,弗罗斯特爱用传统的无韵体和十四行体的各种变体,时常押韵,在节奏上具有自己的特色。
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弗罗斯特的著名诗集还有《山间》(1916)
、《新罕布什尔》(1923)
、《西去的溪流》(1928)
、《又一片牧场》(1936)
等。1949
出版了《诗歌全集》,以后仍陆续有新作发表。
(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
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36220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