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学习兴趣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学生稚嫩的心理就像一张白纸,对周围世界充满了疑问与好奇.然而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表现却是另一番景象:纯粹完成学习任务、应付老师检查、缺乏学习兴趣、畏难逃避等待,学习主动性严重缺失,学习效率急剧下降。每每出现这样的情形,令许多教育工作者困惑不解无计可施。

而许多至理名言让我们耳熟能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要注重兴趣的培养;有兴趣的学习是快乐的;等等。正如华罗庚所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时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活动,破坏学习的向心力,当然也谈不上学习效率。据有关调查分析,造成一些小学生数学学习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他们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正是本文探索的方向。

一、兴趣缺失的原因探究

1、学习基础不好长期累积的巨大差距造成的放弃心理

缺乏学习兴趣的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在小学中低年级累积起来的学习“债务”而造成的。在他们之中,其实很多人很渴望学好数学使自己的数学成绩赶上班级整体水平。只是长年累月的“知识欠帐”使他们在高年级的学习中感到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因而使部分人感到追赶无望,无奈只得放弃。

2、学习目的不明确

初中物理 现在的学生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善使许多学生及家长对于学习数学的目的认识不清。认为学数学就只需要会简单的计算会数钱。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缺乏远大持久的学习动力。因而在学习上兴趣不足,遇难而退。

3、懒惰心理的表现

有些没有兴趣的学生,其内因在于性格上的惰性因素的作用。其表现主要有这样一些方面:(1)、思想方面的懒惰。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遇到难题就敷衍了事搪塞交差。这样的学生虽然心中也有好奇,但惰性却抑制了好奇,学习兴趣在等待中悄悄溜走。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而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心里想:反正我不举手,也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2)行动方面的懒惰。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或硬挺过去。例如:在课堂中,明知不积极思考、不能回答问题也许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但他却心存侥幸祈祷老师不叫他回答,或硬着头皮忍受着同学轻蔑的眼光。以上这些类型,久而久之,就造成学生兴趣与荣誉感的双重流失,使其对数学无兴趣荡然无存。

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矫正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除了老师恰当充分的肯定外,笔者认为更应该注重以下一些方面:

1、明确学习目的。一是要帮助学生克服市场经济商品社会的影响,纠正“数学就是数钱算账”的错误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认识改造自然世界的基础与工具,加深数学对现代科技、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决定性影响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改变学生学习数学内在动力不足的现状。

2、更新教学模式,诱发“兴趣”生成。

(一)让数学回归生活,使“学习数学”成为生活必备环节。其具体作法:

(1)贴近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在讲的《简单统计——调查居民水电费》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调查自己及邻居家月平均水电使用量。然后让学生对比分析,找出“水电大户”形成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分析,让学生用数学方法来判定哪一种是科学的生活方式,怎样的生活方式才是值得推崇的先进且节能环保的。通过一个家庭的节能计划,延伸推广,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创建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社会中的效应。从而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改造世界”的理想,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模拟生活情景数学问题中很多的概念都相当的抽象,难以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我们的生活情景来帮助理解。我在看了一个课堂实录中是这样的:老师让两个学生站在讲台的两侧,宣布:“开始”,两个学生同时从两侧出发,相向而行,然后相遇;这是在讲解相遇应用题中的“相对”,“相向”,“相遇”等概念;然后又让两个学生站在一前一后,同时出发,后者追前者,这时追击应用题。对于这种理解相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老师通过两个学生的实际行动加以理解,生活化数学的学习。

(二)熟悉教材,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1)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数学概念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资源。我们在学习了《循环小数》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我们首先讲到了一个“循环现象”,我们通过一个故事引入: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老和尚和小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老和尚和小和尚……” 学生也会接着往下讲故事了,但是我们重要的是在讲故事中我们发现了什么现象呢?(循环现象)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呢?学生例举:太阳总是东升西落;春夏秋冬的四季交替等等,这就是数学中的循环现象。我们通过这个循环的现象学习,为下面的循环小数概念的学习做铺垫,学生记住了,理解了,也就完成了这项学习的目标。

(2)从生活实例中体味数学思想和方法: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科学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例如数学中的《解决问题》,“妈妈要将2.5千克的油分装在0.4千克的小瓶子里,需要多少个油瓶?”我们通过计算知道:2.5÷0.4=6.25(个),可是瓶子有半个的吗?没有,那怎么半办呢?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的香油,要装完只能用7个。(进一法的应用)实际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情况,你有没有碰到呢?学生想到“坐船问题”,“我们去旅游,20人一条船,我们班44人,要几条船才行呢?”同样去尾法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广泛的应用:“张老师带100元钱去为学校图书室购词典,每本18.5元,可以买几本?”计算:100÷18.5=5.40540541(本)≈5(本)因为钱只够买回5本,多买了钱就不够。采用“进一法和去尾法”以及“四舍五入法”的学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有效的。

(三)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实践,在生活中应用数学解决:

(1)加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

我们在教学《周长的测量》时,带领学生参加户外的测量,量一量我们的足球场的周长,量一量我们乒乓球桌的周长等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数学。教材中《数学广角》一课中的“合理安排时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体验,感受这种数学学习的实际应用价值。

又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一则例题:一件商品,先提价10%销售,然后再降价10%销售。比较前后两次的售价,判断此次销售的盈亏情况。通过分析现实中常见的营销策略,应用数学知识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使学生树立数学实践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学的社会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新课标》指出:“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在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和体重的结果中,我们可以检测出整体的身高高度和体重水平,从而进行合理的检验,我们的健康标准。在对同学们喜欢的气球的颜色调查之后,我们才能更加合理的选择气球来布置我们的教室。在对同学们喜欢的运动项目调查之后,我们才能更好的选择我们都比较喜欢的项目举行集体活动。

3、改革教学评价模式

学生兴趣的缺失现状,与我们正处在改革阶段的教学评价模式有着直接关系。我们义务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出多少个“数学家”,而是要将数学知识转化成认识与改造世界、服务生活的能力。所以要真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仅仅是教材内容的改变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现阶段的考核考试、评价模式远远没有跟上教材内容编写宗旨。教材内容的编写趋向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与社会实践能力,而考试评价体系却仍然是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模式。在普及义务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全民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革教学评价模式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1)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确立“分数”与“能力”的辩证关系。确实将数学引入生活,使之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使学生学得明白,学得有价值,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让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

(2)树立“以人为本,终身教育”的观念。使数学教育过程人性化,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给予每个学生成就感,并使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数学、检验数学,并在实践与应用中获得成功,得到认可与肯定。从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服务生活的兴趣。

拥有了持久的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数学的不竭动力,就有了终生探究数学、实践应用的源泉。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基石。良好的兴趣,才是铸造基石的坚实基础。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是值得广大教育者思考与探究的永恒课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48802.html

相关阅读: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记叙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