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地理中考《地球和地图》难点例题剖析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初中地理学科的中考中,总分为100的试卷,考点包括七、八年级地理的上、下册和乡土地理的相关重点内容。其中,七年级上下册占50分,八年级上下册占40分,乡土地理占10分。而在地理中考的试题中,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所占的分值就在10分左右。可见,本章的知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部分知识即是学习高中地理的重要基础,也是地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实际应用最多、应用领域最广的知识点之一。因此,学习好这部分的知识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地理中考前的复习准备阶段,复习好这方面的知识也成为了特别重要的“任务”。

在地理中考复习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和近两年的地理中考题,有所侧重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对这一章的重要知识点掌握透,掌握好。下面,笔者就结合近几年的地理中考试题和教学心得进行难点剖析。

一、关于经纬网图的有关难点剖析

例1.(2012龙东中考选择题“2”题)20°N和40°W的地点应位于 (   )

A.东半球和北半球    B.西半球和北半球

C.东半球和南半球    D.西半球和南半球

【剖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东西、南北半球分界线的运用。因为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所以,所有北纬纬线都在北半球,所有南纬纬线都在南半球。因为题中所给的点的纬度是20°N,所以,这个点就在北半球。也就是说,判断一个点是在南半球还是在北半球,只要看这个点所在的纬度是南纬还是北纬就可以了,不用看纬度的大小;因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从20°W向东到160°E范围内的经线都位于东半球,不在这个范围内的经线则都位于西半球。题中所给的点的经度是40°W,根据“西经经线的经度向西逐渐增大”的道理,40°W经线应在20°W经线的西边(左边),即不在东半球的范围内,所以,这个点应在西半球。综上所述,此题选择B。

遇到这类题时,如果没有图,可以自己画图,有助解答。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画图如下。以图中20°W和160°E两条特殊的经线为参照物,来确定某一点是在东半球还是在西半球。

例2.(2011龙东中考读图分析“49”题)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所在的纬度是_________,所在的经度是_________。

(2)从南北半球的划分看,B地位于_________半球。

(3)A地位于B地的_________方向。

(4)C地位于五带中的 带。

【剖析】(1)判断A地所在的纬度,就是沿A点所在的横线看所标的数值,一看便知是20°S。如果此题中A地所给的纬度只标上20°,而没有标上表示方向的字母,则根据A地所在的纬线位于赤道以南(下边),确定其为南纬,即纬度是20°S;判断A地所在的经度,就是沿A地所在的竖线看所标的数值,是40°,因为此经线在“0°经线”的西边(左边),可知它是西经,则其经度为40°W。或者根据A地所在经线的东边(右边)是20°经线,根据“西经经线的度数向西增大”的道理,也可知A地所在的经度是40°W。总结起来,就是在答某一点的经纬度时,一定要把表示方向的字母也同时写出来。区别东经、西经的方法是:经度向西增大的是西经,反之为东经;区别北纬、南纬的方法是:纬度向北增大的是北纬,反之是南纬。

(2)根据“例1”的解析,可知B地位于北半球。

(3)判断A地位于B地的什么方向,方法是以B地为中心,以通过B地的经纬线为坐标,在此坐标上,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道理,可知A地位于B地的西南方向。

(4)根据地球五带的划分范围,C地的纬度小于23.5°,属于热带。

二、关于比例尺的有关难点剖析

例1.(2012龙东中考选择题“8”)在比例尺为1:100000的地图上,图上5厘米表示实地距离是 (   )

A.50千米 B.5千米 C.500 米 D.50米

【剖析】因为1千米=100000厘米,所以在比例尺为1:1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是1千米;当图上距离是5厘米时,实地距离就是1千米×5=5千米,选B。

例2.(2010潍坊中考选择题“5”)四幅图的比例尺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⑨④②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②④①③

【剖析】本题考查比例尺的大小比较及其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等知识。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范围小,但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地图,表示的范围大,但内容简略。观察四幅地图,图②表示的范围最大,图④表示的范围比图①大,而图①表示的范围又比图③大。根据四幅地图所示内容范围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②④①③,确定其比例尺由小到大的顺序也是②④①③,所以,选D。

例3.比较以下比例尺,其中最大的是(   )

A.1:10000             B.十万分之一

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    初中物理 D.

【剖析】在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做的重要一步是将所给比例尺的形式都转化为数字式,然后,根据“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来确定哪个比例尺最大或最小。B项实际上也是数字式比例尺,只是没有用数字表示,表示出来就是1:100000;C项是文字式比例尺,把“2千米”换算成 “200000厘米”,则此比例尺的数字式就是1:200000;D项是线段式比例尺,即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根据上述的分析,可知其数字式为1:1000000。至此,将四个比例尺的分母大小进行比较,可知A项的比例尺分母最小,其比例尺就是最大的。所以,选A。

三、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难点剖析

例1.(2011哈尔滨中考选择题“3”)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

【剖析】对于等高线地形图,一直是学生学习时的一个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下面就针对题中的四个选项一一进行分析说明。A项中,等高线上海拔高度的数值由外向内越来越大,最中央还标上了“▲”,说明它表示的地形是山顶;B项中,等高线上海拔高度的数值由内向外越来越大,说明地形实际情况是中部低,四周高,是盆地;C项中,等高线上海拔高度的数值由外向内越来越大,首先能说明它表示的是一座山。又看到图中每一条等高线最凸出的点已经连接成一条虚线,根据“等高线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是山脊”,反之是山谷,可以确定虚线所在处的地形为山脊,即此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的是山脊;D项中,等高线上海拔高度的数值由外向内越来越大,首先能说明它还是表示山地地形,只是图中最内部有了两个小圆圈,这表示是有两座山峰,而两座山峰之间的区域就是鞍部。所以,此图表示鞍部。综上所述,选B。

例2.读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C处代表的地形是_________。

(2)图中铁路线的延伸方向是_________。

(3)D、E两点间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

(4)若D、E两点间的图上距离是1.5厘米,则这两点间的铁路隧道的实地距离是_________。

(5)F、G两地中,坡缓的是_________。

【剖析】此题是对等高线地形图有关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考查。(1)题,C处位于A、B两座山峰之间, 则为鞍部;(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线与指向标平行,铁路线的延伸方向是南北方向;(3)题,从图上可以看出,D、E两点都在同一条等高线(200米)上,其相对高度为0米;(4)题,根据图中所标注的线段式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200米,则D、E两点间的图上1.5厘米就代表其间的铁路隧道实地距离是300米;(5)题,在同一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反之越缓。F坡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G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所以,F、G两地中,表示坡缓的是G。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50613.html

相关阅读:地理课程与地方课程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