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一张忘取的汇款单》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记叙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一张忘取的汇款单 安宁 工作后,我极少打电话给父亲,只是在每月领了工资后,寄 500 块钱回家。每次到邮局,我总会想起大学时父亲寄钱的情景。那时,父亲从来没有一次给我寄过半
一张忘取的汇款单
安宁

工作后,我极少打电话给父亲,只是在每月领了工资后,寄
500
块钱回家。每次到邮局,我总会想起大学时父亲寄钱的情景。那时,父亲从来没有一次给我寄过半以上的花费。四来,他每月都要将收废品挣到的一大把卷了角的零钱,在服务人员鄙夷的眼光中,谦卑地放到邮局的柜台上
……
而我那时取钱,也从不会让同学看到。偶尔他们瞥到,总会故意提高嗓门问:

这是你爸给你寄的生活费,还是打算请我们撮一顿的啊?


而今,我以同样的方式,每月给父亲寄钱。邮局的人,已经跟我相熟,总是说,工作这么忙,半寄一次多方便,或者你给父亲办个卡,直接转账,就不必如此繁琐地一次次填地址了。每一次,我只是笑笑,我想他们不会明白,这是我给予父亲的一个虚荣。当载着绿色邮包的邮递员,在门口高喊着父亲的名字,让他签收汇款单的时候,左邻右舍都会同时探出头来,一脸羡慕地看着他完成这一

庄严

的程序。

父亲会在汇款来到的前几天,就焦虑而又幸福地等待着。去镇上邮局取钱的这天,他会像出席重要会议一样,穿上最整洁的衣服,徒步走到镇上。一路上,总会有人问父亲,干什么去啊?他每次都扬扬手里的汇款单,说,儿子寄钱来了,去邮局取钱。对于父亲,这应当是一次幸福的旅程吧。别人的每一次问话,都让他的幸福加深一次,而那足够他一月花费的
500
元钱,反而变得微不足道了。

汇款单上的附言一栏里,我和父亲当一样,总是任其空着。我曾经试图在上面写过一些话,让父亲注意身体,或者晚上早点休息,但每一次写完,我又撕掉了。邮局的女孩子总是笑着问我:写得这么好,你爸看到会开心的,为什么要去掉呢?我依然笑笑,不做解释。我知道,写下这样陌生的关爱,我会很不舒服,这不是我们彼此表达关爱的习惯。

只有一次,邮局的女孩子特意提醒我,说:建议你这一次在附言里至少写上一句话。我一怔。她继续说:等你父亲收到汇款的时候,差不多就到父亲节了,这句话,可是比你这
500
块钱重要多了。那一次,我没有拒绝。或许整个小镇上的人,都没有听说过父亲节,这样一个略带矫情的节日,与情人节和圣诞节一样,只属于城市。但我很顺从地依照女孩子的话,在附言栏里一笔一划写下:祝父亲节快乐。

但正是这张汇款单,父亲不知为何,竟忘了去取钱。两个月后,钱给退了回来。我打电话去问他。他说:忘了。我有些恼怒,因为自己写下了祝福,他不仅没有一句回话,竟是连钱也忘了取。去邮局补寄的时候,我气咻咻地讲给女孩子听。她托着腮,凝神听了一会儿,突然插话道:我觉得未必是你父亲忘了,说不定他是想要将这张有祝福的汇款单留下做纪念呢。我愣住了,随即摆手,说,怎么可能呢,他从来都不是这样细心的人。

但父亲,的确是这样细心的人。而且,这个秘密,他自始至终对谁都没有讲起过。那春节,我无意中拉开父亲的抽屉,才看见了那张被他放入收藏盒中的汇款单。那句短短的祝福,原来父亲早已看到,且以这样的方式,藏进了心底。
(选自《青文摘》
2007

12
月下)
15.
邮局的人建议“我”半给父亲寄一次钱或者信给父亲办个卡,直接转账,而“我”却坚持每月给父亲寄钱,这是为什么?

16.
“父亲会在汇款来到的前几天,就焦虑而又幸福地看待着”这句话中的“焦虑”与“幸福”是否矛盾,为什么?

17.<
他每次都扬扬手里的汇款单,说:“儿子寄钱来了,去邮局取钱。”
>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父亲什么样的内心感情?

18..
父亲是真的“忘了去取钱”吗?为什么?这件事即使我们与父亲相处时应注意些什么?



参考答案:

15.
“我”坚持每月给父亲寄钱是给予父亲的一个虚荣。当载着绿色邮包的邮递员,在门口高喊着父亲的名字,让他签收汇款单的时候,左邻右舍都会同时探出头来,一脸羡慕地看着他完成这一“庄严”的程序。(
2
分)另外父亲去邮局取钱,别人的每一次问话,都会让他的幸福加深一次。(
2
分)

16
.不矛盾。“焦虑”是因为邮递员迟迟不来;“幸福”是因为每次收到汇款单的那一刻父亲都能感受到来自儿子对父亲的爱,是一次次幸福的旅程。(意合即可)

17
.动作和语言描写,生动逼真的表现了父亲内心的骄傲与自豪感。
18
.不是。对于父亲来说这张有祝福的汇款单,他想永藏心底,留下做纪念,所以故意不取。这件事启示我们要与父亲善于表达对父亲的爱,经常写信、打电话、或面谈,不要把爱深埋心里,不去表露。(意合即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540993.html

相关阅读:《平凡的感动》阅读答案
“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 阅读答案
男孩的十四岁 阅读答案
一位母亲的危机处理 阅读答案(浙江东阳)
《九步之暖》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