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孟子见梁惠王》阅读答案(附翻译)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文言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孟子见梁惠王 【原文】 孟子见梁襄王①。出,语②人曰 : 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③然问曰:天下恶④乎定吾对曰 : 定于一。 孰能一之 ' 对曰 :'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 孰 孟子见梁惠王
【原文】

孟子见梁襄王①。出,语②人曰
:
“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③然问曰:‘天下恶④乎定’吾对曰
:
‘定于一。’

”“孰能一之
'
对曰
:'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
”“孰能与之

”对曰
:
“天下莫不与⑤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⑥作云,沛然⑦下雨,则苗?然⑧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⑨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⑩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⑾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
(1)
梁襄王:即魏襄王,名嗣
(
一说名赫
)
,魏惠王的儿子,前
318
一前
296
在位,襄是他死后的谥号。此处所说的事,当在襄王继位后不久。
(2)

(y
ù预
)
:告诉。
(3)

:
通“猝”,突然。
(4)

(W
ū乌
)

:
怎样,如何。
(5)

:
此处为归顺,随从之意。
(6)
油然
:
朱熹《集注》云
:
“云盛貌。”
(7)
沛然
:
朱熹《集注》云
:
“雨盛貌。”
(8)
?
(b
ó博
)

:
朱熹《集注》云
:
“兴起貌。”
(9)
人牧
:
管理民众的人,即统治者。
(10)

:
即脖子。
(11)

:
通“犹”。
【参考译文】

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谁能统一天下呢?’ “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谁会归附他呢?’ “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救。如果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谁又能够阻挡得了呢?”
阅读训练】
1
.解释

1
)语:告诉


2
)卒然:突然


3
)恶:怎样


4
)定:安定

5
)一:统一天下


6
)孰:谁


7
)嗜:喜欢


8
)与:归附
2
.翻译

1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救了。

2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如果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向低处流一样,这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谁能阻挡得住呢?
3
.简要说说孟子采用比喻说理的贴切性。
本文主要论述孟子的仁政思想、民本思想:不要滥杀无辜,人民才会“引颈而望”,进而“定于一”。孟子在文中以“禾苗喻百姓”,以“雨水”喻君恩,就清楚地向梁襄王表明了君恩之于百姓的重要性及实行“仁政”的好处。而“水之就下”就更是表明了实行“仁政”的效果之显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543909.html

相关阅读:《李白之死辨误》阅读答案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吴均《与顾章书》比较阅读答案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阅读答案
《弃书捐剑》阅读答案
柳宗元《哀溺文》(节选)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