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文言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反裘负刍
魏文侯出游,道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明年,东阳上计,钱布十倍,大夫毕贺。文侯曰:“此非所以贺我也。譬无异夫路人反裘而负刍也,将爱其毛,不知其里尽,毛无所恃也。今吾田地不加广,士民不加众,而钱十倍,必取之士夫也。吾闻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此非所以贺我也。”
(选自西汉.刘向《新序.杂事二》)

阅读训练】
①魏文侯:魏国的国君。②裘:皮衣,名词用如动词,即“穿衣皮”。③刍:牲口吃的草。④胡为:为什么。⑤恃:依靠。⑥东阳:地名。⑦上计:上,送上;计,帐簿。⑧布:古代钱币。⑨“此非”句是说“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此非所以贺我也( )      ③见路人反裘而负刍( )
②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2.有一个成语,就是这篇文章的题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成语的原意是,比喻。(4分)
3.魏文侯说:“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岳阳楼记》中哪句话与此同义?。(2分)
4.归纳选文的主题思想:。(2分)
参考答案
1.①用来 ②……的原因 ③翻转 ②同“返”
2.皮都没有了,毛在哪儿长呢;基础没有了,建筑在这基础上的东西也就无法存在了。
3.百姓生活不安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乐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魏文侯通过对皮毛之间关系的论述,揭示出事物失去根本,则将无所着落的道理,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帝王对百姓的依存关系。


二: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反裘而负刍 (2)胡为反裘而负刍 (3)若不知其里尽
2.翻译
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背 (2)为什么 (3)你
2.你不知道如果皮被磨光毛也就没地方依附了吗?”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4、魏文侯说:“此非所以贺我也”这句话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本文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解答
原文:下不安者,上不可居,此非所以贺我也。
译文:老百姓如果不能安宁,当皇帝的也不能得到安稳。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

启示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规律,应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舍本逐末,否则最终只能起到相反的结果。


翻译
魏文侯外出游玩,看见路上有个人反穿着皮衣背柴草,魏文侯说:“(你)为什么反穿着皮衣背柴草呢?”那人回答说:“我喜欢皮衣上的毛。”魏文侯说:“你不知道如果皮被磨光毛也就没地方依附了吗?”第二年,东阳官府送来上贡的礼单,上交的钱增加了十倍。大夫全来祝贺。魏文侯说:“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打个比方这同那个在路上反穿皮衣背柴禾的人没有什么不同,既要爱惜皮衣上的毛,而又不知道那个皮没有了,毛就无处附着这个道理。现在我的田地没有扩大,官民没有增加,而钱增加了十倍,这一定是从官员和百姓那征收到的。我听说过这样的话:百姓生活不安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乐了。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

注释
魏文侯:战国时魏国的国君。
反裘:反穿皮衣。裘:皮袄。
道:路上。
负:背。
刍:喂牲口用的草。
胡为:为什么。胡,通“曷”
东阳:魏国邑名,在太行山以东,广平县以北。
上计:战国时,每年年终,地方官员将本地全年的赋税收入的帐薄呈交朝庭。
布:古代钱币。
譬:打比方。
夫:表示实指,这个或那个。
加:更
士:官员
若:你,你们。
邪: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
恃:依靠,凭借,文中意为“附着”。
尽:完。
说“臣”“臣”上文“臣爱其毛”中的“臣”,相当于“我”,是“负刍”者的自称,句意为我爱惜它的毛。
反穿皮衣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
爱:喜欢。
居:坐(安坐享乐)。

魏文侯出游,看到路人背柴草,他们为了保护皮袄的毛而反穿皮袄,魏文侯从中认识到“下不安者,上不可居”的治国之道。今天看来,本文向我们阐述的一个道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规律,应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舍本逐末,否则最终只能起到相反的结果。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623040.html

相关阅读:《歧路亡羊》阅读答案及注释翻译
《武阳君爱鸟》阅读
中考浅易文言短文总复习指导(教案)
比较阅读:甲文:《公输》选段乙文:《吕氏春秋?去私》
《曹刿论战》《纸上谈兵》比较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