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中考小说阅读答题指导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小说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指导
小说阅读(一):小说的人物
【精彩回放】
1、简要分析“偷父“少年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珠海市2010年初中升学考试试题《偷父》)
参考答案:他是一个虽误入歧途,但良知未泯,孝爱之心犹存,令人痛惜而又同情的少年
2、第十段话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0年荆州市中考题《你的眼泪,我的成人礼》
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表现了男生虽家境贫困但性格倔强自尊不卑不亢。
【典例举隅】
“小说的人物”是小说阅读能力考查中常见的设题角度,经常见的设题方式举例如下:
例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人物性格,试举例略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0年“课易通”安勇》)
例2、小说开头部分,对女孩的外貌描写很注意细节,请举一例分析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0年“课易通”《一无钱,两份爱》)
例3、仔细阅读差拨的语言,从中你发现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这个人物?请略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0年“课易通”《林冲刺配沧州道》)
例4、第(5)段和第(19)段都写到昏黄的灯光,这两处写灯光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9年鄂州市2009年升学考试试题《温暖的臊子面》)
例5、文章以哪些描写方法描写祖母,从这些描写中简要分析祖母的主要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9年随州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初中毕业试题《祖母不知愁的落叶》)
例6、请你分析“我”为什么想大声嚷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通”2011《我被学生愚了一把》)
例7、小说的主人公是斯坦因还是大个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年“课易通”中《死亡游戏》)
例8、小说的环境描写始终贯穿着阳光,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年“课易通”中《蝈蝈为什么鸣叫》
例9、本小说始终直呼“王英俊”而不称“我的爸爸”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年“课易通”中《艺术中年帅爸爸》
参考答案:1、本题较为开放。示例:如数学课代表,对数学计算比较敏感,所以报的回答围绕计算男人背人挣钱的数目展开。
2、如通过汗珠这一细节,表现女孩走了很远的路,暗含着对女孩的心疼。
3、侧面描写。
4、第(3)段中:兴奋,第(19)段中:愧疚。
5、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说明祖国是一个热爱生活,坚强乐观的人。
6、本题较为开放,围绕“幸福”答题即可,如我享受到了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7、小说通过斯坦因的视角来叙说这一传奇事件,赞扬的是大个子神奇的球技和高尚的品质,斯担因是个陪衬人物。因此,上说的主人公是大个子。
8、用阳光之明媚,反衬爷爷和老师作出牺牲时的痛苦心情;同时用阳光正面烘托天乐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
9、直呼其名更能表现他们既是父子更是朋友的平等关系。
【知识整理】
1、设题角度。
“小说的人物”常见的设题角度:
▲ 着眼于“对人物的客观评价”如上例1、例2
▲ 着眼于“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如上例5
▲ 着眼于“对人物的感情体现”如上例4
▲ 着眼于“对人物在文章中的作用”如上例7
▲ 着眼于“对人物形象采用的写人手法”如上例3
▲ 着眼于“对人物性格塑造及文章主题的意义”如上例6
▲ 着眼于“环境描写对人物的作用”如上例8
▲ 着眼于“对人物的命名、称呼”如上例9
2、设题题型。
(1)概括形象。
(2)分析形象。
(3)体会形象。(寻找文章中表明人物情感变化的语言标志)
【典例引路】
你为什么拿这一个
张晓风
回家之前,我去买了一些水果。
我买了一根香蕉,两个橘子,和一个泰国椰子。中秋节刚过,家里水果没吃完的还很多,随便买一点即可。今天先的三样各有理由,香蕉是因为今年盛产,大家帮忙吃一点比较好,所以买它几乎是出于道德的因素。至于橘子是因为它初上市,皮还青青的,闻起来香味却极辛烈,令人想起千年前的老苏写给朋的诗: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只须花少许钱,就能买到季节的容颜和气味,以及秋来的诗兴,何乐不为——所以,买橘子,是基于美学理由。
而买椰子却有个非常简单明了的诉求:我口渴了。此刻已是晚上十点半,然外工作了一整天,非常辛苦,自己带的水也喝完了,买可乐或矿泉水会留一个塑胶瓶来伤害大地,不如买椰子,橘汁甘美近酒,而且椰子壳对大地是无害的。
但我在排队付钱的时候,收账的老板娘却用非常奇怪的眼神望了我一眼,说:“喂,阿姨,你为什么要拿这一个?”
她指的是那个椰子。
咦?这一个不能拿吗?难道顾客有义务告诉店家自己为什么要选某一个水果?这年头连交母都不见得敢问子女为什么要选某人为配偶了,我却竟要回答这第一个奇怪的问题。
“为什么,我随便拿的。”我说的是实话。
付完钱,我请她帮忙在椰子上凿一个洞。她凿好,替我插上麦管,然后,她转过身来,又追问了一句:“那么多个椰子,你为什么偏偏拿这一个?”
奇怪,原来她还没有放弃要问我真相,这一次,轮互我好奇了:“这一个,有什么不该拿吗?“我问。
“大小都是30元一个,这一个,特别小呀!“她叹气,仿佛我是白痴。
“所以,刚才那根香蕉我没跟你拿钱……但是,怪呀,你为什么要选这一个呢?”
她的年纪看起来不算小,从事这一行想必也有些岁月了,阅人大概也不在少数,看到我这种顾客不选大反选小,简直颠覆了她用专业知识归纳出来的金科玉律,所以想穷追猛打问个明白。
但我并不想挑个大大的椰子,我此刻并没有太渴,就算渴,我也快到家了,我只想有点什么润润喉而已,有什么必要花时间去精挑细选找个椰汁饱足的大椰子呢?这跟道德的修养不太有关系,我只觉这样做比较合理而已。如果我此刻行过正午的沙漠,喉干舌燥之际,看见椰子摊上有大小不一而价钱一样的椰子,我大概也会练个大的拿吧?
可是回顾前尘,我的大半辈子好像都没碰上什么非争不可或非挑不可的事,我习惯不争,可也没吃过什么大亏。像此刻,老板娘不就免了我的香蕉钱吗?也许她可怜我的弱智吧?其实她算我香蕉钱我也是经她说明才知道的。我习惯不看秤,不复核,店家说多少我就给多少。我不是个全然不计较的人,但生命、义理、文章都够复杂了,实在顾不上水果的价钱啊。
我当场把橘汁喝完了,那分量不多不少,刚刚够润我当直的枯喉。
1、从作者选择水果的理由中可以看妯她是个怎样的人?
2、文章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来说时作者是一个能为别人着想,富有诗意和环保意的人?
3、从作者的做法中,结合文章的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现阶段我出现百年未遇的旱情谈谈你的看法。
【答题指津】
▲ 解题思路
在小说阅读力考查中,考查“小说的人物形象”,实际上就是要求考生完成如下任务:
(1)、小说人物形象描写的具体方法。
(2)、概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牲。
(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为此,考生先要概括说出人物的描写方法,主要从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根据描写内容、提示语、描写的角度,可以快速辨别出描写方法,通过对描写内容的分析,便能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通过描写方法再具体客观评价小说中的人物。
中考试卷先用的小说阅读,在选文中有具体突出的人物描写方法,通过这些描写方法结合文章的主旨客观评价人物,那么人物的情感,人物在文中的作用都会有所体现。
怎样分析人物形象。
1、从人物描写方法切入。如《我的叔叔于勤》一文,文章中大量采用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不刻画菲利普夫妇的形象。
2、从理清人物关系切入,领悟作者的表达意图。如《故乡》中“我”和闰土是朋友,本应像少年时刻那样亲密无间,一声“老爷”让两人出现隔膜,作者暗示封建制度的等级观念。
3、从环境描写切入,感受人物情趣、心境,体会时代特征和人物性格。如《我的叔叔于勤》文中两处环境描写,景物一明一暗,同时暗示人物的不同心情,也展示菲利普夫妇的性格。
▲ 答题格式、方法
第1题答案:评价人物——她是一个能为别人着想,富有诗意和环保意识的人。从人物的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
第2题答案: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切记:人物描写方法不是本文的写作手法。
第3题答案:此题较为开放,学生必须围绕“环保、珍惜水资源”来展开。我们要从文章的具体事件,具体现象中去体会,去提炼其中的实质内容,然后把实质内容通过加工来谈对整个社会引发深思,谈建议。
▲ 知识储备
1、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中,人物形角是主要要素。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有概括介绍,也有形象描写;有外貌描写、内心描写、行动描写、对话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新题演练】
烧炭工和绅士
亚米契斯
1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父亲身材魁梧,蓄阗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关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昨天上午,诺比期跟班里最的一个孩子——煤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阗倍梯气急败地说:你父亲是乞丐!“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默不作声,热泪夺眶而出。回到家里,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告诉父亲。
2午饭过后,全揣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孩子来到学样,向老师抱怨。大家都不吱声,只是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他听到有人问自己的名字,便走进教室,问是怎么回事。
3、“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您儿子对他儿子说:你父亲是个乞丐!“老师回答。
4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你说那句话了吗?”诺比斯站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头不言不语。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臂,把他拉到倍梯的面前说:“快道声对不起。”
5烧炭工以和事才的口吻连声说:“算了吧,算了吧。”
6可绅士不理睬他,依然谆谆劝导儿子说:照我的话这样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知,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7煤炭工做了个果断的手势,好像在说:“我不愿意。“绅士不听他的话,逼儿子照他说的办。他的儿子头也不抬,轻声细气而断断续续地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8绅士向烧炭工伸过的,烧炭工用力紧握着。然后,煤炭工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心领神会,扑到诺比斯怀里,两人紧紧拥抱。
9“老师,请您帮个忙他,让他俩坐在一起好吗?”绅士问老师。于是,老师把倍梯安排互诺比斯旁边坐下。待他俩坐好后,诺比斯的父亲打了个招呼告辞了。
10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靠近从好的两个孩子,然后,来到课桌前,带着爱怜和歉意的表情端详着诺比斯,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出来。他伸用想慈爱地跟他亲热一下,似乎没有这个胆量,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诺比斯的额头。他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瞥了诺比斯一眼,才迈着慢慢的步子走开了。
11“孩子们,你们要牢记住今天看到的事情。”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
(选自《爱的教育》,略有改动)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3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下列句子中的一句,结合上下文,品析加点词或短语的含义,指出其表达效果。
(1)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
(2)绅士向烧炭工伸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0段中说“(烧炭工)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出来”。请揣摩烧炭工当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个称把它表述出来。(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分析绅士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说的结尾,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你认为“精彩”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绅士的儿子(诺比斯)羞辱了烧炭工的儿子,绅士要儿子道歉。(大意相符即可)
2、(1)“皱皱眉头”,说明心事大,难处理。这里包含了多层意思:既有为自已的儿子侮辱同学而感到的意外、吃惊、也有为自己没能教育好儿子而感到的羞愧,同里还有为妥善处理好这件事而产生的担忧。(答出两点即可)
(2)一方面,“用力”一词写出了烧炭工对这位绅士教子有方的感动;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绅士没有贫贱观念、平等待人的崇敬心理。(大意相符即可)
3、示例1:孩子,对不起,我难为你了。我知错能改,好可爱。
示例2:我真为你的勇敢高兴,更为你的爸爸感动。孩子,委屈你了!
4、他是一位严于教子、有错必纠、平等待人、尊重弱势群体的绅士。(写出两点即可)
5、教育学生不能嫌贫爱富;做了错事,要敢于承认并主动道歉;从人格上说,人人都是平等的。(写出两点即可)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指导
小说阅读(二):小说的情节
【精彩回放】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感人的小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9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题《美丽的谎言》
参考答案:为了让忠脑瘤的妻子能安心治疗,大夫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用一个手机模具和家里沟通,从而表现出一种质朴、真切、入骨入髓的爱。
2、通读全文,理清“我”的心理变化脉络,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  )——(  )——自责、失败——真诚、成熟
2010年湖北省荆州中考题《你的眼泪,我的成人礼》
参考答案:自信、优越感(或骄傲)。
【典例举隅】
“小说情节”是小说阅读中的高频考点,它的设题方式举例如下:
例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和浩特2009年中考试题,四13无标题)
例2、小说第2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只团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沙漠之心》
例3、用简明的语言按故事情节填空。
大哥借伞给汉子
大哥想要还钱
(哈尔滨市2009年初中升学考试《心灵折旧费》)
例4、概括使女人命运发生变化的两个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沙市2009年中考试卷《萝卜花》)
例5、选文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沈阳市2009年中考试题《迷雾灯塔之光》
例6.小说中使用了两处插叙,请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年“课易通”中《蝈蝈为什么叫》)
例7、从全文看情节发展的高潮是哪部分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年“课易通”中《狼性》)
参考答案:1、陆鹤自觉参加文艺汇演为学校争得荣誉。
2、引出故事情节,为故事的结尾埋下伏笔。
3、大哥盼还车,汉子还车,大哥要钱。
4、抢救男人,摆摊卖小炒。
5、结构上,照应开头:内容上,深化中心。
6、一处后元东扑蝈蝈时描述许志师催文学费的事情,另一处在天乐交学费时描述许志师和好朋友分手的事情。
7、老狼给狼崽涂药。
【知识点整理】
1、设题角度
“小说的情节”常见的设题角度。
▲ 着眼于“小说内容”,要求简明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如上例1、3
▲ 着眼于“行文思路”要求梳理文章叙事的思路。 如上例3、4
▲ 着眼于“情景作用:要求把握相关情节设置的作用。 如上例2、5
▲ 着眼于“人物、事物的作用“要求把握某事、某物、某人在文中的作用。如上例2
▲ 着眼于要求分清情节的每一个过程。 如上例7
▲ 着眼于小说情节安排的顺序。 如上例6
2、设题题型
1、概括型(见上)
2、划分型(划5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标志型(寻找事情发展变化或情感变化的语言标志)
4、简答型(例2、例5)
【典例引路】
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
(1)二战期间,在波兰奥斯维辛中营1,关着一个年轻的小提琴爱好者沙尼克,他被关进集中营已有两年了。两年中,他从未停止“拉小提琴,虽然没有琴,也没有琴弓。在集中营枯燥乏味而又时刻被死亡窒息的漫长日子里,白天,沙尼克做苦工,到了晚上,等他的囚犯都睡下了,他将腿从床边垂下来,抬起下巴凤台手摆出拉琴的姿势,开始”演奏“舒曼、勃拉姆斯和莫扎特2的乐曲。
(2)黑暗中,沙尼克可以“听见”欢快的音符在他周围的空气里跳动……
(3)这天深夜,沙尼克正在忘我在练琴,一群新来的囚犯被关进了他所在的囚室。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一名叫马斯特囚犯把目光投向沙尼克,从他的眼神里沙尼克得到了这样的信息:你的小提琴拉得非常动听。是的,沙尼克可以肯定,他从马斯特那里得来的就是这个信息,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却又真的发生了。后来,沙尼克向新来的囚犯打听到,马斯特是一位造诣颇深的犹太籍小提琴演奏家。
(4)沙尼克兴奋不已,多少个日子以来,没有人能够听到他演奏的乐曲,没有人能够与他产生共鸣。如今,马斯特来了,他的知音来了,这是上帝送给他的礼物,第二天晚上熄灯后,沙尼克在床边轻声呼唤:马斯特……
(5)没有回音。
(6)沙尼克只好放弃了找马斯特交谈的念头。他坐在床边,伸手抬臂,又开始台痴如醉地“演奏”小提琴。他用想象中的琴弓拉了舒曼的一段悠长而跌宕的慢板,接着又突然变成勃拉姆斯的一段快速的回旋曲。他闭上眼睛欣赏着,感受着……当沙尼克睁开眼睛,他已经演奏完了莫扎特的一个短而急促的东章。突然沙尼克的手臂停下来了,他发现马斯特下侧卧在床铺上面向他,闭着眼,手指随着冥冥之中沙尼克的音乐在床板上轻轻叩着节拍。发觉沙尼克的“演奏”豁然停止,马斯特睁开眼睛,对正看着自己的沙尼克竖起大拇指。
(7)第三天晚上,马斯特和沙尼克坐在各自的床沿边,两手悬空,一起拉起了科莱利3的乐章。他们拉出的音符如同交错在一起的两根玫瑰藤蔓,在结尾的一个音符上盛开出一朵美丽的花。他们一直拉着这个音符,可能比科莱利期望的要长一些;沙尼克和小提琴家都不愿意结束今晚的二重奏。
(8)以后的每天晚上,马斯特和沙尼克都会一齐演奏科莱利的这段乐章,他偿陶醉于美妙的音乐中,闭起眼睛享受着他们的二重奏;音乐让他们忘记敢这是在纳粹集中营里。
(9)一天晚上,一群纳粹士兵冲进了沙尼克的囚室。凡是被他们念到号码的囚犯,生命都将走到尽头。房间里静悄悄的,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充斥着整囚室。
(10)当最后一个号码信守,坐在床沿的沙尼克突然紧张起来。他记得,最后一个念出的号码正是马斯特的号码!果然马斯特正慢慢地爬下床。天啊!沙尼克的喉头里发出一丝呻吟,这难得的知音,这上帝赐给我的礼物今晚就要消失了吗?
(11)突然,沙尼克飞快地滑下床铺,站到了还未下床的马斯特身边,伸出双手做出了一个拉小提琴的动作。“留下吧,”沙尼克轻声对马斯特说,“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
(12)马斯特睁大眼睛,摇摇头,正要说什么,沙尼克已经走到了纳粹士兵的面前,缓缓地走出了囚室,走进了黑夜……
(13)不久,苏联军队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小提琴家马斯特幸存了下来。
(14)和平的日子里,马斯特在世界各地举办了无数场音乐会,场场爆满。他的琴声震撼着人们的灵魂,他用琴弦上跳荡的音符讲述着希望、爱和春天,讲述着孩子,讲述着和睦的家庭,讲述着这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
(15)马斯特的每一场音乐会都保留着一个特殊的节目:在骤然昏暗下来的舞台灯光里,他轻轻放下手里的小提琴,慢慢地闭上双眼,两臂悬空,激情地“演奏”那段早已渗入他灵魂的科莱利的乐章。
(16)“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他留下来了,此刻他想信,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难友和克弟沙尼克,正在天堂聆听他无声的“演奏” ……
1、阅读选文后,在下面方框补全故事情节。
集中营残酷的生活令人窒息,沙尼克借“拉琴”排遣苦闷
马斯特幸存后,进行世界巡演,每场音乐会都会“演奏”科莱利的乐章
2、选文中的哪些内容能够印证马斯特是一位造诣颇深的演奏家?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第(16)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12)段属于小说情节的哪个部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文中体现这一线索的语言标志有:___________。
【答题指津】
▲ 解题思路
小说阅读力考查中,考查“小说的情节”,实际上就是要求考生完成如下阅读任务:
1、理清小说结构。
2、寻找叙事线索。
3、抓住场面描写。
4、明确特殊章节的作用。
为此考生要能够理清,贯穿全文的脉络是怎样浮出水面的,小说的情节怎样一步一步推进的,小说中的场景的描绘是如何展开的,相关情节的设置在文中有何作用,这就是要求学会梳理。
怎样梳理
1、线索的梳理。(见:记叙文阅读(二)记叙的过程之答题指津)
2、情景作用的梳理。
解题思路:明确节构思为表现人物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膈照应;三是侧面烘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是起上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_________________作用。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
怎样概括
一般有三种形式: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总而言之:1、概括故事情节的答题模式一般是某人在某种情况下做某事。
2、最能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的部分,即矛盾冲突、激化的部分就是小说的高潮。
3、小说结尾的一般。在内容上深化中心;在结构上总结全文。
4、显示时间线索的标志性语言一在段首。
▲ 答题格式、方法
下面结合《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的答案出炉过程加以讲解。
第1题答案:当马斯特面临死亡时,沙尼克为了音乐甘愿替他牺牲。
第2题答案:1、马斯特与沙尼克初次在见面在眼神中流露出对沙尼克琴技的赞许之情。
2、沙尼克“演奏”时,马斯特随沙尼克的音乐在床板上扣着节拍。
3、马斯特与沙尼克激情“合奏”,配合默契。
4、和平的日子里,马斯特举办了无数场音乐会,场场爆满。
第3题答案:内容突出沙尼克为了音乐和友情而献身的精神。(深化中心)
结构总结全文;照应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第4题答案:(9)—(12)段属于小说情节的高潮部分。
第5题答案:1、时间线索——“拉琴”的各个阶段,或者情感线索——二人间的情感变化;或者事件线索——“拉琴”
2、标志性语言:二战期间、这天深夜、第二天晚上、第三天晚上、以后的每天晚上、一天晚上、不久、和平的日子里。
▲ 知识储备:
1、小说的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2、情节的安排有时间按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有时可省略一部分,有时也可颠倒或错乱。即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新题演练】
赊 米
赵丰华
这天,镇上逢集,牛村长向“二虎米行”走来,裤腰上别着一只塑料袋,在屁股后头一甩一甩的。
“二虎,给我装一袋米——记账!”
二虎到剥米车间,盛了一袋米出来:“牛大叔,看我给你装的新米,刚剥出来的,还热着呢!”
牛村长“嗯”一声,扛起米袋,头也不回地走了。
二虎干瞪眼,瞅了牛村长背影一眼骂道:“妈的,屁大个官,牛气啥呀?”
不到一个月,牛村长又来了,腰间仍是一只塑料袋,吼一嗓子:“二虎,装一袋米!”
二虎攥着塑料袋,进剥米车间,装一袋好米,提到”村长跟前。
“牛大叔,新米,热着呢——我那宅基地手续,啥时候批下来?”
“慌啥?你又没在家待几日。”牛村长扛起米袋,晃悠悠地走了。
下次来,老子往你米里掺沙!二虎望牛村长远去的背影,恨得咬牙切齿。
没过多久,牛村长又来了,还是那只塑料袋,说的还是那句话。
二虎心里不乐意,可照旧到车间装一袋米出来,照样笑嘻嘻的。
“狗日的,下次来,老子再给你就不是人!”二虎向着牛村长的背影重重啐了口唾沫。
牛村长又来了,腰间仍是那只袋子。
“牛大叔,又赊米呀?我们把以前的账结一下吧!”二虎皮笑肉不笑地说。
“我会赖你这点米钱?以后一块结!”1
“姓牛的,你欺人太甚了!”村里几百口子人,你……三番五次,只诈我……“二虎的脸黑了。
“等你爹死了,这账也就结了!”牛村长解下袋子,冲到剥米车间去了。
“你……难道逼我不成……逼我爹去火化……我……要告你!”二虎气得直哆嗦。
牛村长扛着米袋出来,板着脸,理直气壮地走了。
二虎说到做到,一纸诉状告到了法院。
法院受理了这个案子。开庭那天,牛村长被传唤到庭,坐在被告席上。
作为被告,牛村长对二虎的指控全部认账。
二虎得理不饶人:“还村长哩!次次拿米,都不付钱。还说我爹死的时候,要生重重敲我一回。今个我得讨个说法!”2
话音刚落,门外跌跌撞撞进来一个老头,衣衫破旧,瘦得皮包岗骨头。这老头扶着椅子喘了半晌气儿,颤声说道:“我……我来圆这个说法!你……黑了良心的,开着米行,连米都不给我吃……要不是村长,我早就饿死了!”
二虎张大大了嘴怔在那里,好久回不神来。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__________。
2、找出能反映文章层次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牛村长的一次次赊米,二虎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干瞪眼——__________——__________——气得哆嗦。
4、小说结尾出不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请从原文中摘抄两句能暗示小说结局的语句。
5、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答案:
1、赊米.
2、这天,不到一个月,没过多久,牛村长又来了,开庭那天。
3、恨得咬牙切齿;重重地啐了口唾沫。
4、“我会赖你这点米钱,以后一块儿结!”“等你爹死了,这帐也就给结了!”
5、牛村长向二虎赊米,被二虎告到法院,开庭那天,二虎爹解开了牛村长赊米之谜。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指导
小说阅读(三):环境描写
【精彩回放】
1、文章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009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卷《怜悯和善行的距离》)
参考答案:通过环境描写与“我”的心理描写,这为下文人们同情老人的不同表现作铺垫。
2、从文中找出两处关于雨景的描写,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选自《阅读与鉴赏》之《天外财富》)
参考答案:①、雨,从天外飘来。②、还在下雨,雨丝里透出清香的空气。作用:①、推动情节发展,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②、描写雨景烘托出女孩纯真而美好的心灵和“我”此刻平静而愉悦的心情。
【设题举隅】
1、小说的环境描写中始终贯穿着"阳光",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2010年"课易通"《蝈蝈为什么鸣叫》)
2、小说中的两处环境描写(天气)描写有什么作用?
(2009年"课易通"《渡口》
3、开头部分首先写犯从向林冲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009年"课易通"《林冲刺配沧州道》
4、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09年二调试题《花果山的主人姓什么》
5、文章的结尾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选自《小小说选刊》之《老人、孩子和羊》
参考答案:1、用阳光明媚反衬爷爷和老师作出牺牲时的痛苦心情,同时,用阳光正面烘托天乐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2、为小说营造一个典型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出虻子的机智勇敢.3、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4、描写雨天的环境,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5、结尾通过对夕阳的描写,表现老人晚年的孤独寂寞,只有羊是老人生活的快乐与寄托,揭示了全文主题。
【知识整理】
1、设题角度:
“小说的环境描写”常见的设题角度:
l 着眼于环境本身
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如例3
l 着眼于人物方面
作用: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如例2
l 着眼于情节方面
明确作用: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如例4
l 着眼于主题方面
作用: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如例5
2、设题题型:
明确型(要求准确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
 解析型(要求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具体作用。)
 想像型(要求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典题引路】
我想听听你唱歌
刘卫平
两年以后,陈处终于来到了羊谷山村。
小车在坑坑洼洼的泥石公路上跑了老半天,才在一个四野看不到人的地方停下来。天上飘着绵绵不断的毛毛雨。陈处下了车,踮脚站在泥泞四溢的乡村公路上,张望了好一会儿,才看到了凹隐在山冲里的小村庄。
从公路到村里还有一段山路要走。陈处一边走,一边向路上遇到的几个农民打听谢小华的家。
“呶,就是村里最后头的那栋房子。”
陈处看清了,那几乎是村里唯一的茅草屋。
整日在城里机关上班的陈处,与羊谷村挂上钩,与羊谷山村的那栋茅屋挂上钩,或者更直接地说与茅屋里的女孩儿谢小华挂上钩,这事是从两年前开始的。
上级安排机关干部与偏远山区的贫困学生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陈处帮扶的对象就是羊谷山村的谢小华。名单是由上面统一定的。陈处按规定每学期开学前给谢小华寄二百元钱。
谁料谢小华这女孩挺让人上心的。每隔一月两月,谢小华来一封信,向陈处报告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谢小华在信里说:“尊敬的陈伯伯,这学期期中考试考完了,我考了班上的第三名。”
陈处回信:“加油,等你考第一名了,我来看你。”
陈处随信给谢小华寄二百元,作为奖励。
谢小华又来信了:“陈伯伯,我们放寒假了,村里回来了一个学音乐的大学生,说我有唱歌的天赋,要我买一把小提琴,好教我学音乐……”
陈处又寄了二百元。陈处在回信里说:“去学吧,下次来里,我想听听你唱歌。”
陈处的眼前,甚至很清晰地出现了一个蹦蹦跳跳的、欢快地唱着歌的山村小姑娘。
当谢小华再次来信时,陈处多了一份担心。因为谢小华在信里说:“陈伯伯,我昨天上山砍柴,肩上被蛇咬了一口,半边脸都肿了。脸肿得老高,只怕以后唱不成歌了。”
陈处又寄了二百元,要谢小华拿去治伤。陈处回信说:“你的脸会好的,以后还可以唱歌,好好看看你的脸……”
两年了,终于来到了这羊谷山村!谢小华的学习怎么样了?她脸上的肿早消了吧?她唱歌唱得好听吗?
”这回,一定要好好听听她唱歌。”
敲了好一阵门,里面才传出一个妇人的声音。
陈处推门进去。
床上躺着的妇人是谢小华的娘,脸色苍白得像一张薄纸,仿佛一碰就会碰出一个洞来。
陆陆续续来了几个邻居。
陈处左右观望,没有他想见到的女孩儿。
谢小华她不在家。
通过和她娘以及邻居的交谈,陈处才知道事情和他想象中的大不一样。
谢小华早就不读书了。
在陈处和谢小华结对帮扶才一两个月后,谢小华的父亲一次在山上砍树时被倒下的树压死了。那时候,谢小华的娘在床已有几年。她娘那病,每月要一百多块钱的药来维持。
司机问:“陈处长寄来的钱没给谢小华读书?”
陈处说:“都给你买药了是不是?”
过了片刻,她娘耷拉着的头点了一下。
司机问:“谢小华没有买小提琴吗?”
陈处说:“她是找借口要钱给你买药是不是?”
又过了片刻,她娘耷拉着的头又点了一下。
司机问:“谢小华没有被蛇咬伤过吧?”
陈处说:“她的脸没有肿是不是?”
又过了片刻,她娘耷拉着的头又点了一下。
司机显然有点气愤了。他说:“原来你们这一切都是骗人的!”
陈处摆摆手,让司机平静下来,也是让自己平静下来。
司机仍然无法平息怒气,司机对转身的陈处说:“陈处,我们走!”
陈处再次摆摆手,问:“谢小华哪里去了?”
旁边的邻居说:“她到后山薅草去了,她家的一对猪靠她喂的。”
陈处出来,抬头望望,往后山方向走去。
刚出村,陈处蓦然看到一百来米远的山坡上,有一个女孩子坐在一块山石上。石头高高地从土里长出来,女孩儿坐在上头,安然地唱着歌。
天上的毛毛雨仍在下着。
女孩儿的歌声穿透薄薄的雨幕,悠然而至。
陈处循着歌声走去。100米,80米,50米……
陈处离女孩越来越近。
还差二十来米远吧,女孩儿突然站起来,跳下石头,沿着横贯山坡的小道,飞奔而去。
陈处愣愣地望着奔跑着远去的女孩儿,耳里满是女孩儿的歌声。那是一首名曰《戒指花》的歌,有几句歌词,陈处记得很清楚:
你说你想听听我唱歌,
你说你想看看我的脸。
我不能唱歌给你听,
因为一唱我就要流眼泪;
我不能让你看我的脸,
因为一看我就要流眼泪。
选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0年第三期
1、读完这个故事后,你的心情怎样?文中特定的环境是否对你的心灵有所震动?
2、小说第二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3、“天上的毛毛雨仍在下。”一句在全文的情节发展和人物突出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题指津】
无论中考对于“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考查从哪一方面入手,考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必须先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并明确是什么环境。环境描写指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描写。所谓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的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起衬托中心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的描写。
其次考生应明确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常见的作用,并学会从环境本身,人物、情节、主题等多角度来分析文本中环境描写的侧重点,并对号入座。
中考试卷中选用的小说多见于小小说,情节相对集中,人物形象突出,环境描写分明,只要将知识点牢记并灵活运用,一定会将此类题目迎刃而解。
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出人物性格。
③推动情节发展。
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⑤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⑥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明确答案:
《我想听听你唱歌》一文中有两处有关山村环境和天气状况的描写语句,首先得明确。
第一题:读完全文后心情应该是心酸的,特定的环境如“四野看不到人的地方”,“泥泞四溢的乡村公路”,“凹隐在山冲里的小村庄”不仅告知了主人翁生活的贫困艰难,同时暗示了主人翁命运的艰辛与苦楚,同时“绵绵不断的毛毛雨”也给人以“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感觉,也给全文渲染了一丝悲凉的气氛。
此题应从情感角度入手,从人物生活的特定环境入手解读,这说明环境描写能起到暗示人物命运,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第二题:第二段的环境描写写出了山村的贫困偏僻,为后文写谢小华家庭生活的贫困作铺垫。
此题应结合全文来探究,概说羊谷山村的贫困其实是为了突出谢小华家的生活状况更令人担忧,因此前文的概述是为后文谢小华的种种行为作铺垫。
从解读情节入手可见环境描写能在情节上起到铺垫的作用。
第三题:“天上的毛毛雨仍在下”一句与前文照应,并推动情节发展,同时也转入对主人翁谢小华的正面描写上来,以便于突出主人翁的形象。
此题是另一处环境描写的语句,但从中起到了推动小说故事继续发展的作用。考生也应该能够发现小说的主人公是谢小华,但前文一直未对她进行正面描写,这也是小说为了在后文突显主人公的一种方法。
【试题演练】
向生命鞠躬
张强
早说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前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的初冬季节。
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显得更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因此,当儿子发现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恐怕是这山上唯一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
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
我把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蚂蚱盯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是新鲜的。
“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子四处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轻易就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背地蚂蚱重新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没有离开,想看看这小玩意儿究竟用何种方法逃跑的。
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了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
儿子的手稍一松,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我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悲壮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
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一个奇迹,我想这是一个并非所有人都能有幸见到的生命的奇迹。等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落到了地上。它一定是筋疲力尽了。
儿子手握着草秆再没有动。原来他和我一样,在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
我慢慢地站起身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我明白儿子的意思。
但是,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选自(《语文报》2010年中考版)
1、用横线划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概括景物的特点(用原文中的两个词语)
2、你能说说文中自然景物的描写有何作用吗?
参考答案:
1、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显得更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景物特点:满目萧瑟、了无生气
2、描写了初冬时节万物萧条荒凉、生命力衰败的景象,更加突出了蚂蚱生命力的顽强与可贵。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指导
小说阅读(四):小说的语言
【精彩回放】
1、读第③段“剜”字写出了怎样的一种眼神?
(2008年荆州中考试题《教你唱咯咯咯》)
参考答案:刀一样的锐利,不满、严肃。
2、研读下面的段落,将画线的部分改成一段父子间的对话描写。
掌灯时分,妻子醒了,他高兴不迭,一边安慰妻子,一边拿起手机拨电话。他走到门口,对着听筒大声说着,没事了,你妈醒了,对,气色不错,不用来了,好了会出院的。
(2009年荆州中考试题《最美丽的谎言》)
参考答案:父亲:儿子,你妈醒了!儿子:妈没事了吧?我们想来看看妈,她什么时候出院啊?父亲:不用了,好了会出院的。
【设题举隅】
“小说的语言”是小说阅读能力考查中常见的设题角度,它的设题方式举例如下:
例1:怎样理解小说结尾“鞠躬”一词的含义?
(2009年湖北恩施卷《向生命鞠躬》)
例2:这篇小说中哪一个词最能表现蚂蚱生命力的顽强?文中哪个细节可以证明?
(2009年湖北恩施卷《向生命鞠躬》)
例3:“我的浪漫主义碰上了现实主义”,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2010年“课易通”《现实主义的天堂》)
例4:读第④⑤两段画线句,相似的环境描写两次出现,有何作用?
(2008年荆州中考试题《教你唱咯咯咯》)
例5: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这个画线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结合上下文,对它作简要赏析。
(2010年甘肃兰州市中考试题《悠长的铃声》)
例6:“同学们大声赞同,山子却突然变了脸色,紧咬着嘴唇不作声。”请你发挥想象,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绘一下当时山了的心理活动。
(2009年湖北十堰卷《完美的眼睛》)
参考答案:
1、表达对生命的尊重、敬畏;对孱弱而顽强的生命的敬佩之情;对伤害生命的行为的愧疚、自责。
2、倔强。被重新用草秆穿透身体的蚂蚱,死死抱住另一草茎,使草秤渐成弓形,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草秤缩短,身体退出。
3、“我”原以为这是个天堂般浪漫的城市,现实却是家人在这里生活非常糟糕。
4、两处环境描写前后照应,看似相同,但同中有异,前者侧重衬托“我”郁闷心情,后者侧重暗示整齐划一、压制创新的教育方式随处可见。
5、这个句子通过细腻的神态和外貌描写,表现了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
6、我的父母都是盲人,如果画出来,同学们和老师会怎么看,我以后怎么在他们面前抬起头?
【知识整理】
1、设题角度
“小说的语言”常见的设题角度:
着眼于“词语的含义”,要求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如上“例1”;
着眼于“词语的作用”,要求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作用,如上“例2”;
着眼于“句子的含义”,要求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含义,如上“例3”;
着眼于“句子的作用”,要求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作用,如上“例4”;
着眼于“语言赏析”,要求结合语境赏析语言的特色,如上“例5”;
着眼于“语句扩写”,要求发挥想象扩充精炼的语句,如上“例6”。
2、设题题型:
(1)简答型(以上1~4例均为简答填写题型);
(2)赏析型(赏析语言的特色);
(3)扩写型(用描写扩写精炼的语句)。
【典型引路】
高贵的捐赠
万冠晴
这是一场惨痛的灾难。一场大火,夺去了这个家庭女主人的生命,吞噬了这个家庭所有的财产,男主人和他那叫翔子的小孩在消防人员的帮助下,艰难地逃了出来。
我是在灾难后的第二天去看望他们的,带去了一点点钱,算是对他们的捐赠。在捐赠的人群中,有一对母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俩显然也是来捐赠的,却呆在人群的外围。那个母亲蹲在地上,絮絮叨叨地向那个只有四五岁的小女孩说着什么,而那小女孩撅着嘴,一脸的不情愿。
我猜测,可能是这位母亲拿了女儿不愿意拿出的东西来捐赠,才引得了小女孩的不高兴。我走过去,才发现自己的猜测错了。那位母亲正在指着地上的那堆东西对女儿说:“你瞧,这被褥,是妈妈最好的被褥。这件衣服,是你爸爸刚买的、最好的一件衣服。我们都能将自己最好的东西拿来捐给翔子家,你为什么就不能拿你最好的呢?你有那么多玩具,为什么偏偏拿这个破旧的玩具熊呢?”
小女孩有些局促不安,小声地问:“难道就要将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吗?非得最好的吗?”母亲回答说:“我想是的。咱们能不能不捐这破旧的熊,捐你最宝贝的?”
小女孩抬起头来,有点手足无措,但最终还是小声说,“我,舍不得。”
停了几秒,小女孩又问:“我要是将我最宝贝的东西捐给了翔子。他还会还给我吗?”我忍不住就插了嘴,因为小女孩提问的样子实在是太可爱了:“当然不会,哪有捐出去的东西又要回来的道理?”小女孩有些不死心,抬头看了看她的妈妈。她的妈妈点了点头,算是肯定我的回答。女孩这才彻底低了头。
我们一道走过去,我将准备好的一点点钱交到翔子父亲的手里,说了一两句安慰的话。小女孩的母亲送上带来的被褥和衣物。小女孩慢慢地走上前去,拉过满脸泪痕的翔子的手,郑重地、小心翼翼地将她母亲的手交到翔子那只小手上,她的脸色已经苍白,咬了咬嘴唇,再咬了咬嘴唇,然后下了很大决心似的说:“翔子,我将我妈妈捐给你了,你以后有妈妈了。”她的眼泪顺着脸颊淌了下来,然后嘤嘤地哭出了声,转身跑开了。
我终于明白了……
我跑出人群去安慰她,她的母亲也追了过来。小女孩抬起头来,满是泪花的双眼定定地看着她的母亲,然后怯怯地说:“妈妈,不,翔子的妈妈,我不是想将你要回来,可是,我还是想亲你一下。你别告诉翔子,偷偷地让我亲一下好吗?”
她的母亲一把抱住她,疯狂地吻她。我看到,这位母亲的眼里,噙满了眼泪,满脸都是幸福而又骄傲的神情。我的眼睛也潮湿了,为这小女孩,更为她的母亲。
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捐赠,它让所有的大人汗颜。面对别人的灾难,我们奉上的只是微薄的关爱和同情,而这小女孩奉上的,是她的整个世界。这也是我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母亲,她在她女儿那小小的纯洁的心里种上了爱的种子,开出了高贵的花。
1、第11段末句中“爱的种子”具体指什么?
2、文章对小女孩的神态描写尤为传神,请你摘抄一处并作简要赏析。
摘抄:
赏析:
【答题指津】
小说语言考查是小说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难点。对小说语言考查主要是要求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对特殊句式及修辞进行赏析等。
那么什么是关键的词句呢?一般来说,文中的关键词句主要指: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标志文章线索或主旨的词句;文中议论抒情的词句;标志着文章层次转换的过渡性词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等。
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所谓“含义”应该指内容方面,而且一般多指语言的隐含信息。考生在做题时主要采取语境分析和比喻点染法。语境分析法是指根据语境来理解的方法,因为某一重要句子的意思可能在它的前面句子或后面句子中找到充分的解释,如对这些句子进行重点分析,就很容易得到答案,有的重要语句仅靠上下文难以理解句子的含义,还需要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比喻点染法就是通过理解比喻修辞方法的对应关系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即可以用本体解释喻体,也可以用喻体来解释本体,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要找准其对应关系。例如第1题中“爱的种子”用的是比喻说法,可以联系全文主题用本体来解释,答案: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无私奉献。
理解关键词句在文中的作用。此类题答题时应注意从思想内容和结构上两个方面入手。从“思想内容”上入手:①联系本句的含义;②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③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与作者的态度、感情;④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如比喻的作用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或者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拟人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思想,便于抒发感情。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不仅便于抒发感情,而且还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对比是什么与什么形成鲜明对比,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从“结构上”入手:①语句位于文章开头,或点明主旨,领起下文;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或铺垫蓄势,奠定基调;或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②语句位于文章中间:或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过作用;或起衬托的作用,在行文中,为了使叙述主体彰显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就有衬托作用;或渲染气氛,在行文中为了使主体更加突出而对环境加以描写,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气氛。③语句位于文章结尾:或“总结全文”或呼应上文,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或点明主旨,升华感情,深化主题;或含蓄地表达主旨,往往是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
赏析文中精美的语句,要赏析的语句往往是语言生动,描写细腻,情感真挚,写法灵动的语句,因此赏析文中重要语句可以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式、情感、修辞,写法等角度进行赏析,赏析时还要注意讲究格式的规范性,一般可运用这样的格式。本句运用了…………(修辞手法或写法),写出了(表达了)…………来答题。如第②题主要是赏析文中传神的描写。答案:小女孩抬起头来,有点手足无措,但最终还是小声说:“我,舍不得。”这一生动传神的神态描写形象地表现出小女孩内心的矛盾与不舍。
【新题演练】
悠长的铃声
毕淑敏
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的速度再加上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重要的!
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的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
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
“免费”,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茶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
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我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
1、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
文中加点的字“抽”,原意是“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这个画线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结合上下文,对它作简要赏析。
《小说的语言》参考答案
《悠长的铃声》参考答案
1、打铃的师傅用铃声催促我快跑,不要迟到。
2、细腻的神志和外貌描写,表现了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情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指导
小说阅读(五):小说综合训练
(一)我们一样爱他们
张春风
天堂村小学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偶尔才有慈善家跑来捐助款。每次,全校师生都会倾巢出动;学生们站在山岭上,手舞野花一路欢迎;而校长方子儒会亲自带队,用一个树藤扎成的土轿子抬客人上山。
这天,天堂村小学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这个年轻人不声不响,独自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由于道路崎岖,他沿途还摔伤了膝盖。当他一瘸一拐地出现在方子儒面前时,完全没有了城里人的光鲜形象。
“对不起!”年轻人显得有点尴尬,“我……想资助你们10名特困生。”
方子儒非常高兴。这里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乡,这送上门来的好事,正求之不得呢。可是,他为什么要说对不起?方子儒殷勤地招呼道:“要不,您先洗漱一下?我让学生们列队欢迎?”
年轻人慌乱地摆摆手:“千万不要……我不想耽搁,捐了款就走!”
方子儒点了点头。
15分钟后,方子儒恭敬地送上了一份资助名单:
年轻人看也没看,说:“校长,我想您误会了!”
方子儒愣了愣,以为他突然变了卦,着急地说:“可是,这是我千挑万选出来的学生。他们品学兼优,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年轻人沉默了一会儿,说:“校长,我能亲自挑选资助对象吗?”
“当然!”方子儒长舒了一口气,“这是您的权利!但……他们绝对是最好的学生!”
倘若您不信,可以翻看他们往年的成绩单!
方子儒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找来了所有30名贫困生的名单。年轻人要了一张白纸,小心地撕成一张张小纸条。然后,年轻人开始在纸条上写上每一个贫困生的名字,写完一张,就揉成团丢在一个盘子里。
方子儒终于看出了端倪,疑惑地问:“您……是想抓阄决定资助的对象?”
年轻人点了点头:“是的,我觉得那样才公平!”
方子儒着急地说:“不行,那样您会不小心抽到坏孩子的。他们生性顽劣,整天爬树打架,几乎每门功课都考不及格!”
年轻人停下手中的笔,问:“那他们逃过学吗?”
方子儒想了想:“这……倒没有!他们只是功课不好,其他,没什么两样!”
年轻人坚定地说:“在我眼里,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谁又能知道,调皮捣蛋的孩子将来一定不会有所作为呢?他们一样天真无邪,他们的心里一样,编织着最美丽的梦想……”
三分钟后,年轻人抽出了10个名字。果不其然,其中有4名学生原本不在方子儒的推荐之列。
方子儒执意要举行一个公开的捐助赠仪式,这是学校的惯例。年轻人却摇了摇了头,说:“校长,能否替我向其他的20名贫困学生道歉?”方子儒的脸上满是惊愕,以为自己听错了。
年轻人的眼睛有些湿润,满怀歉意地说:“对不起,我还没有能力资助所有的贫困生。他们之所以没被选上,并不是不够好,只是运气差了些!总有一天,我会回来弥补他们的遗憾。”
年轻人没有告诉校长,在十五年前的一个穷山沟,他也是这样幸运地得到一位老华侨的捐助。当时,他是村民眼中不折不扣的坏孩子。可是,老华侨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一生:“在我眼里,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10个字以内)
2、题目中的“他们”在文中指哪些人?
3、第一段属于小说三要素中的哪一种?作用是什么?
4、第二段写到“天堂村小学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读完全文,写出“客人”的“特别”之处。
5、在确定“资助名单”上,方子儒和年轻人的标准和方式有什么不同?
方子儒:
年轻人:
6、在小说情节展开过程中,“年轻人”的神情随之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从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有点尴尬→(     )→(     )→笑了→(     )→满怀歉意
7、“思想可以播散,爱心能够传递。”请从文中找出可以引发这种感触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8、假如你正好是受到年轻人资助,而原本不在方校长推荐之列的四名学生之一,你有何感受?
(二)意外
[德国] 梅洛利
虽说二人世界的生活非常甜美,但将要到期的购房债务困扰着他们。昨晚,他们又为此吵了一架。但在餐桌上,塔玛拉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边吃边和丈夫商量:“威廉,我开车去一趟丹佛,找银行谈一次。如银行能同意我们分期付款,我们那笔债不难偿清,咱们也不必为此吵架了。”
汽车在一条僻静的大道上行驶,突然,塔玛拉看到路边躺着一个人。救人要紧!她赶紧停车。
那人在痛苦呻吟,就在塔玛拉伸手的一刹那,那人跃起,用手抢顶着塔玛拉:“别出声!我叫佐林,是个讨人喜欢的人。快,开车!”塔玛拉心中一惊。清晨,电台里说有个叫佐林的杀人犯从中央监狱逃出来。
车箱里响起轻轻的嗡嗡声。“什么声音!”“是无线电话。”佐林威胁道:“快接!放老实些!”话筒中传来威廉的声音:“塔玛拉,我为昨晚吵架的事向你道歉。你现在到什么地方了?”“快到丛林古堡了。咱们的小宝贝莎丽坦乖不?你替我好好地亲一亲她!”
汽车驶到加油站。“咱们该加油了。”塔玛拉说。歹徒瞅了一眼汽车油计量表:“好吧,你待在车里,闭上嘴!”
歹徒冲着加油站的管理员叫道:“把油箱加满!”塔玛拉从后视镜中看到一辆警车驶来。
两名警察把车停在路旁,一边测试胎压,一边与管理员聊天儿。塔玛拉把车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
汽车继续行驶,在路口遇上红灯,并行的车道上停满了各式轿车。这时,从左边的一辆车上走下一名男子,敲了敲塔玛拉的车窗。
“对不起,先生。”那人有礼貌地对歹徒说,“借个火,可以吗?”
歹徒正好从烟盒里取了直烟在点火,他无可奈何地地一手拿着打火机,一手按车窗的升降钮。
就在这一刹那,那个抓住歹徒的手腕,用枪顶住他的太阳穴:“别动,我是警察!”另一侧的车门被打开了,“别害怕,塔玛拉!”另一名警察对她说。
“谢……谢谢两位!”她噙着眼泪说。
“您该谢谢您的先生。”警察说,“与您通完电话,他就意识到出事了。我们的同事在加油站认出坐在您身边的正是越狱杀人犯佐林。塔玛拉太太,顺便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抓住杀人犯佐林的赏金相当高,我想,您正需要这样一笔钱吧?”
1、小说情节的发展中出现了哪些“意外”?
2、为什么威廉与妻子通完电话就意识到塔玛出事了?他会为警方提供哪些信息?
3、对选文内容和艺术手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杀人犯佐林说自己是“讨人喜欢的人”,是为了让塔玛拉消除紧张的情绪。
B、多处伏笔与照应,使文章情节跌宕,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C、塔玛拉把车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是为了能引起警察的注意从而抓捕佐林。
D、警察在加油站一边测试胎压,一边与管理员聊天,没有发现佐林在前面的车上。
4、读完全文,你最敬佩哪个人物?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四)化妆
秦俑
上大学那会儿,女生都爱扎堆儿。你三个一群,我五个一伙,一块儿上食堂吃饭,一块儿到图书馆上晚自习,甚至闹起别扭来,也是拉帮结派的。
315是新组合的宿舍,一共六位姐妹。新学期刚开始,就明显地分成了两派:一派五个人,吴莎莎、谭芳、曾丽、刘思琦,还有我;另一派,就只有陆小璐一个人了。
其实陆小璐长得很漂亮,她站到人堆里头,一眼看去,很容易就能找出来。用时新的说法,陆小璐有着一张“明星脸”。这也就算了,偏偏她还特别臭美,每天都化妆,一大早就起来试穿衣服,弄得自己跟赶演出似的,衬得宿舍里其他姐妹都像“灰姑娘”一样。加上陆小璐很少主动与人说话,一到周末总有人开车来接,慢慢地,与大家便有了距离。
可是有一段时间,陆小璐突然变得无精打采起来,虽然天天还是一大早就起来化妆,试穿漂亮衣服,但她的精神明显没有过去好。睡在下铺的吴莎莎告诉我们,她经常半夜还听着陆小璐在上铺翻来覆去的。
我们都想,可能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吧。果然,从周一开始,陆小璐就没有回宿舍。刚开始几天,谭芳和曾丽还说些不着边际的风凉话,可时间一长,我们都开始担心起来。刘思琦是寝室长,想给陆小璐打手机,一问,才发现我们五个人都没有记她的号码。第二天,有人开车过来拿陆小璐的铺盖衣物,大家都担心地问怎么回事。来人说,小璐特意叮嘱我转告大家,她要请假半年。
请假半年?我们都挺疑惑的,但这种事也不好细问。还是曾丽机灵,周一的时候,她去问辅导员。辅导员说:“你们不知道吗?陆小璐请假做手术啊。”
知道这个消息后,我们都很难过。虽然大家都不喜欢陆小璐,可她也不是什么坏人啊。刘思琦几个便四处打探她的消息,原来事情比大家想象的还要糟糕:陆小璐有先天性心脏病,一直不敢做手术,最近检查,发现不能再拖了。按照医生的建议,她将要接受四次手术治疗,手术成功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但每一次手术都有很大的风险。
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宿舍里顿时安静了下来,连续几个晚上,都没有一个人说话。最后,还是刘思琦拿的主意,大家一块儿去医院看望陆小璐。
不知道为什么,哪天我们的心都慌慌的。在白色的病房里,我们见到了陆小璐,她正认真地对着一面镜子描眼线,打腮红,涂唇彩。从她的脸上,看不到一丝临危病人的迹象。忙完了,她返过头来,一眼就看到了我们几个,脸上闪过一丝惊喜。接着她连忙将头背过去,说:“你们来了,怎么也不通知我一声。”过了一会儿,又缓缓地回过头来,说:“其实很久就知道是这样的结局了,没什么啦,瞒大家那么紧,是不想让更多的人为我担心。”
姐妹几个都不知说什么好。陆小璐仿佛又恢复了往日的神采,有说有笑地告诉我们:“下午是第一次手术,进去可能就出不来了,所以一上午都在给自己化妆,我参加过别人的追悼会,殡仪馆的人化妆很差劲的,我可不想死得那么难看……”
等了好几个小时,我们的脑袋里都是一片空白,甚至连互相对视的勇气都没有。终于,陆小璐被人从手术室推了出来。手术很顺利,她安详地躺在病床上,仿佛睡熟了一般。一圈人将她送回病房,315的几位姨妹一块儿回家,一路上我们都沉默不语。
后来,我们陆陆续续地去过医院几回,也陆陆续续地听到她手术成功的好消息。大家都为她感到开心,这个陆小璐啊,真不是一般人,每次上手术台前,她都要给自己化妆,每次都是那么的一丝不苟,就好像她要去的地方方是手术室,而是准备去赴一场晚宴。
但最后还是没能如愿。第四次手术前几天,陆小璐突发高烧,接着昏迷了几天,就再没有醒来。事情来得太突然,当我们接到通知赶到殡仪馆时,一个肥胖的女人正在给陆小璐化妆。
我们看着安安静静地躺着的陆小璐,她瘦了,脸上的颧骨明显地突了出来。那个胖女人正在给陆小璐描眉毛,她看起来一点也不用心,将一条眉毛画得弯弯曲曲的。我们都无声地哭了,平时最讨厌看陆小璐化妆的吴莎莎,突然很激动地冲上去,一把就夺过了那个胖女人手中的眉笔。胖女人露出一脸的不解。吴莎莎大声叫道:“你怎么可以把她的眉毛画得这么难看!”
胖女人很诚恳地说:“不要难过,人死不能复生。”吴莎莎哭着将眉笔丢到地上,说:“她很漂亮的,求求你,你不可以把她的妆化得这么难看的!”
第二天是追悼会。陆小璐的亲属怕我们再次“激动”,就没让我们参加。那天是星期六,天阴沉沉的,我们315的五个姐妹静静地守在宿舍里,不知是谁先开始的,我们都含着泪、对着镜子开始化妆。我们用这种独特的方式,为一个叫做陆小璐的美丽女孩儿送行。
1、本文多处设置悬念,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作用。
2、同宿舍女生们对陆小璐的态度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最初是 ,接着是 ,随后是 ,最后是怀念。
3、请你简要概括一下陆小璐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析“化妆”这一典型情节在文中的作用。
5、文章结尾说:“我们用这种独特的方式,为一个叫做陆小璐的美丽女孩儿送行。”你如何理解女生们这种独特的方式?
(五)怎样使妈妈的手又纤细又干净
①那天语文课上,我带领同学们分析一道课外阅读题。材料是一篇短文,大意是,爸爸去世得早,既做父亲又做母亲的妈妈因为太多太重的劳动。“双手既粗大又满是皱纹,还脏乎乎的……”设置的问题是:结合短文,谈怎样才能使这位妈妈的手变得又纤细又干净。
②孩子们认真地思考着,不断地在书上翻弄着,可就是没有一点儿头绪。我于是提示:妈妈的手是怎么变成这个样子的呢?
③孩子们茅塞顿开,纷纷举手。有的说为妈妈扫地,洗碗,洗衣;有的说不打架,不吃零食;还有的说听妈妈的话,努力学习,做懂事的孩子……我微笑着,不断地点头,表示回答是正确的。孩子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④正当我准备讲下一题时,坐在教室最后排的那个小男生瑟瑟地举起了手。我本不打算再叫人回答,但考虑到这位叫马力的小男孩是新来的同学,还是请他站了起来。
⑤他瑟瑟地站起来,嘴巴张了几次都没说出话,教室里开始发出了低低的笑声,他的脸“刷”地红到了耳根。我鼓励他大胆地说。他又张了张嘴,看上去是在给自己鼓励。终于,他说:“给妈妈找个能干的爸爸!”说完,就抬起头,睁大着眼睛,看着我,急切地等待着我的裁定。
⑥教室里哄地笑了起来,我也扑哧地笑出了声。静下后,我问大家马力的答案对不对,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不对!”我点点头,告诉马力:“脑子不能乱想……”
⑦很快,我就忘了这件事,因为孩子有些古怪的想法是正常的。但接下来的几天里,马力同学的眼睛一直红肿着,老是没睡醒的样子,课堂上总是死气沉沉,老师讲到下一页,他的课本还在上一页上——他根本就不在听课。我警告过他几次,但都没有用。如此几天,我决定找他认真地谈一读。
⑧我开门见山地告诉他:“要是再不能端正态度,我就要请你的爸爸到学校……”没想到他竟然大声地哭道:“老师!别……”
⑨“为什么?”
⑩“老师,我爸爸不……不在……”
⑾“爸爸不在家,就请妈妈……”
⑿“不!老师!求您别告诉我妈妈!我爸爸不……不在世了……”
⒀我像是被浇了一盆凉水,面对着这个不过十岁的孩子,脑中一片空白。
⒁“老师,我妈妈的手也是既粗大又满是皱纹,还脏乎乎的,因为自从我两岁时爸爸走了后,妈妈这双手就既做妈妈的手又做爸爸的手了。我很小就希望妈妈的手能像小伙伴们妈妈的手,我就听姥姥的话,帮妈妈扫地、洗碗、洗衣,做懂事的孩子……”他稍稍平静下来,“但是,妈妈的手一点儿都没有变。后来,姥姥说妈妈要是有个能干的爸爸就好了……”
⒂我一把搂过他,早已泪如雨下。
1、请结合具体语境解释第③段中“茅塞顿开”的具体含义。
2、第④至⑤段先后两次写到小男孩的“瑟瑟”,体现了小男孩怎样的心理?
3、小男孩说完“给妈妈找个能干的爸爸”后,为什么“急切地等待着我的裁定”?
4、文末“我一把搂过他,早已泪如雨下”,包含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说阅读(五)参考答案
(一)我们一样爱他们
1、年轻人资助(捐助)贫困生。或:年轻人抓阄资助(捐助)贫困生。
2、生性顽劣,整天爬树打架,几乎每门功课都考不及格的贫困生。或:调皮捣蛋,天直无邪,心里编织着最美丽的梦想的贫困生。
3、环境(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主人公出场作铺垫(埋下伏笔)。
4、①独自走路上山;②不要欢迎仪式;③不要捐赠仪式;④抓阎决定资助对象;⑤向没有受到资助的贫困生表示歉意。(任意答出二点即可)
5、方子儒: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成绩好的贫困生)。方式:千挑万选。
年轻人:所有贫困生(贫困生,答出“贫困生,包括那些生性顽劣,调皮捣蛋的贫困生”亦可;若只答“生性顽劣、调皮捣蛋的贫困生”,则不得分)。方式:抓阄决定(意思接近即可)
6、慌乱→沉默→坚定
7、在我眼里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
8、例如: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对年轻人万分感激。命运如此眷顾于我,我一定化感动为行动,认真学习,以此回报捐助助者,回报社会,并把这种爱心传递下去。
(二)意外
1、(1)塔玛拉在去丹佛的路,意外发现路边躺着一个人;(2)当塔玛拉救助“病人”时,却意外地遭到此人的劫持;(3)塔玛拉意外地发现劫持她的正是电台里说的越狱杀人犯佐林;(4)在行车途中接到丈夫威廉的电话,意外地获得传达求救信息的机会;(5)他们根本没有孩子,塔玛拉却意外地要丈夫亲一亲“咱们的小宝贝莎丽坦”;(6)警察利用借火点烟的机会,抓住了杀人犯佐林,解救了塔玛拉,(7)塔玛拉意外得了一笔赏金,这正是他们家所需要的。
2、他们过着“二人世界”的生活,说明他们根本没有孩子,所以,当威廉先生听到妻子塔玛拉要他“好好地亲一亲”“咱们的小宝贝”时,他就意识到塔玛拉出事了。
他会为警方提供的信息有:他与塔玛拉为债务吵架(从小说末句可以得知);塔玛拉的目的地(或行车路线);被劫持地点;汽车款型(或颜色);汽车牌号等。
3、C
4、不设统一答案。塔玛拉、威廉、警察三者皆可。答“敬佩越狱杀人犯佐林”得零分。
示例:
敬佩塔玛拉。她善良、镇定、机智、勇敢。看到有人躺在路边,她毫不犹豫地采取救助行动,在受到杀人犯佐林劫持时,她利用与丈夫通电话的机会巧妙地传达出自己遭劫持的信息,既保护了自己,又让警察顺利地将越狱杀人犯佐林抓捕归案。
敬佩威谦。他从塔玛拉的通话中能立即意识到塔玛拉遭劫持了,但他没有在通话中流露出惊慌,而是在通话后沉着,冷静地将情况报告给警察,从而使警察能够将塔玛拉解救出来,并将越狱杀人犯佐林抓捕归案。
敬佩警察。警察在接到威廉的报警后,立即有计划、有步骤地协作开展营救和抓捕行动。先在加油站侦察塔玛拉被谁劫持,再巧妙地利用借火点烟的时机,不费一枪一弹,将塔玛拉毫发无损地解救出来,并将越狱杀人犯佐林抓捕归案。
(三)化妆
1、例如:文章第四段写到爱漂亮的陆小璐突然无精打采,翻来覆去睡不着。这一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后文写她马上要做风险很大的手术这一情节埋下了伏笔。
2、讨厌 担心 钦佩
3、她是一个爱美、热爱生活、镇定坦然、关心他人的人。
4、①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②体现了陆小璐的热爱生活、镇定自若。(通过这个细节有力地塑造了陆小璐这一人物形象。)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5、①独特的怀念(纪念)方式;②表达女生们内心对小璐的祝福,希望她在另一个世界也很美;③体现出女生们内心的忏悔、痛苦、自责。
(四)怎样使妈妈的手又纤细又干净
1、此处指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下一下子明白了问题的答案。
2、反映了他来到新环境后内心的胆怯;他对自己的答案也没有信心。
3、他的答案和别人的很不一样;他想获得老师对他答案的肯定和支持。
4、“搂”和“落泪”两个动作反映了“我”得知实情后内心的自责和激动,对孩子遭遇的同情,也是对孩子美好心灵的钦佩与呵护。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730652.html

相关阅读:《点燃一个冬天》阅读答案
凹凸《师表》阅读答案
初中小小说阅读《天职》附答案
查一路《听泥土说话 》阅读答案
《走眼 王伟锋》阅读答案及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