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五十五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二 语文题 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 分总分人第I卷阅读题评卷人得分一、现代文阅读(分,每小题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琴乐也因此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 B.“和雅”“清淡”的琴乐追求“味为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 C.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 D.古琴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林黛玉关于弹琴要求的言论诠释了这一点。  下列对“古琴集儒道两家思想精髓于一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儒家主张入世,重视人生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琴者,禁也”旨在止邪正心。 C.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清淡”的琴乐与道家追求正好合拍。 D.庄子推崇“天籁”,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依次阐述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古琴的韵味和演奏时应有的规范,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B.伯牙在蓬莱仙境,心弦被触动,便拿出古琴,弹奏起来。他意识到古琴演奏应达到天、人、琴合一的意境。 C.儒家入世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琴诀》阐发的正是这一点。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和雅”审美情趣形成的原因,作者引用李白的诗句,增强了说服力。 得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0分,4-6每小题2分) 《别弟文》 (清)施补华  光绪八年十月,施子之弟自喀什噶尔还湖州,施子饮之以酒,告之曰:  吾家故寒敝也,今之所有已为异数矣。夫巨富中落,而余千金之产,愀然不可为生;贫人得十金以为资本,则左宜右有[1],所处之势异,所操之术殊也。此行归资之外,赢数百金,岂非贫人之雄乎?以此坐市上权量百货,贱入贵出,逐什一之利,终岁之所获,足以赡妻子。营心与力,非所耻也,贤于为官者夺民以肥己。  吾忆道光二十又九年,吾父弃养,吾年十五岁,尔年九岁。家无一笥衣、一贯泉[2],租屋而居,月偿其值。岁又大凶,米价十倍。吾母晨起坐络丝,率至夜半,得泉一百,籴米作粥,杂以菜根豆屑,母子乃得半饱。一日不络丝,即忍饥清坐,人有问之,则曰:“已食毕矣。”吾痛母氏之勤,涕泣自奋,读书不熟,至啮其指,血斑斑洒书本。尔亦拾薪担水,任炊爨,暇坐母侧,亦学络丝。姻连族党,恐其开口假贷,不敢至吾门,母氏亦戒勿往来,虑为所厌。甚者议先大夫好施与,勿为子孙计,至有今日。尤笑吾读书,谓渠谋食不暇,尚想作秀才,取饿之道也。  其后门户稍立,咸丰十年,寇乱又作。吾随赵忠节公守城,之同治元年,城中粮尽,全家啖马肉,并煮牛羊之革左之。五月城破,吾负母而逃,择野菜充饥,母子十月身亡寸棉。尔为贼掠几死,脱去至家,形色非人,疾病疮?,相替而作。其饥寒视道光之末,而颇危忧困过之。管仲告齐桓公曰:“愿君勿忘在莒[3],臣亦念堂阜之囚[4]。”故而与他人校,则诚不足;以一身先后自校,尔亦苦尽之甘,否极之泰矣。老氏有言:“知足不辱。”以今日为过望则乐,犹有奢望,则辱在其后。吾在军中,不无多费,然每对盛馔,念先人未及食也;每御华服,念先人未及衣也。甘在口,适在体,而痛在心。禄养既不逮,得立功名天壤间,使姓氏不朽,先人而有知,含笑地下矣。蹉跎中岁,此志不衰。至于富贵之乐,不能享,亦不忍享也。 (原文有删节)注释:[1]左宜右有:干什么都得心应手,顺利,犹言“左右逢源”。[2]泉:钱。 [3]莒(jǔ):西周时诸侯国之一,其地在今山东莒县。[4]堂阜:齐国地名,其地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北。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赢数百金 赢:背着。B.岁又大凶 凶:谷物不收,年成坏C.禄养既不逮 ? 逮:及D.适在体 适:舒适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母子乃得半饱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恐其开口假贷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C.以今日为过望则乐慎勿为妇死D.则左宜右有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主张弟弟“贱入贵出,逐什一之利”来养活自己和妻儿,觉得这样比做剥削百姓的官员要强。B.作者认为自己之所以家道中落,是因为他的先辈不为子孙考虑计划,他们“好施与,勿为子孙计”。C.作者举管仲跟齐桓公说的话“愿君勿忘在莒,臣亦念堂阜之囚”是为了告诫弟弟:不要忘记过去的困苦生活,要知道满足。D.文末作者满怀深情地写到父亲,想到父亲“未及食”、“未及衣”,没来得及孝顺父亲,便立志建立功名,光宗耀祖。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①吾痛母氏之勤,涕泣自奋,读书不熟,至啮其指,血斑斑洒书本。②故而与他人校,则诚不足;以一身先后自校,尔亦苦尽之甘,否极之泰矣。(二)古代诗歌阅读(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8请分析"燃"、"又"两字的妙处?(分)9、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与"情"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分析。(分)得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1—14题。《山乡的五月》 金 光天刚蒙蒙亮,根西就听见父亲????地起了床,他翻了一个身又睡着了。这一觉他睡得好香,醒来已经是上午10点了,他洗了把脸,就坐在屋檐下看书。妈从灶房出来时说:“根西,去窑场地叫你大(爸)回来吃饭。”根西放下手中的书,朝窑场地走去。五月的山乡,到处都是金灿灿的颜色,田里熟透了的小麦散发出醉人的芳香。根西走在田埂上,看到了他童年的影子。18岁那年,在父亲的奔忙中,他从这里走出去,上了市技校,毕业后就到市一家化工厂当了一名化验员。根西走着走着,禁不住随手掐了一颗麦穗在手中揉搓起来,然后展开手掌用嘴一吹,留下一把嫩嫩的青麦,嘴一张嚼将起来。父亲正弯着腰在那里割麦,他的身后,已倒下去大片的麦子,裸露的地面上摆着整齐的麦铺。父亲手上的镰刀飞舞着,弄得周围一片呼呼啦啦的声响。“大,回家吃饭。”根西喊了一声。父亲根本没有听见,仍然在飞舞着镰刀割麦子,白色的汗衫已变得昏黄且湿漉漉地贴在了他的脊背上。“大,回去吃饭哩。”根西又叫了一声,嗓门比刚才高了些。“啊,喔,饭熟了?”父亲终于醒悟过来,缓缓地站起身,用肩膀上的毛巾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根西上前接下镰刀,父亲用极快的速度将两铺麦合在一起,扎了一捆就要往肩上扛。根甘肃省兰州五十五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23131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