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满洲里市第七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内蒙古满洲里市第七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生物试卷2013.11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1.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 ) ①细胞内液 ②血浆 ③淋巴 ④组织液 ⑤消化液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A.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B.很快排出体外C.H2CO3 / NaHCO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有关 D.形成水排出体外3.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4.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肢端肥大症5.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产生兴奋,膜内外产生局部电流流动方向是( )A.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同 B.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反C.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反D.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同6.某同学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神经细胞的神经突触结构,下图是某同学按电子显微镜扫描图像绘制的简图。下列关于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神经兴奋从A细胞向B细胞传导 ②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A细胞传导 ③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C细胞传导 ④神经兴奋从C细胞向B细胞传导 ⑤细胞的突触小泡中包含着神经递质A.①②③④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①③⑤7.下图是某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II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B.e表示感受器C.切断d、刺激b,效应器仍有反应,说明完成了反射D.c可以表示望梅止渴的神经中枢A.突触小体内的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B.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树突--细胞体--轴突C.神经调节过程不一定要经过反射弧D.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较短,但范围较广9.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能引起(  )A.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C.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皮肤血管扩张汗液增多10.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皮肤血管收缩B.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缺陷的主要原因是HIV破坏了T细胞C.人体内神经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将失去活性D.神经细胞释放的递质需要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11.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可能出现(  )A.体温升高、耗氧量减少B.体温下降、耗氧量增加C.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耗氧量增加D.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体温下降12.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13.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B.激素是信息分子C.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D.激素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14.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C.内分泌腺会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D.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15.下列关于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B.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C.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D.高浓度的胰岛素会刺激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16.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效应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B.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D.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17.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A.浆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效应T细胞18.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的是( )A.血液中O2浓度的变化B.血糖浓度的变化C.环境中温度的变化D.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19.如下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B.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C.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 D.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20.下图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某营养器官生长的影响,“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一句中, 高浓度、低浓度分别指( ) A.大于A的浓度、小于A的浓度 B.大于C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 C.大于B的浓度、小于B的浓度 D.大于A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2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生长 B.细胞分裂素合成于植物体任何部位 C.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 D.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22.池塘中,鲢鱼在上层,乌鱼在底层。这反映了( )A.种群密度 B.种群特征C.群落结构 D.生态系统的成分23.下列因素中可导致松鼠种群内斗争加剧的是( )A.环境温度升高B.捕食者数量增加C.种群内疾病流行D.种群繁殖率提高24.下图所表示的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是( )A.捕食   B.共生  C.寄生 D.竞争2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26.科研人员对某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农业生产上在D点时进行捕捞最有利B.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C.B点表示种群的增长率最大D.从O点到D点,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28.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29.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全”全球瞩目, “低碳生活”将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②过程减少大气中的CO2C.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D.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30.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第一次捕获了50只灰苍鼠,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第二次捕获了52只灰苍鼠,其中有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最可能( )A.小于50只/ hm2 B.小于100只/ hm2 C.小于200只/ hm2 D.大于200只/ hm2二.综合题.(.共40分)31.(10分)用某种降血糖物质X做以下实验(注:用生理盐水配制X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要验证X的降血糖作用,进行如下实验:选择一批体重相同的正常小鼠,测定____________,并将小鼠随机等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射适量的________,对照组注射等量的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小鼠的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X有降血糖的作用。(2)若要验证一定量的X能使患糖尿病的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的范围,进行如下实验:用__________小鼠作为实验组,用患糖尿病小鼠作为对照组1,用______小鼠作为对照组2;实验组注射______________,对照组1、2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定时间后若实验组和对照组__ _的血糖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__ _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则表明一定量的X能使患糖尿病的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32. (7分)人体体液免疫过程如右图,若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据图内容回答:大多数抗原经过[A] 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可将其内部隐蔽的抗原暴露出来,然后呈递给[B] 细胞,再呈递给[C] 细胞。[C]受刺激后可形成[D] 细胞,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小部分[C]形成[E] 细胞,[D]的大部分能产生物质[F] 。物质[F]化学本质是 。33.(9分)下图是某生态农业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图中的 ,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未标出的是 。(3)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和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填字母代号)A.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B.减少环境污染C.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D.延长食物链,使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4)一般地说,农田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较低,若此生态系统遭到酸雨危害,首先受到影响的是 ,从而影响生态系内蒙古满洲里市第七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243764.html

相关阅读:内蒙古丰镇一中2013---2014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