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1月月考 语文(B班)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B卷) 2014年1月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分钟。I卷(共36分)一、基础知识题(5个小题每小题3分)1、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堑qiàn 倥偬kōngzǒng 大宛yuān 凝睇tì 征帆去棹zhào B.罗绮yǐ 腥膻shān? 玉簪zān 佯装yáng 女娲补天wá C.遥岑cén 迤逦 yǐlì 嗾使 sǒu 訇然 hōng 鲈鱼堪脍kuài D.凝噎yē 陇亩 lǒng? 场圃pǔ 荆杞qǐ? 献愁供恨gō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暮蔼 溽暑 竞豪奢 钓叟莲娃 一诺千斤 B.元宵? 箫瑟 玉簟秋 豆寇年华 一蓑烟雨 C.巷陌 箫鼓 青枫浦 山青水秀 金风玉露D.羌管 栏杆 座右铭 ?英雄泪 良晨美景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各句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凡身体健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___ ___ _者,都可以申请参加2010年高考。?②大家都 可敬的老部长赶快住院治疗,千万不要耽搁治病的最好时间。?③这家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裁减职员,更重要的是增加工作效益。?A、学历督促? ?不止B、学历催促不止C、学力催促不只D、学力督促不只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有关部门的严肃查处,摩托车非法运营现象暂时消失,但要避免其东山再起,必须有制度化的举措。?B.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C.高士其是一位可敬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大都写得平易近人。D.本照相馆承接各种照相业务,如您急用照片,倚马可待,欢迎光临。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B.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得饱”向“吃得好”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C.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D.最近,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21%。?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词在发展初期,被一些人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否定,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C.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D.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C.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D.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8.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B. 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殉国死义乎。”?宣和四年,真定宣抚刘浩募敢战士,飞应募。相有剧贼陶俊、贾进和,飞请百骑灭之。遣卒伪为商入贼境,贼掠以充部伍。飞遣百人伏山下,自领数十骑逼贼垒。贼出战,飞阳北,贼来追之,伏兵起,先所遣卒擒俊及进和以归。?康王至相,飞因刘浩见,命招贼吉倩,倩以众三百八十人降。补承信郎。以铁骑三百往李固渡尝敌,败之。从浩解东京围,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迁秉义郎,隶留守宗泽。战开德、曹州皆有功,泽大奇之,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飞曰:“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泽是其言。?绍兴元年,张俊请飞同讨李成。时成将马进犯洪州,连营西山。飞曰:“贼贪而不虑后,若以骑兵自上流绝生米渡,出其不意,破之必矣。”飞请自为先锋,俊大喜。飞重铠跃马,潜出贼右,突其阵,所部从之。进大败,走筠州。飞抵城东,贼出城,布阵十五里,飞设伏,以红罗为帜,上刺“岳”字,选骑二百随帜而前。贼易其少,薄之,伏发,贼败走。飞使人呼曰:“不从贼者坐,吾不汝杀。”坐而降者八万余人。成闻进败,自引兵十余万来。飞与遇于楼子庄,大破成军,追斩进。成走蕲州,降伪齐。?张俊至江上会诸大帅,独称飞与韩世忠可倚大事。命飞屯襄阳,以窥中原,曰:“此君素志也。”飞移军京西,改武胜、定国军节度使,除宣抚副使,置司襄阳。?(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改)?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以骑兵自上流绝生米渡绝:断绝?B.飞重铠跃马,潜出贼右潜:悄悄地?C.自引兵十余万来引:率领?D.命飞屯襄阳屯:屯田?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学射于周同? ②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B.①飞因刘浩见? ②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C.①因授以阵图? ②私见张良,具告以事?D.①乃独驰迎敌? ②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现岳飞“勇智”兼具的一组是( )?①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②飞遣百人伏山下,自领数十骑逼贼垒?③命招贼吉倩,倩以众三百八十人降?④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⑤飞重铠跃马,潜出贼右,突其阵,所部从之?⑥飞与遇于楼子庄,大破成军,追斩进?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②③D.④⑤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岳飞少年时就很有气节,性格沉稳忠厚,家中贫困却努力学习,尤其喜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授艺师父死后,每月初一、十五岳飞都到他坟前祭奠。?B.岳飞应征入伍后,马上就展示出其超常的智慧和军事才能,先在相州清剿了一伙势力强大的盗贼,并活捉了贼人的首领,又奉康王之命招降了贼人吉倩。?C.岳飞屡次立下战功,宗泽感到非常惊奇,称赞岳飞的勇智才艺即使古代良将也不能超过,但认为他喜欢野战,不是万全之计,便教授给他布阵的方法。?D.岳飞请求跟张俊一同去讨伐李成,并主动做了先锋,结果大败李成军队;张俊在会见各路军队的统帅时,唯独称赞岳飞与韩世忠是可以依靠办成大事的人。第Ⅱ卷(共114分)四、古诗文诵读(共24分)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 (3分)(2)贼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1月月考 语文(B班)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243843.html

相关阅读:河南省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