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者同步练习(附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6.12 杀人者 同步测试(苏教选修—短篇小说选读)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模样(ó)     规矩(ju)
濒临绝境(bīn) 并行不悖(bèi)
B.麻痹(bì) 包庇(bì)
心潮澎湃(bài) 曲高和寡(hè)
C.贮藏(zhù) 鞭笞(chī)
瞠目结舌(chēn?) 解甲归田(jiě)
D.畸形(jī) 机械(xiè)
破绽百出(dìn?) 伺机报复(sì)
2.下面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嘉奖 誓死如归 奏效 越俎代疱
B.慰藉 弱不经风 整饬 历久弥新
C.真谛 既往不咎 小憩 举步为艰
D.体恤 提纲挈领 端倪 磬竹难书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郭敬明被法院裁决其作品构成抄袭后,仍进入了作协。一位自称为“热血”的学青年给作协发了一封公开信,在信中义正词严地表达了他对作协这一决定的看法。他认为,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里,虽然学的道路布满荆棘,但是作为一名热衷于学的莘莘学子,他依然坚持不懈,克服种种困难,笔耕不辍,一切只于对学创作的热爱。然而作协的这一做法却极大地伤害了学青年的热情和自尊,让许多坚持写作的学青年感到寒心。
A.义正词严        B.物欲横流
C.莘莘学子 D.笔耕不辍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济南军区选派的100多名士兵赴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他们的出色表现受到了联合国官员的高度赞扬,给予了颇高评价。
B.联合国各成员国都有义务交纳会费,根据规定,美国资金必须负责联合国运行费用的20%。
C.走进长影世纪城,如同走进梦的世界,使人眼花缭乱,体现着设计者的匠心独特,体现着长影的力,体现着长春人的浪漫与热情。
D.原大张旗鼓做促销的各种液态奶,在“三鹿”出事后,一夜之间竟被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质监总局等六部门联合下发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全部下架”!
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是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古人对《论语》推崇至极。
②这部曾被古人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人说,还具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③《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从生活中演绎出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和他对弟子的教导。
④其实《论语》中许多经典的词句,是我们许多人都耳熟能详的,但是我们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吗?
⑤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认为,这部曾经统治中国社会思想两千多年的儒家经典仍然能为我们现代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一份温馨的劝导。
A.③①④②⑤      B.②⑤①④③
C.③②⑤①④ D.②④③⑤①
二、理解
(一)下面节选,完成6~9题。
“我要火腿蛋。”名叫艾尔的那个人说,他头戴礼帽,身穿胸前横扣的黑大衣。他的脸又小又白,绷紧着嘴唇。他围着围巾,戴着手套。
“我要熏肉蛋。”另一人说。他身材跟艾尔差不多大小。他们面孔不一样,可是穿得像一对双胞胎。两个人的大衣都绷得很紧。他们坐在那儿,身子往前倾,胳膊肘靠在柜台上。
“有什么喝的?”艾尔问。
“啤酒、佐餐酒、姜汁水。”
“我问你有什么喝的?”
“就是我说的那一些。”
“这是个很热闹的镇,”那一个说,“他们叫它什么?”
“萨密特。”
“听说过吗?”艾尔问他朋友。
“没有。”那朋友说。
“他们这儿晚上干什么?”
“吃正餐,”他朋友说,“他们到这儿,都吃正经的大菜。”
“对。”乔治说。
“你觉得对?”艾尔问乔治。
“当然。”
“你这小伙子挺聪明,是不是?”
“当然。”乔治说。
“唔,你不聪明。”那个小个子说,“他聪明吗,艾尔?”
“他笨。”艾尔说。他转向尼克。“你叫什么名字?”
“亚当斯。”
“又是个聪明小伙子。”艾尔说,“是个聪明小伙子吗,麦克斯?”
“这镇上聪明小伙子多。”麦克斯说。
乔治把两盆菜放在柜台上,一盆火腿蛋,一盆熏肉蛋。他放下两碟炸土豆做配菜,关上通厨房的那扇小门。
“哪一盆是你的?”他问艾尔。
“你不记得了?”
“火腿蛋。”
“真是个聪明人。”麦克斯说。他往前拿火腿蛋。两个人都戴着手套吃。乔治看着他们吃。
“你看什么?”麦克斯望了望乔治。
“没看什么。”
“去你的。你是在看我。”
“说不定这孩子是闹着玩的,麦克斯。”艾尔说。
乔治笑了起。
“你不用笑,”麦克斯对他说,“你根本不用笑,明白吗?”
“明白。”乔治说。
“他以为他明白。”麦克斯对艾尔说,“他以为他明白。好小伙子。”
“唔,他是个思想家。”艾尔说。他们继续吃。
“柜台那头那个聪明人叫什么名字着?”艾尔问麦克斯。
“嘿,聪明人。”麦克斯对尼克说,“你同你朋友到柜台那一边去。”
“什么意思?”尼克问。
“没什么意思。”
“你最好过去,聪明人。”艾尔说。尼克绕过柜台。
“什么意思?”乔治问。
“他妈的你甭管。”艾尔说,“谁在厨房里?”
“那个黑人。”
“什么意思,那个黑人?”
“做菜的。”
“叫他进。”
“干吗?”
“叫他进!”
“你们以为你们是在什么地方?”
“我们知道得他妈的很清楚是在什么地方。”那个叫麦克斯的人说,“我们的样子傻吗?”
“你说傻话,”艾尔对他说,“你他妈的跟孩子吵什么?听着,”他对乔治说,“叫那个黑人到这儿。”
“你们要对他干什么?”
“没什么。你动动脑子,聪明人。我们会对黑人干什么?”
乔治打开通厨房的窄门。“塞姆,”他叫道,“你进一会儿。”
通厨房的门开了,黑人进。“什么事?”他问。这两个在柜台边上的人看了他一眼。
“行,黑鬼。你就站在那儿。”艾尔说。
黑人塞姆腰系围裙站着,看着这两个人。“是,先生。”他说。艾尔从凳子上下。
“我跟黑鬼和聪明人回厨房去,”他说,“回厨房去,黑鬼。你跟他一起去,聪明人。”小个子跟在尼克和厨子塞姆后面,回到厨房。他们一进门就把门关上了。叫麦克斯的那个人坐在柜台边上,面对着乔治,他不看乔治,却看着柜台后面那一排镜子。亨利餐馆原是由小酒店翻造的。
“唔,聪明小伙子,”麦克斯说,一边望着镜子,“你为什么不说话?”
“你们这是干什么?”
“嘿,艾尔,”麦克斯叫道,“聪明人想知道这是干什么。”
“你干吗不告诉他呢?”艾尔的声音从厨房里传。
“你想这是干什么?”
“我不知道。”
“你想这是干什么?”
麦克斯一边说话,眼睛一直看着镜子。
“我不愿意说。”
“嘿,艾尔,聪明人说他不愿意说这是干什么。”
“好啦,我听得见。”艾尔在厨房里说。他已经用酱油瓶子推开小门,那门是为了把盆子传到厨房里用的。“听着,聪明人,”他对乔治说,“你站得离柜台远一点。麦克斯,你往左边靠一靠。”他像是照相师在布置拍团体照。
“你说,聪明人,”麦克斯说,“你看要发生什么事?”
乔治一句话不说。
6.在这一场景中,“艾尔”和“麦克斯”互相取笑逗乐,作者为什么如此构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构思巧妙,“杀人者”的身份和目的最后才予以揭示,但其实在这一部分中已有细节暗示,请找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里节选的部分有一些细节,这些细节总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他头戴礼帽,身穿胸前横扣的黑大衣。他的脸又小又白,绷紧着嘴唇。他围着围巾,戴着手套。”这句话中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现人物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完成10~13题。
桥畔的老人
海明威
一个满身尘土,戴着一副钢边眼镜的老人坐在桥畔。
这是一座浮桥。桥上车水人流,汽车、卡车、男人、女人,还有小孩,蜂拥地渡过河去。一辆辆骡拉车靠着士兵推转轮辐,在浮桥陡岸上摇摇晃晃地爬动着;一辆辆的卡车嘎嘎嘎嘎地擦过人群,向前奔驰。农民们在没脚踝子的尘土中跌跌撞撞地走着。而这个老人却一直坐在那里,木然不动。他已经精疲力尽,无法再迈动脚步了。
我的差使是过桥了解桥头周围的情况,和摸清敌人的动向。这项差使完成以后,我又回到了桥畔。这时,桥上的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寥寥无几;而这个老头还是坐在那里。
“你是哪里的?”我上去问他。
“从桑•卡洛斯的。”他说时,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桑•卡洛斯是他的家乡,所以一提到家乡的名字,他感到快慰,露出了笑容。
“我一直在照管些家畜。”他解释着。
“喔”,我喔了一下,对他这句话似懂非懂。
“是呀,”他继续说,“你要知道,我在那里一直照管些家畜。我是最后一个离开桑•卡洛斯的呐。”
他看上去既不像放牧的,也不像管家畜的。我看了看他那满是尘土的黑衣服,看了看他那满面泥灰的脸颊,和他那副钢边眼镜,问他:
“是些什么家畜呀?”
“好几种,”他一边说一边摇着头。“没有办法,我是不得不和它们分开的。”
我注视着这座浮桥和这块看上去像是非洲土地的埃布罗三角洲,心里揣摸着还有多久敌人会出现在眼前,也一直留神地听着是否有不测事件发生的联络信号声。而这个老头仍然坐在那里。
“是些什么家畜呀?”我又问他。“共有三头家畜,”他解释说,“两只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一定得和它们分开吗?”
“是呀,因为炮火呀!队长通知我离开,因为炮火呀!”
“你没有家吗?”我问的时候,举眼望着浮桥的尽头,现在只有最后几辆车子正沿着河岸的下坡疾驰而去。
“我没有家,”他回答说,“我只有我刚才说过的那些家畜。当然,那只猫没有问题,它会照管它自己的,但不知道其他的牲畜会怎么样呢?”
“你的政见怎样?”我问他。
“我毫无政见,”他说,“我今年76岁,刚才走了12公里,现在已经寸步难行了呀。”
“这里可不是歇脚的好地方,”我说,“要是你还能走走的话,你就到去托尔萨的叉路口公路上,那里有些卡车。”
“我等会儿再去。这些卡车往哪里去呀?”
“朝巴塞罗那方向去的。”我告诉他。
“那个方向我没有熟人,”他说,“谢谢你,非常感谢你。”
他憔容满面,目光滞呆地望了望我,似乎要谁分担他内心的焦虑似的,然后说,“那只猫没有问题,我心中有数,不必为它担心。但另外这几只,你看它们会怎么样呢?”
“嗯,它们可能会安然脱险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说时,又举目眺望远处的河岸,现在连车影也没有了。
“我是因为炮火,一定要我离开,而它们在炮火中会怎么办呢?”
“你有没有打开鸽子笼?”我问。
“打开了。”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对,他们会飞的。但另外的牲畜呢,最好还是不去想它们吧。”他说。
“要是你已经歇得差不多了的话,我要走了,”我劝着他,“站起,走着试试吧!”
“谢谢。”他边说边挣扎着站立起,但身子一个摇晃,朝后一仰,又跌倒在尘土中了。
“我一直在照管些家畜,”这时,他说话的声音单调、刻板,也不是在对我说。
“我一直就是照管家畜的。”
此时此刻,我对他已经无能为力了。那是复活节后的星期天,法西斯军队正朝埃布罗推进。天空中,阴霾密布、云幕低垂、一片灰暗,连敌人的飞机也无法上天。猫儿会照管自己,飞机没有上天,这就是那个老人能碰上的全部好运了。
10.说一开头,便写那车水人流蜂拥过河的画面,写那孤零零地坐在桥畔的老人,写作效果如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一丝笑容”反映了老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我一直在照管些家畜”的反复出现,能看出老人怎样的生活遭遇?作者写这些的意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出老人的内心世界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4.从下列《史记》人物中任选一位,写一段评论。要求抓住人物特点,能从正反两方面对人物加以评说,表述上要有采。(不超过150个字)
孔子 屈原 刘邦 李广 荆轲
示例:项羽
他是一位怀揣壮志、果敢勇武的西楚霸王,他也是一位率真自尊、儿女情长的伟丈夫。在普遍百姓的眼中,他是力拔兮气盖世的英雄;在词人的眼中,他是令人仰慕的“人杰”“鬼雄”;在史家眼中,他又是迷信武力、缺乏宽容、政治幼稚,令人扼腕的悲情英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为了打造“书香校园”,某校开展了阅读名著系列活动。下面是某班同学写的两段“名著导读推荐词”,在语法、逻辑、修辞、学常识等方面存在一些错误,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论语》 推荐词】
它是散的典范,化的经典,智慧的宝库。它用智慧把一道道尘封的门开启,用教诲铸造了一柄柄坚利的斧;于是,千百年孔子和《论语》所代表的儒学,往往在构建汉民族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总是起着无可替代、首屈一指的作用。
(1)“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莎士比亚作品 推荐词】
它是西方学史上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几百年,莎士比亚那力无穷的戏剧和小说像磁石般吸引着一代代读者。他笔下丰富饱满的人性、曲折动人的情节、华美灿烂的语言令人回味无穷。他的作品放射出强烈的人主义思想的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
(3)“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解析:A项,模-ú。B项,湃-pài,D项,绽-zhàn。
2.A 解析:A项,视死如归,越俎代庖;B项,弱不禁风;C项,举步维艰;D项,罄竹难书。
3.C 解析:A项,“义正词严”,道理正当,措辞严肃。 B项,“物欲横流”,指想得到物质享受的欲望泛滥,到处都是。C项,“莘莘学子”,“莘莘”表示“众多”的含义,前面不能加“一些”、“一位”这类词。D项,“笔耕”,指写作;“辍”,停止。坚持写作,从不因为任何外在原因而停止。
4.D 解析:A项,“给予了颇高评价”一句偷换了主语,可改为“获得了……”;B项,搭配不当,“资金”不能负责费用;C项,缺少主语,在“使”前加“世纪城”。
5.A 解析:③讲述《论语》的内容,总领整个语段;①说明古人对《论语》的推崇,应紧随③;④提出我们对《论语》缺乏深入理解,跟在①后,古今比较,深含转折意味;②在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质问《论语》的现代意义;⑤援引于丹对《论语》现代意义的阐释,回答④所提出的问题。
6.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7.①两个人都戴着手套吃。②叫麦克斯的那个人坐在柜台边上,面对着乔治,他不看乔治,却看着柜台后面那一排镜子。③麦克斯一边说话,眼睛一直看着镜子。④“听着,聪明人,”他对乔治说,“你站得离柜台远点。麦克斯,你往左边靠一靠。”他像是照相师在布置拍团体照。
8.这些细节暗示这两个顾客不是寻常顾客,他们是专门、特意、有目的而,更进一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也为后情节的发展做好铺垫。
9.外貌 蛮横、凶恶、而又内心恐惧、谨慎。
10.这样的开头既真实地描绘出了大敌将临、人们仓皇逃命的战时景象,也鲜明地勾画出了这个满身尘土、疲惫不堪的人物形象,给小说创造了悲凉的气氛。
11.尽管战祸临头,但一提到自己的故乡,老人由衷地露出了笑意,反映了老人内心对故乡的感情,这也是千千万万战时的人们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12.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老人是不幸的,生活使他不幸,战争使他更为不幸。作者写这些话,意在写出战争的罪恶,战争给无辜的人们带了灾难。
13.语言描写和景物描写。老人在和士兵的对话中,流露出失去最后慰藉时的悲痛和绝望;结尾的景物描写,烘托出一个孤身老人在战火纷飞,人们竞相逃命时所特有的孤独、悲凉的内心世界。
14.荆轲:一剑,承载国之重负;一歌,咏尽生死别离;一笑,彰显英雄本色。他有勇有谋,重诺守信;他睿智沉着,用大智应大局;他忠义刚直,视死如归。然而纵使他豪情万丈,却逆不过历史潮流,大势所趋。时势造英雄,亦能亡英雄。(注意内容要符合人物性格,涉及正反两方面,具有一定采)
15.(1)“把一道道尘封的门开启”改为“开启了一道道尘封的门”。
(2)“往往在构建汉民族化”改为“在构建汉民族化”或“总是起着无可替代”改为“起着无可替代”。
(3)“戏剧和小说”改为“戏剧和诗歌”或“戏剧”。
(4)“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改为“体现了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38633.html

相关阅读:高中语文必修311、微型小说两篇阅读教学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