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二上册生物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非)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
第I卷 (6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40小题,1 ~ 20题每小题 1分;21 ~ 40题每小题 2分,共60分。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人类神经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神经纤维上及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
B .两个神经元的细胞膜是直接接触,以便于兴奋的传递
C .突触只允许兴奋由树突末端传到另一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
D .轴突末端细胞质中小泡内的递质,可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2.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如右下图所示的实验: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b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强刺激c处,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
A.不发生偏转 
B.发生一次偏转
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3.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体温调节过程中,温觉感受器既能感受温觉又能感受冷觉
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速度与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相同
C.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只能由轴突传到细胞体或树突
D.感受器不仅分布在体表部位,在体内各器官中也分布着大量的感受器
4.各项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
A.温度 B.渗透压 C.pH值 D.酶
5.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盐酸滴定等量人体血浆与0.9%的NaCl溶液,两者的pH变化相同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 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6.下列有关糖尿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人由于多饮、多尿,从而引起多食
B.将1l斐林试剂和病人尿液混匀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C.病人因胰岛素分泌较少,使得葡萄糖进入细胞及在细胞内氧化利用发生障碍
D.合理运动、控制饮食及定期注射胰岛素可以根治糖尿病
7.下列对 HIV 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专性寄生 B .衣壳粒上具有抗原特异性
C .主要在人的T细胞中增殖 D.攻击人体后会引起自身免疫反应
8.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淋巴系统包括淋巴器官、淋巴细胞、淋巴因子和抗体
C.抗体只存在于内环境中
D.HIV病毒主要攻击B 细胞
9.先后将抗原A和抗原A、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
抗体含量曲线如右图所示。该曲线图表明( )
A.小鼠对抗原A更敏感
B. 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
C.二次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
D.小鼠对抗原B反应较慢
10.科学家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特殊的西红柿、香蕉,食用后人体内可产生特定的抗体,这说明这些西红柿、香蕉中的某些物质至少应( )
A.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    B.含有某些抗原特异性物质
C.含有一些灭活的病菌     D.能刺激人体内效应T细胞分泌抗体
11.某种群产生了一个突变基因G,其基因频率在种群中
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G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被逐渐淘汰
B.G纯合子的存活率可能高于杂合子
C.G纯合子的出生率不一定高于杂合子
D.该种群基因库中G频率的变为1.0表示新物种已产生
12.若用甲代表生产者,乙代表消费者,丙代表分解者,丁代表大气中的CO 2库。下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丙、丁在碳循环中的关系的是( )

13.下列直接影响动物种群密度变化的是( )
A.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迁出 B.年龄组成和出生率、死亡率
C.性别比例和出生率、死亡率 D. 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14.在制作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时,下列哪项做法将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A.为了防止病原体对动植物的侵害,用蒸馏水代替自水 B.生态瓶要给于一定的光照
C.生态瓶中要添加一定的分解者 D.对生态瓶通以一定量的空气
15.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
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时间t0~t1内,种群数量是“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16.下列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
A.贫血 B.组织水肿 C.手足抽搐 D.尿毒症
17.在实验条件下,测试某种恒温动物离体细胞的呼吸强度(E)受温度(T)变化的影响,预期结果是( )

18.下列有关达尔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后者以种群为研究对象 B.后者认为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C.两者都认为突变、重组是变异的主要 D.两者都认为生物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19.下列关于下表为某河流生态系统从生产者开始的四个营养级的年能流量。其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 )
营养级abcd
能量(×105J•—2)141.1015.91871.270.88
A.a B.bC.c D.d
20.受抗 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
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
21.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活性最高,在血浆中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 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2 2.在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3×10—5~14×10—5g/L,而1g的甲状腺激素却使人体产热量增加4200。说明了激素调节具有( )
A.通过体液运输 B.直接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C.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D.微量和高效的特点
23.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 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24.在一些区的溪流里能见到一些大蝌蚪没能正常完成变态发育,其原因是体内缺乏( )
A.性激素   B.生长激素    C.生长抑制素    D.甲状腺激素
25.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时维持体温恒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寒冷时,酶活性自然增强,因而代谢加快,产热增加
B.寒冷时,产热增加,产生的热量全部经皮肤散失
C.寒冷时,经皮肤所散失的热是对生命活动无意义的热量
D.寒冷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加有关
26.在啤酒生产中用于代替大麦芽完成糖化过程的植物激素是( )
A.生长素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
27.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
存在
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 14C的存在
C.处理乙图中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甲图中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28.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中,最终消灭抗原的是( )
A.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 B.记忆细胞
C.吞噬细胞 D.抗体
29.人体大面积烧伤时,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
A.体液大量丧失 B.非特异性免疫减弱
C.特异性免疫减弱 D.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
30.下列过程中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 )
A.形成浆细胞 B.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
C.形成效应T细胞 D.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31.皮肤、肠黏膜组织发生炎症时,产生和释放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大,血浆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水肿。组织胺对血管的调节方式为( )
A.激素调节 B.体液调节
C.高级神经中枢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32.下列食物链,能成立的是( )
A.阳光→草→兔→狐 B.田鼠→蛇→鹰
C.植物→鹿→狮子→细菌 D.植物→鼠→蛇→鹰
33.下列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征的描述中,除哪项外均正确( )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 B.食物链越短,可供养的消费者越多
C.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4.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 )
A.带有全球性 B.在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
C.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D.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35.一个外物种种群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该种群由于不适应新环境而遭淘汰 B.该种群数量增长不受新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制约
C.该种群威胁到新环境内物种的多样性D.该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呈“J”型增长
36.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个
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
A.衰退型和增长型 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 D.增长型和稳定型
3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当狼吃掉一只兔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
B.当狼捕食兔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D.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于草原生态系统
38. 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①② B.① ④ C.①③ D.③④
39.表示物种Ⅰ和物种Ⅱ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关系的是( )

40.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

第Ⅱ卷 (40分)

41(7分)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在神经系统中, 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是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
(2)性腺发育的主要调节过程是图中的内外刺激→A→ →靶器官。(用图中字母表示);胰液分泌的主要调节过程是内外刺激→ →效应器。(用图中字母表示)。
(3)在血糖平衡的调节中,能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和 。
(4)试举一例能体现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
42(7分)下面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分析回答:
(1)人体生命活动只有在____的共同调
节下才能正常进行。
(2)寒冷环境下,激素_____ (填字母)
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
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__ 等变化
以减少散热。
(3)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后,可刺激
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使胰岛A细胞兴奋,增加有关激素的分泌量,同时_ ____(激素)的分泌量也会增加,这两种激素在调节 血糖浓度上表现为_ _______作用。
(4)当血糖浓度升高后,胰岛素能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葡萄糖进入细胞。细胞膜上识别胰岛素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 ___。葡萄糖进入细胞后的变化主要是____ ____ ___ _。
43(6分)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一)方法步骤 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
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24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结果预测 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 装置,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 装置。
(三)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1)根据1和3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的原因是 引起的。
(2)根据1和2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 有关。
(3)根据4和1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 。
(4)根据5和6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 。
44(10分 )回答有关免疫问题。
(1)抗体的化学成分为 。当 细胞表面的识别受体受到抗原刺激
时,该细胞增殖、分化为 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2)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 ,最终导致人体的 全部丧失。
(3)下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

   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 ;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 ,其特点是 ,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 细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 是曲线 。
45(10分)下图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回答:
(1)生态系统的成分中,上图中只体现了两种成分,未体现的另两种成分是 和 。
(2)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结成食物网的原因是: 。
(3)该食物网中,蛇和鼠、鼠和食植昆虫的关系分别是: 和 。
(4)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应从 开始。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平均为10%,假设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是2×107,则鹰最终获得的最大能量值是 。
(6)由上图可知,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
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 ;
②其次是上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 ;
③还有少数能量 利用。


扶余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
选项DDDDCCDACB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选项DDAACABCBD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
选项BBCDDBCDBC
题号31 32333435 3637383940
选项BDCBBDCCAD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40724.html

相关阅读:2010年春高二生物期末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