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显四川特色 初现课改理念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随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四川省的高中教学将于2010年正式进入新课改的行列。作为即将进入中国基础教育历史档案馆中的“大纲版”高考命题,2009年全国高考(四川卷)理综生物试题继续保持了“注重基础,强调综合,突出能力,联系实际”的鲜明特点,同时又加强了4项新的课程理念的渗透。试题中传递出来的信息,对于指导高中2010级的复习迎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拟对2009年全国高考(四川卷)理综生物试题进行一个简单的评析,旨在为新一届的高三师生备考提供一己之见。 

 

1 知识内容的考查特点

 

1.1 以核心知识为主,对非核心知识有所眷顾

 

从考试大纲框定的知识内容考点上看,2009年全国高考(四川卷)理综生物试题的命题知识落点仍然主要集中在生物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和生物与环境四大核心知识板块之内,同时也恰当地兼顾考查了其他非核心知识,体现出“核心知识年年考、非核心知识轮流考”的命题特点。各道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如下表:

 

题号

考查的知识点

第1题

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代谢;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转化;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内质网的功能

第2题

生物固氮;新陈代谢的类型;微生物的群体生长规律,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发酵工程的内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的复制

第3题

植物的水分代谢和矿质代谢;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非生物因素,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

第4题

体温的调节;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激素分泌的调节;兴奋的传导

第5题

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第30题

动物细胞的培养;相关激素的拮抗作用,血糖平衡的调节;

 

基因工程的成果;细胞的分化

光合作用过程,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细胞呼吸;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

31

(1)

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单倍体育种;植物细胞工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

基因操作的工具,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基因工程的成果和发展前景

(3)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1.2 高度重视“双基”的考查

 

考试大纲中所列知识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009年全国高考(四川卷)理综生物试题的命题十分醒目地表现出重视“双基”的考查。这不仅仅是人们一般认为的落脚在课本中的单个单个知识考点,而更重要是强调了知识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第4题,A选项 “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叙述,考生必须清楚前者是体液调节的体现,后者是神经调节的结果,选项中所叙述的两种生理现象之间并没有一个必然的因果关系;B选项“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底部,可以引起上肢的运动”的叙述,要求考生必须知道高级神经中枢调节的“倒置”特点的具体内容;C选项“垂体通过下丘脑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的叙述,则要明白在激素分泌的调节中,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D选项“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细胞只能是单向的”叙述,却又考查了兴奋传导的方式和特点。 

 

又如第5题考查“免疫的概念”,其中所涉及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和不同免疫细胞等术语,无一不是最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它要求考生必须从坐标图中去提取信息,经过分析、比较,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如此这般地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命题特点,在其他几道试题中也有明显体现。较之那些尤如空中楼阁般的“纯能力”考题,2009年全国高考(四川卷)理综生物试题在体现高考的导向上,具有引领高中生物教学回归基础、回归教材的作用。 

 

1.3 选修与必修内容有机融合

 

2009年全国高考(四川卷)理综生物试题中的选修教材内容所占比例相对较多,全卷7道试题,只有第1题没有涉及到选修内容。在选修内容与选修内容之间、选修内容与必修内容之间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巧妙地进行了有机组合,将高考生物学的主干内容进行了融会贯通,从而增强了试题的综合性。 

 

例如,第31-(1)题“主要是对必修教材中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考查,却在(1)-④题中很自然插入“将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的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再将这些植株的叶肉细胞制成不同的原生质体。如要得到子叶深绿抗病植株,需要用____________基因型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的小问,极为巧妙地将传统的生物技术(杂交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植物细胞工程)进行了衔接。也如同点睛之笔,道出了选修教材内容设定的必要性。而在第31-(2)题“有人试图利用细菌的抗病毒基因对不抗病大豆进行遗传改良,以获得抗病大豆品种。……”中,则同样自然的将话题引入基因工程。第31-(3)题更是高屋建瓴,同时考查了必修内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方法)和选修内容(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如此严谨且灵活地命题程序,体现了命题者对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命题原则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充分体现了“理在书中,题在书外”、“源于课本,高于课本”这种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命题风格。

 

2 能力要求的考查特点

 

考试大纲中规定的“4项能力要求”,在近年多次修订中,通过归类重组,已明确界定划分为10个层次分明的条目,充实和加强了对“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 

 

2.1 以“理解能力“考查为主线,其他能力考查镶嵌其中

 

2009年全国高考(四川卷)理综生物试题在能力要求的考查上,命题设计更有特色。全卷所有试题都以不同的形式考查了最基本的能力——理解能力,多数试题还同时考查了多项能力。5道选择题对理解能力3个递进层次的考查,既表现出难度由小到大,也视不同的问题情境有所变化,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2道非选择题则比较全面地考查了4项能力要求的多个层次。全卷7道试题的能力要求考查情况具体统计如下表:

 

试 题

考查的4项能力要求(包括10个层次)

第1题

理解能力(1)层次

第2题

理解能力(1)、(3)层次

第3题

理解能力(1)、(3)层次;实验与探究能力(1)、(2)层次;获取信息的能力(1)、(2)层次

第4题

理解能力(1)、(3)层次

第5题

理解能力(1)、(3)层次;获取信息的能力(1)层次

第30题

理解能力(1)、(3)层次;实验与探究能力(3)、(4)层次;获取信息的能力(1)层次;综合运用能力

第31题

理解能力(1)(2)(3)层次;实验与探究能力(2)、(3)层次;获取信息的能力(1)、(2)层次;综合运用能力

 

2.2 “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颇具地方特色

 

考试大纲对理综(生物学科)的“实验与探究能力”细化为4个不同的层次。2009年全国高考(四川卷)理综生物试题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突破了常规的命题格式,没有再对第(1)、(2)两个层次过多着墨,而是根据四川地震灾区目前尚不能正常开设实验课的现状,在不弱化该项能力要求的情况下,通过选取一些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的背景材料,重点对第(3)、(4)两个层次要求,进行了简化考查。 

 

例如,第30-(4)题中,第①问“以上方案有不完善的地方,请指出来并加以修正……”,重点考查了“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的能力;第②问“若表中数据为方案完善后得到的结果,那么可推测,随着培养液中X的浓度增大,叶片蒸腾作用强度      ”则考查了“作出预期”的能力。 

 

这种一反常规、独具匠心地的命题方向,比较灵活地对实验的基本思想(实验原理、实验原则等)进行了考查,从而比较明显地提升了能力要求考查的层次。这种注重从实际出发,颇具人性化且科学化地命题方式,体现了四川卷的地方特色。

 

3.课改理念初露倪端

 

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加大力度地推行,2010年四川省也将在所有中学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课程教学。2009年全国高考(四川卷)理综生物试题既有“大纲版”试题之名,也有意识地呈现“新课改”之实。该套试卷,除了部分知识考点只为“大纲版”教材要求之外,通卷透射出的新课程的4项基本理念,可见下表所示:

 

试 题

4项基本的课程理念

第1题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

第2题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

第3题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

第4题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

第5题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第30题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

第31题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

 

由此可见,2009年全国高考(四川卷)理综生物试题已经明显地体现出了由“大纲版”教学向“课标版”教学过渡的趋向,命题者试图最大程度地发挥“高考指挥棒”的正确导向作用,旗帜鲜明地引导新课改的推进方向,并为新课标的高考进行良好的铺垫。 

 

综上所述,2009年全国高考(四川卷)理综生物试题整体质量较高,尽量体现四川特色,积极渗透课改理念。这种不断进取的命题思想,必将对中学生物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值得四川地区备战2010年高考的广大师生进行深入地学习和研究,以提高迎战高考的能力和实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443732.html

相关阅读:安徽省芜湖市三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