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_历史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河南省实验中学2015——2015学年上期期中试卷高二 历史 命题人 郭艳花(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第I卷(客观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百家争鸣。从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这一时间可以分析出当时的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应是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项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建立的秦代;C项是西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56年—前87,即公元前2世纪—公元前1世纪)年思想领域的主要特征;D项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即3世纪—6世纪)。2、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理念,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 A.儒家、法家B.儒家、道家C.墨家、儒家D.法家、道家考点:儒家与道家思想。根据对材料阅读分析,唐太宗主张治国“以人为本”“无为、无欲”,结合“百家争鸣”所学,分别体现了“以人为本”-----儒家思想,“无为、寡欲” ?体现的是道家的主张。故选B。法家思想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维护统治;墨家则是主张兼爱、非攻,因此ACD均与题意不符。3、《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雾),为备故也。”材料所述史实( )A.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B.表明中国古代统治者把天文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C.确立了中国古代“天人感应”思想D.实践了中国古代“制天命而用之”思想【答案】B考点: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鲁僖公登高台以?望,并将其记录下来的史实,并希望从自然的现象中得以关于人的启示,故属“天人感应”的思想。从时间角度出发B项最符合题意,A发生在殷代;C项确立于汉代;D项属战国时期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故选B项。4、冯天瑜等著的《中华文化史》对董仲舒学说的评价有这样一段描述,“……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以下哪一学说对上述的影响最大 (  )A.“大一统”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三纲五常”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考点:董仲舒新儒学。由材料内容对照选项,三纲五常压抑人的个性和自然欲求,讲求严格的等级秩序,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消极作用极大,符合题意。5、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新儒学,与孔孟儒学最大的区别是( ) A.重视总结前代成败存亡的历史经验教训B.摈弃“民贵君轻”论,把儒家法学化和神学化C.学术文化出现了由“王府官学”向“私家文学”转移的趋势【答案】B考点:新儒学。董仲舒创立了新儒学,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增加了天人感应等内容,使儒学更好的为封建统治服务,儒学进入神学化阶段。故选B。6、《朱子语类》中说:“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在此,朱熹( )A.重申君臣父子等级观念 B.强调理学的社会功能C.关注社会秩序的稳定 D.强调道德纲常即天理【答案】D考点:宋明理学。材料提到了君臣父子,但没有重申等级观念,也没有强调理学的社会功能,更没有关注社会稳定,而是重在说 “莫非一理之流行”,所以选项D正确。 )A.致良知 B.发明本心 C.经世致用 D.读圣贤书考点:程朱理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朱熹是宋代程朱理学的著名代表人物,程朱理学认为存在于人体之外的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若想达到对天理的体悟必须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向外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实现,所以知识的获取需要向本人以外的世界寻求,故D读圣贤书A致良知B发明本心C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故答案选D。8、景德禅师语录。僧问:如何解脱?石头希迁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师曰:谁诟汝? 问:如何是涅般?师曰:谁将生死与汝? 与石头希迁观点相似的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答案】D 考点:宋明理学。石头希迁的观点反映了佛在心内,不在心外,与王阳明心学的观点相似。9、黄宗羲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在此,黄宗羲( )A.着重分析了唐朝灭亡的根源 B.提出扩大地方权力以限制中央集权C.反对实行分封制 D.主张设方镇以克服分封制、郡县制弊端【答案】D考点:明清批判思潮。“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说明黄宗羲从限制君权出发,提出“复方镇”,把中央权下放到方镇,这样可以既限制膨胀的君权,又可以防止割据之害。10、“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称赞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公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李贽的这些言论说明其思想特点是( )①反对正统 ②抨击神权 ③离经叛道 ④男尊女卑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A考点:李贽的思想主张。本题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李贽公然反对程朱理学的观点,反对正统和离经叛道的思想特点,抨击神权和男尊女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正确,选A11、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四世纪是东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儒家的“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主要的不同是( )A.讨论主题不同 B.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C.价值取向不同 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答案】B考点:儒家思想与智者学派。本题考查学生12、苏格拉底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视为先驱和战友,主要是因为 )A.B.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C.人类识的限性D.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考点:苏格拉底哲学。苏格拉底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他认为放弃对人自身的探讨而去研究自然是愚蠢行为。13、房龙《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样的改变始于A.中古黑暗时代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考点:文艺复兴。从材料“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14、中国史学家马克?认为:“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信徒皆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其中马丁?路德对文艺复兴的深化表现为( )A.将斗争矛头直指罗马天主教会 B.主张将世俗权力置于教会之下C.带有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 D.有利于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答案】D考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材料反映的观点是宗教改革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印记”可理解为宗教改革对文艺复兴的继承,“深化”则可理解为宗教改革对文艺复兴的发展。依据所学,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追求个性自由是二者的共同点,故排除A、C。马丁?路德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这有利于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故B错误,选D。15、启蒙思想家认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也应该用来考察和解释生活的所有方面”,“科学方法不仅能够发现自然界的规律,而且能够发现人类社会的规律”。以上观点产生的科学基础是A.文艺复兴充分肯定了人的现世价值 B.牛顿力学体系揭示了物体运动规律C. 地理大发现扩展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D.达尔文学说阐明了生物进化的规律【答案】B考点:牛顿力学体系产生。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所以选项中符合这一时间的才可以是正确选项,故是考查时间。其中的A发生于14-17世纪,但是它属于社会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题目观点是在说自然科学,所以排除;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是17世纪的自然科学主要成就,故符合题目所述时间,正确;C发生在15世纪末15世纪初,不符合所述时间,故错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出现于1859年,在启蒙运动之后,故排除。 16、康德在哲学领域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主要是因为 ( )A.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B.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C.D.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考点:启蒙运动。哥白尼的“日心说”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康德的哲学思想认为,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的以人为主体的哲学思想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的转变”。 ) A.倡导君主立宪制   B.理性地反对封建神权C.倡导天赋人权学说   D河南省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_历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568420.html

相关阅读:山东省淄博六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