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兮福兮》学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1.课文探索
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著有《道德经》五千言,又名《老子》,基本概述了老子的思想。他在世界上较早提出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为人们提供了观察社会、思索人生的独特视角,他的思想是构筑中华文化思想体系的重要支柱和组成部分。他又是现实生活中一位特立独行的奇人,为人处世卓尔不群,在当时和后人的心目中包裹着浓厚的神秘色彩。神话传说中的太上老君指的就是他。
老子书中有许多精辟之言,对社会和民生的剖析,是极为深刻的。“天地不仁,以万物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他所谓的“圣人”,是指当权者;所谓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型,祭完便抛弃了。老子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当时统治者与老百姓关系的实质。老子的所谓“道”,是其学说之根,主要指主宰宇宙万物的客观规律,它体现于“一”;但“一”并非孤立存在,矛盾存在的规律决定了其必有对立面,那便有了“二”。世界的多元性,思想的多样性,是不受人的主观约束不断出现、存在的,这便是“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理,是事物多样性及其不断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也是人类思想文化生生不息持续繁荣的根据。老子的这一认识是唯物、辩证的,至今犹有灿烂光辉。
阅读课文,体会老子的论述特点。课外阅读老子其他篇章,结合政治课学习的理论,谈谈对福、祸,正、奇,善、妖等关系的辩证认识。
2.领悟导析
课文节选部分一共有六节。
第一节,事物的相对与相生。
第二节,辩证地对待事物,并由此树立了一种道家的人生观。老子的圣人哲学中,含有极高的人生智慧,值得好好体味。
第三节,“道”不易认识。道无所不在,又难以识别。真正的有道之士,并不是直接表现高尚、清洁、不与凡人一般的样子。恰恰相反,真正的有道之士,却甘于居下,是不避尘污的。
第四节,福祸相生的关系,主要启发人不要将福、祸,正、奇,善、妖等看做固定不变的。因此“圣人”是廉而不刿,直而不肆,也就讲究做人的含蓄。
第五节主要讲“天道”与“人道”的不同,明显有批判现实的意味。“天之道”是公平的,损有余以奉不足,但“人之道”则相反,损不足以奉有余,这自然是对老子所处的时代社会不平现象的揭示与批判。老子还提出“有道者”的作为,表明了道家的社会理想。
第六节,弱能胜强的道理,进而提出真正的“天下之王”即天下真正的强者,应当主动取弱势,应当有“受国之垢”“受国不祥”的勇气,甘于下流。这应当是老子对那些作威作福的当权者不满的表现。
第二模块:演练?评估(课堂大练兵)
一、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音声相和(hé)   枉(wǎng)则直    敝(bì)则新
B.不自伐(fá)    胰道若?(lèi)   大方无隅(yú)
C.福之所倚(yí)   廉而不刿(kuì)   起于累(lěi)土
D.受国之垢(gòu)  其脆易泮(bàn)   谓社稷(jì)主
二、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丑,长得难看)
B.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努力,尽心尽力)
C.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式样)
D.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超过)
三、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宇的一项是(  )
A.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B.广得若不足,建德若偷
C.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D.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四、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A.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B.不患人之不己知
C.夫唯道,善贷且成 D.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
五、填空。
老子,春秋末思想家,_______的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所著《老子》,亦称《_______》,书中提出一个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________思想。
六、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6~10题。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二十二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四十一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七十七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七十八章)
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曲则全,枉则直 人之道则不然
B不自是,故彰 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
C.不笑不足以为道 损不足以奉有余
D.不自见,故明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诚全而归之------如果能够这样做,那么就全部在他身上体现出来
B.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因此圣人遵守“道”的原则行事,成为天下的典范
C.不笑不足以为道--------道不被人嘲笑就不成其为道了
D.正言若反----------正面的话听起来像反语一样
3.在老子看来,真正的“得道”之士有哪些特征?
答:

4.老子认为“天道”与“人道”的区别是什么?
答:

5.文章认为真正的“天下之王”应该怎样做?
答:

六、翻译:
1.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2.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3.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

4.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5.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6.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7.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67528.html

相关阅读:高二语文祖国土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