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测评检测试题(有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第五单元测评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儒家思想在“西学东渐”中历经沉浮,康有为“尊孔”,陈独秀“排孔”,二者的共同目的是()
A. 借“尊孔”或者“排孔”的舆论力量来发动民众
B. 否定守旧势力的理论基础
C. 借此否定守旧思想,以推动社会变革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
D. 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并借此掀起思想启蒙运动
2. (改编题)某学者曾说:“他(魏源)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的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这说明魏源的思想()
①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②带有向西方学习的重要内容③其政治思想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性④其思想不可能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D. ①②④
3. “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军”首脑戈登语)这里的“最进步的思想”是指()
A. “师夷长技以制夷”B. 改革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C.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 D.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
4. “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这一言论在近代中国可能发生在()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戊戌变法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新文化运动时期
5. (改编题)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高二(5)班学生展开了评论。你认为哪一评论是不妥当的()
A. 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
B. 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C. 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6. 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是没有把下列哪一项列为“夷”之“长技”来实践()
A. 机器生产B. 议会制度C. 军事技术 D. 科技教育
7.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备受列强欺凌,有识之士开始关注世界形势,力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逐渐将中国引进近代化的道路。中国迈出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是()
A. 林则徐编译《四洲志》B. 魏源编撰《海国图志》
C. 洋务派“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D. 戊戌变法
8.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心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 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B. 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C. 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D. 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9.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与所提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①魏源②陈独秀③李鸿章④孙中山
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10. 有人笑称孔子在经营店铺上是最成功的,其“孔家店”传承两千多年不倒。但新文化运动却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主要是因为()
A. 孔家店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欲反对封建必先破除儒家正统思想
B. 新文化运动的人多是留洋出身,对儒家思想缺乏了解
C. 新文化运动的人创立的新的学说更适合中国的现实需要
D.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欲以科学马克思主义代替儒家学说
11. (改编题)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此话反映李大钊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是()
A. 各有特色B. 扬中抑西
C. 扬西抑中D. 无法相通
12. 17世纪上半叶,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要“打倒孔家店”,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
A. 是自相矛盾的B. 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C. 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D. 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
13. 在“向西方学习”问题上,《海国图志》与《资政新篇》的主要区别在于()
A. 是否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 是否抵御外来侵略
C. 是否与外国正常交往
D. 是否发展资本主义
14. 下列在新文化运动中发表的文章,对新文学不具有重大影响的是()
A.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B.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 鲁迅的《狂人日记》
D. 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5.
陈独秀、李大钊等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除陈腐学说之囹圄”是指()
A. 猛烈批判封建主义史学观
B. 挑战封建复古主义
C. 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D. 彻底变革封建文学
16. (2009?济南高二测试)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
A. 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 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 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 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17. 在近代中国出现了许多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下列人物属于这一类的是()
A. 康有为B. 林则徐C. 梁启超 D. 陈独秀
18.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思潮的主流,其直接原因在于()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B. 前期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 五四运动冲击了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
D. 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19. 新文化运动的成果不包括()
A.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 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C. 树立对东西方文化的正确看法
D. 启发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
20. (2009?山东莒南一中测试)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适应了哪些社会思潮 ()
①中体西用②维新变法③救亡图存④民主科学
A. ①②③ B. ②③C. ①③④ D. ②④
21. 《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
A. 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B. 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和推动
C. 俄国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
D.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领土权益被日本攫取
22.
康有为之所以把儒家学说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相结合,是因为()
A. 康有为深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难以摆脱儒学思维方式
B. 借儒家思想的外衣,减小传播新思想的阻力
C. 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确有相似之处
D. 借西方思想改造传统儒家思想
23.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西学同以前相比,内容最大的变化是()
A. 学习西方伦理意识B. 引进西方的科技
C. 强调民主与科学D.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24.
“德先生和赛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下列对这一口号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坚持以民主和科学为救国理论 B. 有利于中国科技的发展
C. 体现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愿望 D. 正确指明了当时中国人民的斗争出路
25.
下列对戊戌变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A. 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 
B. 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提倡西学
C. 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D. 这次变法获得了统治者的一致支持
26.
近代有人曾说:“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却又说:“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 B.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 五四运动的爆发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7. 下列哪一思想内涵与“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相一致()
A. 维新思想 B. 三民主义思想 C. 新文化运动 D. 三个代表
28.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 都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B. 都提倡民权和西学
C. 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D. 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29. “随着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文化领域也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这从本质上说明了 ()
A. 中国文化有了进步 B. 文化要受社会现实制约
C. 中国思想文化领域混乱 D. 中国文化的特点新旧交替
30.
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一致性是()
A. 坚持反封建B. 消除清朝残余势力 
C. 反对尊孔复古D. 开展文学革命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31.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和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主义者就封建专制问题提出了许多思想主张。
请回答:
(1)他们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
(2)上述基本观点有何不同?
(3)产生上述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是什么?
32. 阅读下列
材料一 ……前者英法各国,以日本为外府,肆意诛求。日本君臣发愤为难,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现已能驾驭轮船,造放炸炮。去年英人应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恃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工,用是凝然不动,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材料二 在上清帝第五书中,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中国近现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从日本的发展中得出了什么认识?其依据何在?
(2)材料二中康有为从日本的发展中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
(3)李鸿章和康有为为什么会从日本的发展中得出不同的认识?
(4)李鸿章、康有为的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成功实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五单元测评
27. C解析: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张。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就是倡导民主、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而当今社会也大力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故选C。
28. C
解析:戊戌变法的原因并不是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因此选C。
29. B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理解能力。文化发展受社会现实影响,故B项正确。
30. 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比较能力,新文化运动和辛亥革命一样,都是反封建的民主运动。
31. (1)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民主主义者以民主反对专制,主张把中国建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国。(2)黄宗羲主张限制君权,未涉及制度;启蒙思想家提出用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制度;民主主义者主张实行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
(3)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戊戌变法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西方文化传入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西方思想文化大量传播。
32. (1)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依据:日本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实现了独立富强。
(2)由皇帝主持自上而下地变法。目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3)经济发展状况不同;阶级立场不同;社会主要矛盾不同。
(4)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7569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