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点睛之笔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摘要:新课引入是整堂教学的首要也是重要的一环,教师精心设计引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犹如一首优美的旋律需要动听的前奏,一部惊心动魄的电影需要扣人心弦的开头,一节老师精心准备的课,同样需要形式多样且优美的引课。本文介绍了有效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几种行之有效的新课引入方法。

 

 关键词: 新课引入 绪言 电化教学 探索性实验 复习 化学故事 其它引入

 

化学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其中新课的引入是整个课堂教学首要的也是重要的一环。新课的引入在每节课中虽仅占几分钟,或许只几句话,然而这几分钟或几句话,所起的作用却很重要。人们常说:良好的开头,成功的一半。一个成功的课堂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可使整节课的教学进行得和谐自然,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因此,设计良好的新课引入也就形成了课堂教学的“凤头”,为整个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基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化学的新课引入也要因新课内容的不同而选择相应的方法,要贯彻趣味性、新颖性、启发性、针对性的原则。

 

我认为:知识是有“环境”的,如果老师能通过优美的引课创设出能诱发出学生真实的情感的开头“环境”, 使学生产生发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先声夺人”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贯穿整堂课。下面笔者就新课引入的方法,结合中学化学教材,谈点粗浅的体会。                                                                          

 

    要上好化学课,首先要引好第一章绪言。此章作为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起着连接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重视与初中化学的合理连接,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燃烧等知识的学习,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重视实验教学,可以补充几个化学魔术,例如“点石生火”(乙炔和水反应)、“白纸写红字”(在晒干的用三氯化铁浸过的纸上用KSCN溶液写字)、“粉笔炸弹”(强氧化剂氯酸钾与强还原剂红磷混合后,受到撞击即激烈反应,发生爆炸。)、“黑面包”(蔗糖和浓硫酸反应)等。让我的学生在诧异中感受到化学的神奇,体验化学的魅力,从喜欢化学实验过度到喜欢化学。

 

 第二,从其他学科中提问引课。卤族元素的引课:我们在初中语文中学过《白毛女》,佃户杨白劳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恶霸地主黄世仁想霸占喜儿,在除夕之夜强迫杨白劳卖女顶债,杨白劳被迫喝卤水自杀。在旧社会她的父亲杨白劳喝盐卤自杀了。盐卤的卤究竟是什么?我想通过本节的学习将会了解。首先了解卤素的组成……

 

    乙醇的引课:古诗有云,琵琶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很多古诗与酒有关,也有传言李白斗酒诗百篇,酒究竟有何魅力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乙醇、醇类。

 

问题是思维的开端。高质量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吹皱一池秋水”,还可“激起千层细浪”,达到引发兴趣,激活思维的目的。

 

第三,电化教学手段引课。

 

新时代的教育为“一支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还可以制作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歌曲图片等,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活跃课堂的气氛和增加视觉上的冲击力,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例如在讲水分子的构成时,可以把它制作成课件,让学生从电脑上观看。通过具体生动的动画,变深奥为简单,变抽象为直观,从而使学生更易领会,并且能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高一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中《SO2和NO2对大气的污染》,就可通过以上手段把学生的视角延伸到现在世界的各个受污染的角落。例如,目前热播的《无极》拍摄于香格里拉碧沽天池。那里本是一个世外桃源,但现在碧沽天池周围却满目疮痍。“美丽”的“海棠金舍”,歪歪斜斜地蜷在池边,周围的草地上到处都是建筑垃圾和废弃物。另外一处空地上,则遍地生活垃圾,还有多处砍伐树木的痕迹。通过图片对比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蛋白质的引课:用投影的方式展示结晶牛胰岛素和SARS病毒的分子模型,用媒体手段拓展视野。

 

第四,探索性的实验引课。化学是一门源于自然的科学,许多基本概念、原理是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并从观察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如果能把化学的教学还原于原始的发现过程即实验,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引发“好奇”的兴趣、探索事物的运动规律,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是大有好处的。如讲“金属钠”一课,可设置一个探索性的实验作为引课:一个盛有水的大烧杯,一块保存在煤油中的金属钠。教师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提问:① 、取用钠时,打开瓶塞闻一下瓶中液体的气味。②、用镊子取钠,不用手拿思考为什么? ③、大块钠切割时你能获得什么现象和结论?④、不规则的钠块在水中如何运动,自身有何变化?⑤、反应结束后向溶液中加入酚酞变红,是何原因?⑥、如何验证反应产生的气体?

 

    原电池一课:用番茄锌片铜片和音乐贺卡组装一个大番茄音乐电池,将番茄藏在学生看不到的盒中,只给学生看到音乐贺卡的闪光,听到音乐贺卡的优美的旋律,当教师将番茄电池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巨大的疑问和浓浓的兴趣一起涌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教师此时再展开课堂教学内容,可以说水到渠成。

 

    乙炔一课,引导学生观察在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大小相仿的电石和普通的石头,分别滴几滴水,并点燃,随着乙炔火焰的燃烧,学生们的好奇心也随之热烈的燃烧起来了。为使好奇心得到满足,学生能主动地去学习有关知识。

 

碱金属元素的第二课时,先不用书本中的焰色反应的过程,设计如下实验:将钠盐、钾盐、铜盐、钙盐、钡盐等撒到酒精火焰上,(将酒精盛在的蒸发皿中效果较好),在学生惊叹那些鲜活的跳跃的多彩的火焰后再如实讲解书本中的实验操作。

 

又如,讲“燃烧和缓慢氧化”一节时,先安排学生看一个“水中生火”的趣味实验:通过玻璃管将氧气与浸在热水中的白磷接触,结果白磷竟然在水中燃烧起来,出现了“水火相容”的奇迹。这种酷似魔术的实验,让学生感到不可思议,探究问题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从而为燃烧条件的讲解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第五,复习引课: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对于那些新旧知识有交叉的课可在新课开讲前,先复习旧知识。从旧过渡到新,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例如:学习《氧族元素》一课,先复习第五章的元素周期律知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高三的晶体结构可以先回顾高一的化学键的内容。学习烃的衍生物的第一节溴乙烷可以让学生先写写乙烯和溴的取代反应以及乙烯和溴化氢的加成反应。进而展开卤代烃新课就比较顺利了。讲解物质的量浓度一课,可以由初中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引入。

 

 例如“乙炔”一节教学之前,首先复习乙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写出乙炔的结构式。引导学生分析对比乙烯和乙炔结构的异同,根据乙烯的性质,推测乙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为证明这些这些推测的正确性,就自然过度到“乙炔”的教学。

 

以复习旧知识为桥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运用该方法,既复习了学过的知识,又降低了本节的难度,顺利地导入新课。值得注意的是,温故导课中的“温故”是为“知新”服务的,切不可颠倒主次。温故导课一旦成了纯粹的复习课,就是一种失败。

 

第六,从科学故事引课:苯这一课笔者在引课中是通过苯的发现史来设计的,19世纪初,欧洲国家的照明已经普遍使用煤气,在生产煤油的过程中有一种无色臭味的液体不为人所知,在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这种油状液体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碳氢化合物。此后几十年间,人们一直不知道它的结构。1864年冬的某一天,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坐在壁炉前打了个盹,碳原子和氢原子悄悄的潜入凯库勒的梦中,12个原子们开始在梦境中跳舞,一条碳原子链像蛇一样咬住自己的尾巴,盘旋起来。清醒之后,凯库勒推测苯分子是一个环。至于苯的真正结构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又如,在讲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这节课时,一上课,教师说:“今天先讲个故事。”全班鸦雀无声。“1928年夏天,趁军阀混战,群龙无首的机会,军阀徐源泉部下的一名军长,把贪婪的目光盯上了富丽豪华的东陵慈禧墓,想发笔横财,开墓后,他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精致的烟盒装着上等的鸦片,这时一个军官烟瘾大发,摸出火柴就想美美抽几口,那知刚一点火,墓室就发生了爆炸,里面的官兵被炸得血肉横飞。后来经调查才知道,爆炸是一种叫甲烷的气体引发的。甲烷究竟是何方神圣呢?我们这一节课就来认识它的一些性质。”近乎离奇的故事,让学生惊讶不已,学生立刻就对甲烷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理,从而自觉地进入学习的角色。这样引入新课,不仅给学生制造了一个悬念,使他们产生的浓厚的学习情趣和求知欲,而且为主题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足见故事导入的长处和优点。

 

第七,其它引入法

 

(1)引用古诗、成语、农谚引课。

 

不少古诗中含有化学知识。在学习“石灰石”时,可引用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样导入新课,学生觉得非常有趣,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又如,许多学生对电视剧《还珠格格》中小燕子的形象仍记忆犹新。在“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一节的新课导入中,不妨借用一下小燕子的歪诗:“人每天都要喝水/早上要喝水/晚上要喝水……渴的时候要喝水/不渴的时候也要喝水。”教师边朗诵,边模仿小燕子的动作表情,既让学生很自然的体会到水的宝贵,又为教学带来轻松愉快的气氛。类似地,通过成语“百炼成钢”导入“生铁和钢”,“冰清玉洁”导入“溶解度”,通过农谚“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导入“化学肥料”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 直接引入法
  “现在学习第五章,第二节,烷烃”这种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的教学,也是常用的导入方式。教师用简明的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想活动吸引到课堂教学中,这种方法简捷明了,节约时间。就是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开宗明义的讲授本章节的教材内容、重点及难点。这种形式的导入,多用于绪言课或起始章节。教师语言要生动形象。教学内容多和对高年级自制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宜采用此法。
 

总之,以上是笔者关于如何优美引课的小结,这里的每一个例子笔者都曾经实践过,对提高本校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还是有效的。不管哪一种方法,都要力求做到既在学生意料之外,又在教学情理之中。正如傅元根老师所说:“导语无一定之规,但有一定之妙。”新课导入虽然很重要,但它毕竟是为新课讲授服务的,所以不能喧宾夺主,拖泥带水。故新课导入应篇幅简洁,快速到位。可以说,新课导入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项艺术。

 

教学的灵魂在于创造,使每一堂课都上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仅有引课这一个环节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丝丝入扣的分析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冯克诚主编.化学课外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2、田入欣.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化学教学,2002,(5)

 

3、李如密.教学艺术论.济南:山东省教育出版社,1999

 

4、孙建民、孔凡升主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艺术》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5、杨连青、王钢主编《导入》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6、李如密《教学艺术论》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7671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