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宜昌一中公安一中 期中考试命题: 审题:考试时间:11月1日午1:00—17:30 试卷满分:100分第IB.《诗经》内容上包含了风、雅、颂三个部分C.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社会风貌和特点D.有多种表现手法和特点2、一个先秦思想家“致力于人的精神自由的思考并且注重思辨”,他最有可能的应该是A.孔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A.宫廷秘史?B.唐朝诗歌?C.?D.4、“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乃知不善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A.无为而治 B.心即理也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5、顾炎武认为,“王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B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的背弃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A.董仲舒B.C.朱熹D.李贽A.反映的内容与印刷术发展有关 B.反映了科举考试中存在的问题C.商品经济渗透到科举考试中 D.肯定了书坊在普及知识上的贡献A.认为西学中源B.认可西方科学,排斥西方宗教C.明确区分西方科学与西方宗教D.A.民主与科学B.耕者有其田C.君主立宪D.男女平等A.不合国情B.对西方的制度文明缺乏认识C.D.违背了近代化的历史潮流A.缺乏具有现代性的思想资源B.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是当务之急C.多数国人守旧落后缺乏反省D.中国民众民主与科学意识淡薄A.莎士比亚的人文思想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C.达尔文的进化思想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13、“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这义,是本于信,以至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这段材料可能出自于A.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 B.薄伽丘的《十日谈》C.马丁?路德的《论基督徒的自由》 D.伏尔泰的《哲学通信》14、伽利略对木星有若干卫星、卫星象月亮围绕地球那样绕着木星转这一发现印象尤其深,他认为天体也许具有和地球一样的实质,是一团团在空间转动的物质。约翰?多恩表达了17世纪初新天文学扰乱人心的影响,他写道:“一切都破碎了,一切都失调了。”这主要表明“新天文学”A.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近代科学B.引起了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C.动摇了人们对封建神学的迷信D.推动了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A.《尚书?泰誓》: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B.《左传?昭公十八年》:天道远,人道迩(近),非所及也C.《荀子?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D.《墨子?耕柱》:鬼神之明智于圣人也,犹聪耳明目之于聋瞽(盲人)也。B.“左”的观念C.《青春之歌》的创作脱离当时时代主题D.杨沫在当时是“反动学术权威”19、20世纪80年代初,文坛一度出现“反思文学”“伤痕文学”热流,它们反映的主题主要是( )A.抗日战争 B.国共内战 C.“文化大革命”D.改革开放20、有学者说,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创新和发展,说了许多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这些话包括: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③社会主义革命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④⑤21、下面是新中国成立至2008年我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统计表年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949年1170000.029%1998年34000005%2002年1700000015%2008年2021000023.3%上表说明A.1949—1998年是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年平均增长率最快的时期 B.1998—2002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年平均人数增长最快的时期 C.2002—2008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年平均人数增长最快的时期D.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每年增长近0.5%22、文革结束后,国家为发展教育重新整顿了教学秩序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针,下列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科教兴国”战略实施 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提出③重新恢复高考制度 ④“希望工程”推出A.③①②④ 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23、19世纪上半叶,法国经过大革命的洗礼后,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步确立,人权思想深入人心,尊重个性、强调自我、注重个人情感成为新的时代风尚。进而产生的是强调主观情感、追求个性表现的浪漫主义艺术。下列理解和说法正确的是A.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是德拉克洛瓦、米勒、塞尚 B.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品是《马拉之死》、《日出?印象》C.偏重内心,向自我心理探求,揭示复杂矛盾的内心 D.偏重客观、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24、荣获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马尔克斯在颁奖仪式上,作了题为《拉丁美洲的孤独》的长篇演说。他激烈地指出,“孤独”就是拉丁美洲的代名词。“孤独”已经渗入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精神,成为阻碍民族上进、国家发展的心理负担。这就是拉丁美洲“神奇现实”的内在含义。由此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发掘“神奇现实”主要是为了强调A.对拉丁美洲被排斥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描绘布恩迪亚家族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揭示当代拉丁美洲的民族孤独感,望拉丁美洲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7分,第28题15分,共50分)26.(18分)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1)同学们搜集近代不同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亨廷顿认为。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针对如何建设新文化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另—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现代西方文明为基础”。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新文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申漳《中国古代科技简史》材料材料四 从中国古代科技特点文化背景角度中国经济现代化曾经错失三次历史性机遇材料一 就思想文化领域而言,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当时的欧洲人……为法国启蒙思想家那些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所折服。一时间,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 ——吕一民《法国通史》材料二 1850年,雨果在追悼某一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 ——吕一民《法国通史》材料三 “物质的革命失败了,政治的革命失败了。现在有思想革命的萌芽了。”“真正的中华民国必须建设在新思想的上面。新思想必须放在新文学里面……所以未来中华民国的长成,很靠着文学革命的培养。” ——傅斯年《白话文学与心理改革》材料四 今日文学大病,在于徒有形式而无精神,徒有文而无质,徒有铿锵之韵,貌似之辞而已。今欲救此弊,宜从三事入手。第一,须言之有物;第二,须讲求文法;第三,当用“文之文字”时不可避之。 ——胡适《逼上梁山》(1)结合材料一分析“法语热”风靡欧洲大陆的原因。(2分)(2)材料二中雨果所追悼的文学家是谁?请说明判断依据(4分)(3)结合材料三、四说明傅斯年和胡适的共同主张,并分析原因(5分)。(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法两国在思想启蒙上的不同特点。(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5×2=50)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CCCDDDABBBBC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CCDDBCBBBCDB一、非选择题(18+17+15=50)26、(18分)(1)(8分)维新思潮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2分)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分)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或全盘否定)(2分)“尊孔复古”逆流;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答2点即得2分)(2)(3分)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3)(3分)(举一例,言之成理即可)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重新活跃已具有民主启蒙的色彩;晚清康有为把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制度相结合,宣扬维新。(4)(4分)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顺应时代潮流。(答到2点即可)27、(17分)(1)(4分)(答到有效4点即得4分)独立取得;世界前列;领域众多,尤其是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成就多;注重实用与经验;不断传播并影响到世界各地。(2)(4分)原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1分)方法: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1分)影响:打破教会的思想禁锢;启迪了以“理性和科学”为纲领的启蒙运动。(2分)(3)(4分)中国古代科学研究注重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简单总结,缺乏深层次规律性探究;(2分)文化上是儒学(理学)主导思想界,重人伦,轻科学,重科举,影响了科技发展的动力。(2分)(4)(5分)不矛盾。(1分)由于帝国主义的敌视、封锁,“左”倾错误,“文革”动乱,我国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2分)但由于广大科技工作者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卓绝努力,独立自主地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2分)28、(15分)(1)(2分)(答到1点即可)法国启蒙思想顺应了欧洲社会发展的需要;欧洲大陆国家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尖锐。(2)(4分)巴尔扎克 (1分)依据:①湖北省宜昌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857980.html

相关阅读:四川省成都七中高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综合训练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