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文)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天水一中级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地 理 试 题(文科) 命题人:陈玉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共60分。在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图示区域中,最高处与最低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960m B.799m C.1080m D.670m2.图示区域河流 A.北半球 向南流B.南半球 向南流C.北半球 向北流D.南半球 向北流2009年2月2日,中国南极科考队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DOME—A地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内陆科学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并正式开始。读“南半球海陆分布示意图”,回答3~6题。3.如果图中a表示晨线,则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23°26′S,90°W B.23°26′N,90°EC.23°26′N,90°W D.23°26′S,90°E4.对南极冰盖最高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位置会移动②高度会变化③南极大陆的最高点 ④冰盖下有世界最大的铜矿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5.图示时刻,A、B、C、D四地中,昼长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分别是 A.C地和D地B.B 地和A 地 C.D地和A地 D.D地和B地6.图中①、②代表的洋流名称分别是 A.马达加斯加暖流、秘鲁寒流B.厄加勒斯暖流、巴西暖流C.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D.本格拉寒流、秘鲁寒流某同学对我国某地(地处120°E)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完成7~9题。 7. 该同学的观测与记录持续了 A. 3个月 B. 6个月 C. 9个月 D. 12个月8. 图中a点对应的节日可能是 A. 端午节 B. 劳动节 C. 国庆节 D. 元宵节9. 在图中b点对应的日期,世界各地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是 A. 日本春光明媚 B. 北极出现极夜 C. 南非华人欢度春节 D. 澳大利亚冬雪纷飞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0 °-10°盛行西北风B.10 °20°盛行东南风C.20°-30° 主要盛行上升气流D.30 °-40°盛行西南风11.甲、乙两图反映时间与季节正确是A.甲表示7月份、夏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图7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下图是某岛1月份均温分布图。读后回答12~  A. 中部多,四周少 B. 四周多,中部少C. 东部多,西部少 D. 西部多,东部少13. 影响该岛降水的主要是  A. 东南季风和寒流 B. 赤道低气压和暖流C. 东南信风和暖流 D. 副热带高气压和寒流14. 该岛东部的植被是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热带草原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热带雨林 下图中箭头表示地表径流的方向,读图回答15~16题。15.关于图中S、T两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S点位于山谷中 B.T处可能有河流发育 C.S点的海拔比T点高 D.在S点一定能看到T点16.下图中,箭头指示海拔增大的方向,则经PQ的地形剖面图和经过S点的等高线的绘制,都正确的是 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题。.该地可能位于  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 B.地中海沿岸C.北冰洋沿岸 D.澳大利亚.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  A.正东、正西 B.东南、西南C.东北、西北 D.东南、西北.影响洞里萨湖水位、深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位置       B.地形C.气温       D.降水.洞里萨湖地区交通便捷,吃水深度在4米左右的船只经各支流可到达湖区周围的各省省会。其中通航的最佳时间是 A.1~6月 B.5~10月C.11月~次年4月D.全年~.图甲岛亚热带湿润气候,下列?关中岛气候成因的叙述,不正确是 A.地势低平,深受暖流影响 B.终年受东北信风带影响C.四面临海,受海洋影响大D.冬、夏季风向明显变化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岛位于板块边缘,地壳不稳定B.丙海域石油资源十分丰富C.乙岛地处板块内部,少地震活动D. 丁海域是世界性的大渔场23.图示美国东南部地区湿地分布广泛,形成的原因是①气候温湿 ②河流凌汛时间长 ③地势低平 ④冻土广泛发育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010年11月24日,中国地质工作者首次深入敦煌附近180千米处的无人区魔鬼城,对这一国内最大的雅丹地貌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读图回答24~25题。24.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地壳上升运动  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中的A.① B.⑤C.③ D.④26.古代,哥伦布从欧洲去美洲时,走了图中M、N两条不同的路线。下列有关这两条路线的说法正确的是①M路线较N路线远 ②M路线所需时间更长 ③N路线较M路线远 ④N路线所需时间更长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通常要比圣约翰斯的气温高B.“泰坦尼克号”首航没能到达目的地,是途中撞上北大西洋暖流带来的冰山而沉没C.纽芬兰渔场形成原因与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基本相同D.一艘油轮曾在英吉利海峡附近失事,使2.95亿升原油泄入海中,这次海上石油污染不可能进入北冰洋。读图14,回答28~28.农业地域类型以水稻种植业为主的地方是A.① B.② C.③ D.④29.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地方与其所在国家对应正确的A.①--印度B.②--中国 C.③--巴西D.④--俄罗斯读我国(40°N~45°N)间某地区地形剖面及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回答30~31题。30.甲地的自然带是A.温带荒漠带B.温带草原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高山草甸带31.乙地可能有丰富的 ①风能 ②太阳能 ③水能 ④地热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读我国某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路径示意图,回答2~题。.图中Ⅰ、Ⅱ、Ⅲ依次表示A.资本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 B.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C.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 D.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该区域可能是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南沿海 D.青藏地区34.据图判断,该社区最应该增加哪种职业的人力资源A.医院看护工 B.高科技人才 C.建筑工人 D.幼师与小学教师 35.从社区(分年龄)人口移动状况看,该社区最可能属于城市地域中的哪个部分A.郊区 B.文化区 C.行政区 D.中心商务区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36~37题。36.图中昆明以西的地区几乎没有铁路,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该地区 A.森林茂密,施工困难 B.保护旅游资源,防止生态破坏 C.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高山峡谷 D.资源贫乏,人口稀少37.图中的梧州曾是广西省内最大的城市,但后来的发展却大大落后于柳州和南宁,这表明①河运在古代是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②政治因素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在增强③现代城市布局中,沿江设市已无吸引力④交通方式的改变,对沿线城市的分布及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⑤沿铁路的城市轴线已取代了沿江设市的布局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⑤咸海位于亚洲一沙漠中部,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借助两条冰川补给的河流——阿姆河和锡尔河,咸海获得淡水补给,蒸发是这一水域萎缩的唯一自然原因。由于兴都库什山和帕米尔山高处的冰川消退,咸海本应处于扩张趋势,实际情况却是咸海正以令人警惕的速度萎缩。咸海萎缩导致“有毒沙尘暴”形成。结合下图完成38~39题。 咸海水位、水域面积与灌溉面积的关系图38.关于上述材料的,的是现阶段入湖水量应持续增大灌溉面积的逐年增加可能是咸海萎缩的主要原因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入湖水量一直增加水域面积减小幅度水位下降幅度是不一致的A.B.C.D..关于“有毒沙尘暴”的,正确的是A.其“毒性”主要是指湖水中的盐分、残留农药等B.其“毒性”主要是指湖水中的重金属C.其“毒性”不会危害人类的健康D.其“毒性”的危害是逆转的二、综合题(1)简述图示区域地形特点。(2分)(2)目前甲城缺水问题仍日益严重,简析原因并从产业发展方面提出解决措施。(6分)(3)该地西部地区应如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分)42.(12分)对自然条件的适度改造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上游区域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分布图材料二 这里有色金属丰富,被称为我国有色金属长廊。图中A山脉是我国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图中B地区农业发达。(1)说出甲区域河流的开发利用方向并分析其原因。(4分)(2)分析该地区成为我国有色金属长廊的理由。(4分)(3)针对图中B区域水稻种植业生产,有关专家认为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4分)43.美洲大陆西部有世界上最长的科迪勒拉山系,它像一堵墙壁阻隔了东西水汽交换。下图是“美洲大陆略图”。图上表格中是西海岸部分地区1、2月和7、8月降水资料(单位:mm)。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6分)(1)从图上推测,每年7、8月间,受中纬西风控制的城市是 、 等。(2分)(2) 根据图上各地降水的季节分配可以推断, 和 的气候类型相同,试分析其成因(6分)(3)简述图中全年降水量最少的城市对应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特征及原因(6分)说明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形成的原因(2分)天水一中级—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地理答案一、选择题1~5 ABDAC 6~10 DDCAD 11~15 BCCDB 16~2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文)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916019.html

相关阅读:江苏省赣榆县城南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