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共35小题,共140分。)24在戏曲舞台上,演员轻扬马鞭表示骑马,划浆表示行船,绕场一圈表示日行千里。这些舞台表现形式体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A综合性 B虚拟化 C程式化 D现实性25.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C.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26.《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内阁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政体形式为责任内阁制27.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组成城邦的公民理想人数应以5040人为上限,因为这个数字是个人能认识并充分交流的极限。关于他的这一想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中国古代道家思想有某些相似之处B.柏拉图反对雅典民主政治制度 C.柏拉图认为民主制度不适用于希腊城邦 D.造就了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28.北宋文学家苏轼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宋诗话全编?苏轼诗话》)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A.知行合一 B.格物致知C.致良知 D.经世致用29. ‘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反映了汉代“市”的出现与兴盛 B.反映了唐代“草市”的出现与发展C.反映了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后“市”的发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D.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盛30.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临时约法》规定人们有言论、出版等自由B.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31.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本杰明?基恩)对这句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美洲的发现为欧洲社会带来巨额的财富和广阔的市场 B.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C.有利于人性的解放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32.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1774年,当路易十六执政时,他所继承的是一个自路易十四时代就已经达到空前鼎盛的专制的王朝。……在大革命之前,欧洲国家几乎全部都是君主制和农奴制,而法国在14—15世纪就废除了农奴制。法国大革命前二十年,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候。”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经济繁荣加速了革命的爆发B.专制社会里,君主改革容易带来危险 C.革命前法国的社会矛盾并不尖锐D.经济繁荣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33.在领导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俾斯麦成为整个德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然而,1890年劳苦功高的俾斯麦还是被辞退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A.帝国皇帝 B.帝国议会 C.联邦议会 D.责任内阁34.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 “求变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35.有这样一种文学,“它排斥虚无缥缈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这种文学是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印象派第Ⅱ卷(非选择题)40.(25分)(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2分)材料二 中国近代主要洋务企业类别企 业创办人时间地点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1861年安庆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1865年上海民用工业开平矿务局李鸿章1878年唐山开平镇汉阳铁厂张之洞1890年汉阳(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中国和英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差异。(4分)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中国相对于英国而言有那些不利条件。(9分)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国人学习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外部原因。(12分)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奕诉等:《请设总理衙门等事酌拟章程六条折》(1861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理衙门职权的变化及其作用。(9分)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思考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曾国藩的主要教育思想。(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郭斌和与革命党人评价曾国藩的角度。我们应依据何种标准评价曾国藩。并指出影响评价人物的主要因素。(9分)24---28:BCBAB;29---33:DBCAA;34---35:DB。40.(25分)(1)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纺织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形成包括新型地主、手工场主、包买商等早期“资本家”。(12分)(4)差异:英国从轻工业率先开始,中国从重工业起步。英国主要是私人资本创办,中国是清政府和地方官僚创办。(4分)(如写英国从事机器发明主要是工人、技师等,洋务运动期间已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可酌情给分。)不利条件:没有改变中国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没有改变封建制度,没有实现民族独立等也可);基础薄弱,技术落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失去海外市场;战争的破坏;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低等。((9分)41、变化趋势:从拒绝西学到逐渐接受西学(或“天朝上围观念逐渐瓦解”);(3分)鸦片战争以后,学习西学的国人由少到多,西学传播日益广泛;(3分)对西学的认识经历了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的复杂历程。(3分)(其他意思相近的表述亦可)外部原因: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联系逐步加强,中外交流日益加强;列强侵华不断加剧;西方近代文明显示出其先进性。(3分)45.解析:第(1)题,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背景知识,从 “查各国事件向由外省督抚奏报,汇总于军机处” 等关键句的信息入手,设立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与外国事物特别是军务、外交事宜较多有关。第(2)题,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一的信息,结合课本清朝近代权力结构变动的相关知识,不难发现总理衙门的职能在不断扩大,由临时到常设,由非专业到专业,由最初的军务转变为多种职能。结合洋务运动的背景分析其作用。45:答案要点:(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进京;外事纷繁,军机处不能及时办理。(6分)(2)变化:初设时只是临时性机构,专门处理外交事务;后来职权几乎包括所有洋务。(6分)作用:导致政府机构和权力结构的变动;推动洋务运动。(3分)吉林省白山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16298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