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七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2014届高三年漳州七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 100分)命题人:芗城中学 蓝志雯 审核人:廖彩虹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下列选项属于干支纪年的是( )A.《琶琶行》“元和十年”B.《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C.《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D.《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2.在判定文明时代出现的具体标志时,有学者将其物化为:(一)以宗庙、宫室为核心的都城的设立;(二)王陵区的存在;(三)青铜礼器与青铜兵器被比较广泛地使用;(四)已能记载语言的文字的应用。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形成的时间最迟不晚于( )A.一万年前 B.传说中的黄帝时期 C.商周时期 D.秦汉时期3、《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D 《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A.国民革命的兴起B.土地革命的开展C.抗日战争的胜利D.战略反攻的开始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最早可能出现于A.九一八事变前B.西安事变前C.后D.重庆谈判后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模式特点模式1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模式2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模式3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下列织归属于模式1的是A.亚太经合组织B.北美自由贸易区C.欧洲联盟D.上海合作组织A.经济繁荣、商品经济活跃使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较大B. 第二、三套反映了五六十年代中国国民经济困难C.3种分币退出市场说明中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D.几套人民币的发行演变见证了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8 中国思想文化史专家《论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西方文明史》“1920 年代和1930 年代的欧洲历史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像以往那样对进步深信不疑……这是令人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年代。”在这一时期的中国,有的人感到“革命胜利的曙光喷薄欲出”下是时间1931年11月1935年11月1936年6月1937年1月1949年3月江西瑞金陕北瓦窑堡陕西保安A. 见证了国共两党对峙一合作—的历程C.反映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胜利 D.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学&科&]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学科]13 某中学进行“三世纪罗马帝国模拟法庭”的课外活动。其中,场景错误的是 A.场景三: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 案由:人身伤害B.场景二: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 案由:追讨欠款C.场景一:原告,一奴隶;被告,一罗马帝国公民 案由:要求取得人身自由D.场景四:原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案由:商业纠纷14下列来自课本目录的标题,其表述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某种价值判断的是A.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B.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C.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D.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15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 )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 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16.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④古代商帮的推动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7.下列措施不属于削弱相权的是( ) A.秦朝实行九卿制度 B.汉武帝设置中朝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 D.宋朝设置“中书门下”和枢密院18.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冶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A.重视商业的作用 B.提倡重农抑商 C.重视农业的作用 D.提倡农商并重 20.在晚清像李鸿章、袁世凯那样的重臣均非科举出身,另一方面像张謇这样中了状元也不做官,而是经商办实业。反映了( )A.科举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不能培养实用人才 B.清朝从根本上改变了用官制度C.清朝废除了科举制度D.读书人放弃科举考试 21.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 )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 B.“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D.“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22.苏州碑刻博物馆的《永禁机匠叫歇碑》,是清朝雍正年间机户为禁止机匠聚众叫歇(罢工),勒加(工)银而立。下列直接反映该碑刻包含的历史信息是①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②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兴起于苏州③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手工业中劳资斗争④中国早期雇佣工人为改善经济待遇而开展斗争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23.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B.明朝废除丞相制度C.清朝设置军机处D.元朝建立行省制度24.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25.《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26.从秦朝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影响了中国近2000多年。你认为下列中的一项制度最能体现“皇权下的民主”的是( )A.秦朝三公九卿制   B.西汉中朝制度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清朝军机处27.“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 )A.重农抑商政策B.资本主义萌芽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君主专制制度28.清朝前期,福建泉州、漳州生产丝绸,所需原料购于江南,载往镇江染色后运回织绸。这反映当时( ) ①长途贩运贸易活跃 ②区域分工明确 ③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④生产社会化明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9.清政府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反映的实质(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规模 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30.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014届高三年漳州七校第一次联考历史答题卡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准确的答案,30题,每题2分, 60分)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学&科&]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31、(分)在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O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材料二(70年代中国)当时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使得所谓“集体经济”面目全非。这种虚假的集体经济局面还有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政府是否还有必要逼迫农民去“瞒”、去“偷”、去“借”,去“扩大自留地”,去变着法儿这样那样……这就是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选择。 ——高王凌《现代化转型中的农民反行为》 材料三《1500—1820年欧福建省漳州市七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22332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