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民乐一中2013届高三12月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民乐一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填写在试卷上无效。)1.《礼记》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采邑)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这反映了两周土地制度的特点是A.土地国有制 B.土地私有制 C.等级占有制 D.家族占有制2.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载:“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莅庶务。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互以他官典领,虽有正官,非别敕(另有皇帝的命令)不治本司事。”这说明宋朝A.正官仅用以表示官员品秩 B.政权运作因袭唐制C.机构重叠官员职责不明确 D.相互牵制加强集权3.雅典领袖伯里克利在纪念为抵抗斯巴达人而殉国的战士的葬礼上发表演讲说:“……一个公民只要有长处,就能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种提拔是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伯里克利时期,公民能担任的公职有①四百人议事会成员②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③陪审法庭的陪审员④十将军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①④4. 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代表的罗马法对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例如所有权、债权和契约等,都作了详尽的规定。15~16世纪,两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兴起 B.世界市场形成的推动C.罗马法内含自然法的原则 D.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5.“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十二铜表法》)这表明罗马法 A.调节个人财产关系的法律已见端倪 B.意在保护贵族阶层利益C.以《十二铜表法》为其成熟的标志 D.利于稳定罗马帝国秩序6.下面是近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①②③处填的内容应是项 目法国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总统皇帝国家元首产生方式①世袭国家元首任期任期制终身制政府首脑总统②国家权力中心③皇帝和首相A.世袭、君主、总统 B.世袭、首相、议会C.选举、君主、议会 D.选举、首相、议会7.“中国人民是富于反抗精神的,然而又是缺乏建设性的。……他们无法逾越时代的界限和站在更高的历史高度作回顾和前瞻,因而无法真正完成民族的独立。”以下运动最符合题意的是A.维新变法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 太平天国运动8.“今虽新政治之建设,茫乎未有端倪也,而数千年来恶政治之巢穴,为国家进步之一大障碍物者既已拔去,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较前为宽,其机会较前为多,其用力较前为易……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梁启超的观点表明 A.君主立宪成为必然选择 B.民主共和道路根本行不通C.清朝统治成为众矢之的 D.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 1943年蒋介石出版了《中国之命运》。该书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人“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这说明蒋介石出版该书的真正目的在于A.反对盲从外国文化 B.以自由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C.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D.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13.有评论说,20世纪 70年代,中国结束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被动,打赢了一场“隐形的世界大战”。这主要是指A.彻底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迫使美国调整对华政策,从敌视走向缓和C.赢得了第三世界的信任与支持 D.抵制了西方和平演变,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14.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A.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B.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C.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 D.北约的建立 15.周恩来说:“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16.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 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该变化趋势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时间(明代)弘治(1488―1505年)嘉靖(1522―1566年)万历(1573―1620年)吴江县3市4镇7市4镇10市7镇A.经济中心地位使吴江县集市增多 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江南城市发展 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法国史学家K波密昂说过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是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性质 材料一 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 伯利克里说,雅典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秦朝政治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雅典政治制度对近代西方社会政治文明建设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唐代丞相制度与汉朝相比有什么变化?(2分)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伯利克里在这段话中提到的雅典民主制的特点。(4分)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个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 ――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1787年宪法规定了横向的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之间的权力的分立和纵向的联邦与州之间的权力的分立。……政府结构使权力为公众福利和正义的目的有效行使其管理职能,同时又保持对权力的优良控制,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管理与控权的动态平衡,这是分权和制约的归宿。……“行使政治权时,必须把权力分开并分配给各个不同的受托人以便互相制约,并指定受托人为公众福利的保护人以防他人侵犯。这种相互制约的必要性早已在古代的和现代的试验中显示出来。”(华盛顿) ――范亚峰《华盛顿的宪政思想》 材料二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在中国实施的共和政治,是除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外还有考选权和纠察权的五权分立的。 ――《孙中山全集》第1卷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怎样的原则? (2分)结合材料说明该原则的目的或作用。(6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6分)28.经济的发展,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影响着社会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分)? ()据材料联系宋朝商业发展的史实,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分)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的理解。(分)材料和材料揭示社会现象?(分)这种现象对新经济因素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分)高三历史试卷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答案CABAADBDD题号101112131415161718答案DCDBABCBA题号19202122232425答案DBADDBB非选择题26.(1)影响:秦朝――奠定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2分)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2分)(2)变化:由一相制变为多相制。(2分)作用: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以加强皇权;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4甘肃省张掖市民乐一中2013届高三12月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22487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