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纯WORD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蚌埠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联考语 文 试 题 (联考学校:蚌埠四中、五中、九中、十二中……)(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 66 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汉代的印章(节选)汉代的印章,在印章史上历来被人们称为是古代玺印艺术的巅峰。汉初的官私印都继承了秦印的制度,官印仍用田字格和日字格,私印也带有框栏。汉初官印作为当时官方的法物,所用的文字均为小篆结构,结体方正平直,不做任何增损处理,以示严肃。这类文字,笔画都比秦官印文字粗壮。它们被用在带框格的布局中,整体显得庄重浑穆,平整规矩。汉初的官印布局尽管套用秦制,但印文面目有了改进,印风自有异于秦,为汉代后来印章的风格起了奠基的作用。汉初官印在布局中取消田字格,应不晚于吕后二年。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的“轶(dài)侯之印”殉葬印,布局己不用田字格,便是有力的见证。轶侯卒于吕后二年,离汉开国(公元206年)仅20年。汉官印的布局和风格并不因用田字格而显得单调,有的作多字一排或二排布局,有的作四字二排布局,有的四字以上的作三排布局。在风格方面,铸印印文布排严实整齐,笔画圆润浑穆;凿印印文布排活泼,笔画生涩,转折处时见锋芒和棱角。汉私印在脱离秦制后,多方面有了重要的发展。这种发展首先表现在印文方面。它们运用了增损之法,笔画繁者省,简者增,按印文布排的疏密需要,应情而定,非常灵活。这类印文与小篆相较,结构很不规范,但被大量使用,约定俗成,得到了当时社会的认可,成了作为专用于印章中的文字,称为缪篆,被列为汉六书之一。此外,还用装饰感极强的鸟虫书入印。鸟虫书的笔画,往往带有鸟形、虫形、鱼形,因此得名。所谓鸟虫,放大后,鸟即鸾凤,虫即螭龙。按汉人习惯,以龙凤形象入印,象征吉祥辟邪,以鱼入印象征相思和爱情,并非仅为美化印文。其次,表现在形式结构上,敢于创新,敢于变化,重艺术效果和装饰趣味。白文印,不论满白或细白文,均朴实大方,印文布排或匀称、或对比。朱白相间的印,在同一方印中,或用一半朱文一半白文,或用三朱一白,或用三白一朱,通常将笔画少的字作朱文,笔画多的字作白文,使朱文笔画的粗细近同于白文笔画的间隙,使朱白二者的量感接近。还有一种在印文周围加饰图案的印,常见图案为代表四方神灵的青龙、白虎、朱雀(凤)、玄武(龟),有饰四边的,也有饰二边或三边的,统称四灵印。1.下列各句中,对汉代印章的特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汉初官即的文字都用小篆,形成庄重浑穆,平整规矩的整体格调。B.汉代的私印,从一开始就脱离秦制,印文以笔法灵活的缪篆为主。C.汉官印的印文在文字布排上有铸印和凿印两种风格迥异的排法。D.汉私印将鸟虫书入印,既美化了印文,又隐含了较深的文化意蕴。2.下面对“汉私印在脱离秦制后,多方面有了重要的发展”解说无误的一项是(3分) ( )A.增损笔法的运用,依印文疏密需要而定,排布灵活有致,完全突破了秦的格式。B.结构很不规范的,成了印章专用文字的缪篆,被列为与小篆齐名的汉字六书之一。C.朱白相间的印章中,因笔画的交错相映,构成一种较为匀称的印文文面。D.把借鸟形、虫形、鱼形而形成的鸟虫书用入印章,增强了印章外观的美感。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A.秦代印章有较为统一的制度,官印用田字格和日字格。B.汉代印章风格的变化,首先从汉初官印印文面目的改进开始。C.秦代官印文字与汉初官印文字相比,线条相对纤细。D.汉印在印文周围加饰常见的四灵图案,喻示大印是权力的象征。?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遒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过梁,欲见犀首。犀首者,魏之阳晋人也,与张仪不善。犀首谢弗见。轸曰:“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曰。”犀首见之。陈轸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曰:“吾请令公厌事可乎?”曰:“奈何?”曰:“田需约诸侯从亲,楚王疑之,未信也。公谓于王曰:‘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愿谒行于王。’王虽许公,公请毋多车,以车三十乘,可陈之于庭,明言之燕,赵。”燕、赵客闻之,驰车告其王,使人迎犀首。楚王闻之大怒,曰:“田需与寡人约,而犀首之燕、赵,是欺我也。”怒而不听其事,齐闻犀首之北,使人以事委焉,犀首遂行,三国相事皆断于犀首。轸遂至秦。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①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 ②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B.①犀首见之 ②齐闻犀首之北C.①愿渴行于王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①吾为事来 ②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5.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陈轸游说才能的一项是(3分) ( )①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 ②“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③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 ④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⑤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 ⑥“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①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轸面对秦王的质问,肯定张仪的看法,是以退为进,体现了游说之士的权谋机变。B.陈轸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取譬设喻,言之成理,使秦惠王深信不疑,并进而善待他。C.陈轸、张仪、犀首都是能够倾邦覆国的说客,相互之间争宠妒能,挑起了许多纷争。D.经过陈轸的精心策划,使本无所事事的犀首一时垄断了燕、赵、齐三国的相国事务。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2)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二)古诗歌阅读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咏荷上雨(宋)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1)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3分)答:(2)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六个空)(6分)(1)羽扇纶巾,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 ,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派云悉永昼》)(3)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践而望矣, 。 (《荀子?劝学》)(4)沧海月明珠有泪, 。 (李商隐.《锦瑟》)(5)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6)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王羲之《兰亭集序》)(7) ,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一个永恒的教书匠一一季羡林晚近,季羡林先生的头衔,除了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通常还有一项“国学大师”。为此,有人在报上陈辞,认为“季羡林的专业是佛学和梵文研究,算不上国学大师”。有人又撰文反驳,认为“传统国学的许多重大领域季羡林都涉及到了,绝对称得上是国学大师”。2007年5月,中央电视台拍摄季老的专题,拿我作陪衬,其间就提到了这段公案,问我怎么看。卑之无甚高论,窃以为,这事不值得争辩,在东西融会、环球一村的21世纪的今天,国学大师也者,既不应是一味钻故纸堆的冬烘先生,也无所谓荣辱褒贬。要我说,季羡林就是季羡林,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他的平凡,即如他所说,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他的大有人格魅力,就在于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后八个字,是我自己加的,季先生生前若听到,一定不赞成。记得有一年,胡光利、梁志刚两位学兄出版《此情犹思一一季羡林回忆录》,在前言中写上“国学大师”“国宝级学者”“北大唯一终身教授”等词,季先生阅后,坚决要求删去。季先生说:“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的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不过生的晚些,活的时间长些罢了。”2006年,第19届世界诗人大会在我国山东泰安召开,会上,季羡林、高占祥、李国彝三位被评为世界桂冠诗人。这又是一顶高帽。季先生在中学时,曾有“诗人”外号,说明他是喜欢诗的,是有这方面的素养的,但他一生发表之诗,据笔者所知,不会超过十首。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还自慊是票友。以不到十首诗的数量,荣膺世界桂冠诗人称号,他老人家肯定会感到惶恐。我没有猜错,一次见面中,季先生说了创作经过。季先生讲:“原本是泰安地区来人,说请我写一首诗,关于泰山的。我自幼景仰泰山,至今初衷不改,兴致一上,就动笔了。7月29日(2005年),温总理来,来得安徽省蚌埠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纯WORD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23775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