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鲁迅中学城南校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浙江省鲁迅中学城南校区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检测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两大题,27小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2、试题答题要求:试题所有答案均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概不给分。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1.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因素有①血缘亲情产生的凝聚力②传统的孝义观念③政府的提倡和干预④商品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为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3. 德国电视台最近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部名为《马克思和阶级斗争》的10集纪录片。纪录片中称,“没有一个德国人对世界的影响能超过马克思”,马克思似乎回到德国人的生活中了。马克思重新受到重视,是因为他A.创立了阶级斗争理论B.深入分析了社会不公话题C.发展了建党学说D.提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4. 如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轻人。这幅漫画反映了 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B.共和制度深得民众支持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D.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5. (2070年代中国)?政府是否还有必要逼迫农民去“瞒”、去“偷”、去“借”,去“扩大自留地”,去变着法儿这样那样……这就是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选择。这里的“集体经济”是指A.农业合作社 B.人民公社制度C.农村乡镇企业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 “()A.重视分类叙述法 B.反对利用国别史研究世界史C.倡导现代化史观D.力主世界通史的完整性7. 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其主要依据是A.部门有所精减、名称得到更改 B.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C.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 D.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8. 《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出现于A.商周B.春秋战国C.汉代D.隋唐A.《时务报》 B.《国闻报》 C.《民报》 D.《新青年》11. 观察如图,这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对邮票表达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是①邮标上的人物Sun Yat-Sen和Lincoln分别是中美两国 “国父”②邮票设计者将“民族、民权、民生”与“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并列,表明中美两国当时有共同目标③邮票中心突出“抗战建国”的目的是为了美、中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④邮票设计者将台湾列入中国版图是因为中美英发表了《开罗宣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12. 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A.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C.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如出一辙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13. “由于被剥夺了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为了支持其自身工业发展并照顾其自身的失业问题,其他工业国家不得不寻求发掘新的市场。它们还通过各种限制措施,承担起保护其国内市场免受进口冲击的重担。一场近乎疯狂的走向自我保护的国家主义的运动开始了,其直接后果就是以关税、进口配额和国际协定等形式出现的一系列报复性和防御性措施的出台。”罗斯福这段话意在说明 A.美国的关税政策直接推动了本国工业的发展 B.高关税阻遏外国商品流入严重伤害美国经济 C.其它国家的关税政策导致美国建立关税壁垒 D.美国必须寻求新的市场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14. 19世纪中叶,欧美出现了一批敢于直面现实、深刻揭露社会黑暗和丑恶现象并对之进行深入剖析和强烈批判的文学家。下列作品与这种风格对照错误的是 A.《唐璜》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红与黑》 D.《人间喜剧》15.“在中国革命史上是破天荒的举动。早在十九世纪就开始进行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经历了无数次斗争。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还没有哪一个阶级或政党,能够正面提出这一政治主张,从而找到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钥匙。”寻找到这一“钥匙”最初是在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16. 某学者在论述中国近代某一条约的影响时曾写到:“获得了西方列强所攫取的所有条约特权,并增加了新的特权。……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这一条约应该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17.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历史事件最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禁烟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文化大革命18.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了。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19. 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正确的顺序是 ①科学理论有重大突破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 ③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④帝国主义成 ⑤垄断组织产生 ⑥世界被瓜分完毕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②⑤③⑥④  D.②①③⑤⑥④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 《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 》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中国青年报》对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概括,经历了从被封锁包围到与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的变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认识A.②③④ B.C.①②③ D. ①③④22. 《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它所评价的是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23.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24. 新中国历史上有段时期各地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大办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幸福院等公共事业。把一切消费统统包起来,吃大锅饭”。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为着克服分散的个体经济的落后性……必须发展农业合作化” B.“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 C.“全面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D.“在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特别是联产承包制”25. 1963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说:“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适意的……必须要有一个拥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这表明欧洲( )①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②开始谋求联合 ③抵制超级大国控制 ④经济地位的提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二、材料题(每题25分,共2题,共50分)26.(25分)2015年,社会公平和谐成为两会的热点词。追求公平公正、致力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不懈追求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材料二: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切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摘自 钱乘旦?刘金源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材料三:中国人民在50年中实现了人权发展的伟大的历史性飞跃。尽管在维护和促进人权的过程中遇到过曲折,但是,一个不容争辩的基本事实是: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一个积弱积贫、备受屈辱的旧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独立自主、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12.5亿中国人民主宰了自己的命运,过上了丰衣足食、文明健康的美好生活,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民主自由。   ——《中国人权发展50年》白皮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诸子百家思想和谐社会方面有哪些合理成分和值浙江省鲁迅中学城南校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282807.html

相关阅读:山东省烟台开发区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