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山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高三年级地理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答卷Ⅰ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3.答卷Ⅱ时,答案一定要答在答案纸上,不能答在试卷上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单选题(每题1分,共50分)图1、图2分别为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总数、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2题。1.根据图中数据,可知A.北京新增人口最多 B.西藏出生率、死亡率均最高C.宁夏的迁入人口高于江苏 D.江苏死亡率特征与老龄化有关2.江苏承载人口远远高于西藏,主要原因是江苏比西藏A.资源条件优越 B.生活消费水平高 C.国土面积辽阔 D.对外开放程度高利用有关人口知识,回答下面2题。3.下面四块假想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同,人口机械增长对四地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由大到小的排序是A.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④>③>②>① D.④>①>②>③4.人口普查表明,近年来城市人口增长很快,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 B.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趋缓,机械增长加快C.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加快,机械增长趋缓 D.主要受国际移民的影响2015年10月31日,是“70亿人口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这个孩子的生日,是个叫人高兴不起来的日子,这一天,距60亿人口日不过12年零19天……目前(世界)食物充足,却有10亿人每天饿着肚皮睡觉……”。结合下图,回答第下面2题。5.A.甲B.乙C.丙 D.丁 “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 父母家庭中分离出去,只剩下老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图中“空巢家庭”现象最为明显的国家是 A.甲B.乙C.丙 D.丁7.关于该省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劳动力不足 B.自然出生率过高 C.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40% D.老龄化问题逐渐突出1990-2009年,该省A.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最快 B.粮食产量大幅度减少C.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D.经济快速发展,三大产业同步增长A. B. C. D.10. 20002010年期间,我国突出的问题是A.社会养老负担明显加重 B.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C.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D.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11.根据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A.十年间劳动力比重略有上升? B.劳动力性别比例失调C.人口素质提升明显 D.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下面为“我国某省人口变动的部分情况图”,据此回答下面2题。12.图中曲线能正确反映该省家庭规模的是:A. B. C. D.13.1990年以来,图中曲线迅速上升,主要原因是:A.婚育观念不断改变 B.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C.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D.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14.若图中阴影区域为一城中心,①②③为19:00等时线(指汽车从城市中心向外行驶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则( )A.商业区位于城市的北部B.Q方向上汽车行驶的速度最慢C.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为多核心模式D.从③线至M处的耗时大于至N处15.若图中阴影区域为一低压中心,①②③为等压线,则 ( )A.Q处降水强度最大B.P处风向偏南风C.M处是外围大风区D.N处风力最小读下图,回答下面2题。16.A、B、C分别代表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B.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C.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17.M处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的原因是A.交通干线经过 B.人口稠密C.距离市中心近 D.地形平缓下图为欧洲西部某沿海城镇功能分区图,图中的虚线为等高线(单位:米)。据此回答下面2题。18.从服务功能、环境保护等角度考虑,图中功能分区最合理的是A.①住宅区②工业区③商业区B.①工业区②住宅区③商业区C.①商业区②住宅区③工业区D.①住宅区②商业区③工业区图中A.城市地势北高南低B.①区与的最小高差为2米C.②区的东西宽度最大为4千米D.海防堤的主要作用是抵御风袭击20.该市最可能位于?A.四川 B.湖北? C.山东 D.广西21.图中城市形成时最突出的自然因素是?A.地形 B.河流交汇C.铁路 D.矿产资源22.如果考虑规划建科技园区,最合理的地点是?A.① B.② C.③ D.④右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该市功能区主要包括中心商务区、工业区、教育文化区和居民住宅区。图中标注的数值为某月二氧化硫的平均污染量(克/立方米)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3.若图中二氧化硫的污染源只有一处,则该地当月主要盛行A.西北风B.东南风C.东北风 D.西南风4.各种功能区布局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①—高级住宅区 B.③—文化教育区C.④—工业区 D.⑥—商业区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木薯约7.5吨。图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和材料回答题。.图所示区域最适宜种植木薯的地方是A.甲 B.乙C.丙 D.丁.与化石能源相比,种植木薯、发展木薯燃料乙醇的优点是A.节约土地资源 B.原料有可再生性C.减少原料运输量 D.原料适宜长期储存.该区域地势总体特征是A.西北高东南低 B.东高西低C.中间高四周低 D.南高北低读世界某区域地理要素图,回答题。.甲地6、7月份降水丰沛的主要原因是A. 暖流增湿 B. 地形抬升C.赤道低压控制 D.受西风影响.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荒地、谷类种植、混合农业、粗放牧业四类,下列地点可能出现大面积粗放牧业分布的是A. B. C. D.中央谷地位于海岸山脉和内华达山之间,是美国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M为中央谷地中某城市,该城市的平均海拔为52米。据此回答题。30.M城冬季的降水量明显少于旧金山,其影响的最主要因素是A.距海远近B.地形 C.纬度高低 D.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中央谷地的农作物种植一年可以收获2~3次,主要依赖于 A.土地面积大B. C.临近消费市场 D.灌溉系统发达下图为“四地区”的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34.四地区可能的农业地域及其主导区位因素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 甲地:种植园农业——市场B. 乙地:商品谷物农业——交通C. 丙地:混合农业——地形D. 丁地:乳畜业——气候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说法,最可能正确的是A. 甲主要生产水稻,只分布在东亚季风区B. 乙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C. 丙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饲养牛羊,机械化水平很低D. 丁主要生产鲜奶及乳产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干旱地下图为某国某农场一年中工作历,请根据图中资料,回答36.该农场位于(  )A. 荷兰西欧平原 B.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C. 泰国湄公河平原 D. 加拿大中部平原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因素为A. 热量不足 B. 水源不足C. 劳动力不足 D. 土壤贫瘠下图中A城市作为闻名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赢得了华夏“煤都”的盛誉。据此回答题。.解放后我国在A城市适当发展纺织工业,主要是考虑到 A.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 B.充分利用当地的劳动力 C.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D.平衡职工性别的社会需要.图中以太原为起点向北并沿滹沱河向东的交通线,联系两大地形区,跨越地势两大阶梯。影响该交通线走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资金 B.地形 C.泥石流 D.水源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下图为“商品谷物农业区位条件示意图”。读图完成题。.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①农业科技先进 ②人均耕地面积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市场广阔A.a—①、b—②、c—③、d—④B.a—②、b—①、c—④、d—③C.a—①、b—③、c—④、d—②D.a—②、b—④、c—③、d—①.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A.水热条件优越 B.人均耕地面积大C.市场广阔 D.农业科技先进俄罗斯的乌拉尔山区为世界重要的金属矿产地(铜、铁、铝土、锰等),炼铝工业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常在铝土产地(乌拉尔山区)将铝土提炼成氧化铝后,将氧化铝运至贝加尔湖区,在此炼好铝锭后,再运销至莫斯科工业区,制成铝制品。42.在乌拉尔山区将铝土提炼成氧化铝是因为(   )A. 当地劳动力丰富 B. 原料重,产品轻,运输量大C. 当地能源丰富 D. 在提炼时污染物排放量大在贝加尔湖区附近将氧化铝炼成铝锭是因为(   )A. 贝加尔湖区附近能源丰富 B. 贝加尔湖区附近劳动力丰富C. 贝加尔湖区附近工业技术力量强D. 在提炼时污水可排放到湖中净化铝锭运销至莫斯科工业区制成铝制品是因为(   )A. 当地劳动力丰富 B. 当地技术力量强C. 当地能源丰富 D. 当地消费市场大45.左图产品工业属于( )A.技术指向型 B.原料指向型C.劳动指向型 D.动力指向型46.右图所示内容显示,农民正在进行小麦秸秆打捆作业,打捆后的秸秆集中回收后可作为饲料出售。这种生产方式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是( )A.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B.增加就业机会 C.减少大气污染 D.推动循环经济读“甲、乙两地某同类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价格表,回答下面2题.地点 生产成本(元) 市场平均价格(元)技术原料劳动力其他甲1990年1584282010年1.2618632山西省山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289063.html

相关阅读:湖南省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考试月考(三)(期中)地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