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物理预测考试题(带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高中物理作为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运动和力、功和能、场和路、力学和电学实验。运动和力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和航天等内容,是高中物理中占篇幅最大的部分。高考对运动和力的考查每年每份试卷都有4~6个题,分值占总分的30~40%。高考对运动和力考查频率最高的知识点主要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运动图像、受力分析、物体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平抛运动规律、圆周运动规律、万有引力和航天等。
核心考点一。运动图像
【核心考点解读】运动图像是高考常考试题,几乎每年的高考试题都涉及运动图像,押中指数★★★★。
预测题1.质量= 1kg的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0-8s内的平均速度方向与1s末的速度方向相同
B.物体在0-2s内的速度变化比2-4s内的速度变化快
C.物体在2-4s内合外力做的功为零
D.物体在2s末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解析】图象可知0-8s内的平均速度方向与1s末的速度方向相反,选项A错。物体在0-2s内的速度变化比2-4s内的速度变化慢,选项B错。物体在2-4s内动能变化为零,外力做功为零, 选项C正确。2s末速度仍为正方向,选项D错。
【答案】C
【名师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速度概念、动能定理的理解掌握,结合图象综合分析能力。
预测题2.物体在x轴上做直线运动,则上下两图对应关系正确的是(图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v表示物体的速度,x表示物体的位移,C、D图中曲线为抛物线)

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F=a,F-t图象与a-t图象应该类似,选项A错误;根据位移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选项C错误。
答案:BD
【名师点评】此题涉及到F-t图象、a-t图象、速度图像、位移图像等,综合考查直线运动及其相关知识。
预测题3.某质点做直线运动,运动速率的倒数1/v与位移x的关系如题图所示,关于质点运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1/v ?x图线斜率等于质点运动加速度
C.四边形AA′B′B面积可表示质点运动时间
D.四边形BB′C′C面积可表示质点运动时间
解析:由1/v ?x图线可知,1/v 与x成正比,即vx=常数,质点做变加速直线运动,1/v ?x图线斜率不等于质点运动加速度,四边形BB′C′C面积可表示质点运动时间,选项ABC错误D正确。
答案:D
【名师点评】此题考查对运动速率的倒数1/v与位移x的关系图象的理解。
核心考点二、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核心考点解读】: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也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押中指数★★★★。
预测题1..一位同学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kg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s内的位移是18,则:( )
A.物体在2s末的速度是20/s B.物体在第5s内的平均速度是3.6/s
C.物体在第2s内的位移是20 D.物体在5s内的位移是50
解析:设星球的重力加速度为g,由自由下落在第5s内的位移是18,可得 g52- g42=18,解得g=4/s2。物体在2s末的速度是v=gt=8/s,选项A错误;物体在第5s内的平均速度是18/s,选项B错误;物体在前2s内的位移是 g22=8,物体在第1s内的位移是2,物体在第2s内的位移是8-2=6,选项C错误;物体在5s内的位移是 g52=50,选项D正确。
答案:D
【名师点评】:此题以星球上自由落体运动切入,综合考查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押中指数★★★★。
预测题2. 在地面上将一金属小球竖直向上抛出,上升一定高度后再落回原处,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则如下图所示图象能正确反映小球的速度v、加速度a、位移x和动能Ek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取向上为正方向)
解析: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加速度为-g,其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图象A正确B错误;小球位移随时间变化图象为抛物线,图象C错误;小球动能随时间变化图象为抛物线,图象D错误。
答案:A
【名师点评】此题涉及到与直线运动联系最多的速度图像、加速度图像、位移图像和动能图像,综合考查竖直上抛运动及其相关知识。
核心考点三、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核心考点解读】: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是研究运动学的基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主要包括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和速度位移加速度关系式等,是高考考查重点。
预测题1.刑法修正案将醉酒驾车定为犯罪,极大的遏制了酒后驾驶,大大降低了道路交通事故。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思考距离”变大、“制动距离”也变大。“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已知某汽车驾驶员以v=40/s的速度行驶时,正常“思考距离”为x1=16,酒后“思考距离”为x2=35,正常“制动距离”为x3=66。假设该汽车驾驶员正常和酒后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
则:(1)该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多少?
(2)汽车制动时,加速度大小为多少?
(3)该驾驶员酒后汽车“制动距离”为多少?
解析:(1)设该驾驶员正常反应时间为t1,酒后反应时间为t2,有:x1=vt1,
解得:t1=0.4s;
由x2=vt2 ,解得: t2=0.875s;
该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t= t2- t1 =0.475s。
(2)设汽车制动的加速度为a,有:x3= x1+ ,解得:a=16/s2 。
(3)设驾驶员酒后“制动距离”为x4,有:x4= x2+ ,代人数据解得:x4=85。
【名师点评】:此题以汽车制动切入,综合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押中指数★★★★。

预测题2. 2011年8月10日,改装后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进行出海航行试验,中国成为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之一。已知该航空母舰飞行甲板长度为L=300 ,某种战斗机在航空母舰上起飞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为a=4.5 /s2,飞机速度要达到v=60 /s才能安全起飞。
(1)如果航空母舰静止,战斗机被弹射装置弹出后开始加速,要保证飞机起飞安全,战斗机被弹射装器弹出时的速度至少是多大?
(2)如果航空母舰匀速前进,在没有弹射装置的情况下,要保证飞机安全起飞,航空母舰前进的速度至少是多大?
解析:
(1)设战斗机被弹射出时的速度为v0,由 得
=30 /s (4分)
(2)设飞机起飞所用时间为t,在时间t内航空母舰航行距离为L1,航空母舰的最小速度为υ1。
对航空母舰有 L1=υ1t (1分)
对飞机有 υ=υ1+at (1分)
(1分)
由以上三式联立解得 =(60-30 )/s≈8 /s (1分)
解法二:以航空母舰为参考系,对飞机有 ,解出结果同样给4分。
【名师点评】:此题以我国改装航母切入,综合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押中指数★★★★。

核心考点四。追击与相遇问题
【核心考点解读】:所谓追击和相遇问题是指两物体同时到达空间某一位置。分析此类问题要认真审题,挖掘题中隐含条件,寻找两物体之间的位移关系和速度关系。解答追击和相遇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先分别对两物体进行研究,弄清两物体的运动性质,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然后找出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并列出相应方程,联立解得。对于相向运动的物体,当两者发生的位移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的距离时即相遇。对于同向运动的物体,两者速度相等是能追上、追不上、两者距离有极值的条件。
预测题1. 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vA=10/s,B车在后,速度vB=30/s,因大雾能见度很低,B车在距A车x0=75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经过180才能停下。
(1)B车刹车时A仍按原速率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
(2)若B车在刹车的同时发出信号,A车司机经过△t=4s收到信号后加速前进,则A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避免相撞?
解析:(1)B车刹车至停下过程中,由v2-v02=2aBx
解得aB=- =-2.5/s2。
画出A、B两列火车的v--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计算出两列火车的位移分别为:xA=10×8=80,xB= ×8=160,
因xB > x0+ xA=155,故两车会相撞。
(2)设A车加速度为aA时两车不相撞,则两车速度相等时,有:vB+ aBt= vA+aA(t-△t),
此时B车位移xB= vBt+ aBt2,A车位移xA= vAt+ aA(t-△t)2,
为使两车不相撞,两车的位移关系满足xB≤x0+xA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aA≥0.83/s2。
即A车的加速度至少为0.83/s2。
【名师点评】:此题以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的两列火车切入,意在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押中指数★★★★。
预测题2..甲、乙两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以10 /s 的速度匀速行驶,经过车站A时关闭油门以4/s2的加速度匀减速前进,2s后乙车与甲车同方向以1/s2的加速度从同一车站A出发,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问乙车出发后多少时间追上甲车?
解:甲车运动时间ts后停止,t= =2.5s ;
前进了S甲 ,S甲=v甲t- a甲t2=10×2.5- ×4×2.52=12.5 ;
乙车行驶t1=0.5s位移为S乙= a乙t2= ×1×0.52=0.125< S甲;
故乙车在追上甲车前甲车已停止。
则乙车经时间t2追上甲车,S甲= a乙t22;
解得 t2=5s。
【名师点评】:此题以同向行驶的两辆汽车切入,意在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灵活应用。押中指数★★★★。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39501.html

相关阅读:北京2013年高考物理试题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