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历史上册10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江西师大附中高三年级历史月考试卷
  2012年10月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Ⅰ选择题部分(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2.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3.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
A.向各省宣达政令
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
C.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
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
4.《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法律答问》有这样一段记载:某甲的马因为管理疏忽,跑到别人的田里吃了庄稼,因而引起纠纷,“(马)食人稼一石,问当论不当?不当论及赏(偿)稼”。这说明( )
A.当时已用法律手段保护土地私有
B.当时的法律已日趋健全
C.打破了原的土地疆界
D.自耕农拥有小块土地和牲畜
5.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林川泽等自然资)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泽不辟矣。”以上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  )
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
B.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
C.以农为本
D.重农轻商
6.江西人应该对王勃有感恩之情,尽管王勃在初唐时说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外地人对好客主人的客套,却成了江西在唐末五代以后经济化发展繁荣的预言。而促使这一预言变为现实是基于( )
A.江西有经商的传统 B.两宋宽松的经济政策
C.经济化重心的南移D.商品经济的发展
7.《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京城汴梁商业繁荣景象。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这反映了( )
A.生活习俗的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营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8.传统史观的研究对象侧重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而现行教材把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史学研究的范畴,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 )
A.唯物史观B.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D.明史观
9.明代中后期,所谓“学不行,则行贾四方”成了众多士子的食力资身准则。这反映( )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10.钱穆在评价科举制度时说:“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化上增添其调协力。”可见,钱穆意在强调,科举制度( )
A.维护社会公平的作用 B.有利于专制统治
C.传承化的功能 D.促进了民族化融合
11.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其中,“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的评价最适用于(  )
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新化运动
12.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提到“(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自他国者恒十而八九”。“旧工业”是指( )
A.洋务派所创办的工业 B.民族资本家创办的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传统手工业
13. 著名学者萧公权曾说:“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抨击专制皇权
B.宣传近代西方学说
C.强调发掘孔子思想中的变革因素
D.强调政治制度变革和思想启蒙的双重目的
14.1957年7月31日,《浙南大众报》发说: “‘包产到户’现在虽然已在许多地方被丢进了垃圾桶,但也还有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眼睛未亮,‘抱着狐狸精当美女’,恋恋不舍。”上述说明( )
A.作者极力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B.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歧
C.“包产到户”不符合当时经济发展要求
D.农业合作化运动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15.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
工 业其他经济
类型工业
197877.622.4
199725.538.117.918.5
上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16.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
B.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
C.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版《开罗宣言》
D.一张布雷顿森林会议场景的照片
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下表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
所有者
年份政府和公共机关法人金融机关其他国内法人外国法人个人其他
1950年3.212.611061.311.9
1960年0.223.117.81.146.311.5
1969年0.332.221.33.240.12.9
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
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18.“由于美国的出口不再大于进口,其贸易转向一种不利的收支平衡状况。海外持有的美元超过了美国的黄金储备。美国经济地位的这种变化削弱了人们对美元的信心。”这种状况应出现于(  )
A.1929—1933年经济危机 B.二战结束
C.20世纪70年代 D.911事件后

19.在罗马,如果某人因葡萄蔓被人毁坏而起诉,但在诉讼中没有按照法律规定把葡萄蔓称作“树木”,而称做“蔓”的话,法庭最终会判决他败诉。这主要说明罗马法(  )
A.重视法律程序B.维护法律权威
C.保护私有财产 D.保留习惯旧俗
20.19世纪,西方宗教信仰的虔诚度降低。与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无关的是(  )
A.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B.达尔的进化论
C.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D.伽利略论证“太阳中心说”
21.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
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和市场的本质
D.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22.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表明,美国意在(  )
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 B.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
C.向苏联和东欧国家进行经济渗透 D.帮助西欧经济复兴
23. 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 )
A.以民意制约权力 B.以道德制约权力
C.以权力制约权力 D.以权利制约权力
24.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旨在强调(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
B.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
C.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D.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25.毕加索曾注意形容自己的艺术风格:“让优美绝灭吧!”这种艺术风格是( )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浪漫主义



Ⅱ非选择题部分(共50分)
本大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第26—28为必做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30题为选做题,各13分,共50分。
必做题
26.(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江西商帮形成相当早。早在成化元年(1465年),云南姚安府官员称,云南各边卫府,江西吉安府安福县和浙江龙游商人等,“不下三五万人,在卫府坐(生)理,遍处城市乡村屯堡安歇,生放钱债,利上生利,收债米谷,贱买贵卖,娶妻生子,置奴仆,二三十年不回原籍”。 章潢在《图书编》中道:“弘治以,赋役渐繁,土著之民日少,壮者多不务穑事,出营四方,至弃妻子不顾。”弘治《南昌府志》称当地“地狭民稠,多食于四方,所居成市”。嘉靖时海瑞说:“今吉、抚、昌、广数府之民,虽亦佃田南赣,然佃田南赣者十之一,游食他省者十之九。”
——海瑞《兴国八议》等
材料二 明代大学士丘浚在成化年间(1465-1487)对移居湖广即今湖南、湖北的江西人的生计作了这样的分类:置成产业者,名为“税户”;为了耕佃者,名为“承佃户”;贩卖贸易者,名为“营生户”。所谓“营生户”,就是在当地从事工商业活动的江西商人和手工业者。在古代,有江西人聚住的地方,就有万寿宫。明清时期,江西经济发达,经营瓷器、茶叶、大米、木材和丝绸的赣籍商人行走全国,并在全国其他地方都修建了万寿宫,万寿宫也成为外地江西同乡的“江西会馆” 。
——丘浚《江右民迁荆湖议》等
材料三 江西商帮在晚清至民国时期的衰落,不仅有外部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弱点。比较而言,后者尤其重要。……小有积累的江西商人一旦摆脱贫困,便将资金投放在后人的举业上,希望子孙进入仕途,光宗耀祖。……尤其遗憾的是,江西没有营造出一个像广州、上海或者是杭州那样的大都市或消费中心,因而无法刺激消费水平的提高,也无法吸引外的消费者而积累资金。同时,江西也没有形成以大都市为中心的市镇辐射网络,整个商业活动停留在以商补农、以商脱贫的低层次上。
——方志远等《地域化与江西传统商业盛衰论》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江西商帮形成的背景及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近代江西商帮衰落的原因。(7分)


27.(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说,他们只和英王之间缔结了契约。富兰克林认为,根据人民的普遍心理,只有国王才是北美的主权权威者。1776年发表的《独立宣言》则历数了英王的25条大罪,将其称为“专制君主”。
——据雷芳《英王在殖民地形象的改变与北美独立意识的形成》
材料二 到1870年,在运到英国的棉花中,有60%自美国。此后,美国始终是英国棉花的主要供应地。棉花也成为美国在1815年后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动力,直到1860年,棉花出口占美国国内出口总值的一半还多。
——据沃尔夫《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
(1)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为什么只承认与“英王之间缔结了契约”?从当时英国政治体制的角度加以分析。(4分)
(2)分析英王形象在北美殖民地人民心中从“主权权威者”变为“专制君主”的原因。(4分)
(3)美国独立后,英美两国的经济联系并未切断。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中前期英美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互影响。(4分)

28.(12分)(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20世纪最初20年间提出了“宋代近世说”为核心的中国历史时代划分学说和 “中日化同一体”、“化中心移动说”的中日化关系论。对清末中国的研究,对辛亥革命以后中国陷入政局反复动荡、军阀割据的黑暗时代的失望,促使他去追寻他所看到的这些政治的、经济的、化的现象,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是在中国史上的什么时期开始形成的?他找到的答案就是“宋代”。他发现“宋代以的近世”是中国目前弊端的根,是中国走向未所必须克服和超越的对象。
关于中国化发展的趋势问题,他提出“化中心移动说”,他预言:东洋化的发展,有时还会越出本民族、本国的界限,形成一个“东洋化圈”。今后,中国化的中心将移至日本,将由日本代替中国实现中国化的复兴,这就是近代日本的国家使命、化天职。
评材料中内藤湖南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选做题
29.(13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青苗钱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会职能。
——(美)包弼德《斯:唐宋思想的转型》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世界明史》
(1)材料一中王安石、司马光围绕什么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结合所学,指出这一争论的实质,并回答变法触动了哪部分人的既得利益。(6分)
(2)王安石采取哪些措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3分)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是什么?(4分)

30.(13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7年1月26日,日本外相召见英国驻日大使,说:“帝国政府就帝国具有最大利害关系的东省及现在占领中赤道以北德国诸岛向敌国政府提出请求时,期待英国政府支持,希望英国政府现在予以保证”。2月14日,英国外交大臣正式复函表示同意。
材料二 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在美国的倡议下召开。中国代表向大会提出东问题,在英美建议下,东问题由中日在会外交涉解决,英美派代表列席中日之间的交涉。在英美代表的斡旋下,1922年2月中日两国签署《解决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规定胶州湾租借地由中国收回,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东问题的由。(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日关系的变化及原因。(7分)


2012年10月高三历史月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50分)
1 2345678910
BACABCDBDC
11121314151617181920
CDCBDAACAC
2122232425
BBCCC

二、非选择题: (50分)
26. (13分)(1)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人身控制放松;赋役繁重;人地矛盾突出;(任答三点,3分)特点:人数众多;活动地域广;资金少,竞争力弱;以修建万寿宫或会馆为载体。(任答三点得3分)
(2)外因:西方的入侵;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江西日益边缘化;手工业、商业的衰落。(3分)
自身原因:观念滞后(商业所得资金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没有形成以大都市为中心的市镇辐射网络,商业活动停留在以商补农、以商脱贫的低层次上;没有形成支撑商业发展的实体经济,停留于传统手工业基础上;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4分)

27.(12分)(1)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英王统而不治;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的矛盾集中指向英国议会;北美人民实际上不承认英国殖民统治权。(4分)
(2)北美殖民地思想家的独立主张广泛传播;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利益与英国的经济压榨政策产生尖锐矛盾并激化;英国以英王名义严厉惩处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4分)
(3)美国是英国最重要的棉花供应地,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保证;英国从美国大量进口棉花,带动了美国经济发展。(4分)

28.(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作者意在说明中国化已不会发展;中国化的精髓已被包容在日本化之中;其观点是为日本的侵略政策服务的。


选做题:
29. (13分) 答案:(1)政府要不要“理财”;祖宗之法是否可变。(4分)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利益。(2分)
(2)措施:市易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役法。(至少3点以上)(3分)
原因:宋代商品货币经济活跃;王安石有前瞻性。(4分)

30. (13分)(1)一战期间,日本占领德国在东的租借地,在“二十一条”中,迫使袁世凯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东的特权;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正式要求收回东;英法美三国牺牲中国的利益,接受了日本要求。(6分)
(2)变化:由英日同盟关系到解散,英日矛盾逐渐加剧;(2分)
原因:在巴黎和会上,矛盾的焦点在欧洲,为避免日本在解决欧洲问题上制造麻烦,并获得日本支持,决定用当时与英国利害关系不大的亚太地区的利益暂时安抚日本;随着战后亚太国际格局的变化,美国不愿这个同盟存在,英日也因利益冲突促使同盟关系解散。(5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39862.html

相关阅读:华南师大附中2014届高三历史上册综合月考检测试题(附答案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