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20世纪的国际冲突 教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第11 20世纪的国际冲突 教案
一、目标
1、通过,使学生知道20世纪初欧美列强政治经济不平衡发展的表现、“同盟国”与“协约国”的主要成员及最终形成的时间、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火药桶”的原因、萨拉热窝事及其一战全面爆发等基本史实。
2、通过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图表字等史料分析历史事实、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使学生懂得一战爆发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一果多因)。
3、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反对战争、珍惜和平、建设和谐世界的现代意识。
二、教学重点
一条规律的影响、两大集团的形成、三对矛盾的激化、一根导火线的点燃。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
师:今天开始学习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请同学朗读教材51页单元导言。
生:朗读与听讲。
师:1914-1918年,人类历史上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残酷性超乎人们的想象。一战为什么会爆发?它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归纳成一句话:它是由于20世纪初一系列激烈的国际冲突引起的。这节,让我们一起剖析一战爆发的原因。(板书题名称)
生:听讲与笔记。
【讲授新】
1、一条规律的影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师:20世纪初的世界是列强支配下世界。请问当时世界上主要有哪些列强或大国?
生:回答问题。
师:(归纳)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或称“新航路开辟”,拉开了不同国家之间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列强支配与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性的坐标。五百年,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9个世界性的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引自十二集大型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开场白)。
①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已经形成
师:主要表现在:国际贸易迅猛发展、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地区分工初步显现(欧美工业国起主导作用、亚非拉农业国成为其经济附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天的伦敦在芝加哥有它的粮仓,在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有它的森林,它的养羊场在澳大利亚,它的金矿和银矿在加利福尼亚和秘鲁,它喝从中国运的茶叶,从东印度种植场弄的咖啡。” ——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描述
这段对20世纪初世界形势的描述反映了什么?(世界经济和贸易中的地区分工明显)
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②帝国主义在全球掀起又一波瓜分殖民地狂潮
师:19世纪末德、俄、英、法、日等国在中国掀起了瓜分狂潮,请结合《时局图》说明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图中熊代表沙皇俄国——长城以北,虎代表英国——长江流域,肠代表德国——东,青蛙代表法国——两广与云南,太阳代表日本——福建,鹰代表美国)。美国于1899年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从而促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大国共同控制、支配中国局面的产生。从54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图》中可以看出,广袤的非洲除少数地区或国家外,几乎被瓜分完毕。
请看下表,回答问题:
20世纪初列强占有殖民地情况表
占有殖民地(平方公里)备注说明
英国3350万相当于本土面积的100多倍
法国1060万/
俄国1700万/
德国290万相当于英国的1/11、法国的1/3
哪个国家堪称“日不落帝国”(最大的殖民强国)?在近代历史上,谁是侵吞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总共割占了我国多少万平方公里领土?(英国,俄国、150多万)
生:参与讨论,回答问题。
③欧美列强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师: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社会历史领域内一条基本的规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其不平衡性进一步加剧。主要表现在:一、欧洲依然保持着优势地位,英国不仅是“世界工厂”、“日不落帝国”,其首都伦敦仍然是世界金融中心,直到二战结束后才转移到美国纽约;二、美日两个非欧洲国家迅速崛起,通过美西战争和日俄战争两国已跻身于帝国主义强国行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经济(工业产值)排行榜
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发展趋势
英国13下降
法国24下降
美国/1上升
德国/2上升
材料二:1901-1914年间,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的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达到6.3%,而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分别为4.8%、1.4%、1.8%和3.3%。
——华东师大《高中历史第五分册教学参考资料(实验本)》第123页
20世纪初哪国工业产值已居世界首位?日本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情况怎样?(美国,最高、最快甚至超过美国)
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师:请同学们把地图册翻到15页,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世界形势图》。1898年的美西战争,使菲律宾和古巴成为美国的殖民地,其中古巴于1902年取得独立;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发生于我国东北和朝鲜,结果日本战胜了俄罗斯。在此之前,还曾经发生过克里米亚战争和普法战争。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英、法和奥斯曼(土耳其)联军打败了俄罗斯,使俄国陷入了农奴制危机之中,促成了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是德国强邦普鲁士与法国之间的一场战争,最终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法国被迫签定了割地、赔款的屈辱条约,法德之间从此结下了夙仇(一向有的,旧有的)。
生:回答问题,观看地图,认真听讲。
2、两大集团的形成:德奥意“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形成
师:由于受政治、经济不平衡规律的影响,欧洲各国的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激烈的竞争角逐中,大家都在寻求同盟者,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并企图压倒对方。下面,请同学们仿照地图册15页《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图》在教材55页同名的地图上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笔画上圆圈和连接线,根据教材划出注解词并编好号①②③④⑤写在相应的连接线上(巡视学生动手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
生:自己动手画、划、写。
师:1879年,德国、奥匈为什么签定军事同盟条约,主要针对哪国?(德国:阻止俄法接近,奥匈:获得巴尔干霸权,俄国)1882年,意大利为什么加入德奥军事同盟,后有何变化?(与法争夺突尼斯,一战爆发后意获得协约国有关土地的许诺,对奥宣战,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1892年,法俄为什么签定军事协定?主要针对谁?(钳制德国,同盟国——最早出现对峙局面)1904年和1907年英国为什么先后要与法俄签定军事协定?(应付德国扩张)
生:逐一回答问题。
3、三对矛盾的激化:法德夙仇、英德竞争和争夺巴尔干
师:1882年,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形成;1907年,以英国为首的“三国协约”也最终形成。这样,在欧洲列强支配下的、不稳定的世界体系或国际格局中,形成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从以上两大集团的形成过程中,我们是否注意到了欧洲列强之间存在的三对主要矛盾?请你在地图上把它们标示出。
①法德夙仇
如上所述,法德夙仇渊于普法战争。普法战争结束后,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镜厅加冕称帝,法国人把它看作耻辱。1919年6月28日,巴黎和会的主持者、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特意安排德国代表在也在镜厅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算是报了一箭之仇。纵览国际社会,国与国之间有时像人与人之间一样也有一些恩恩怨怨,甚至达到斤斤计较、血亲复仇的地步,法国与德国就是如此!法德夙仇一直要到20世纪50年代西欧走向联合与一体化进程中才得到和解。
②英德竞争
20世纪初,德国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但殖民地只有英国的1/11。做小弟弟时,任凭老大哥分蛋糕,即使吃一小块也不敢吭声,因为怕揍;现在长大了,臂膊粗拳头大,蛋糕分少分小了会叫嚷要争夺。因此德国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这对老牌的殖民强国英国构成了最大的威胁与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英德竞争成为帝国主义之间最主要的矛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我们应当以这种利益为指针。”
——一位英国外交官的“名言”
材料二: “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飘扬过海……”。
——德皇威廉二世1888年即位时的“宣言”
材料三:“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人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首相皮洛克1900年在议会中的演讲
材料四:在军备竞赛中,英德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表现得最为激烈。英国素以海军称霸世界,为维护既得利益,它采取“海军两强标准”(舰队吨位不少于另外两个海军强国的总和)。德国则力求打破英国的海上优势,两次提出了庞大的海军扩充计划。大战前夕,以制造巨型新式战列舰“无畏舰”为例,英国有30艘/208万吨位,德国有20艘/107万吨位。
——上海一期改高中历史教材下册
长期以,英国奉行什么外交政策?(光荣孤立政策)德皇与德国首相讲话中蕴含着要用什么政策取代过去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夺取全球的“世界政策”)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哪国海军实力仅次于英国,居世界第二位?(德国)
③争夺巴尔干
师:先请同学们浏览地图册15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图》。巴尔干地区是欧洲“柔软的下腹部”,该地区的情况是:一、小国林立、民族众多、宗教势力交错、领土纠纷复杂;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在这里竞相扩展势力范围,英、法、德、意也企图插手攫取权益,因而这个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一战前夕,两大军事集团接连在地中海与巴尔干地区爆发冲突,主要表现在两次摩洛哥危机、一次波斯尼亚危机和两次巴尔干战争。两次摩洛哥危机在法、德之间展开,因为有英国的支持而以德国让步告终;一次波斯尼亚危机在奥匈与俄国之间展开,因为有德国的支持,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于1908年10月被奥匈帝国吞并;两次巴尔干战争是巴尔干同盟内部的战争,第一次以奥斯曼帝国的战败而结束,第二次以保加利亚的战败而告终。
生:认真听讲,查看地图。
4、一根导火线的点燃:萨拉热窝刺杀事(1914.6.28)
师: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即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夫妇出访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在56页地图上找到这个重要地点),检阅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的军队演习,塞尔维亚人将此看作为挑衅行为。上午9时,年仅19岁的民族主义者、爱国青年学生普林西普在一座桥附近的街头,掏出“勃朗宁”自动手枪对准车内的斐迪南大公夫妇“砰、砰、砰——”连开七枪,两人中弹倒在血泊中当场死亡,刺杀获得了成功!之后,普林西普被捕入狱,判了20年徒刑,最后死在监狱内。有人赞颂普林西普是爱国主义者,但也有人说他是恐怖主义者,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各抒己见,发表看法。
师:萨拉热窝刺杀事发生后,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执意征服塞尔维亚,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下达了“最后通牒”并陈兵边界。俄国站在“斯拉夫兄弟”一边,对德奥发出警告并以总动员(全民皆兵)相威胁,法国按照协议表示坚决支持俄国的任何行动,英国出面和谈,但遭到了德皇威廉二世的拒绝。7月28日,奥匈帝国最终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俄、德、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
生:听讲并记录。
【堂小结】
今天这节,我们剖析了“一战”爆发的原因。请大家牢记四句话:一条规律的影响(这是根本原因)、两大集团的形成、三对矛盾的激化(这是重要原因)和一根导火线的点燃(这是直接原因)。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是流血的政治。人民酷爱和平、反对战争,因为战争会带灾难,破坏和谐安宁的社会生活,导致社会经济的衰退。
【巩固练习】
华东师大《高中历史第五分册练习部分(实验本)》24-25页“基础练习”和“拓展练习”部分习题。

四、教后反思
本单元采用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路,按照一战爆发的原因、主要经过和结果与影响组织教学。这节的主要任务是剖析一战爆发的原因(一果多因),教材内容十分单薄,教参内容非常庞杂,如何摆脱教教材的习惯,而又达到用教材教的目的,既忠诚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我在认真钻研新教材和重温一期改老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梳理出了“一条规律的影响、两大集团的形成、三对矛盾的激化”教学重点,把三维教学目标有机融入教学重点之中,结尾处又增加了“一根导火线的点燃”教学内容,把第12的部分教学内容提前到本解决。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重构教材、理清线索、突出重点、便于掌握。
结合区级题《中学和谐堂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第二轮行动研究的需要,在备和上过程中,有意识地考虑和设计了一些提高“学生发展水平”,如振奋精神状态、加强主动学习和提高学习成效的做法,具体表现在:一、通过补充史料和有关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大胆发言交流;二、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读读、看看、圈圈、画画、划划中提高兴趣、掌握知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目标清晰而又实在,凸现历史学科的属性,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二教学内容有所取舍,尽可能体现和谐堂精神化和互动化建设的需要;三教学过程精心设计,生动流畅而又幽默诙谐;四教态亲切大方,教师精神饱满,尽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42070.html

相关阅读:2012届高考历史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