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地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专题突破复习教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第四讲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交替
1、昼夜的形成: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相对于地球属于平行光(并非地球自转形成)
2、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
(1)晨昏线(圈)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故晨昏线由东向西运动)
(2)晨昏线
①假若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作用,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面积相等,晨昏圈应为一个大圆,并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点的太阳高度为00,二分日时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日时,晨昏圈与极圈相切;
②在太阳光照图上,晨线与昏线的一般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3、昼夜交替的周期:
(1)长度:1个太阳日(24小时)
(2)存在意义:人们生活和生产的作息时间;长度有利于地球生命的繁衍。
二、时差
1、地方时和区时的概念
(1)地方时概念: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要早。因此,就会产生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
(2)地方时的判读:将昼半球等分的经线,其地方时为正午12点;与其相对的经线,地方时为0(或24)点。在赤道上,与晨线相交的经线其地方时为6点,与其相对的经线(昏线)的地方时为18点。赤道上日出时刻是6点、日落时刻是18点。其他纬度地区,与晨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出时刻,与昏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落时刻。经度每差10,地方时就相差4分钟,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故计算某地的地方时,只要知道另一经线的地方时和它们之间的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出。
(3)区时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统一使用一种时刻,这种时刻叫区时。每一区时都用该时区中央经线所在经度的地方时为全区通用的时间(经度数能被15整除的经线为该时区的中央经线),这种时间称为这个时区的区时,零时区的区时也叫国际标准时间,在区时上,除东西12区外,任意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较西的时区,区时较晚。如:当东8区是12点时,东10区是14点;西2区是2点。即东8区比西2区早10个小时,比东10区晚2个小时,西12区比东12区在区时上晚24小时。
(4)时区的划分:全球按经度分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将东西经度各7.5°度的范围作为零时区(也叫中时区),然后每隔15°为一个时区。零时区以东的时区为东时区,分为东1区-东11区;零时区以西的时区,分为西1区-西11区,东12区和西12区各占7.5个经度,即各为半个时区,故将两者合为一个完整的时区,称为东西12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5)北京时间:世界各国在使用时,依据各自地理、经济和政治状况;采用不同时区的区时作为法定时,因为这种时间及其适用范围,通常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或政府当局以法令形式制定颁行的。北京时间并非北京的地方时,而是指东八区的区时,是我国在行政上对全国 (7)地方时和区时的关系:某时区的区时实际上就是该时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
三、日界线
1、人为日界线(固定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早的地点,东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晚的地点。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日界线并不与1800经线完全吻合,它是一条折线。(见下图)

2、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时(子夜)所在的经线
0时(地方时)经线是一条自然界线,它是随地球自转运动不断变化的,0时线的东边比西边日期早一天,日界线和0时经线可以重合,即180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此时全球为一个日期。
3、确定日期的运算方法:一是确定哪一条经线是0时刻经线或那条经线是180°经线;二是利用地图判断东西方向;三是根据时间的计算方法计算地方时。
①当0时经线在东经范围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少一半,前 (旧)一日占大一半。
②当0时经线和0度经线重合时新的一天和前(旧)一天所占范围相同,各占一半。
③0时经线在西经范围时,新的一天占全球一大半,前(旧)一天占全球的一小半。
④0时经线和180度经线重合时全球都是在同一个日期。
四、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
1、偏转原因:由于自转产生了地转偏向力,使得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
2、偏转规律:沿着物体运动方向,北半球偏右,南北半球偏左,赤道上无偏向。
3、力的大小变化: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4、主要应用区域:水运动和大气运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49719.html

相关阅读:高三地理亚洲及极地地区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