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整合复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第34讲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考点整合】

【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 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对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的分析,主要包括气候条、地形和土壤条与社会经济条三个方面。
2.东北农业布局特点: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农业生产类型主要有耕作业、林业及畜牧业,如下表所示:
农业生产区域农业生产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产品 主要自然条
耕作农业区耕作业平原地区,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热量和水分条配合较好,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农作物的需求;平原广阔,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
林业和特产区林业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区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白桦、人参、鹿茸、苹果周围地环绕,森林资丰富,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1%
畜牧业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的温带草原区及部分林区草地马、牛、羊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拥有众多的优良牲畜品种
4.问题、对策、发展方向
问题 对策 发展方向
①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②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利用失调;③开垦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需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水土流失严重尤其是黑上层几于流失了①实行合理的耕作制度,注意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如秸秆还田。②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出发,坚持开发 利用、保护、治理相结合,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建立多功能的复合生态结构。③植树种草,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提高单产是今后粮食生产的根本途径①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②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③区:以森林资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
例1 (2007年高考科综合全国Ⅱ)下图表示甲、乙两地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甲地为苏联中亚某地(46°N,62°E),乙地为我国吉林省某地(44°N,125°E)
(1)甲地属于___气候,对种植玉米不利的气候条是______,适宜发展的农业为____。乙地属于____气候,对种植玉米有利的气候条是______。中国的玉米带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的_____平原。
读表1,回答问题。
表1 吉林省近年三种谷物种植面积  单位:1000
年份稻谷小麦玉米合计
2001686.953.82609.53350.2
2003541.022.12627.23190.3
2004600.111.42901.53513.0
2005654.09.52775.23438.7
(2)表中四年数据表明,稻谷种植面积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若以每年三种谷物种植总面积为100%计算,则玉米种值面积所占百分比最高达________,2005年小麦种植面积所占百分比为________。
中国的东北、华北等很多地区适合种植玉米,如今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美国。近年,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的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很快。成为玉米需求新的增长点。
表2 中国玉米产需表 单位:10000
年度产量年度总需求需求结构
饲料消费食用消费工业加工其他
20011060011813838077111801482
20021113612410832773713801966
20031213013789902082814502500
20041140013077915679215401589
20051216013181936082017301271
2006130001340010000——600
(3)根据表2中玉米产量与需求变化情况,分析玉米价格变化的趋势,并指出这种趋势对玉米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命题意图:试题以“玉米”这种粮食作物的传播过程、种植条为背景,通过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柱状图确定气候类型,并根据气候特征描述气候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世界三大主粮在吉林省的4年内的种植面积,考查考生对比分析及简单的地理计算能力。粮食安全是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试题设计的意图还在于示意考生关注社会热点。
解析:⑴根据字信息“苏联中亚某地(46°N,62°E),”和甲地的图中信息,确定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其对种植玉米的不利影响:有降水量少;冬季气温低等。根据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下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等,推测该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⑵根据字信息“我国吉林省某地(44°N,125°E)”和乙地的图中信息,确定乙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其对玉米种植的有利影响是:夏季气温高,降水较丰富,雨热同期。根据吉林省的位置,推测我国的玉米带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也可以从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角度回答)。⑶以吉林省近年三种谷物种植面积统计为素材,考查考生获取表中信息,运用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回答相关问题的能力。第一空直接分析稻谷面积的变化趋势即可:先降低后升高。第二、三空为获取表中信息的计算题,计算时注意相关技巧即可。
答案:(1)①温带大陆性 ②降水少(干旱) ③畜牧业 ④温带季风 ⑤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利于玉米生产 ⑥松嫩 (2)⑦先隆后升 ⑧82.6% ⑨0.28% (3)从整体上看,玉米总产量在扩大,总需求也在增长,主要原因在于饲料消费、工业加工对玉米需求量的增加。从2001年至2006年,玉米总需求一直大于总产量(总共给),且供需差额先扩大再缩小。因此在不考虑其他条的情况下,玉米价格应该逐步上扬,但上扬的幅度将会逐渐减小。玉米价格的上扬将会进一步刺激生产者采取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改进耕种技术等措施,增加玉米产量。
例2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下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⑴-⑵题。

⑴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A.土地此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⑵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可持续发展措施的评价。
解析:⑴根据题干和图10中信息,可以推出该区域的25个方格中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每个方格中两个数字相同说明土地利用类型没有变化,图中有11个“11 ", 8个“31 ". 4个"33"、1个“12 ", 1个“22",可知该区域2005年比1979年湖泊面积大量减少转化成耕地,湿地面积较少,湿地生态环境效益减弱,水生生物物种减少,又由于该区域辽宁西北部地区,降水量相对较少,这种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土地次生盐债化加剧,空气湿度减少,干旱、洪涝频率可能增加。⑵图示区域为辽宁西北部某地,降水量较少,发展节水灌溉农业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蔗基鱼塘主要适宜在降水量大的珠三角地区,水稻种植适宜分布在南方,该区域草地资少,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⑴A ⑵C
【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2011•武汉模拟)黑龙江省是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据此完成1~3题。
1.该省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主要有利条是(  )
A.土地肥沃      B.雨热同期
C.人均耕地多 D.可垦荒地多
2.2010年该省小麦在晚种了两周的情况下,仍然收成不错。小麦晚种的主要原因是(  )
A.年均温偏低 B.春季气温偏低
C.春季降水偏少 D.春季积雪融水偏少
3.十几年,该省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全球变暖 B.雨热同期
C.市场需求 D.交通改善
图1 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读图1,完成1-2题。

4. (2009年高考宁夏卷)1650---1780年该区域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B.经历了移民开垦
C.农业结构复杂 D.注重生态保护
5. (2009年高考宁夏卷)进入20世纪该区域
A.气候持续干旱 B.大力发展畜牧业
C.种植业产值降低 D.实施了退耕还林
(2011•厦门模拟)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是我国玉米、大豆等作物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读下图,完成7~8题。

6.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比重逐年增加,增长幅度最大,潜力巨大的是(  )
A.玉米 B.大豆
C.水稻 D.粮食
7.上题正确答案的农产品在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也能种植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土地广阔平坦,黑土肥沃
B.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C.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D.地广人稀,人均土地面积多
(2011•淄博模拟)读下图,回答14~15题。

8.图中N表示的是(  )
A.灌溉农业 B.传统农业
C.生态农业 D.石油农业
9.图中表示(  )
A.光能 B.化石能
C.一次能 D.新能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利用评价表(单位:%),回答8~11题。
10.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是(  )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土壤
11.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是(  )
A.气温 B.降水
C.土壤 D.社会经济因素
12.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
A.农作物A B.农作物B
C.农作物C D.农作物B和C
13.该地区可能是(  )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松嫩平原 D.河西走廊
下图为我国各大农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属于不同的农业区
B.⑥⑦⑧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
C.⑥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类型是绿洲农业
D.③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
15.关于图示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地土地荒漠化严重
B.④地水土流失严重,⑤地土壤盐碱化严重
C.⑥地水土流失严重,⑦地石漠化严重
D.⑧地酸雨危害严重,⑨地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
二、综合题
16.(2011•广州六中测试)随着农业生产区位条的变化,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1:图甲是1980年和201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材料2:图乙是1980年和2010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1)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变化:种植面积扩展最大的作物是________,种植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_;小麦、水稻和玉米作物种植的空间分布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农业区位的优势条。
(3)黑龙江省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
(4)请分析引起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格局改变的区位条。
17.(2011•南京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下面是我国目前部分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2: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1)比较甲、乙两个商品粮基地,并填表。
地区优势条限制性因素

乙旱涝灾害频繁
(2)南方部分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
18.(2011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下图东北地区地形剖面示意。读图回答问题。

(1)从农业生产部门看,图中甲以 业为主,乙以 业为主,丙以 业为主。

(2)指出东北地区热量条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从气候条分析东北平原生产稻米的有利因素。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解析】黑龙江地广人稀,这是其相对于其他商品粮基地最突出的条。
【答案】C
2.【解析】抓住题干中的“今年”“晚种”等信息,今年与往年相比晚种的原因是春季气温偏低。
【答案】B
3.【解析】根据题干中的限定词“十几年”这一信息判断市场的需求决定了种植面积。
【答案】C
4.【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在1650—1780年中,原始林地的比例急剧下降,耕地比重上升,所以可以推测是经历了移民开垦
【答案】C
12.【解析】资利用率的各个项目中,农作物A的利用率都远高于农作物B和C,说明当地最适合种植农作物A。
【答案】A
13.【解析】由第1题的分析可知,气温条是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说明该地区纬度较高或海拔高,再综合土壤养分含量高这一条,可以确定该地区为松嫩平原。
【答案】C
14.【解析】①②为西北牧业、灌溉农业区,③为东北地区,④为黄土高原地区,⑤为黄淮海平原区,⑥为青藏高寒牧业区,⑦为西南地区,⑧为长江中下游地区,⑨为华南地区。①②属同一农业区;⑦⑧为我国重要茶叶产区;⑥地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河谷农业);③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答案】D
【答案】(1)
地区优势条限制性因素
甲人均耕地多热量不足
乙光热、水充足
(2)地块小、河网密布 人口稠密、城市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农业结构调整
(3)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粮食保障,减轻西部地区生态压力;缓解西部地区粮食紧张的压力,有利于该区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地区优势。
18.【答案】(1)畜牧 种植 林
(2)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喜温作物受到限制,多低温冻害。
(3)冬季气温低,可抑制病虫害,夏季白昼长,日照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52647.html

相关阅读:高三地理亚洲及极地地区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