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2单元考点复习教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必修2 第4单元 单元总结

知识结构

单元探究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土地政策做了哪些调整,其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1)1950年土地改革,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①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新解放区的农民无地或少地。
②内容: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富农的政策。
③意义:连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农民翻了身,为新中国农业的发展和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1953年开始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内容:把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③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原因:党的主要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③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4)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原因:过去的人民公社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党中央总结了合作化的经验教训,做出正确的决策。
②内容: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③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哪些重大改变,分别说明改变的原因。
(1)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56年后: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向单一的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原因:为了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照搬了苏联模式、主观上急于实现现代化等。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原因:客观分析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实际,正确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借鉴外国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原因:党中央进一步认识国情和总结经验教训,决定加快改革开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3.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败得失有哪些原因?对此你如何认识?
(1)“成”的原因:中共正确认识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正确的指导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努力;党和人民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
(2)“失”的原因:中共对国情认识不清——主观主义、脱离实际——形成“左”倾的指导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3)认识:
①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成功。
②必须始终不渝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④要坚持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4.近代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区别。
近代中国现代中国

景①国际:两次工业革命先后完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
②中国:闭关自守、腐朽落后的封建中国;
③开放:满清被资本主义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①国际:经济全球化浪潮,和平、发展成为世界主题;
②中国:国力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需要进一步发展;
③开放: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主动对外开放

内容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强迫中国政府签署不平等条约,便利列强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的殖民侵略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影响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大大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概括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被迫开放;②主要为列强的殖民掠夺服务;③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①社会主义中国主动开放;
②主要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③平等互利,中外实现双赢

热点关注

1.历史的经验教训使我们认识科学的发展观:过去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我们片面追求重工业、片面追求高速度、片面追求公有制的程度、片面强调政治对经济推动的作用等等,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的波折与错误。
2.历史的经验教训引导我们构建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56972.html

相关阅读:2012届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考点备考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