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选择题1--30涂在答题卡上,选择题31—35和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上。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以下图片所反映的文明,出现最晚的是: A B C D2.下列希腊文化成就中,不属于古典时代的是: A希罗多德的《历史》 B荷马的史诗 C柏拉图的《理想国》 D雅典的帕特农神庙 3.从罗马帝国建立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其时间跨度是:A约500年 B约1000年 C近1300年 D近1500年4.黑格尔《历史哲学》中说:“……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从古希腊看,下列不能反映“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的成果的是A.不断发展的民主制度 B.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C.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 D.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5. 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逐渐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 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 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6.中世纪是黑暗的,但也有光亮。其中,“光亮”之处有:①基督教神学统治 ②城市的自治 ③大学的兴起 ④等级君主制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③④7.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种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阅读右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习惯法不属于成文法②《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③公民法是罗马法的成熟阶段④罗马法是古罗马帝国时期法律的总称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8.《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反映出当时晋国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C.宗法等级秩序变动 D.国家政权趋向松散9.“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从中获取的有效信息是A.商代已经出现牛耕B.春秋末期,可能出现牛耕C.春秋末期,可能出现马耕D.春秋末期,铁犁牛耕普遍使用 10.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这一现象表明A.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B.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 C.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 D.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1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这一观点应当属于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12.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A、提高民族素质B、满足游牧民族发展畜牧业的C、北方少数民族适应农耕文的需要 D、出于笼络利用汉族地主的?袁闳传》记载“(闳)服阙(即母死服丧——引者注),累征聘举召,皆不应。”可见,当时的选官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 B.推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4.唐代规定:一切政府法律,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法律地位。材料主要反映了唐代A.注重依法治国 B.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C.皇权不断加强 D.宰相掌控了决策权15.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16.“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揭示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17.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按这一观点,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长安 B.北京 C.上海 D.广州18.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A.一度开放对外贸易 B.仍实行海禁政策C.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 D.取消沿海居民出海贸易的限制19.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此语实际上A.证实了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 B.说明了路德认同基督教的上帝造物说C.肯定了印刷术有助于新教思想的传播 D.夸大了印刷术在传播中华文明中的影响20.希腊音乐大师范吉利斯在一部电影插曲中写道:“征服了天堂的你,却征服不了黄金的欲望;执着的水手,却没有看到东方的黄金和香料。”根据材料内容,这部电影描述的是哪位历史人物A.迪亚士 B. 哥伦布 C. 达?伽马 D.麦哲伦21.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本杰明?基恩)此话的意思是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的沟通和联系B.开启了“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的新时代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D.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22.“……(19世纪初)等于在世界大洋上开通了‘直达火车’,开始了真正的全球时代。”材料评论的是哪一技术的应用A.采矿技术 B.蒸汽技术 C电力技术 D.无线通讯技术A.资源因素 B.劳动力因素 C.市场因素 D.资金因素24.《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A.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B.欧美国家同时发生C.兴起于重工业 D.电力的广泛使用25.右图为7月28日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第二章《混乱时代》中的一个场景,表达了对曾经的“世界工厂”的敬意和对这一改变人类历史进程时期进行的反思。如果给这一面面配上标题,最恰当的是A.《工业革命的红与黑》 B.《混乱时代的世界工厂》C.《浓烟滚滚 血泪滔滔》 D.《拔地而起 开天辟地》26.将通商口岸开放到长江上游的不平等条约是A.《C.《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A.掀起瓜分狂潮 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C.扩大资本输出 D.割占中国台湾 19世纪末,外资银行开始落户北京东交民巷。1896年,盛宣怀在《自强大计折》中提出:“西人聚举国之财,为通商惠工之本,综其枢纽,皆在银行。”上述言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列强已控制中国的政治中心 B.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C.列强加强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D.中国半殖民地化最终形成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B.英法武力威胁“修约”C.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D.八国联军悍然侵华30.1912年2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公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这里的追欧指的是A.英国 B.英国与德国 C.法国 D.法国与德国31.“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这段话说明,该时期A.面临激烈的社会变革与经济转型 B.经济领域已发生较为深刻的变化C.处于王室衰微与诸侯纷争的境地 D.经济迅速发展与周王室权势渐强32. 明代沉船“南海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朝民间的海外贸易走私情况较为严重 B、明朝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朝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朝时期倭寇猖獗,故限制于日本的贸易33. 18世纪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了规模庞大的近代国家博物馆。拥有丰富藏品的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三大博物馆”。结合右图分析这些近代博物馆出现的决定性因素是A.对外殖民扩张的结果 B.文艺复兴运动提供大量藏品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资本主义国家注重文明传承34.18世纪90年代的英国,学徒童工的使用达到了高峰,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的《初等教育法》规定对5-12岁儿童实施强迫义务教育。19世纪末,儿童不再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员。英国童工问题得以解决的根本原因是A使用童工导致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 B工业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C资产阶级民主、人权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693163.html

相关阅读:北京朝阳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