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环境污染25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第三单元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环境污染
目的
1.我国防治环境污染的对策(A:知道)。
2.生物净化的做含义及生物净化在防治环境污染中的作用(A:知道)。
重点
(1)我国防治环境污染的对策。
(2)生物净化在防治环境污染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板书】
我国防治 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
环境 环境污染 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污染 的对策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的防 努力增强公民的环境意识
治 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
生物净化
微生物的 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净化作用
净化作用 利用微生物净化污水
【注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一、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
《中国21世纪议程》
二、措施:生物净化
(一)概念:生物体通过吸收、分解、转化,使生态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降低的过程
(二)途径
吸收大气中有害气体
1.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 阻滞、吸附大气中粉尘和放射性污染物
分泌抗生素、杀灭空气中病原菌
分解土壤中的农药
2.微生物的净化作用
其需氧呼吸能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从而净化污水


【同类题库】
我国防治环境污染的对策(A:知道)
生物净化的做含义及生物净化在防治环境污染中的作用(A:知道)
.自然状态下的池塘一般具有自净化能力,其净化过程包括(A)
①进入水体中的有机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 ②进入水体中的无机盐被藻类和水生植物利
用 ③进入水体中的有机物被厌氧微生物分解 ④物理沉降 ⑤化学分解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下列对生物净化叙述中,正确的是(C)
A.是指清除生物体表污染物的过程
B.是指清除生物体内污染物的过程
C.是指利用生物将环境中的污染物清除的过程
D.既指清除生物体内污染的过程,又指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过程
.根据调查,城市生态系统中闹市区空气里细菌比绿化区多七倍以上,因此,为了给市民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各居民委员会加快了绿化小区的建设。其原理是有些植物能分泌(A)
A.抗生素 B.抗体 C.粘液 D.杀菌剂
.下面哪项措施最可能应用于绿色食品的生产(C)
A.不施化肥 B.不施有机肥 C.害虫生物防治 D.气候人式控制
.下列对生物净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是指清除生物体表的污染物的过程 B.是指清除生物体内的污染物的过程
C.是指利用生物体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过程 D.A+C
.水在自然界的净化功能:一是水的自动净化功能,该过程是将有机污染物(通常是)自发地转变为简单的有机物,但条件是水中必须含有一定的O2才能完成转化过程;另一种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来净化水,该过程是由水中的分解者(细菌)来完成的。
(1)若一湖泊具有自动净化功能,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

(2)若该湖泊同时具有能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来净化水,请问,在这净化过程中分解者的代谢类型最有可能是: ;
(3)试比较上述两种过程的本质区别是:

[(1)C6H12O6+6O2→6CO2+5H2O(2)分解者(细菌)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有氧呼吸分解有机污染物来进行的,因此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3)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水的过程中,有机污染物的转化过程是在分解者的体内进行,该化学转化过程必须在酶的参与下才能完成。]
.科学家将几种有代表性的土壤混合均匀,等量地分装在两个相同容积容器内,进行了如下对比实验,分析回答:
组别灭菌处理喷施等量农药温箱中培养检测敌草隆的分解情况
A高压灭菌敌草隆(除草剂)六周分解10%
B(对照)不灭菌敌草隆(除草剂)六周分解50%
(1)A组敌草隆只分解10%的原因是 。B组敌草隆分解50%的原因是 。
(2)实验结论是 。
[(1)高压灭菌使土壤中微生物死亡,土壤分解“敌草隆”能力下降;未经高压灭菌处理的土壤中含有许多微生物,分解“敌草隆”能力较高(2)土壤中的微生物具有分解“敌草隆”的能力]
【学科内综合】
.下列有机污染物,最容易分解的是(B)
A.纤维素 B.人畜粪尿 C.农药 D.塑料
.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境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请回答:
(1)绿色食品是指(D)
A.绿颜色的食品 B.有叶绿素的食品
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2)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C)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废料
(3)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B)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
.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承受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发展压力。2000年4月22日是第30个世界地球日,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六家单位共同发起了“2000年地球日??中国行动”,以倡导可持续消费,选择绿色生活作为主题。
(1)可持续消费意味着(E)
A.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B.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C.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绿色照明 D.节水节能、垃圾分类
E.以上全部内容
(2)你认为绿色生活包括以下哪一项(E)
A.救助物种、保护自然 B.节约资源、重复利用
C.绿色消费、环保购物 D.减少污染、垃圾分类
E.循环回收及以上全部
(3)今天我们在许多商品上已经能看到生态设计的影子,在废物循环领域,人们提出了所谓4R的设计准则,即REDUCE、REUSE、RECYCLE、RECOVERY。它们的含义是 、
、 、 。[减少、再利用、循环、回收]
.科学家将几种有代表性的土壤混合均匀,等量地分装在两个相同容积的容器里,进行如下对比实验,分析回答:
组别灭菌处理喷施等量药物温箱中培养检测敌麦隆分解情况
A高压灭菌敌麦隆(除草剂)六周分解10%
B(对照)不灭菌敌麦隆(除草剂)六周分解50%
(1)A组敌麦隆只分解10%的原因是 ;B组敌麦隆只分解50%的原因是 。
(2)实验结论是 。
[(1)高压灭菌使土壤中微生物死亡,土壤分解“敌麦隆”能力下降;未经高压灭菌处理的土壤中含有许多微生物,分解“敌麦隆”能力相对高许多(2)土壤中的微生物具有分解“敌麦隆”的能力]
污水处理综合
.某清洁水体在遭受一次性有机物污染后,导致污染物量逐渐减少,如下图a所示。与此同
时,水体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最可能接近于图b中的(B)





图a 图b
.能净化污水的微生物,其代谢类型是(B)
A.自养需氧型 B.异养需氧型 C.异养厌氧型 D.自养厌氧型
.用微生物处理污水,使污水得到净化,下列与这一措施无关的是(A)
A.要利用厌氧型微生物 B.要利用需氧型微生物
C.要首先清除污水中个体较大的固体污染物 D.污水净化后,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下图是生活污水厂的工作流程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中生活着大量细菌,它们的新陈代谢类型主要是 。
(2)曝气池需要不断搅拌是为了促使 。
(3)如果曝气池中不搅拌,活性污泥中的一些细菌就进行 ,其产物为 ,从而达不到 。
[(1)异养需氧型(2)细菌的有氧呼吸(3)无氧呼吸 酒精或乳酸 净水的目的]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含氮化合物,这些过量的含氮化合物会造成水体污染,危害水生生物生存和人类的健康。脱氮是污水处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图是生物脱氮工艺流程图。据图回答问题。

(1)在1级反应池内,有机物在细菌、原生动物等作用下,会大量减少。从同化和异化方式看,这些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主要是 ,这些生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属于 者。
(2)在2级反应池内,PH为8.0-8.4时,硝化细菌大量繁殖,它们能将NH3氧化成NO2-和NO3-,并利用这一硝化过程所释放的 合成 ,用于自身的生长和繁殖。
(3)实践发现当2级反应池内的有机物含量过多时,硝化细菌难以大量繁殖起来,反硝化细菌却大量繁殖,原因是 。
(4)在3级反应池内加入适量的有机物(如甲醇),并在低氧或无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繁殖起来,通过无氧呼吸把NO2-和NO3-还原成N2,无氧呼吸除释放能量外,还为还原反应提供了 。
[(1)异养需氧型,分解(2)能量,有机物(3)异养型生物大量繁殖,造成缺氧环境,使好氧的硝化细菌大量繁殖,而厌氧的反硝化细菌得以大量繁殖(4)[H]]
.某河流附近有屠宰场、造纸厂、味精厂等企业,工业排放的有机污水,使原本清澈的河水变黑变臭。为此,环保部门配合原来单位对污水进行处理。下图是一个简易方案。请分析回答:

(1)第一处理槽的作用是 ;实现这一处理的物理方法是 。
(2)把空气泵入第二处理槽,以及翼轮的不断搅拌,目的是提高水体中 的含量。使污水中的有机物能被微生物(好氧性细菌)通过 这一生理过程而降解。从第二处理槽流出的水在排入河流之前,要先用氯气处理,目的是 。
(3)第一处理槽的固体废物在产甲烷菌的作用下,经发酵作用能产生沼气和废渣(有机肥料)。产甲烷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 ,它能利用H2和CO2合成沼气中的主要成分甲烷。该反应的催化剂是在产甲烷菌的 (细胞器)上合成的。镜检产甲烷杆菌的细胞结构,其不同于叶肉细胞的显著特征是 。
(4)若污水末经处理就排放入河流,严重污染水源,会带来哪些恶果?(至少例举两例)


[(1)将固体废物从可溶性废物中分离出来;沉淀作用(或过滤作用、物理沉降等)(2)溶解氧;有氧呼吸;杀死排出水中的悬浮微生物(3)异养厌氧型;核糖体;无核膜、核仁
(4)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氧气含量下降,引起需氧生物死亡;②外来干扰超过了河流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破坏生态平衡;③饮用被污染的水或食用被污染水中的生物,引起人体发病中毒、甚至死亡。]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70057.html

相关阅读:高三地理亚洲及极地地区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