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东城区普通校第一学期联考试卷 高三 历史 命题校:24中学 11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分,考试用时分钟。。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卷1.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本杰明?基恩)此话的真实意思A. 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B.美洲的发现加速欧洲封建主义瓦解,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C.美洲的发现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D.美洲的发现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2. 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B.促使商路及商业中心的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等言论出现的共同背景是A.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B.英国工业革命兴起C.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D.“一战”给人类带来巨大5.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这段话是指A.新航路的开辟? 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 D.文艺复兴运动?“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孟德斯鸠在此A.中央和地方分权B.实行三权分C.实行分权制衡 D.实行君主立 从《十二铜表法》一直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古罗马在债务法规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并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这表明在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A.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B.重视维护帝国C.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D.力图缓和民族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的两大古代文明,为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你认为下列关于古希腊、罗马文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贵族出身的平民领袖梭伦将雅典引向民主B.雅典五百人议事会C.从《十二铜表法》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罗马法日渐D.古希腊、罗马文明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民主运作方式及法律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B.广东人民抵制C.《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图与图相比,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图1 上海发昌机器厂图2 江南制造总局①推动了中国工业化 ②新阶级的诞生 ③实现了富国强兵 ④推动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A. ? B.? ? C.? D.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采用机器生产,在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近代化。其积极作用表现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促使新的政治力量发展壮大为民主革命新发展创造了条A. ? B. ? C.? D.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促进维新变法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15.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进一步冲破了传统“华夷之辨”的保守观点。下列材料可以体现“中体西用”这一进步思想的是A.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B.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C.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D.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①早期维新派——“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②维新派——“揖美追欧,旧邦新造③辛亥革命——“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④?五四运动——“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A.①②③ ? B. C.?①③④?17.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B.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C.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D.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图表 1 “共和”“民主”在1833年-1915年的出现频率统计18.图表1为1833~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三民主义思想的③五四运动的推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A. B. C. D.19.下列图片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救亡图存 B.发展资本主义 C.政治民主化 D.反封建统治20. 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是指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21.著名学者胡绳说:“”这里的“诸多因素”是指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无产阶级的壮A.B. C.D.22.1936年8月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郑重声明“”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平建国 B.准备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C.准备联合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在政治上完全认同南京国民2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任务是A.巩固无产阶级政权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建立社会主义A. B. C. D. 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A.1949年 B.1952年 C.1956年 D.1979票证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也是社会发展或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图到图票证的变化反映图3 粮票 图4 股票A.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根本C.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D.国家逐渐放松了对经济的28. 下列图片所反映内容标志中国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是A.邓小平南巡 B.浦东新区 C.中国加入WTO D.天津滨海下图EF段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的原因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D.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30. 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于1956年元旦在中国外交部新年记者招待会上发言,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你的发言要点应选择 参加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 B. C. D.“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天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A.铁路运输 B.C.航空 D.电报32.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的科技奖励大会上指出30多年来,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下列各项能为温总理的讲话提供佐证的是①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②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飞船 ③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 ④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A.①② B.③④ C. ②④ D. ②③④第Ⅱ卷33.(18分)近代中国伴随着苦难,一步步走向蜕变。民族工业是第一个迈向蜕变的,然而在蜕变的整个过程中,它却如同幼虫破茧成蝶一般艰难。细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1)请结合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所说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4分)材料二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年代商办官办和官商合办外商企业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1872-1894年534 697 1916 19610328 0001895-1913年46390 8018628 469136103 153(注:商办企业注册资金1万元,外商企业注册资金10万元,10万元以下未做统计)(2)依据材料二,说明1895-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中的三类企业发展情况并指出三类企业各自的原因。(11分)材料三 仅1937年8月-1938年3月,上海被日军摧毁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损失超过八亿元。在华北,日本采取“军管理”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当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人民教育出版社 历史必修2(3)依据材料三回答这一时期,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分)34.(12分)民主法治建设是国家发展的关键;民主法治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是靠一时一次的"崛起" 可以完成的,崛起不是一种运动,而是一个过程,一个长期的、综合的过程。材料一 中国同盟会宣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民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表明资产阶级要用近代政治制度改造中国社会。(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改造中国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举措(2分) 材料二 1949年9月21日至30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北平群众聚集在中南海新华门前,热烈庆祝会议的召开。毛泽东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2)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实行民主政治的主要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715016.html

相关阅读:山东省青岛市2015届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第二套) 文综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