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历史第二轮总复习世界现代政治文明专题测试(含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第16讲 世界现代政治文明
美苏“冷战”
“冷战”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期间,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是以美苏为主的两大阵营在全球范围内的对峙;其核心是遏制苏联,是美国由战前的局部扩张转变为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开始;其根本原因是美苏双方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冲突。
在2014年的高考中,有江苏历史17、海南卷21、福建文综23、广东文综23等4个题目从不同的层面考查,是本讲在高考中命题频率较高的考点。
(2014?江苏卷17)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
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思路点拨】本题旨在考查对美苏“冷战”这一历史线索与阶段特征的把握以及图文信息的获取。图片注解“1973年……亲切交谈”,说明美苏关系缓和,A、C分别是1962年、1991年,D项表述错误,多极化世界至今还没有形成,故选B。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出现多极化趋势――误以为世界格局是美国一国独霸或已实现了多极化
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先后发生了三次变化。由于第三次变化即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的瓦解,不像前两次那样发生在世界性全面战争之后,因此除苏联以外,世界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并未发生根本变化。
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与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D.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思路点拨】苏东巨变后,俄罗斯虽然仍不失为一个大国,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大为削弱,美国尽管经济地位受到欧盟和日本的挑战,但是其军事实力却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因此当今世界格局尽管呈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却日益呈现多极化趋势。奈教授认为军事力量是单极的,而经济力量是多极的,体现了他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多维度认识。故选C。
借助新材料、新情境考查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二战后,在“冷战”局势下,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得不到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的一次又一次紧张。但是美苏的势均力敌又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这种经济的多极化,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是对美苏两极格
局的冲击;不结盟运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它还把反对美苏霸权主义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斗争内容;在两极格局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兴起,都充分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不断发展。
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这样,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也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人教版《历史》必修1
材料二
背景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一超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多强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政治实体
日本崛起,成为经济大国,并谋求建立政治大国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仍不失为大国
中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重大成就
材料三 当今世界,欧盟已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在伊拉克问题从危机到战争的演变过程中,欧盟国家中法国和德国,都是反对美国单方面解决伊拉克问题的主要力量。在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上,法、德也强调要加强联合国的作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开始出现的标志是什么?这一格局中存在着哪些基本矛盾?
(2)材料二反映出世界格局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欧盟在一些重要国际问题上,为什么会同美国不一致?
(4)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说明决定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主导因素。
【思路点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从两极格局转变为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本题意在考查对当今世界局势的理解,要求透过风云变幻的世界局势把握决定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主导因素。前三问都比较基础;第(4)问则考查综合能力,要在认真研讨三则材料的基础上找出规律性的“因素”。
【参考答案】
(1)标志: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美苏之间的矛盾。
(2)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欧盟力图恢复自己在国际政治事务中的重要地位,不同意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4)主导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和军事在内的国家综合实力。
1.(2014?广东卷23) 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从关键信息“欧洲”、“经济手段……对付苏联”可以判断属于二战后初期美国“冷战”政策之马歇尔计划。故选择A项。
答案:A
2.(2014?福建卷23) 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美苏“冷战”,结合时间限制“20世纪50年代”可以排除A(1947年)、B(1948年)、D(20世纪60年代),北约与华约的对峙局面形成是1955年华约成立,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C。
答案:C
3.(2014?海南卷21) 下图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反映了( )
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
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
D.援助额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和地图解读能力。从提供地图显示来看,被援助的国家绝大部分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而不被援助的绝大部分是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结合二战后马歇尔经济援助计划的目的来看,是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所以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故选C项。
答案:C
4.(2014?山东卷16) 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能力。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表明发展中国家势力的崛起。所以A项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的表述是正确的。七十七国集团不是经济区域集团,故B项错误;C项是在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D项在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
答案:A
5.(2014?浙江卷39) 2014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事年表
1939年8月23日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88年6月~7月苏共19次代表会议,首次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见的多元化”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
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89年~1990年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14个发生民族骚乱和流血冲突戈尔巴乔夫声称,“实行多党制……符合社会的需要”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
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克柏林1991年12月苏联正式解体
材料二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请回答:
(1)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3)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
【解析】本题以苏联为中心线索,主要考查了苏联对二战的影响、美苏“冷战”对世界的影响以及苏联解体的原因。通过对苏联从强盛到解体这段史实的解读,思考社会主义制度改革这一重大现实问题。第(1)问主要考查了从大事年表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回答时注意将大事年表中涉及的主要事件按二战的发展阶段进行归类,可从二战的开始、扩大、转折、反攻到胜利这几个阶段对苏联的作用进行全面解读。第(2)问要求将材料中学术界的观点和教材表述进行有机整合,对“美苏‘冷战’”从国际局势、科技发展等角度进行辩证分析。第(3)问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理论问题的分析能力。要求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角度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客观上加速二战的爆发;苏联参战,促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变化具有深远影响;雅尔塔会议对加快战争进程以及战后问题的处理做了重要安排;攻克柏林,促使德国无条件投降;对日宣战,加速日本投降。
(2)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3)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提出“公开性”“多元化”,造成思想领域极度混乱;使各种反对势力趁机崛起,社会失控,民族分裂愈演愈烈;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共产党的领导。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7585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