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十三校届高三3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上海十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3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①“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淮南子?天文》)②“姜?出野,见巨人迹,……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及期而生弃。”(《史记?周本纪》)③“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商颂?玄鸟》)④“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淮南子览?览冥训》)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流经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孕育了古代的埃及文明。它的基本流向是( )A.自东向西 B.自南向北 C.自北向南 D.自西向东3.雅典早在公元前500年就已推行民主制度和共和政治,由民众推举议会代表来实行管理,是为世界议会民主制的起源。英文democracy(民主)一词,就由希腊文的demo和kratos合成。 demo与kratos含义为( ) A.人民 管治 B.君主 管治 C.人民 服从 D.君主 服从4.根据阿拉伯半岛的社会现状,伊斯兰教创立伊始就大力宣扬“安拉”是唯一的神,反对偶像崇拜,并要求半岛各部落放弃各自的神,顺从真主安拉。这种主张最有利于( )A.经济的发展B.圣城的权威C.民众的和谐D.半岛的统一5.下列图示所显示的西欧封建制最终确立的时间应是( ) 公元400年 公元600年 公元800年 公元1000年 公元1200年 A. B. C. D.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斯塔夫里阿诺斯有此认识主要是因为儒家思想( )A.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 B.强调“德治”“君轻民贵” C.强调“仁”和“仁政” D. “天人感应”和“大一统”7.赵国大儒荀卿曾出游各国,据他所记当时的秦国:“其生民也狭厄,其使民也酷烈。……忸之以庆赏,?之以刑法,使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斗无由也。厄而用之,得而后功之,攻赏相长也。……是故战未尝不克,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荀卿认为造成秦国巨变的举措是( )A. 门第等级 B. 重农抑商政策C. 军功授爵 D. 推行郡县制度8.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宰相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缓和矛盾,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A.“因天下之力以生产天下之财” B.“摧制兼并”,阻抑“侵牟”和“蚕食细民”C.“为之修其水土之利”D.“清查瞒田”并“据其纳税”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具体.形象的《贺新郎》(送杜叔高):“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南共北,正分裂A.陈桥兵变 B.靖康之变 C.澶渊之盟 D.蒙古西征11.《明史职官志》记载大学士的基本职责为:“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材料所示明代内阁( )A.享有出纳政事的行政授权 B.是君权高度强化的派生物C.负责处理奏章.统率六部 D.延续君臣面议政事的传统12.“伊丽莎白女王鼓励私掠船.海盗,像雷利和德雷克以及其他的人去扩大英国贸易,开拓殖民地,甚至袭击西班牙的贸易。因此,如果他们和西班牙发生冲突,女王可以否认他们和她有关,并且说他们是违反政府的官方政策的。这样一来,女王可以不牵扯到一些海军行动,但是却积极鼓励他们,因为她把它看做发展国家的一种方式。女王女王女王女王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君主可效法狐狸与狮子,诡诈残忍均可兼施C.人无不生活在枷锁之中 D.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14.下列发生在法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拿破仑帝国建立②颁布《人权宣言》 ③攻占巴士底狱④三级会议的召开 A.③④①② B.④②①③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15.数字在带给我们有关历史感性经验的同时,也昭示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质。1854—1856年间,某国的进出口贸易量占世界总量的25%,其中出口原材料占7%,食品占8%,工业制造品占85%。由此推断其最有可能实行的对外政策是( ) A.关税保护政策 B. 贸易保护政策C.殖民扩张政策      D.掠夺大国强权政策16.右图漫画所示,形象地说明了( )A.俄国农奴制改革促进了文明开化B.俄国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大量农奴C.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了经济发展D.俄国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存在局限《《亚历山大二世给俄国带来的“文明”A.放弃中立参加一战B.召开华盛顿会议C.签订《凡尔赛和约》D.提出“十四点原则”18.1971年尼克松宣称美国将不接受以美元兑换黄金,外国人可以任意处置美元,外国银行家可以任意决定美元价值。这表明( )A.美国和西欧的关系严重恶化 B.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C.导致美元地位下降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19.二战后,丘吉尔曾经说“和平是恐怖(指核武器)生出来的健壮的孩子”。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核武器产生有利于世界和平B.脆弱的和平会被核武器打破C.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D.美苏核竞赛给世界带来和平20.1948年第一次柏林危机期间,图一中的场景发生在图二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1.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几次局部战争中,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从发现一个机动目标到发动袭击需要一天的时间;在科索沃战争中,这个时间差缩小到一个小时;在阿富汗战争中,仅需要10分钟的时间。这一状况的改变与哪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直接相关( )A.信息技术B.原子能技术C.激光技术D.航天技术22.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海洋文明————古代罗马 B.独立战争——《》——《》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D.全球性问题——能和生态环境——《京都议定书》 A.梁启超注重运用科学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B.梁启超全面否定旧史观,提倡新史观C.梁启超强调修史论史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D.梁启超史学观点民主革命A.① B.② C.③④ D.②④25.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认识最为准确的是( )A. 标志着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开端 B. 符合革命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C.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D. 结束了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26.观察下表,导致中国关税增收的主要原因是( )1928192919301931收入1.342.452.923.88(关税收入情况,单位:亿元)A. B.改订新约,中国关税逐渐自主C.红色政权建立,根据地经济蓬发展 D.北伐胜利,中国政局趋向稳定A.食堂巧煮千家饭 公社饱暖万人心 B.万里山河归人民 五亿群众庆新生 C.斧头开辟新世界 镰刀割断旧乾坤 D.抗战胜利一元复始 和平建国万象更新29.建国60年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经历了波折。下面示意图,引起粮食产量前后起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各级政府的重视保障B.农业机械化普及程度C.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D.产品质量和国际市场需求30.08月10日,参加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香港代表团举行授旗仪式,港协暨奥委会会长霍震霆将特区区旗颁授给港队成员鼓舞士气。请问他颁授的是哪一面旗帜?( )以下每小题为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31.《竹书纪年?前篇》撰述:神农“作耒耜,教天下种谷,立日历,辨水泉甘苦。”另外人们在山东嘉祥县的汉代画像石上也发现了神农耕作像(如右图示)。综合材料得出的结论是( )A.神农其人其事可能编造不可深信 B.神农的故事完全是真实的可信的C.是否有神农其人尚不能完全确定 D.求证神农其人其事有待深入考证32.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A.西方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多元特征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A.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一定补贴B.实行社会保障,增加就业机会 C.规定工人的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D.恢复银行信用,保护储户利益A.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仅仅局限于法国的中产阶级之中 B.传统社会精英是狄德罗等启蒙思想家争取的主要对象 C.不能过高估计《百科全书》对传播理性等观念的价值 D.《百科全书》销售状况一定程度反映启蒙运动的影响 35.下文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内容。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A.美苏两国已经完全控制了世界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出现并加剧C.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D.美苏冷战格局中孕育新生力量二.非选题(共75分)36.民主政治材料一: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 ——沈芝《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材料二:希腊是哲学的故乡,三位希腊先哲都与雅典有关: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出生于雅典;而亚里士多德先在雅典学习,后在那里讲学,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材料三: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上海市十三校届高三3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834482.html

相关阅读:福建省福州三中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