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冀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A卷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试卷类型:A 河北冀州中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 150分钟 试题分数150分命题人 关慧茹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题2分)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鲁枢元  “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诗人陶渊明则不同。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应该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学,或曰:回归诗学。 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如此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果真距离幸福美满的天堂越来越近了吗?那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我们急促前进企望切近前方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近看到它时,它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一线希望在于: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即所谓希望正在于绝望之中。正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1899—1973)说过的:“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实际上就必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1.下列关于“牢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牢笼”是指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与陶渊明所说的“樊笼”本质意义相同。B.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牢笼”却难办得多。C.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生活状态。D.工业时代的“牢笼”变成了“铁笼”,是一种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的非人格化文明。2.下列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 )A.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B.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C.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却并不是真正的进步。D.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正的幸福美满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对自然的控制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B.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所以用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C.现代人一概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所以他们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D.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二、文言文阅读,完成第4~6题。(每题2分,共6分) 杨邦?,字唏稷,吉州吉水人。少处郡学,目不视非礼,同舍欲隳其守,拉之出,托言故旧家,实娼馆也。邦?初不疑,酒数行,娼女出,邦?愕然,疾趋还舍,解其衣冠焚之,流涕自责。博通古今,以舍选登进士第,遭时多艰,每以节义自许。历婺源尉,蕲、庐、建康三郡教授,改秩知溧阳县。会叛卒周德据府城,杀官吏。邦?立县狱囚赵明于庭,欲诛之,因谕之,曰:“尔悉里中豪杰,诚能集尔徒为邑人诛贼,不惟宥尔罪,当上功畀爵。”明即请行,邦?饮之卮酒,使自去。越翼日,讨平之。建炎三年,金人至江上。高宗如浙西,留右仆射杜充为御营使,驻扎建康,命韩世忠、王燮诸将悉听充节制。充性酷而无谋,士心不附。渡冈沙,充遣陈淬等及金人战于马家渡。自辰至未,战数合,胜负未决。燮拥兵弗救,淬被擒,燮兵遁,充率麾下数千人降。金人济江,鼓行逼城。时李槐以户部尚书董军饷,陈邦光以显谟阁直学士守建康,皆具降状,逆之十里亭。金帅完颜宗弼既入城,槐、邦光率官属迎拜,惟邦?不屈膝,以血大书衣裾曰:“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宗弼不能屈。翼日,遣人说邦?,许以旧官。邦?以首触柱础流血,曰:“世岂有不畏死而可以利动者?速杀我。”翼日,宗弼等与槐、邦光宴堂上,立邦?于庭,邦?叱槐、邦光曰:“天子以若捍城,敌至不能抗,更与共宴乐,尚有面目见我乎?”有刘团练者,以幅纸书“死活”二字示邦?曰:“若无多云,欲死趣书‘死’字。”邦?奋笔书“死”字,金人相顾动色,然未敢害也。已而宗弼再引邦?,邦?不胜愤,遥望大骂曰:“若女真图中原,天宁久假汝,行磔汝万段,安得污我!”宗弼大怒,杀之,剖取其心,年四十四。事闻,赠直秘阁,赐田三顷,官为敛葬,即其地赐庙褒忠,谥忠襄,官其四子。 (节选自《宋史?杨邦?传》,有改动)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舍欲隳其守 隳:毁坏B.诚能集尔徒为邑人诛贼 徒:徒党,同一类人C.皆具降状,逆之十里亭 逆:叛逆D.若女真图中原,天宁久假汝 假:给予帮助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杨邦义节义品性的一组是( )①少处郡学,目不视非礼 ②邦?饮之卮酒,使自去③惟邦?不屈膝 ④立邦?于庭⑤邦?奋笔书“死"字 ⑥即其地赐庙褒忠,谥忠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邦?在郡里求学时,被同学托言是到故友家而被骗到娼馆,酒行了几遍后才知道真相,先是惊愕,后马上快步回到宿舍,脱下衣服帽子烧掉,痛哭流涕深深自责。B.杨郭?做溧阳知县时,为对付占府城杀官吏的叛卒周德而对犯人赵明恩威并施,在杨邦?赦罪报功封爵的许诺下,赵明第二天就主动请缨,几天时间,就平定了叛乱。C.宋朝将领在金兵面前或逃或败或降,使得金兵渡过长江直逼建康城;宋朝大臣们也屈膝迎拜金帅完颜宗弼;而杨邦?却在衣襟上写下血书,表达誓死效忠大宋的决心。D.宗弼软硬兼施,又用许诺恢复杨邦?原有的官职来诱降他,杨邦?不为所动,抱定必死的决心,即使如此,金人也不敢加害他,后来他又怒骂宗弼,才被杀死并剖心。三、翻译、诗歌鉴赏及默写(共28分)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邦?立县狱囚赵明于庭,欲诛之,因谕之。(5分)译文: (2) 天子以若捍城,敌至不能抗,更与共宴乐,尚有面目见我乎!(5分)译文: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2分)听筝 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8、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6分)9、全诗是怎样表现筝声中蕴含的“悲怨”之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10、默写(共6分,(1)——(3)题3分,每题1分。(4)题3分)(1)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1分)(2) ,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1分)(3)淇则有岸, 。总角之宴, 。(1分)(4)时文美文背诵:(3分)打破的重要性在于我们可以摒弃原来的自己,向更成熟的人生前进。??????老师对我们的教育是一种打破,他们 , ;家人也在不断地将我们“打破”,让我们 。无论是哪一种打破,其结果都是让我们学会成熟,让我们得以成长。因此打破的意义在于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1)——(4)题。“精神贵族”钱钟书 张建术  钱钟书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哲理以及对世俗的笑骂与揶揄,他以一册仅仅十篇的散文集就位列现代散文大家,而其为数不多的几篇短篇小说更是风格迥异、寓意深刻,令人惊叹叫绝。他河北冀州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A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843223.html

相关阅读:山东省青岛开发区一中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