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部分示范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秋期南阳市部分示范高中中考试三年级历 史 试 题注意事项:  本试题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选择题的答案应用2B铅笔填涂在相应位置),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有号召歌、响应歌、英雄歌、记事歌,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这一首歌谣A.属记事歌,再现了太平天国辉煌的历史 B.语言生动,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C.表明金田已是全国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 D.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政权2、1905年2月,陈独秀、柏文蔚联合安徽公学中的先进分子常恒芳等人,在芜湖发起成立岳王会,他们集会宣誓,订立章程,宣称“盖岳武穆抵抗辽金,至死不变,吾人须继其志,尽力排满”。这表明岳王会 A.深受传统封建忠君思想影响 B.与义和团的目标相似 C.其成立反映了国内政治形势 D.与同盟会有本质区别3、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中国大陆地区也被称作“八年抗战”,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一般被称作“十四年抗战”;在日本则被称为“日中战争”。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研究者的历史观和阶级立场不同 B.全球史观和近代化史观的差异C.近代化史观和阶级斗争史观使然 D.研究者立足点或对始发时间看法不同4、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一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报导的战役 A.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5、马克尧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上》指出:“理论上讲,……作为雅典公民的男子不能与外国女子结婚,不管她们是出身于雅典盟国的贵族之家,还是居住在当地的迈提克(官方对外来移民的称呼)。”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雅典明确禁止雅典公民同外国人结婚 B.雅典传统对公民资格的规定C.同外国人结婚的公民不能担任重要官职 D.雅典人仇视外国女性13、《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澳……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充分说明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据《宋史?地理志》统计的宋代时华北地区贡绢州数量 材料表明当时 A、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 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 C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 D、丝织业范围扩展到华北地区有人评论一种经济现象,认为它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这种经济现象开始盛行是在A.18世纪末的英国B.19世纪末的C.1920年代的苏联D.1930年代的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下表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类别成都(%)北京(%)衣食住宿6823书籍教育2332娱乐享受945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A.北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低 B.中东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C.经济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影响 D.自然经济解体存在不平衡性23、著名作家龙应台写道:“全球化跟国际化这样子排山倒海而来的时候,它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可能是,你到底找不找得到那一一个铁轨跟铁轨衔接的地方。也就是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然后找到那个点之后,大概就可以在席卷而来的那个全球化的大浪里头,找到自己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了。”这里,龙应台主张A 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 B 全球化要立足民族化C 全球化前提是区域化 D 全球化要实现西方化2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改革给城市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处“成功的经验”主要是指 A、“步废除全国范围内的人民公社体制” B、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C、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D、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25、(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都在不断的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政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订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特点。(4分)材料二 英国具有议会传统。自13世纪开始,议会在王权集中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其获得了特殊的地位和君主的信任,并借此不断扩大自己的职权,独立性也不断增强。……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君主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利益关系,长期以来维持一种联盟的状态。他们相互支持,相互依靠,彼此扶助各自利益的实现。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霍布斯提出“必须有一个最高统治者,不然的话,在国内定要发生叛乱及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内战”,这正符合英国革命局势的发展。到革命后期,英国整个民族认识到,议会掌握无所不包的权力是合法的,也是必须的。同时,一个贤明的善良的君主仍被认为是人民的幸福。这种尊崇王室的心态在欧洲其他国家也是普遍的。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后来君主登上皇位的原因密切相关。 ——摘编自叶?阿?科斯明斯基主编《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主要因素。(6分) 材料三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 “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6分)材料四 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4)材料四中,孙中山是怎样反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失败的?(5分)(5)通过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4分)26、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l914年”中写道:“从1763年至l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1763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然而到l914年时,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这一进程早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技术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国家建设和海外扩张以前就已开始。上述这些引起了以三大革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连锁反应。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请论证材料中关于欧洲扩张或其推动力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某一观点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5 BCDCB 6—10 BBDCB 11—15 ABACD 16—20 CBBCA 21—24 ADBD二、非选择题:25题:(25分)(1)特点:通过立法确立民主政治,议会拥有立法权并逐步健全议会民主制度,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原则。(任选两点4分)(2)主要因素:历史传统的影响;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君主某种程度上利河南省南阳市部分示范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906580.html

相关阅读:湖北省武汉市新洲一中届高二(下)三月月考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