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第Ⅰ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讪讪(shn) 翘(qio)首 隽(jun)永 转弯抹(m)角B.伛偻(y) 慰藉(ji) 倒坍(t) 直栏横槛(jin)C.蹒跚(pn) 薄(b)荷 粗犷(gung) 前倨(j)后恭D.粗糙(co) 缱绻(jun) 契(q)约 无(j)济于事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驼背”榕树,倒在了山洪暴发的溪水里;幸好另一棵安然无恙,仍以它浓密的B.民间流传着:屈大夫死日,有人在汨罗江畔看见他峨冠博带,骑一匹白马飘然C.惊蜇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D.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信息纷至踏来,人们生怕被扣上落伍和守旧的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干预 简朴 进而B.干预 俭朴 从而C.干涉 俭朴 进而D.干涉 简朴 从而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镇水神兽’被挖引发四川暴雨成灾”的言论在网上流传,记者就此事采访了B.美国参众两院终于达成妥协,1O月1日关门的美国部分政府机构也得以改弦更张。C.造许许多多朴实平凡的芸芸众生中,D.“汉字听写大会”虽然没有明星和绚烂的舞台,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B.根据世界黄金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春节前后中国黄金需求高涨,C.沈阳军区广泛开展“中国梦”大讨论活动,D.体育局就媒体对游泳赛事中裁判执法不公、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网络文学的新贡献桫椤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发展史,文学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精神世界的重要载体,始终在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中摇摆前进。但是,基于人类情感的稳定性,文学所要表达的人的内心世界已是“常量”状态,唯有文学的形式才是“变量”。从甲骨文到当代长篇小说,从希腊神话到后现代主义诗歌,我们看到的多是形式上的变化,文本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描写并无太大的差别。网络文学作为互联网技术下的文学样式,其“新”也在形式上。网络文学的出现颠覆了文学要以“书”的形式存在的历史,网络成为文学的载体,文学的传播方式由静态转变为动态,文字的黑白意境被光怪陆离的光电幻境所取代。如同从原始岩画、陶器到青铜,从竹木简到帛和纸,文学又一次迎来了载体形式的变化,这是文学最典型的“当代性”。除了载体和传播形式的变化,网络文学为当代文学注入的另一股新力量,是它所引起的文本形式的变化。从早期的《悟空传》到改编为电视剧走红的《甄?传》,它们都在以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文本样式发挥着吸引读者的优势。叙述以对话为主,读者与文本的交流模仿网络聊天的样式;段落容量短小,甚至以句号分段,每一句话都成为一段,令读者从冗长、复杂的文本段落中解脱出来,以轻松、快捷的愉悦体验完成阅读。受此影响,当代文学作品在文本形式上正在悄然变革,一些传统文学期刊上的作品,大段的描写或抒情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短小精悍的对话和叙述。网络文学对当代文学的另一个贡献,是对新的语言形式的吸收和运用,这主要体现在对日常生活用语和对网络语言的大量运用上。在网络时代,网络文学所使用的话言已经完全没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分,特别是在大量的对话描写中,基本上是日常口语的翻版,具有鲜活的现实元素。当然,任何艺术形式都不会是纯粹的形式艺术,即便是那些“无厘头”的篇章,也一定在表达某种意义。望文生义地理解“网络文学”,仿佛网络是形式,而文学是内容,但事情远非这样简单,网络文学也不是文学在网络上流传这样简单。在天马行空的瑰丽想象和简朴随意的表达中,网络文学为当代文学进行着新的探索。以网络小说为例。网络文学的某些类型正走在一条文学的“返祖”道路上,诸如那些神魔、仙侠、玄幻等类型化作品,它们的创作甚至直逼文学源头的神话传说和英雄史诗,所不同的是它们的作者并非像文学的祖先们那样,以懵懂的目光认知世界,而是怀揣现代科技重新审视人的存在。不过在所谓“快餐阅读”时代,网络文学语言的澄明性上升而遮蔽性下降,作者代替读者进行文学性思考,将作品所反映的文字背后的意义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不需要进行深度思考即能知晓作品的内涵。信息时代来临,网络充当着这个时代的主流表达方式,网络文学也是当代史学的重要特征之一。面对争论和质疑,网络文学也亟待进行自我调整与变革,努力呈现出新的面貌。(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6.关于A.它作为B.C.D.7.关于网络文学的贡献,A.B.C.D.8.A.B.C.D.三、(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袁枚公讳傅鼐,字阁峰。先世居长白山,号富察氏。祖额色泰,从太宗文皇帝用兵,有大功。子四人,次子骠骑将军噶尔汉辅圣祖致太平,生公。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目数行下。年十六,选入右卫,侍世宗于雍邸。骖乘持盖,不顷刻离。雍正元年,补兵部右侍郎。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公谓廷臣曰:“元恶已诛,胁从罔治。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诸王大臣以公语,平反无算。岳兴阿者,九门提督隆科多子也。隆柄用时礼下于公,公不往。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上疑公与隆有交,谪戍黑龙江。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先是,公在上前尝论准噶尔情形,上不以为然。用兵数年,所言验,乃召公还,予侍郎衔,命往军前参赞。未行,仍命入宫侍起居。上违和,医药事皆公掌之。十二年春,命公观兵鄂尔多斯部落。中途,侦贼数万,掠地西走。公即赴拜达理,请于大将军马尔塞曰:“贼送死,可唾手取也。鼐远来,虽兵疲,犹能一战。惟马力稍竭,愿大将军给轻骑数千助鼐。事成,归功将军;事败,鼐受其罪。”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荻辎重、牛畜万计。率以马病,不能穷追。事闻,天子大悦。赐孔雀翎,移佐平郡王军谋,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会贼有求降意,而盈廷诸臣皆欲遣使议和罢兵,上问公,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上意遂定。即命公同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往。公闻命驰抵策凌部落。策凌集十四鄂托、十四宰桑合而见公,曰:“议不成,公不归矣!”鄂托、宰桑者,华言十四路头目也。公叱曰:“出嘉峪关而思归者,庸奴也!某思归,某不来矣。今日之议,事集,万世和好;不集,三军露骨,一言可决。”诸酋相目以退。翌日,策凌如约缮表,求公转奏,并遣宰桑同来,献橐驼、明珠等物。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王不能堪。世宗责公曰:“汝知果亲王何语而又误耶?”公亦不能答也。世宗崩,今上登极,迁刑部尚书。以误举参领明山、失察家人两事落职。入狱,病,刑部尚书孙公嘉淦奏请就医私第,许之。薨于家。年六十二。(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 穷:穷究,彻查B.卒以马病,不能穷追 病:生病C.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 徇:示众D.事集,万世和好 集:成功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奏曲B.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C.请于大将军马尔塞 不拘于时D.诸酋相目以退 不赂者以赂者丧11.以下六句话①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 ②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③用兵数年,所言验 ④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⑤公愤激,自率所部出 ⑥辄迎拒曰:“王误矣!”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12.A.年羹尧被诛杀后,傅鼐能从大局出发,劝说朝廷大臣对胁从的人不予治罪,使B.C.D.第Ⅱ卷(共114分)四、(24分)13.(10分)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问题。(8分)(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分)(2)简析“卢生”在诗中的作用。(4分)15.(任选3个小题,6分)(1)(荀子《劝学》)(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2)(苏轼《赤壁赋》)(屈原《离骚》)(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论语?为政》)(4)遥想公瑾当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魏徵《谏太宗十思疏》)16.根据下面材料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限20字以内)(4分)17.(4分)18.在下面这(4分)19.联系全文分析,母亲为什么要拔掉花盆里的草?(4)20.分析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21.(4分)22.?请谈谈你的观点与理由。(6分)(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19.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地质学家翁文灏的主要事迹。(4分)20.分析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表达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21.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22.作者在文章中并没有直接评价,但感情倾向明显。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是怎样?(6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C(A.抹m,B.坍tn,D.绻qun) 2.B(A.“阴庇"应为“荫庇”,C.“惊蜇”应为“惊蛰”,D.“纷至踏来”应为) 3.D(干预:过问别人的事。干涉:过问或制止,多指不该管硬管。俭朴:俭省) 4.A(A.不经之谈: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B.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C.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D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957438.html

相关阅读: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