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黑龙江省哈三中—学年上学期高三中考试地理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1-20题每小题1分,21-3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月,北京暴雨后中心区出现内涝,网友戏谑为到北京“看海”。完成1—2题。1.有关北京此次城市内涝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①城市地表硬化面积过大导致地表径流增加 ②城市化带来的“雨岛效应”,易导致降水强度增大③城市建设导致市区蒸发量减少④城市排水管网不完善,城市规划赶不上城市化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对减轻北京市中心区内涝问题作用不大的措施是A.植树种草,建设绿地B.提倡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C.路面硬化多用渗水方砖增加下渗D.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图1为某城市制造业与服务业空间分布模式。读图回答3—4题。.影响图中各曲线形态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通达度 B.技术水平C.地价水平 D.环境优劣.与1995年相比,2009年该城市A.功能分区明显弱化 B.市区服务业密度增大C.制造业向城区中心集聚D.近郊制造业密度减小—7题。5.图2中Ⅰ、II、Ⅲ、Ⅳ示意冬季的是A.I B.II C.Ⅲ D.Ⅳ6.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A.水稻种植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业 D.混合农业7.依图示信息可知农场可能分布在A.澳大利亚 B.加拿大 C.印度尼西亚 D.阿根廷图3为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完成8—9题。8.下列工业部门与工业模式二对应的是 A.时装设计 B.炼铝厂C.电视机装配 D.水果罐头厂.关于工业模式三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品运输成本较高,布局宜靠近市场 B.因大气污染严重,宜布局在郊外C.目前该产业在我国由沿海向内陆转移D.该模式的工业在布局时受科技影响较大—11题。10.该循环系统中a、b、c、d依次为A.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棉纺织、创意产业B.棉纺织、创意产业、污水处理厂、服装生产C.创意产业、棉纺织、服装生产、污水处理厂D.污水处理厂、棉纺织、创意产业、服装生产.下列关于该生态工业园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产企业之间主要产生信息联系 B.该工业园属于高科技产业园C.具有高效的经济及和谐的生态功能D.生产过程中所有工业产品都能循环利用—13 题。12.该国种植棉花的优势是①纬度较低,热量充足距海近,降水丰富③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距海近,便于棉花的出口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3.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部沿海地区,冬季降水较多 B.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C.人口密度东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 D.工业落后主要是因为矿产贫乏—15题。14.与图示资料相符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甲——美国商品谷物农业B.乙——澳大利亚混合农业C.丙——亚洲水稻种植业D.甲——城郊乳畜业15.下列属于甲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的是A.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C.常年高温少雨的气候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读图7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16—17题。16.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有A.B.C.D.17.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①沿河分布②沿交通线分布③沿断层线分布④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A.B.C. D.上海浦东新区、成渝实验区、武汉城市圈是我国的三个城市发展实验区。读下图回答18—19题。18.三个实验区形成的共同优势是.武汉是武汉城市圈中心,其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有位于江汉平原,汉水与长江的交汇处 承东启西,,腹地高等院校集中,教育发达,科技力量强 ,⑤武汉为湖北行政中心,具有政策优势A.⑤ B.⑤ C. D.—21题。20.关于城市化标志的叙述,不正确的A.城市人口增加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C.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21.下列现象可能属于未来深刻社会变革范畴的是A.社会结构将出现重大转折,高等收入阶层将走上社会前台B.人力结构将出现重大转折,由体能向智能的转换加速C.城市环境质量彻底得到改善,城市乡村化明显D.农民收入降低,生活质量下降图9为我国东北地区嫩江水南调至辽河流域示意图,回答22—23题。22.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 km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23.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的状况B.有利于其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C.改善其航运条件D.减小洪水的危害读“中国人口变化图”(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剩余劳动力增长率),完成24—25题。.关于图中各时段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时期,人口增长暂时处于“低—低—低”模式B.时期,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C.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D.时期,人口增长速度比较平稳.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增长率较大,这说明我国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人口出生率高C.新增就业岗位有限 D.城市化进程快—27题。26.下列国家中农业发展属于土地劳动力适中型的是A...精耕细作,着力发展高附加值A. B.C. D.—29题。28.图11中四种工业区位选择结构,用工荒影响最大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9.“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的影响可能是A.减少资金投入,缩小生产规模B.促进农业发展,改善粮食供应C.增大重工业比重,减少用工数量D.刺激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图12是长江三角洲某城市工业布局变化示意图。近年来该市重化工业不断向北集中,逐渐形成了国家级的重化工基地。据此完成30—31题。30.该城市的重化工业不断向北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①主城区及周边地区地价上涨②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③城北地区人口众多,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31.图示重化工基地依靠的主要运输方式是①水运 ②高速公路 ③航空 ④铁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图13为我国1953年和2010年人口金字塔图。完成32—33题。32.据图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图所示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b图所示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a图表示1953年的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问题显著D.b图表示2010年的人口结构,0~14岁男性多于女性33.从1953年到2010年,我国A.人口增长模式不变 B.社会养老负担日益减轻C.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D.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转变图14为某工业类型两次调整工业布局示意,读图回答34—35题。34.该产业可能的是A.资源密集型,如钢铁厂B.劳动力密集型,如装配厂C.知识密集型,如软件的研发D.能源密集型,如炼铝厂35. 你认为该类工业第三次调整布局方向应该是下列哪个地区A.京津唐 B.青藏地区 C.西亚和北非 D.东南亚第II卷(综合题 共50分)36.(分)读以下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图16为巴西利亚城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材料三:巴西1950~1980年间的城市化水平增幅很大,相同增幅的发达国家多花了20年才实现,在这一增幅内,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2.5倍,而巴西只增加了0.6倍。到了2000年,巴西城市化水平达到81.4%,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仅为46%。(1)根据材料一简述巴西农业。(分)()结合材料评价巴西钢铁工业中心条件。(分)()材料二巴西利亚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分)()材料巴西城市化这种现象会对城市发展带来哪些不利影响?(分)37. (1分)阅读相关材料及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世界三大汽车生产区域比例变化图。 材料? 继汽车企业分别落户广州后,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汽配产业迅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全国三大汽车产业基地之一。材料? 近10年来,我国汽车厂家先后与多个汽车生产国的著名厂家合作,加上我国的自主生产,20年产量达万,。(1)根据材料一,分析上世纪世界三大汽车生产区域所占比例变化情况。(分)(2)三大汽车生产国均在其国内形成专业化的汽车城? (分)()汽车集团近几年纷纷来广州地区投资设厂,考虑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分)()来,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将会产生哪些影响?(分).(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中甲市自治州棉花产量占全国的l/8,长绒棉占全国总产量的93%。甲市是重要的棉花交易集散地,棉纺工业发达。?说出甲、乙之间国道的走向,并分析原因。(分)(2)分析甲市成为棉花交易集散地的有利区位条件。(分)?(3)结合材料,提出甲市所在自治州今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分)材料二 部分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农作物类型生长习性甜菜喜温凉,主要分布于中温带水稻喜水热,主要分布于季风区葡萄喜光热,耐干旱,主要分布在北纬20-52度之间及南纬30-45度之间(1)图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____(1分)A.670米 B.410米 C.110米 D.41米(2)若图中等温线弯曲是由地形造成的,则该区域为________(南或北)半球。(1分)(3)请简要分析图中L河段的水文特征。(4分)(4)读材料二,如果要在该区域南部开阔平地发展农业,请从表中选择一种合适的农作物,并分析该农业类型在此地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黑龙江黑龙江省哈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982027.html

相关阅读:云南省玉溪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_地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