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安师大附中第一学期期中考查高 一 政 治 试 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今年第23号强台风“菲特”给福建、浙江两省 A.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B.是商品,因为它是供别人消费的 C.不是商品,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 D.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2.叶先生在家电超市看中了一台标价5999元的液晶电视,通过讨价还价,最终支付了5000元人民币买回这台电视。这里的“5999元”、“5000元”分别体现的货币职能是 ①是一种商品流通 ②可以使商品的价值最大化 ③是一种绿色消费行为 ④可以使商品使用价值最大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9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和”字书法行书普通纪念币。该币面额为5元,发行数量为5000万枚。春节期间,的王先生一家准备 A.现金 B.外汇C.信用卡 D.支票“持卡一族”成为现代化生活和消费方式的标志之一。目前,我国银行信用卡的发行量已突破 3亿张。是人们转账结算中的一种信用工具可以在营业机构存取现金或转帐一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往往会在汇率上表现出来汇率反映两货币之间的比价关汇率反映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汇率 “双刃剑”时间美元人民币201年10月10日100635.49201年月日1009.上述现象表明 A.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币值下降 B美元汇率降低,人民币币值上升C.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币值上升 D美元汇率降低,人民币币值下降上述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我国公民出国留学的成本降低 单位人民币的购买力下降 增强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11.利用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丰富了我们的餐桌。从经济生活上看,右侧漫画中卖菜者对蔬菜价格所作的解释,说明 ①不同菜农的生产条件不同影响蔬菜价格的高低 ②不同季节的种植条件不同影响蔬菜价格的高低 ③蔬菜价格的高低与其营养价值的高低无关 ④蔬菜价格的高低由其生产成本的多少决定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10月1日起,我国洗衣机等五大类家电产品将启用新能效标准。但也有人预测新上市的高能效家电会因其高价格遭遇“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导致高能效家电价格高的根本原因是 A.技术要求高,价值量大 B.能耗量降低,消费者竞相购买 C.生产水平高,供应量少 D.作为新产品,其替代商品不足13.甲集团通过技术创新,成功研发出我国第一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产业化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 --“信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平板电视第一品牌。这表明,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 A.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增大 B.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不变,交换中获利增大 C.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增大 D.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增大14.某企业生产A商品200万件,价值总量为2200万元;该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劳动生产率提高25%,并推动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假设其他条件不变,这个企业全年生产的A商品的价值总量为 A.2200万元 B. 2500万元 C. 2750万元 D.3025万元15.目前无论从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层面还是需求层面,都不支持房价持续高涨,中国房地产理性回归。房价回归理性的根本原因是A.房价受需求影响 B.房价受政策支配C.价值规律的作用 D.房价由企业决定 ①当居民当前可支配收入增加时,会导致均衡价格E→E1 ②当居民预期未来收入不确定时,会导致均衡价格E→E1 ③当M商品预期未来价格上涨时,会导致均衡价格E→E2 ④当M商品互补商品价格上涨时,会导致均衡价格E→E2 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①④17.甲商品的价格每下降10个单位,需求增加15个单位;乙商品的价格每下降10个单位,需求增加5个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商品需求弹性大,更适合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 ②乙商品需求弹性大,更适合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 ③如果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则更适合扩大甲商品的生产 ④如果整体经济不景气,则乙商品的生产会先受到冲击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18.淘宝网掀起的 “11?11”购物节,最核心的宣传点是5折促销(图中D1为打折前,D2 为打折后)。打折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可示意为19.据一份针对中国车市的调研报告显示:未来愿意采用按揭购车的比例人数,正迅速攀升,达到34%,相比过去提升幅度非常明显。个人按揭购车 A.从交易方式看,属于钱货两清消费 B.从消费目的看,属于享受资料消费 C.促进了车子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D.超越了自己的偿还能力的贷款消费20.20世纪70年代人们吃的是“温饱”;80年代吃的是“口味”; 90年代吃的是“花样”;现在,人们吃的是“健康”。不同的时代,消费的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①家庭消费从逐步向高发展 ②发展资料享受资料消费取代了生存资料费③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恩格尔系数不断④居民都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21.为抑制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措施,如增加价格明显低于商品房的经济适用房、供低收入者租用的廉价房等。政府出台这些措施是因为 ①增加经济适用房可以减少商品房购买需求 ②增加廉租房就能抑制商品房有效需求 ③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互为替代品 ④增加保障性住房能缓解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炒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2.与前几年不同,如今的商场,蔬菜、肉食等多带有绿色食品标签;冰箱多是无氟的;洗衣粉多是无磷的……商场的这一变化①其核心在于促人们可持续性消费②可引导人们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③可④可引导人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3.随着 “十一”假期全国高速公路继续实行小型客车免费通行 A.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B.新的消费热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C.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D.消费量的增加带来产品质量的提高24.8月1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到,使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信息消费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这体现了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B.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C.消费决定生产的质量和水平 D.消费是生产的动力25.人们把我国实施“菜篮子”工程的成功经验概括为:要想填满“菜篮子”,必须搞好“菜园子”和“菜摊子”。这表明 A.人们的消费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B.生产与消费不可分割,二者互相起决定作用C.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D.生产、交换、消费是再生产中相互联系的重要环节 共50分)26.(12分)猪肉价格虽然经常出现上下波动,但总体呈现上涨趋势,人们对此有很多感慨,以下是网友针对猪肉价格上涨发表的言论:网友一:生猪货源不足,猪肉价格上扬。网友二:饲料价格大幅上涨,猪肉价格“水涨船高”。 网友三:此肉吃不起,另寻它肉去。网友四:猪肉一劲涨,猪倌扩栏忙。 运用价格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网友言论的合理性。(12分)2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产与消费的知识分析“宅经济”的发展。(分)结合材料,提升“用户黏性”。(分)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大多数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个性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材料二 (1) 结合材料、,分析生的消费心理。(分) (2) 有针对性地给大学生提出一些消费建议(分)(分)表二: 广东省、云南省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及相关数据(元/人)年份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文化消费纯收入消费支出文化消费广东省30226223962956105426726421云南省2107513884143454174561316(1)结合表格反映的信息,概括我省居民文化消费的现状。(4分) (2)请你运用有关消费的知识,为我省进一步提文化消费水平12345678910111213答 案DADCCCBDBDCAC题 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 案BCDABBACACD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26.(1)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由于生猪供应减少,供求关系变化,导致猪肉价格上扬,网友一的观点体现了这一观点。(分)(分)(分)(分)(1)①互联网用户的持续高速增长,带来了201 年中国“亿宅经济”强有力发展,说明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众多“宅人”吃饭叫外卖、购物上淘宝,催热了“宅经济”,说明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分)②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带动了新兴“宅经济”的产生发展,说明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分)①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获得使用价值,企业要提升“用户黏性”,就必须努力提升安徽省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yi/1021158.html

相关阅读:高一期中考试政治试题选择题三